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甲烷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甲烷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摘要】:本研究在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山东禹城综合实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和棉田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1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19
- 1.1 国内外甲烷通量的研究现状7-9
- 1.1.1 大气中甲烷的作用7
- 1.1.2 大气中甲烷浓度变化7
- 1.1.3 甲烷的源汇7-8
- 1.1.4 土壤中甲烷产生的过程8
- 1.1.5 土壤中甲烷氧化的过程8-9
- 1.2 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因素9-15
- 1.2.1 植被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10-12
- 1.2.2 温度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12
- 1.2.3 土壤水分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12-13
- 1.2.4 农田管理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13-14
- 1.2.5 土壤质地14
- 1.2.6 土地利用方式及耕作制度14-15
- 1.3 旱地甲烷吸收的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意义和目的16-19
- 1.4.1 研究意义16-17
- 1.4.2 研究目的17-19
- 2 实验内容与方法19-27
- 2.1 研究思路和框架19-20
- 2.2 试验区概况20
- 2.3 试验材料20
- 2.4 实验设计20-21
- 2.4.1 冬小麦田观测20-21
- 2.4.2 夏玉米田观测21
- 2.4.3 棉田观测21
- 2.5 观测方法和实验仪器21-24
- 2.5.1 采样系统22-23
- 2.5.2 样品检测系统23
- 2.5.3 同步测定的环境因素和生态指标23-24
- 2.6 数据处理方法24-27
- 2.6.1 前期处理24
- 2.6.2 通量计算24
- 2.6.3 数据分析24-27
- 3 结果与分析27-51
- 3.1 甲烷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27-34
- 3.1.1 冬小麦田甲烷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27-30
- 3.1.2 夏玉米田甲烷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30-32
- 3.1.3 棉田甲烷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32-34
- 3.2 甲烷交换通量的日变化34-41
- 3.2.1 冬小麦田甲烷交换通量的日变化34-36
- 3.2.2 夏玉米田甲烷交换通量的日变化36-38
- 3.2.3 棉田甲烷交换通量的日变化38-41
- 3.3 环境因子对农田甲烷交换通量的影响41-50
- 3.3.1 植被的影响41-43
- 3.3.2 光照的影响43-44
- 3.3.4 土壤水分的影响44-46
- 3.3.5 温度的影响46-49
- 3.3.6 土壤养分的影响49-50
- 3.4 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50-51
- 4 结论与讨论51-55
- 4.1 结论51
- 4.2 讨论51-53
- 4.3 本研究创新点53
- 4.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3
- 个人简介63-65
- 导师简介65-67
- 第二导师简介67-69
- 致谢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留茬高度秸秆还田冬小麦田甲烷吸收及影响因素 王丙文;迟淑筠;田慎重;宁堂原;陈国庆;赵红香;李增嘉;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
温带森林土壤排放CO_2、CH_4、N_2O时空特征 董云社,彭公炳,李俊
箱法在草地温室气体通量野外实验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杜睿,王庚辰,吕达仁,孔琴心,刘广仁,万小伟,张斌,王艳芬,季保明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李晶,王明星,王跃思,黄耀,郑循华,徐新
土壤甲烷吸收汇研究进展 李玉娥,林而达
中国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 陈宜瑜
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陆地生态系统CO_2、CH_4和N_2O排放 王跃思,刘广仁,王迎红,孙扬,薛敏
半干旱草原地-气温室气体交换速率测定 王跃思,纪宝明,王艳芬,张文,刘广仁,杜睿,骆冬梅
农垦与放牧对内蒙古草原N_2O、CO_2排放和CH_4吸收的影响 王跃思,纪宝明,黄耀,胡玉琼,王艳芬
影响森林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的主要因素 张秀君,徐慧,陈冠雄
温室效应及其防治对策 范彩玲;高向阳;朱保安;
农药污染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石兆勇;王发园;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研究 李友宏;王芳;刘汝亮;赵天成;陈晨;杨正礼;
紫外辐射增强对大豆-土壤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理初探 尤明双;戴平风;廖秋香;
我国竹林碳汇项目可行性分析 戴景晟;谭三清;陈春希;
高浓度CO_2对马尾松光合速率的影响 杨书运;张庆国;蒋跃林;王凤文;周晓飞;
温度升高对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洋;刘景双;窦晶鑫;赵光影;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
青藏高原腹地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CO_2排放通量及其主要环境控制因子研究 王俊峰;王根绪;吴青柏;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岳广阳;赵林;赵拥华;李元寿;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mid-upper tropospheric methane over China from satellite observations
利用畜禽废水中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
地基傅立叶红外高光谱遥感观测大气成分平台建设及其反演技术研究 张兴赢;张鹏;廖宏;胡秀清;李元;张立军;戎志国;邱红;
浙江省岩溶碳汇估算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何日安;
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韩坤;张继涛;上官宇先;师日鹏;马巧荣;徐猛;王林权;
浙江省灰岩固碳能力初步研究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规模化猪场甲烷排放通量测量与分析 高新星;赵立欣;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张芳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白炜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叶耿平
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机理研究 王静
大量施灌沼液稻田氮素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李松林
温室气体CFCs、HFCs、SF_6和CF_4的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 周圆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 陈重安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 鄂焱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 廖稷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山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钟小剑
土壤温室气体昼夜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秦小光,蔡炳贵,吴金水,王国安,刘东生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_4的吸收特征研究 张雪松;申双和;李俊;于强;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 肖小平;伍芬琳;黄风球;李永;孙国峰;胡清;何莹莹;陈阜;杨光立;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 周兴祥,高焕文,刘晓峰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 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王方浩;马文奇;张福锁;
少免耕对小麦/玉米农田玉米还田秸秆腐解的影响 江晓东;迟淑筠;王芸;宁堂原;李增嘉;
渭北旱塬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蔡太义;贾志宽;孟蕾;郭芳倩;杨宝平;黄耀威;任小龙;
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_4吸收通量的影响 田慎重;宁堂原;李增嘉;王瑜;李洪杰;仲惟磊;
牛饲料用干玉米秸秆营养分布规律及适口性研究 刘德军;陶学宗;高连兴;
土壤质地、温度和Eh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蔡祖聪,沈光裕,颜晓元,鹤田治雄,八木一行,阳捷行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的分离分析及其意义 刘光琇,胡昌勤,张靖溥,沈永平
工业革命以来青藏高原与南极冰芯高分辨率甲烷记录对比研究 徐柏青,姚檀栋,ChappellazJ.
冻土微生物研究进展与意义 刘光琇,马晓军,陈拓,安黎哲,王勋陵
水合甲烷与全球变化 金会军,程国栋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与土壤C、N、P含量的影响 李香真,陈佐忠
内蒙古羊草草原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研究 杜睿,王庚辰,刘广仁,王艳芬,王跃思,吕达仁,陈佐忠
东北松嫩草地羊草群落环境因素与凋落物分解季节动态 王娓,郭继勋,张保田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张金屯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齐玉春,董云社
草原土壤的碳氮含量及其与温室气体通量的相关性 耿远波,章申,董云社,孟维奇,齐玉春,陈佐忠,王艳芬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汤秋香;谢瑞芝;章建新;李少昆;高世菊;李晓君;林涛;谭海珍;刘国庆;金亚征;牛兴奎;
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研究进展 吴大付;任秀娟;姜俊宇;
香椿组培快繁效率的影响因子 吴丽君
我国特大城市用地的影响因子变化分析 许婧婧;刁承泰;何丹;李养兵;孙秀峰;
SCI离我们有多远 李海燕;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臭椿气孔导度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梁月;郭建斌;殷丽强;
山西省晋中市饲料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 杨月凤;张娜;王锦平;
胡杨叶片气孔导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司建华;常宗强;苏永红;席海洋;冯起;
沙柳沙障内植被恢复影响因子探究 周丹丹;胡生荣;韩敏;高永;姜丽娜;贺鹏威;
吸附剂吸附~(241)Am影响因子的探讨 徐从安;李偏;杨浩;张明礼;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的三种影响因子及其在全国各类高校学报中的位置 范文田;何小燕;
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亟待提高 谨玉梅;王新英;
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周琼;
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分析方法研究 夏进;张勇;董业斌;
如何正确理解和提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影响因子 张祥合;王丹;
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 张世雯;胡辅朝;李蓓兰;税燕玲;周清华;
五种文章的影响力及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 罗全安;杨晶;袁锦文;饶华松;
如何保证影响因子的真实性及其提高的方法探讨 董秀玥;
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 李勤;
廊坊市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 周贺玲;田晓飞;
认清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本质 郝梓国
我科技期刊《细胞研究》影响因子达3.426 记者 王春
高校应合理使用SCI评价体系 王凌峰
从自引率到影响因子再到核心期刊? 本报记者 李潇潇
正确评价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期刊 齐淑兰
论文质量评价要看具体引用次数 本报记者 袁志勇
吉大靠优秀成果提高办学水平 记者 张兆军
学术期刊评比标准应更加全面 尹玉吉
科学论文越来越不科学? 身体周刊记者 张喆
我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突破4 朱瑞记者 王春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 王迎春
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 寇长林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影响因子研究 郎南军
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 赵威
局部热暴露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 张宇峰
稀有植物紫肉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主要性状与影响因子研究 傅玉凡
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陈军胜
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研究 陈亮中
应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尺度的水文响应 卢小慧
水稻品种籽粒中铁生物有效性差异及机制 何万领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甲烷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孙善彬
不同区域森林土壤甲烷氧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魏晋
川中丘陵区草地土壤-植物系统CO_2、N_2O和CH_4通量研究 王艳强
水体中磷的生物去除技术研究 汤桂兰
青贮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与营养品质的研究 朱建国
紫色土区水力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SOC预报模型研究 赵晓莅
品牌叙事主题建构及传播研究 余来辉
五大连池与望天鹅峡谷两种火山地貌中亚气生蓝藻的比较研究 张春涛
大蹄蝠不同种群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差异研究 卢冠军
长江三角洲地区近47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蒋薇
上一篇:地面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用吹扫捕集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电子捕获技术测定水中的三卤甲烷(THMs)2024-08-19
-
饲料添加剂可减少奶牛30%甲烷排放2024-08-19
-
一种焦炉尾气制天然气制甲烷化工艺2024-08-19
-
基于AADL的甲烷浓度监测报警系统可靠性验证2024-08-19
-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合成的正交试验法研究2024-08-19
-
研究发现牛吃抗生素甲烷排得多2024-08-19
-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2024-08-19
-
二氯甲烷分子构型和特征光谱的研究2024-08-19
-
科莱恩与惠生工程及阿美科福斯特惠勒共同建设的VESTA甲烷化新技术中试装置顺利通过各项性能测验2024-08-19
-
添加氯离子对Ni/CeO_2催化剂CO选择甲烷化反应催化性能的促进2024-08-19
-
水电展望预备会议探讨与水电相关的温室气体问题2024-08-19
-
熔融盐中NiO氧载体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试验研究2024-08-18
-
熔融盐中铈基氧载体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试验研究2024-08-18
-
南海北部九龙甲烷礁冷泉自生碳酸盐岩特征2024-08-18
-
微波等离子体偶联甲烷制C2烃的研究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