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养殖区底质中甲烷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4:49
热度:

养殖区底质中甲烷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滩涂养殖区域尤其老化区域的沉积物经过矿化最终会产生CH4等,污染底质和水质,影响生物的生长,并向大气中释放甲烷等温室气体。因此,研

【摘要】: 滩涂养殖区域尤其老化区域的沉积物经过矿化最终会产生CH4等,污染底质和水质,影响生物的生长,并向大气中释放甲烷等温室气体。因此,研究滩涂养殖区底质中甲烷的释放与分布规律可以为准确估算全球范围内甲烷的海-气交换通量以及了解海水养殖环境的恶化和有机质的矿化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为此,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简便易行的超声-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养殖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的含量。选择乳山湾养殖区为研究海域,调查了不同养殖密度区、不同垂直面上CH4的分布;探讨了不同沉积物剖面上甲烷的浓度与有机质、硫化物的关系;研究了该养殖区甲烷的释放情况。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相关因子对甲烷释放的影响。得到的结论如下: 1.本文设计的超声-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设备简单、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其检测限为3.42 nmol/L,重现性为5.78%,可以满足测定养殖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的要求。 2.对乳山湾养殖区进行调查发现,乳山湾滩涂养殖区域海水中溶存甲烷的平均浓度为59.9±7. 75 nmol/L,不同养殖密度区海水中的甲烷含量无明显差异。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剖面上高浓度中心位于0~5 cm。不同养殖密度区同一剖面上的甲烷含量之间的差异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表层0~10 cm间隙水中溶存的甲烷量:中密度区﹥低密度区、高密度区,沉积物深度大于10 cm时,各密度组间甲烷的含量趋于均一;非养殖(老化)区甲烷的含量在沉积物深度小于5 cm时高于养殖区,大于5 cm时与其无明显差异。不同剖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的浓度与有机质的垂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与硫化物的垂直分布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3.相关因素对释放甲烷的影响实验表明: a.不同养殖密度组间进行比较,每天甲烷的浓度基本表现为高密度组﹥中密度组﹥低密度组≥对照组,尤其高密度组与其他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另外,随养殖时间的推移,高、中、低密度组的甲烷释放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b.乳山湾养殖区的底泥释放甲烷的最适pH值为7.83左右。室内模拟实验中,pH=7.78时,甲烷释放量最大,在pH=7.66~7.81之间,甲烷的浓度要高于其他pH条件下甲烷的浓度,且在此pH范围内,pH的变化对甲烷释放的影响更显著。 c.在外加硫化物浓度为0~320mgS/kg的范围内,随着硫化物加入量的增加,甲烷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先减后增且在加入量为160mgS/kg时达最低;甲烷的释放量与底质中AVS呈负相关关系;分别用硫化钠和硫化亚铁做外源硫化物时,两个系统中甲烷的释放速率表现为:FeS﹤Na2S。 d.在温度21~24℃下,甲烷的释放量:贝类排泄物﹥底泥﹥海水;菲律宾蛤仔排泄物释放甲烷主要在第7~14天,其周期为14天。 4.乳山湾养殖区的沉积物释放甲烷的现场模拟实验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区沉积物的甲烷释放量: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非养殖(老化)区﹥养殖区。释放速率: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 5.养殖区甲烷的排放和分布与其他海域有一定差异,影响其释放的因素众多且复杂。甲烷释放的室内控制模拟实验和现场模拟实验结果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认为,养殖活动对甲烷的释放有一定贡献。 【关键词】:甲烷 乳山湾 养殖密度 硫化物 pH 超声-静态顶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8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综述11-32
  • 1.1 甲烷的产生机理12-13
  • 1.2 海洋中溶存甲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3-20
  • 1.2.1 海洋(沉积物)中甲烷的产生和存在形式15-18
  • 1.2.2 甲烷的交换通量18-20
  • 1.3 海水中甲烷的测定方法20-24
  • 1.3.1 顶空平衡法(Head-Space Equilibrium Method)21-22
  • 1.3.2 真空脱气法(Vacuum Degassing Method)22-23
  • 1.3.3 气体抽提法(Gas-Stripping Method)23-24
  • 1.4 影响甲烷释放的因素24-29
  • 1.4.1 有机质(OM)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4
  • 1.4.2 温度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4-25
  • 1.4.3 Eh 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5
  • 1.4.4 pH 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5-26
  • 1.4.5 盐度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6
  • 1.4.6 硫酸盐还原和硫化物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6-28
  • 1.4.7 氮素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8-29
  • 1.4.8 土壤质地对甲烷释放的影响29
  • 1.4.9 影响甲烷释放的其他因素29
  • 1.5 贝类养殖对甲烷形成的影响29-30
  • 1.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30-31
  • 1.7 论文研究内容31-32
  • 2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溶解的甲烷32-40
  • 2.1 材料与方法32-35
  • 2.1.1 仪器与试剂32
  • 2.1.2 样品采集和保存32-33
  • 2.1.3 样品的前处理33-34
  • 2.1.4 色谱条件的选择34
  • 2.1.5 定量分析34-35
  • 2.2 结果与讨论35-38
  • 2.2.1 顶空气获取方式的的确定35
  • 2.2.2 顶空平衡条件的确定35-36
  • 2.2.3 色谱条件的确定36
  • 2.2.4 定量分析36-37
  • 2.2.5 分析方法可行性分析37-38
  • 2.3 小结38-40
  • 3 乳山湾养殖区海水和底质中甲烷的分布特征40-49
  • 3.1 材料与方法40-42
  • 3.1.1 水样的采集与处理41
  • 3.1.2 泥样的采集与处理41-42
  • 3.2 结果与讨论42-47
  • 3.2.1 海水中甲烷含量42
  • 3.2.2 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的垂直分布42-44
  • 3.2.3 沉积物中甲烷与有机质的关系44-45
  • 3.2.4 沉积物中甲烷与硫化物的关系45-47
  • 3.3 小结47-49
  • 4 甲烷释放的室内模拟实验49-64
  • 4.1 材料与方法49-52
  • 4.1.1 菲律宾蛤仔养殖对甲烷释放的影响49-50
  • 4.1.2 pH 对甲烷释放的影响50-51
  • 4.1.3 硫化物对甲烷释放的影响51
  • 4.1.4 菲律宾蛤仔排泄物释放甲烷实验51-52
  • 4.2 测定方法52
  • 4.3 结果与讨论52-62
  • 4.3.1 菲律宾蛤仔养殖密度对甲烷释放的影响52-58
  • 4.3.2 pH 对甲烷释放的影响58-59
  • 4.3.3 硫化物对甲烷释放的影响59-61
  • 4.3.4 菲律宾蛤仔排泄物的甲烷释放61-62
  • 4.4 小结62-64
  • 5 乳山湾养殖区底质中甲烷释放的现场模拟研究64-68
  • 5.1 材料与方法64-65
  • 5.2 结果与讨论65-67
  • 5.2.1 不同养殖密度区沉积物中甲烷的释放65-66
  • 5.2.2 甲烷释放的现场实验与室内模拟实验的结果讨论66-67
  • 5.3 小结67-68
  • 6 总结68-70
  • 参考文献70-77
  • 致谢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三维荧光技术对溶解有机质迁移转化的指示初探    甘淑钗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西太平洋上层海水溶解甲烷浓度及碳同位素特征研究    夏新宇,王先彬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进展    张桂玲,张经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H_4排放研究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高景福,杨福明

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    张继红,方建光,唐启升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Ⅰ.分布特征及成因    臧家业,王相芹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Ⅱ.浓度、海气交换通量    臧家业,王相芹

硫化物在厌氧污泥中的分布和对产甲烷活性的抑制作用    马托,马宏瑞,杜占鹏,贾伟

西湖底泥不同供氧条件下有机质降解及CO_2与CH_4释放速率的模拟研究    周启星,朱荫湄

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张桂玲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水稻根系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    曹云英,许锦彪,朱庆森

水产品保活运输方法综述    李利;江敏;马允;李晓琴;

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崔力拓;

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李珂;杨永兴;杨杨;韩大勇;杨宇明;田昆;张昌兵;

微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评价    蒋万祥;

高温季节抬网起捕商品鱼关键技术    陈瑜;李园;

芦苇湿地的碳汇功能研究    张兵;王洋;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何利平;冯海云;王鸿飞;

水产养殖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叶勇;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可控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董建波;程建新;何健;卞佩佩;赵卫星;

渤海海域表层硝酸盐含量变化分析    李宁;张庆河;

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胡初枝;黄贤金;

东营市生态渔业建设与“碳汇”渔业模式的选择    郭成秀;张士华;刘志国;

我国海水滤食性贝类养殖业:回顾与展望    张福绥;杨红生;

我国海水滤食性贝类养殖业:回顾与展望    张福绥;杨红生;

封闭循环流水培育贝类苗种的初步实验    刘鹰;杨红生;张涛;冯志华;张桂臻;周毅;张福绥;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徐争启;庹先国;滕彦国;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武深树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栉孔扇贝生理活动对近海碳循环的影响    张明亮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旅游型海岛景观生态修复与优化研究    林明太

扎龙湿地CO_2和CH_4通量研究    黄璞祎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辽河口湿地及荣成湾环境中重金属赋存研究    单婷

黄河口及黄、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    李佩佩

胜利埕岛油田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卢芳

日照经济贝类资源调查及养殖技术研究    刘贤忠

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机理研究    王静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    陈重安

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顾正兴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    廖稷

海水养殖与近海水域污染研究进展    韩家波,木云雷,王丽梅

中国浅海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    张继红,方建光,唐启升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张殿发,王世杰,李瑞玲

水库型河流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    郭卫东;杨丽阳;王福利;陈文昭;王新红;洪华生;

水母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溶解有机质的光谱特征    郭东晖;易月圆;赵磊;郭卫东;

贝藻混养技术在我国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    王德利

筏式养鲍对沉积环境压力的评价——MOM-B监测系统模型在桑沟湾的应用    张继红;任黎华;吴桃;张明亮;王巍;方建光;

养殖栉孔扇贝对桑沟湾碳循环的贡献    张明亮;邹健;毛玉泽;张继红;方建光;

上海市排污口环境影响评价    路月仙,陈振楼,王军,张袆,许世远

河口区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及其示踪特性    郭卫东;黄建平;洪华生;徐静;邓荀;

长江口、东海的镭同位素及其在水团混合分析中的应用    张磊

滤食性贝类养殖活动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容量评估    张继红

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光学特性与河口CDOM光化学反应研究    程远月

桑沟湾养殖海域氮、磷收支及环境容量模型    武晋宣

颗粒态陆源有机物在长江和东海陆架区的迁移和埋藏    于灏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不同分子量级DOM中氨基酸变化初步研究    孔定江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区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    林晶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和遥感反演的初步研究    朱伟健

我国沿海滩涂的研究    彭建,王仰麟

水稻品种以及施肥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邵可声,环境模拟和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分室,李震

包膜肥料抑制稻田甲烷排放与增产粮食    徐和昌,韩者芬,包晓红,武冠英

西太平洋上层海水溶解甲烷浓度及碳同位素特征研究    夏新宇,王先彬

湿地甲烷释放研究进展    孟范平

长江口外海上风速的近似推算摸式    徐家良

河流颗粒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霍文毅,黄风茹,陈静生,贾振邦

三江平原沼泽地CH_4排放规律及估算    崔保山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运移趋势    汪亚平,高抒,贾建军

我国杭州地区秋季稻田的甲烷排放    戴爱国,王明星,沈壬兴,H.Schütz,W.Seiler,H.Rennenberg,吴海宝

中国农业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朱鲁生;王玉军;李光德;徐玉新;

碳氮比及pH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的影响    田文婷;李军;王立军;张慧;张文文;

用分段回归法计算中性水体pH值    李东平,李春芳

pH值对P-204萃取分离Zn~(2+)、Cu~(2+)的影响试验    李川,宋玲媛,刘希文,尚宏志

Cd(Ⅱ)和ATP的结合位点的NMR研究    姜凌,毛希安

La_(0.8)Sr_(0.2)MnO_3水基料浆稳定性的研究    李国军,刘晓光,陈大明

铬盐清洁生产工艺中铝的脱除    徐红彬,张懿,李佐虎,李会泉

pH敏感功能聚合物的研究    郭良洽;谢增鸿;林旭聪;郑向华;张茂生;陈国南;

戊黄药离子的稳定性与PH的关系-模拟及与乙黄药离子的比较    P.DEDOMATO ,J.M.CASES ,M.KonGOLO ,A.CARTIER ,J.L.RIVAIL ,赵景云

替硝唑注射液处方工艺及质控分析    张俊虎,刘刚,李进利

高品质再生水管网输送PH指标升高问题分析    李旭;

不同pH值条件下石英溶解的分子机理    张思亭;刘耘;

5-氟尿嘧啶pH敏感类脂囊泡的研究    袁悦;王觅;潘昊;高扬;谌红丹;潘卫三;

碱性pH对两种生长状态粪肠球菌活性的影响    闫培芳;梁景平;

紫茎泽兰入侵对不同生境土壤pH值的影响    张磊;王进军;赵志模;

盐酸苯福林滴眼液pH值考察及含量测定    金泓烨;

pH对大豆分离蛋白构象、水溶液性质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王中江;江连洲;魏冬旭;李杨;王辰;

pH对虾夷扇贝肌动球蛋白凝胶特性影响的研究    王继涛;董秀萍;朱蓓薇;陈雪娇;

pH值调节法制备罗非鱼肉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    周春霞;刘诗长;曾少丽;洪鹏志;

pH-响应性载药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于树芳;王铮;伍国琳;顾鑫;王亦农;马建标;

过度养殖导致质量、价格下降    史华 江彬

池塘无公害养殖的饲料管理及使用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张家国

选购服装看看pH值    通讯员 杨璞 朱群

对虾养殖中pH值的变化及调控    李馥萍

服装新标实施月余买卖双方鲜知PH值    本报记者 李廷睿 杨红 实习生 廖艳明

牲畜养殖密度不宜过大    记者 高燕

三井金属开发白光LED用荧光体    杨春

大虾为何越来越少    蒋丽英

浙江玉环市场出现硫化物超标泡菜    尚定国记者 石巍

权威专家:瓶装水PH值不成问题 可放心饮用    

镍及其螯合物对甲烷发酵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胡庆昊

深海热液口硫化物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    王淑芳

温度和pH值双重敏感的快速响应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    刘洪亮

温度/pH双重敏感纳米凝胶的构建、药物偶联与新型血管栓塞材料的研究    熊微

pH偏移处理诱导熔球态大豆蛋白的结构变化及功能性质的改善    蒋将

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和pH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    武祥龙

基于PH分布和马尔可夫到达过程的装备备件需求与库存模型研究    陈童

配位聚合物纳米颗粒pH响应性药物释放体系    邢磊

基于泡沫图像的铝土矿浮选pH值软测量及应用    任会峰

用功能聚合物微球构建pH敏感及pH敏感—时滞双重型结肠定位释药体系的研究    门吉英

养殖区底质中甲烷的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娟

灌服pH智能化去氨微乳凝胶防治大鼠肝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张春乐

生物相容的pH响应性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张文玲

胃黏膜PH值监测早期判断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张向红

高耐候性钛白粉制备工艺及水悬浮液pH值控制研究    李蓓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早期胃粘膜pH值与心功能的关系    张彩云

阿苯达唑pH/磁双重敏感性智能水凝胶给药系统研究    王法琴

pH敏感超支化聚合物及其交联微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刘杰

壳聚糖交联温度和pH双重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李延顺

两种金属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在不同pH值人工唾液中电化学腐蚀的研究    李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