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甲烷氧化菌的高密度培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0:47
热度:

甲烷氧化菌的高密度培养【摘要】:甲烷氧化菌和甲烷单加氧酶作为重要的多功能微生物催化剂,应用潜力巨大,受到众多研究机构的关注。充分发挥甲烷氧化菌的作用,不仅可防治温室气体之害,还可获

【摘要】:甲烷氧化菌和甲烷单加氧酶作为重要的多功能微生物催化剂,应用潜力巨大,受到众多研究机构的关注。充分发挥甲烷氧化菌的作用,不仅可防治温室气体之害,还可获取洁净能源、塑料物质、新型食品抗氧化剂、单细胞蛋白等,同时在污染治理方面(如三氯乙烯降解)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由于甲烷氧化菌细胞生长速度慢、细胞密度低、发酵周期长,导致其在工业应用中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构建和完善甲烷氧化菌的快速、高密度培养体系。尝试利用改变甲烷氧化菌的培养条件,.改变培养基中各物质的添加量来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甲烷氧化菌的高密度培养体系除了可以加速其在工业生物催化中的应用,也必将提高甲烷氧化菌在环境甲烷控制应用中的能力。 建立以甲烷为碳源的细胞培养机制,建立起一整套的测定细胞干重、生长速率、延滞期、甲烷氧化菌的甲烷单加氧酶(MMO)活性的方法。采用甲烷与甲醇共同作为碳源培养菌体,并加入甲烷传递体使甲烷更易于溶于细胞内,缩短延滞期,提高了发酵液的细胞密度和细胞的MMO活性。结果表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3011高密度培养的最佳条件如下Cu2+浓度为30μmol/L,甲醇的添加量为0.05%(V/V),石蜡油的添加量为2.5%(V/V)。此时细胞生长最好,生长速率为0.0460h-1,OD600值为1.827,细胞密度最高,细胞干重可以达到1.224gL-1,是未添加的6陪,其延滞期缩短,活性也有所提高。建立起以Dianion HP20大孔树脂吸附、60%乙醇洗脱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的方法。将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3011提纯出的methanobactin(无Cu)加入到含有30μmol/LCu2+的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3011、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3021、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和GYJ3的菌液中可影响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代时缩短,最终细胞浓度变大,生长速度加快。其活性也都有所增加,methanobactin使Cu进入了细胞内,调控使pMMO表达量变大,增加了MMO的环氧化能力。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 甲烷单加氧酶 高密度培养 甲烷传递体 甲烷氧化菌素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221.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甲烷10
  • 1.2 甲烷氧化菌10-12
  • 1.3 甲烷单加氧酶的结构与调控12-13
  • 1.3.1 MMO的结构12-13
  • 1.3.2 MMO的调控13
  • 1.4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单加氧酶的应用13-14
  • 1.5 甲烷氧化菌培养的研究现状14-15
  • 1.6 本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15-17
  • 1.6.1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15
  •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甲醇为碳源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的影响17-29
  • 2.1 引言17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17-18
  • 2.2.1 实验材料17
  • 2.2.2 主要实验仪器17-18
  • 2.3 实验方法18-21
  • 2.3.1 培养基配方18
  • 2.3.2 甲烷为碳源的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18-19
  • 2.3.3 甲烷氧化菌的甲醇驯化培养19
  • 2.3.4 甲醇为碳源的细胞发酵罐培养19-20
  • 2.3.5 确定甲醇的最佳添加量20
  • 2.3.6 甲醇添加时间的确定20
  • 2.3.7 甲醇为碳源时细胞的生长与MMO活性20
  • 2.3.8 发酵液中的甲醇含量与MMO活性的测定方法20-21
  • 2.3.9 数据分析方式21
  • 2.4 数据结果与分析21-27
  • 2.4.1 甲烷为碳源的细胞生长状况21-22
  • 2.4.2 不同浓度甲醇为碳源对IMV3011生长的影响22
  • 2.4.3 不同浓度甲醇为碳源对IMV3011生长延滞期的影响22-24
  • 2.4.4 甲醇消耗状况24
  • 2.4.5 显微镜观察24-25
  • 2.4.6 气相色谱测定MMO活性25-26
  • 2.4.7 甲烷发酵体系中的酶活情况26-27
  • 2.4.8 甲醇发酵体系中的酶活情况 #]8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铜离子含量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的影响29-35
  • 3.1 引言29
  • 3.2 实验器材与仪器29-30
  • 3.2.1 实验材料29
  • 3.2.2 主要实验仪器29-30
  • 3.3 实验方法30-31
  • 3.3.1 培养基配方30
  • 3.3.2 确定铜离子的最佳添加量30-31
  • 3.3.3 细胞MMO活性的测定31
  • 3.3.4 数据分析方式31
  • 3.4 数据结果与分析31-34
  • 3.4.1 不同浓度铜离子对IMV3011生长的影响31-32
  • 3.4.2 不同浓度铜离子对IMV3011细胞生长延滞期的影响32-33
  • 3.4.3 不同铜离子浓度对IMV3011MMO活性及细胞干重的影响33-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甲烷传递体对甲烷氧化菌生长影响的研究35-43
  • 4.1 引言35
  • 4.2 实验器材与仪器35-36
  • 4.2.1 实验材料35-36
  • 4.2.2 主要实验仪器36
  • 4.3 实验方法36-38
  • 4.3.1 培养基配方36-37
  • 4.3.2 确定甲烷传递体的最佳添加量37
  • 4.3.3 细胞MMO活性的测定37
  • 4.3.4 数据分析方式37-38
  • 4.4 数据结果与分析38-41
  • 4.4.1 不同浓度的甲烷传递体对IMV3011生长的影响38
  • 4.4.2 不同浓度的甲烷传递体对IMV3011生长延滞期的影响38-40
  • 4.4.3 不同浓度的甲烷传递体对IMV3011MMO活性及干重的影响40
  • 4.4.4 甲醇和甲烷传递体共同对IMV3011生长的影响40-41
  • 4.5 本章小结41-43
  • 第5章 甲烷氧化菌素对甲烷氧化菌生长影响的研究43-55
  • 5.1 引言43
  • 5.2 实验器材与仪器43-44
  • 5.2.1 实验材料43-44
  • 5.2.2 主要实验仪器44
  • 5.3 实验方法44-48
  • 5.3.1 培养基配方44-46
  • 5.3.2 甲烷氧化菌素的制取流程46-47
  • 5.3.3 甲烷氧化菌素的检测47
  • 5.3.4 添加Mb、Cu~(2+)对甲烷氧化菌生长的影响47
  • 5.3.5 Mb、Cu~(2+)对甲烷氧化菌pMMO活性影响的研究47-48
  • 5.3.6 细胞MMO活性的测定48
  • 5.3.7 数据分析方式48
  • 5.4 结果与分析48-54
  • 5.4.1 甲烷氧化菌素冻干成品48-49
  • 5.4.2 Mb冻干品全波长紫外扫描图谱49
  • 5.4.3 甲烷氧化菌素的HPLC分析49-50
  • 5.4.4 Mb、Cu~(2+)对IMV3011生长的影响50-51
  • 5.4.5 Mb、Cu~(2+)对IMV3021生长的影响51-52
  • 5.4.6 Mb、Cu~(2+)对GYJ3生长的影响52
  • 5.4.7 Mb、Cu~(2+)对OB3b生长的影响52-53
  • 5.4.8 Mb、Cu~(2+)对甲烷氧化菌pMMO活性影响53-54
  • 5.5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1-62
  • 致谢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佘晨兴;仝川;

煤矿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黄霞;陶秀祥;

海岸带沉积物环境中甲烷代谢菌的富集培养及混合菌群分析    于丽波;姜丽晶;汤熙翔;

透明质酸分批发酵过程中温度的间歇控制    吴华昌;徐静;邓静;由耀辉;

过量表达苹果酸脱氢酶对大肠杆菌NZN111产丁二酸的影响    梁丽亚;马江锋;刘嵘明;王光明;徐冰;张敏;姜岷;

利用酵母降低阿维菌素高浓废水COD的研究    张庆连;

港西构造西端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    袁志华;许晨;王明;

农业杀虫剂敌百虫对杜氏盐藻的毒性作用    范一文;陈辉;姜建国;

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研究进展    黄坚雄;陈源泉;隋鹏;高旺盛;王彬彬;吴雪梅;熊杰;史学朋;孙自广;

氧载体在黄原胶发酵中的应用    林琳;邓春;龙柯;程蓉;张永奎;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结构和功能解析    邢新会;罗明芳;吴昊;王磊;

高密度培养甲烷氧化菌的研究    吴昊;邢新会;缑仲轩;

颗粒性甲烷单加氧酶的异源表达    韩冰;缑仲轩;陈浩;胡骏;邢新会;

甲烷氧化细菌的冷冻蚀刻电镜观察    郑中华;

添加不同营养元素对水稻土甲烷氧化菌氧化CH_4能力的影响    郑勇;刘新展;张丽梅;贺纪正;

可完全降解性生物塑料——聚羟基烷酸(PHA)的开发研究    董兆麟;孙雪南;王静;彭菊芳;

氮源和碳源对怀牛膝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李明军;李萍;张晓丽;赵喜亭;王凤娟;张楠;邓丽;

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生产藻蓝蛋白的研究    励建荣;于平;

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生产藻蓝蛋白的研究    励建荣;于平;

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李侃;朱波;王艳强;李登煜;

瓦斯克星——微生物    谈奇石

“食砷”细菌颠覆了什么    刘伯宁

山东高含油微藻“炼”油成本低    特约记者 解小如

生物技术:引领油气利用的革命    戎志梅

明天,我们能吃人造肉    刘国信

光合细菌的培养方法    杨威

类胡萝卜素功能和国际发展动向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名誉理事长 尤新

校企合作推动微藻制油技术开发    记者 路平 通讯员 卢欣

探讨啤酒发酵过程中控制变量对酵母脂肪粒含量的变化    华润雪花啤酒(安庆)有限公司/叶海生

邹城一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邹科

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态解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韩冰

淡水环境中新型酯酶和甲烷氧化菌的筛选与鉴定    武超

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    余海霞

Clark氧电极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温广明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填埋气体胁迫下适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王云龙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    郑聚锋

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合成几丁寡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张大伟

重组E. coli生产类人胶原蛋白发酵调控策略与500L中试规模放大方法优化    薛文娇

产朊假丝酵母生产谷胱甘肽过程控制与优化    梁国斌

产聚羟基烷酸酯细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崔晓红

S5菌株产聚-β-羟基壬酸聚酯发酵条件及其产物性能的研究    钟瑞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杨芊葆

内蒙古高原干涸湖泊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的T-RFLP分析    周玉

甲烷氧化菌的分离及氧化活性的影响因子研究    周叶锋

不同区域森林土壤甲烷氧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魏晋

垃圾填埋场甲烷气体高效生物氧化实验室模拟研究    葛垚

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OB3b异源蛋白表达系统的初步研究    苏涛

珠江口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姜丽晶

粒状甲烷单氧化酶中铜载体(Methanobactin)的模拟    王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