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甲烷氯化反应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2:12
热度: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甲烷氯化反应实验研究【摘要】:本文在latm、室温、脉冲电晕放电装置中进行了非平衡等离子体甲烷氯化的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所采用的反应器是体积大约为200ml的线一筒

【摘要】: 本文在latm、室温、脉冲电晕放电装置中进行了非平衡等离子体甲烷氯化的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所采用的反应器是体积大约为200ml的线一筒式电晕反应器,在有足够高的电压供应下通过脉冲高压电源放电从而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实验证明非平衡等离子体可使甲烷分子活化、裂解进而与氯气反应合成氯代甲烷类产物。本文在证明其可行性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反应时间和反应气中甲烷与氯气的比例对甲烷转化率、二氯甲烷的浓度和产物分布方面的影响,找出其影响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当脉冲频率调整为35Hz,反应气中甲烷、氯气与氩气三种气体经转子流量计测量转化后控制为2:1:7,总气体流量为300ml/min,气体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40s,在该实验条件下测定电压峰值对反应的影响,较高的电压有利于提高甲烷的转化率和二氯甲烷的生成浓度,当电压从10kv增强到17.5kv时,甲烷的转化率提高了7%,二氯甲烷的浓度增加了3.5 mol/m~3,二氯甲烷在产物中的选择性增加了46%,三氯甲烷选择性下降了46%。当峰值电压为17.5kv,反应气中甲烷、氯气与氩气三种气体经转子流量计测量转化后控制为2:1:7,总气体流量为300ml/min,气体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40s,在该实验条件下测定脉冲频率对反应的影响,电源频率越高,对甲烷的转化越有利,对二氯甲烷的生成也越有利,当脉冲频率从20Hz增加到40Hz时,甲烷的转化率提高了8%,二氯甲烷的浓度增加了4.1 mol/m~3,二氯甲烷的选择性提高了13%,而三氯甲烷的选择性下降了12%;当电压峰值为17.5kv,脉冲频率20Hz,反应气中甲烷、氯气两种气体经转子流量计测量转化后控制为2:1:7,在该实验条件下测定停留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延长停留时间,有利于甲烷的转化却不利于二氯甲烷的生成,当停留时间从40s增加到80s时,甲烷的转化率提高了10%,二氯甲烷的浓度反而下降了3.7 mol/m~3,二氯甲烷在产物中的选择性下降了29%,而三氯甲烷的选择性反而增加了32%;电压峰值为17.5kv,脉冲频率35Hz,总气体流量为300ml/min,气体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50s,在该实验条件下测定甲烷与氯气的比例对反应的影响,调节反应气中甲烷与氯气的比例增大,对于甲烷的转化是不利的,但对于提高二氯甲烷的产率是有利的,电压值为17.5kv时,当甲烷与氯气比例从2:1提高到4:1时,甲烷转化率下降了9%,二氯甲烷的浓度增加了1.9mol/m~3,同时二氯甲烷在产物中的选择性提高了13%,三氯甲烷的选择性减少了11%。 【关键词】:电晕放电 等离子体 甲烷 转化 二氯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O621.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15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4
  • 1.1.1 研究的背景10-11
  • 1.1.2 研究的意义11-14
  • 1.2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32
  • 2.1 甲烷基本概念15-16
  • 2.1.1 甲烷的来源及用途15-16
  • 2.1.2 甲烷对健康的影响16
  • 2.2 甲烷转化方法16-18
  • 2.2.1 常规转化方法17-18
  • 2.2.2 非常规甲烷转化方法18
  • 2.3 等离子体介绍18-25
  • 2.3.1 等离子体概念18-19
  • 2.3.2 等离子体判据19-21
  • 2.3.3 等离子体分类21
  • 2.3.4 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21-23
  • 2.3.5 等离子体的应用现状23-25
  • 2.4 甲烷低温等离子体转化机理的探讨25-26
  • 2.5 甲烷等离子体转化的研究进展26-29
  • 2.6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29-32
  • 2.6.1 电晕放电的基本理论29-30
  • 2.6.2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30-32
  • 第三章 实验装置32-41
  • 3.1 研究对象选取32-33
  • 3.2 实验流程33-34
  • 3.3 实验材料34-35
  • 3.4 电晕反应器设计35-36
  • 3.5 分析方法36-41
  • 3.5.1 气体的成分分析36-37
  • 3.5.2 标准曲线绘制37-38
  • 3.5.3 各物质的标准气相色谱图38-41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41-52
  • 4.1 峰值电压(Vp)对反应的影响41-43
  • 4.1.1 峰值电压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41-42
  • 4.1.2 峰值电压对产物二氯甲烷浓度的影响42-43
  • 4.1.3 峰值电压对甲烷转化产物分布的影响43
  • 4.2 脉冲频率(F)对反应的影响43-46
  • 4.2.1 脉冲频率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44-45
  • 4.2.2 脉冲频率对产物二氯甲烷生成浓度的影响45
  • 4.2.3 脉冲频率对甲烷转化产物分布的影响45-46
  • 4.3 气体停留时间(R-T)对反应的影响46-48
  • 4.3.1 停留时间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46-47
  • 4.3.2 停留时间对产物二氯甲烷浓度的影响47-48
  • 4.3.3 停留时间对甲烷转化产物分布的影响48
  • 4.4 甲烷与氯气流量比(R)对反应的影响48-51
  • 4.4.1 甲烷与氯气流量比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48-49
  • 4.4.2 甲烷与氯气流量比对产物二氯甲烷浓度的影响49-50
  • 4.4.3 甲烷与氯气流量比对甲烷氯化产物分布的影响50-51
  • 4.5 小结51-52
  • 第五章 结论52-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60-62
  • 致谢62-63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山地城市污水管道中有害气体的检测及分布规律研究    方德琼

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    朱学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陈秋

Study on the Methane Coupling under Pulse Corona Plasma by Using CO_2 as Oxidant    代斌,张秀玲,宫为民,何仁

微波等离子体下甲烷偶联制C_2烃类    沈长圣,杨鸿生,张钦,孙永志,程广山,郑福萍

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减排措施    张福凯,徐龙君

脉冲电晕放电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何正浩,邵瑰玮,王万林,李劲,李胜利,杨怀远,张瑜,杜建敏

光谱诊断冷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转化机理的初步研究(英文)    张秀玲,刘中凡,李学慧,代斌,宫为民,张家良,邓新禄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有机废水试验    冯涛;李党生;陈姗姗;姚水良;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    吴向阳,仰榴青,储金宇,陈钧

等离子体化学基础    胡征

有毒气体扩散风险分析模型探析    刘凯歌;

蓄热催化氧化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童喜润,党杰,杨明德,黄慧萍

天然气化工的应用研究进展    朱德春;

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二氧化硫实验研究    李国莲;

德州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研究    张存兰;靳梅芳;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王慧娟;

氮氧化物污染现状和控制措施    徐青;郑章靖;凌长明;李军;

基于地区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连科;张铁军;焦坤灵;武文斐;

地下水流动对埋地换热器影响的模拟研究    魏晋;

泰安市酸雨气象特征分析    齐斌;王德众;于静;卢西旺;

节流器类型对空气静压导轨静特性的影响分析    龙威;宗洪锋;

大气污染扩散模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比较研究    李明明;王雁;闫世明;陈二萍;卢淑贤;

开关磁阻电机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与转矩脉动优化的研究    高洁;孙鹤旭;董砚;何林;

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心受力截面非线性分析    蔡銮;徐栋;

DVR逆变单元补偿方法分析与研究    徐宏;张瑚;

基于TDC-GP2的激光测距系统设计    李玉株;肖江;黄丽燕;刘君;

大气压离子枪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光谱诊断研究    张军峰;边心超;陈强;张跃飞;刘福平;

原位聚合制备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    彭思敏;王世敏;万丽;董兵海;

燃煤锅炉烟气脱硝控制技术    罗传奎;李俊华;郝吉明;

袋式除尘技术在立窑窑尾烟气治理上的应用    熊凯航;

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甲基紫废水及尾气中NO_x的光谱分析及机理研究    王兴权

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理论及可靠性分析    张春玉

电晕放电与光催化协同净化室内空气研究    黄丽萍

基于形态学多尺度图像分析的海藻细胞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    程军娜

长江口水沙运动及三维泥沙模型研究    刘高峰

基于CAS理论的地震紧急救援系统模型构建与模拟仿真    石云龙

ACA互连的多因素作用分析与性能优化    王正家

多屏同步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胡平平

新型横向极板电除尘器研究    依成武

知识型员工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詹越

农产品冷链物流库存管理应用研究    程祥

廉价硅胶的疏水化改性及对VOCs的吸附性能研究    苏涛

苯系物的新型吸收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英

SCR烟气脱氮催化剂及技术研究    宋涛

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本薯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钟宇翔

针等离子体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于航

LOFT建筑中的节能设计    俞亚明

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王姗姗

泰安山城结合部公园游人行为研究    王海波

CFRP增强高强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研究    余文华

重庆市主城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案的比较    温汝俊,罗宇,罗清泉

世界酸雨研究概况    樊后保

排水系统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朱雁伯,王溪蓉,张礼文,张建新

产甲烷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其培养基对于菌株的选择作用    庞德公;杨红建;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可行性研究    涂珊;

污水系统中导致硫化氢中毒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陈卫;宋佩娣;郑兴灿;宁冰;

澳门分流式排水管道生化反应特征分析    何万谦;郝吉明;施汉昌;王志石;李梅香;

浅谈山地城市污水管网改造设计    罗荣祥;吴欢;李在钟;

对产甲烷细菌的分析与研究    赵奭;

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研究——以重庆江北区复盛镇为例    杨宇平;

重庆城市降雨径流中重金属的输出特征及其风险评估    田小松

基于GPRS网络的下水道可燃气体监测系统的研究    张娜

城市下水道和化粪池气体爆炸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研究    米莉

十年后美国半导体技术预测    陈幼松

集成电路中的多层布线技术    张沈军

改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何宏舟

不同方法制备的Mo/HZSM-5催化剂上甲烷的芳构化反应    舒玉瑛,田丙伦,马丁,包信和,徐奕德

Cu-Zn/HZS M-5催化剂上甲烷与丙烷的共活化    郑海涛,褚洪岭,楼辉,侯昭胤,费金华,李影辉,肖海成,杨玉和,郑小明

硫酸钠对Mn/SiO_2催化剂结构及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影响    侯思聪;熊伟;刘凌涛;曹元;刘海超;寇元;

微波诱导甲烷在活性炭/碳化硅上直接转化制C_2烃    张劲松,曹丽华,杨永进

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纳米炭黑和乙炔    罗义文,漆继红,唐聪明,印永祥,戴晓雁

等离子体汽车尾气治理技术    龚大国,袁宗宣,谢春梅,赵君科,贺克斌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陈秋

甲烷转化成乙烯的高效工艺    

甲烷氯化产物的讨论    李红球

“本森法”天然气制乙烯技术新进展    王之德;

国外动态    

国外动态    

Pt-Cu/SiO_2对四氯化碳脱氯制四氯乙烯与甲烷氯化耦合反应的催化性能    石小玉;张东宝;李明时;鲁墨弘;朱建军;单玉华;

氯甲烷的合成与应用    杨聚法,解自杰,陈国峰

四氯化碳生产中氯化反应的回火原因分析与对策    黄良君

电解盐酸制氯和氢    

文摘与信息    

鲁西化工 甲烷氯化业务成新增长点    本报记者 康书伟

甲烷氯化物价格稳中有升    吕俭

有机氟硅一体化渐成趋势    本报记者 关世太

甲烷氯化物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侯杰

从引进吸收到消化再利用    本报记者 王孝弟

坚持自主创新 实现跨越发展    特约记者 杜萍

“梅兰现象”为国企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 郝长江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氯化反应及产物选择性研究    祝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