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铜/4,4'-联吡啶金属骨架结构的合成及其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吸附储存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1:25
热度:

铜/4,4-联吡啶金属骨架结构的合成及其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吸附储存研究【摘要】: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简称MOFs),是近十余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一种多孔材料,由金属和多齿有机配

【摘要】: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简称MOFs),是近十余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一种多孔材料,由金属和多齿有机配体组合的结构并且具有特殊孔道结构的一类材料。孔道和孔径大小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有机配体或者有机配体的支链来控制和实现。多孔性和高比表面积(远大于相似孔道的沸石分子筛),使得其在择形及手性催化、吸附分离、气体储存、光学磁学等方面拥有诱人的应用前景。随着化石能源的短缺和温室效应的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应用于能源与温室气体如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吸附储存和捕集等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基于MOFs的孔具有吸附性和能源环境问题这两点,我们希望可以利用MOFs材料将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储存起来,研究制备高吸附储存能力的吸附材料。因此本文采用溶液扩散和溶剂热的方法,分别合成了[Cu(SiF6)(4,4'-bpy)2],[Cu(bpy)(H2O)(BF4)(bpy)]和[Cr3(BTC)2],研究了金属与配体比例、溶剂、温度、浓度和晶化时间对晶体形成影响的规律,采用XRD、SEM、低温氮气吸附和TG的表征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组成、形貌特征、孔结构和热稳定性,并且对样品还进行了气体吸附性能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本论文采用了溶液扩散的方法,以4,4’-bpy作为配体,常压下将4,4'-bpy,(NH4)2SiF6和Cu(BF4)·6H2O溶解在乙二醇中生成紫色的[Cu(SiF6)(4,4'-bpy)2]晶体,研究了金属与配体比例、溶剂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晶体合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影响最大,低温更有利于合成Cu(SiF6)(4,4'-bpy)2;晶体最佳合成条件是温度278K,(NH4)2SiF6/Cu(BF4)·6H2O/4,4'-bpy的摩尔比为1:]:2.4;用XRD.SEM.低温氮气吸附和TG表征了[Cu(SiF6)(4,4'-bpy)2];在298K和323K下进行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性能测试;当压强为10bar时,该材料在298K下对CH4和CO2的吸附量分别是2.02mmol/g和4.17mmol/g;该材料在323K下对CH4和CO2的吸附量分别是1.57mmol/g和3.76mmol/g:另外,在77K下进行储氢性能测试,该样品在10bar时储氢量为2.01wt%。 第二,通过本论文研究发现,将4,4'-bpy和六水合氟硼酸铜分别溶解在甲醇和蒸馏水中混合,加热2h制备出蓝色针状[Cu(bpy)(H2O)(BF4)(bpy)],研究了金属与配体比例、溶剂、溶剂量和温度对晶体形成的影响规律,晶体最佳合成条件是温度333K,Cu(BF4)·6H2O/4,4'-bpy的摩尔比为1:2.2;用XRD、SEM、低温氮气吸附和TG表征了[Cu(bpy)(H2O)(BF4)(bpy)]晶体;此外,从吸附曲线上看,当压强为10bar时,该材料在298K下对CH4和C02的吸附量分别是0.21mmol/g和4.20mmol/g;另外,在77K下进行储氢性能测试,该样品在10bar时储氢量为0.15wt%。 第三,通过本论文研究发现,将苯三酸和Cr(CO)6溶解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无水无氧的环境中加热搅拌3天制备出紫色的[Cr3(BTC)2],研究了金属与配体比例、溶剂、溶剂量、温度和时间对晶体形成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影响最大,较高的温度更有利于合成[Cr3(BTC)2];晶体最佳合成条件是温度为393K,Cr(CO)6/H3(BTC)的摩尔比为5:3。用XRD. SEM.低温氮气吸附和TG表征了[Cr3(BTC)2];此外,利用IGA-001仪器对样品进行CH。、H2和CO2三种气体的气体吸附性能测试,当压强为10bar时,该材料在298K下对CH4吸附量是1.79mmol/g;该材料在298K下对CO2的吸附量是3.20mmol/g;在77K下进行储氢性能测试,该样品在10bar时储氢量为1.3wt%。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合成 表征 气体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41.4;O647.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0
  • 1.1 引言12
  •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12-14
  • 1.2.1 MOFs的合成方法13
  • 1.2.2 MOFs合成中的影响因素13-14
  • 1.3 MOFs材料气体储存研究的进展14-18
  • 1.3.1 MOFs材料储甲烷的研究进展14-16
  • 1.3.2 MOFs材料储氢的研究进展16-17
  • 1.3.3 MOFs材料储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17-18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实验总述20-24
  • 2.1 实验试剂及表征20-21
  • 2.1.1 实验试剂20
  • 2.1.2 实验主要设备及型号20-21
  • 2.2 MOFs材料的制备21-22
  • 2.2.1 [Cu(SiF_6)(4,4'-bpy)_2]的合成21
  • 2.2.2 [Cu(bpy)(H_2O)(BF_4)(bpy)]的合成21-22
  • 2.2.3 Cr_3(BTC)_2的合成22
  • 2.3 材料的物理表征22-23
  • 2.3.1 XRD表征22
  • 2.3.2 SEM表征22
  • 2.3.3 低温氮气吸附22-23
  • 2.3.4 TG表征23
  • 2.3.5 CHN分析23
  • 2.4 材料的气体吸附性能测试23
  • 2.5 结晶度的计算23-24
  • 第三章 [Cu(SiF_6)(4,4'-bpy)_2]的合成与表征24-36
  • 3.1 物相的确定24-25
  • 3.2 合成规律25-30
  • 3.2.1 原料4.4'-bpy/Cu(BF_4)·6H_2O的摩尔比的影响25-26
  • 3.2.2 原料(NH_4)_2SiF_6/Cu(BF_4)·6H_2O的摩尔比对合成的影响26-27
  • 3.2.3 温度的影响27
  • 3.2.4 溶剂量的影响27-28
  • 3.2.5 晶化时间的影响28-30
  • 3.3 [Cu(SiF_6)(4,4’-bpy)_2]的物理表征30-32
  • 3.3.1 SEM表征30-31
  • 3.3.2 低温氮气吸附测试31
  • 3.3.3 TG分析31-32
  • 3.4 气体吸附测试32-35
  • 3.4.1 甲烷吸附33
  • 3.4.2 氢气吸附33-34
  • 3.4.4 二氧化碳吸附34-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Cu(bpy)(H_2O)(BF_4)(bpy)]的合成与表征36-46
  • 4.1 物相的确定36-37
  • 4.2 合成规律37-40
  • 4.2.1 原料4,4'-bpy/Cu(BF_4)·6H_2O摩尔比的影响37-38
  • 4.2.2 溶剂的影响38-39
  • 4.2.3 温度的影响39
  • 4.2.4 溶剂量对合成的影响39-40
  • 4.3 [Cu(bpy)(H_2O)(BF_4)(bpy)]的物理表征40-42
  • 4.3.1 SEM表征40-41
  • 4.3.2 低温氮气吸附测试41
  • 4.3.3 TG分析41-42
  • 4.4 气体吸附测试42-44
  • 4.4.1 甲烷吸附43
  • 4.4.2 氢气吸附43-44
  • 4.4.3 二氧化碳吸附44
  • 4.5 本章小结44-46
  • 第五章 [Cr_3(BTC)_2]的合成与表征46-58
  • 5.1 物相的确定46-47
  • 5.2 [Cr_3(BTC)_2]的合成规律47-52
  • 5.2.1 原料Cr(CO)_6/H_3(BTC)的摩尔比的影响47-48
  • 5.2.2 温度的影响48-49
  • 5.2.3 溶剂量的影响49-50
  • 5.2.4 晶化时间的影响50-52
  • 5.3 Cr_3(BTC)_2的物理表征52-54
  • 5.3.1 SEM表征52-53
  • 5.3.2 低温氮气吸附测试53
  • 5.3.3 TG分析53-54
  • 5.3.4 CHN分析54
  • 5.4 气体吸附测试54-56
  • 5.4.1 甲烷吸附55
  • 5.4.2 氢气吸附55-56
  • 5.4.3 二氧化碳吸附56
  • 5.5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6
  • 致谢66-68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氨基硅烷修饰的SBA-15用于CO_2的吸附    王林芳;马磊;王爱琴;刘茜;张涛;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郝仕油;肖强;钟依均;朱伟东;杨辉;

Zn/Al类水滑石对气态碘单质的吸附    胡杰珍;邓培昌;王海增;

Zn-Al类水滑石的合成及表征    李丽芳,侯万国,刘春霞,戴肖南

纳米孔洞金属-有机骨架催化氧化苯甲醇动力学研究    吴云;杨本宏;李萌;裘灵光;

用碳分子筛回收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新变压吸附流程    E·Pilarczrk;

疏水性沸石分子筛及其在二氧化碳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黄燕

C_2H_4、CO_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与分离    李德伏,王金渠

从介孔分子筛原粉研制高效吸附二氧化碳的有机胺-介孔复合材料    岳明波;朱建华;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郝仕油;肖强;钟依均;朱伟东;杨辉;

多孔CO_2吸附剂研究进展    任德刚;

温室气体CO_2的分离技术    李兰廷,解强

Zn-Al水滑石催化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于琴琴,王庶,白荣献,梅付名,李光兴

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研究现状及展望    赵毅;张自丽;

介孔材料合成研究进展    宋华;冯化林;孙兴龙;

高分散的Ir/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邓丽萍;宋岩;杨原;米君华;刘志;

锌铝复合氧化物吸附去除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陈位锁;魏敏;李玉江;高宝玉;

Zn/Al类水滑石对气态碘单质的吸附    胡杰珍;邓培昌;王海增;

氨基功能化多孔氧化硅材料合成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郝仕油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冷等离子体合成纳米晶TiO_2的研究    聂龙辉

缓蚀剂插层类水滑石/氧化物材料用于镁合金防腐研究    于湘

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吸附CO_2研究    魏建文

类水滑石吸附和蓝铁石沉淀回收污水中磷的研究    程翔

功能化SBA-15纳米分子筛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马玉芹

改性多孔材料常温下吸附分离密闭空间二氧化碳    叶青

类水滑石的有机化修饰及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徐明考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    马燕辉

氨基功能化SBA-16对CO_2的吸附    史晶金

新型pH敏感型药物缓释系统    王旭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HTlc纳米控释系统的研制    贾猛猛

类水滑石材料的合成及对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性能研究    王冬青

SBA-15负载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邓丽萍

新型石墨化介孔碳及其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环境应用    康诗飞

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进行基因转染的体外研究    林丽

某型空气净化器的改进设计及其净化材料吸附CO_2的分子模拟研究    李跃华

层状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HNb WO_6/Pt的合成及性质    吴季怀,林煜,黄妙良,林建明,黄昀昉,殷澍,佐藤次雄

氨基硅烷修饰的SBA-15用于CO_2的吸附    王林芳;马磊;王爱琴;刘茜;张涛;

Zn-Mg-Al型类水滑石纳米颗粒制备及晶体结构    姜鹏,侯万国,韩书华,胡季帆,李冬青

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碘离子的吸附性能    江秀芹;王海增;邓培昌;

分子碘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    张占辉;刘庆彬;

固态胺二氧化碳控制系统中的CO_2浓缩技术研究    周抗寒,陆熙瑜,艾尚坤,刘成良

固态胺吸附和解吸CO_2的数值模拟    徐向华,梁新刚,任建勋

Zn-Al类水滑石的合成及表征    李丽芳,侯万国,刘春霞,戴肖南

共沉淀法制备Zn-La-Al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侯万国,李稚樱,宋淑娥,孙德军

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的研究进展    上官文峰

变压吸附法脱除二氧化碳的研究    陈道远

硼氢化钠合成方法研究    童吉灶;

3,4-二甲基苯胺的合成    陈颖;靳惠娟;

2-甲基吡嗪研究进展    曲红梅;周立山;陈宏亮;任振科;

氢在碳纳米材料中吸附的实验研究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

化學叢談    阜婁;

氯黴素之合成研究    沈家祥;郭可羲;高佩銘;

灭滴灵的合成方法    

新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王磊,叶世勇

除草剂苄黄隆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孔繁蕾;

丙三醇硼酸酯脂肪酸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张明;陈伯森;管阳;李山红;

氢气吸附储存系统充气过程的动态模拟    陈煜;张超;鲁雪生;顾安忠;

光学活性中间体化学合成技术进展    周智明;莫凡洋;张慧唧;方敏;张玉梅;

2,2-二甲基-3-氯丙酰氯合成方法比较研究    甄小丽;韩建荣;刘守信;李振朝;刘亚丽;

1H-喹唑啉-2,4-二酮的新的有效合成方法    马淑玲;李加荣;孙永江;李青;

合成方法对Li_4Ti_5O_(1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黄友元;万旺;陈继涛;周恒辉;张新祥;

4-松油醇的资源、制备及利用    赵振东;陈风雨;

海藻糖的合成及相关酶系的研究进展    马莺;

异晶包裹镉硒红颜料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朱振峰;朱敏;

RAFT聚合一步合成星型聚合物    柳庆春;陈永明;

新型含氟a-氨基膦酸酯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杨松;宋宝安;吴扬兰;金林红;刘刚;胡德禹;卢平;

中变气脱碳提氢技术 成功应用    记者 何俊

俄研制出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氢气的装置    亿牧

氢气金属化能源潜力无限    本报记者 覃泽文

BP与GE联合开发氢气发电    周勇刚

加强我市充灌氢气球安全 管理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曹亚杰

不能忽视庆典安全    朱凯

可产生大量氢气的绿藻问世    记者 顾钢

能源巨头竞相研究氢能应用    金秋

“火山口”上的铿锵玫瑰    记者 潘国良 通讯员 赵海晶

用玉米和氢气开汽车    记者 李安定

基因改造和驯化细菌利用水葫芦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宋文路

β-羟基-α-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天然与药物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李琼

氢气生物学效应系列研究    孙强

山梨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黄志良

低维氧化物纳米结构化学湿法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梁家和

杂双金属硫系原子簇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张金方

光合产氢菌群的筛选及其利用猪粪污水产氢因素的研究    尤希凤

杂双金属硫属原子簇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曹原

V(W,Mo)/S/Cu异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唐果东

PDMS/PS中空纤维复合膜回收催化裂化干气中氢气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白跃华

铜/4,4'-联吡啶金属骨架结构的合成及其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吸附储存研究    于秋红

长周期光纤光栅氢气传感器研究    季海焦

天然气蒸汽转化—PSA联合制氢中转化反应器模型研究及系统开发应用    贺学文

LaNi_5和活性炭混合物储氢研究    杨志冠

超临界水中生物质气化制氢实验研究    苑塔亮

单保护法合成强力甜味剂三氯蔗糖    杨伟

柴油机掺氢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    王斌

新型大环席夫碱和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刘冬美

变压吸附法净化氢气的研究    陈惊波

气敏传感器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    张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