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微生物菌剂及基因文库的构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9:51
热度: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微生物菌剂及基因文库的构建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二氯甲烷的微生物降解。从长期被卤代脂肪烃污染的曝气池中获得活性污泥,首先在对活性污泥进行定向驯化后,在特

【摘要】:本研究探讨二氯甲烷的微生物降解。从长期被卤代脂肪烃污染的曝气池中获得活性污泥,首先在对活性污泥进行定向驯化后,在特定的载体上进行了发酵扩大培养,制备了二氯甲烷生物处理复合微生物菌剂。实验制备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成品,可方便投加使用。通过对pH、烘干温度、载体比例的考察,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的最佳工艺,其最佳pH为7;最佳烘干温度为35℃;最佳载体比例(麦麸:纤维素:稳定剂)为85%:10%:5%。在二氯甲烷浓度为800 mg/L的水溶液中,经过168 h后可降解25.81%。制备的菌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在常温下稳定保存30 d的时间,4℃下可保存60 d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仍保持对二氯甲烷的去除效率。 从定向驯化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二氯甲烷降解菌株,通过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及Biolog综合分析,确定为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查阅相关文献,未发现该菌株具有降解二氯甲烷的报道,因此,可将该菌株视为二氯甲烷生物降解的新菌株,命名为WH22。当处于二氯甲烷浓度为800 mg/L体系中,WH22经过168 h,降解率为22.7%。 对筛选得到的菌株WH22进行~(60)Coγ射线和紫外线复合诱变育种,选育得到3株正突变株zt-4,zt-5,zt-10,在相同条件下,二氯甲烷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6.2%,52.9%,52.1%,较之原始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91.63%,133.04%,129.52%。以pH、温度和无机氮源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正突变株的最佳降解工艺,得到其最佳的降解条件为pH 7.0,温度30℃,无机氮源(NH_4)_2SO_4。同时,经过传代实验,zt-10的正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最好,而对于代号为zt-4和zt-5的正突变株,定期筛选和复壮是必要的。 对降解菌株WH22进行基因文库的构建,提取得到了符合构库要求的基因组DNA,有较高的纯度与浓度,呈典型的核酸吸收特征。通过梯度浓度酶切得到的最佳酶切体系,以pUC19质粒DNA为连接载体,经处理得到了连接需要的线性DNA。但最后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子。 【关键词】:二氯甲烷 生物降解 复合微生物菌剂 基因文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17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符号说明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7
  • 1.1 二氯甲烷的危害13-16
  • 1.1.1 二氯甲烷的污染现状13-14
  • 1.1.2 二氯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14
  • 1.1.3 二氯甲烷的毒性14-15
  • 1.1.4 国家标准15-16
  • 1.2 二氯甲烷含量的测定方法16-17
  • 1.2.1 现场应急检测方法16
  • 1.2.2 实验室检测方法16
  • 1.2.3 水体中的二氯甲烷含量测定16-17
  • 1.2.4 空气中二氯甲烷含量的测定17
  • 1.2.5 土壤中的二氯甲烷含量测定17
  • 1.3 二氯甲烷生物降解技术17-19
  • 1.3.1 二氯甲烷生物降解机理18
  • 1.3.2 参与降解二氯甲烷的菌种18-19
  • 1.3.3 菌体在生物法处理二氯甲烷中的应用19
  • 1.4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究进展19-22
  • 1.4.1 农业领域20
  • 1.4.2 环保领域20-22
  • 1.5 二氯甲烷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22-25
  • 1.5.1 微生物22
  • 1.5.2 降解菌关键酶的生化反应特征22-23
  • 1.5.3 二氯甲烷脱卤酶的基因型23-24
  • 1.5.4 二氯甲烷脱卤酶的表达调节24-25
  • 1.6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25-27
  • 1.6.1 课题研究意义25
  • 1.6.2 课题研究内容25-26
  • 1.6.3 课题创新之处26-27
  • 第二章 材料与分析方法27-36
  • 2.1 实验材料27-29
  • 2.1.1 活性污泥27
  • 2.1.2 培养基27
  • 2.1.3 菌剂的载体组成27-28
  • 2.1.4 实验药品28-29
  • 2.1.5 实验仪器29
  • 2.2 分析检测项目与方法29-36
  • 2.2.1 工艺参数测定29-30
  • 2.2.2 活性污泥定向驯化方法30-31
  • 2.2.3 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31
  • 2.2.4 菌剂制备参数优化及其稳定性实验31-32
  • 2.2.5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32
  • 2.2.6 降解菌株的分离纯化32-33
  • 2.2.7 微生物形态观察33
  • 2.2.8 菌种鉴定33
  • 2.2.9 二氯甲烷降解菌株的复合诱变育种33-34
  • 2.2.10 二氯甲烷降解菌基因组文库的初步构建34-36
  • 第三章 二氯甲烷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制及制备工艺36-47
  • 3.1 材料与方法36
  • 3.1.1 实验材料36
  • 3.1.2 实验方法36
  • 3.2 结果与讨论36-45
  • 3.2.1 活性污泥的定向驯化36-37
  • 3.2.2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基本形态特征37-38
  • 3.2.3 pH 值对微生物复合菌剂降解效率的影响38-39
  • 3.2.4 烘干温度对微生物复合菌剂降解效率的影响39-40
  • 3.2.5 复合微生物菌剂最佳制备工艺正交实验40-42
  • 3.2.6 复合微生物菌剂稳定性试验42-44
  • 3.2.7 复合微生物菌剂群落特征分析44-45
  • 3.3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47-56
  • 4.1 材料与方法47
  • 4.1.1 实验材料47
  • 4.1.2 实验方法47
  • 4.2 结果与讨论47-54
  • 4.2.1 二氯甲烷降解菌株的分离纯化47-48
  • 4.2.2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48-49
  • 4.2.3 菌株的16S rDNA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49-52
  • 4.2.4 菌株的Biolog 实验结果52-54
  • 4.2.5 菌株WH22 对二氯甲烷的降解特性初探54
  • 4.3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二氯甲烷高效降解菌株的诱变选育56-66
  • 5.1 材料与方法57
  • 5.1.1 实验材料57
  • 5.1.2 实验方法57
  • 5.2 结果与讨论57-64
  • 5.2.1 ~(60)Coγ射线致死率和存活率57-58
  • 5.2.2 ~(60)Coγ射线正突变菌株的筛选58-59
  • 5.2.3 紫外诱变致死率确定59-60
  • 5.2.4 诱变正突变菌株的筛选60-62
  • 5.2.5 正交实验结果62-63
  • 5.2.6 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考察63-64
  • 5.3 本章小结64-66
  • 第六章 二氯甲烷降解菌基因组文库的初步构建66-73
  • 6.1 材料与方法66
  • 6.1.1 实验材料66
  • 6.1.2 实验方法66
  • 6.2 结果与讨论66-72
  • 6.2.1 高质量基因组DNA 的获得66-67
  • 6.2.2 基因组DNA 的酶切和片段回收67-69
  • 6.2.3 载体pUC19 质粒DNA 的酶切与去磷酸化处理69-72
  • 6.2.4 连接、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72
  • 6.3 本章小结72-73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73-76
  • 7.1 结论73-75
  • 7.2 建议75-76
  • 参考文献76-81
  • 致谢81-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王威

Co~(60)γ射线照射技术在阿维菌素产生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徐丽;张怡轩;王勇;何建勇;白秀峰;纪明山;刘玉梅;刘郁;

气相色谱法测定自来水中卤代烃    潘光伟;娄海鹰;姜瑜;高柯夫;

氯代挥发性有机物(VOCs)氯同位素测试技术及其在地下水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周爱国;李小倩;刘存富;周建伟;蔡鹤生;余婷婷;

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杨艳红,王伯初,时兰春,王庆红

微生物菌剂对生活污水的除臭实验    马梅荣,王光玉,宣世伟,孙德智

紫外诱变选育高效降酚微生物    沈齐英,刘录,申林波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聚谷氨酸高产菌株及培养基初步优化    索晨;梅乐和;黄俊;盛清;

黄原酸盐高效降解菌的紫外诱变选育    舒生辉;孙水裕;温康文;

甲胺磷降解菌的紫外诱变及高产菌株的筛选    武晓炜,吴志国,王艳敏,董超,张丽萍,史延茂,常青

有机废气(VOC)生物处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丽燕,王爱杰,任南琪,杜大仲

产邻苯二酚菌株的筛选及相关基因的克隆    程夕冉

降解BTX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及高效降解菌的研究    叶峰

抗溴氰菊酯绿僵菌的诱变筛选    陈刚;王淼;陈操;

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陈献忠;王正祥;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林谦;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白玉;

复合型饲料添加因素研究述评    秦涛;张强;马齐;陈卫锋;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三氯甲烷    李梦红;诸葛玉平;潘嘉芬;董凤芝;卢杰;

6种有机溶剂萃取三氯甲烷效果的比较研究    李梦红;诸葛玉平;刘爱菊;刘家弟;尚贞晓;

假单胞菌属四氯化碳降解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邹小明;周群燕;胡娟娟;谢本达;

耐高糖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应用    赵硕;李平;王卿;

丟糟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菌种选择及液态培养条件研究    明红梅;董瑞丽;周健;方春玉;兰东;

表面活性剂-超滤膜对1,2-二氯乙烷的增溶与分离作用    纪树兰;彭跃莲;任海燕;刘志鹏;崔成武;

HS-SPME-GC/MS法测定水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阳陈;王正萍;张红雨;周宇翔;

育龄期妇女体内有机物成分的鉴定与分析    刘慧杰;舒为群;张学奎;梁志清;常青;江露;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检疫线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张卫东;廖力;蒋立琴;徐淼锋;陈其文;

生物膜反应器对硫化氢和甲苯的净化效率比较    郭静;朱珂;黄海耀;刘学欣;

生物标志物测试致突变量评估水源风险研究及展望    厉以强;胡冠九;张祥志;戢启宏;李兆利;陈海刚;孔志明;

高盐度采油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现状    申泰铭;解庆林;李艳红;

紫外诱变选育低亚硝酸盐积累的好氧反硝化菌株    吕聪;马玖彤;刘懿;张凤君;

液相微萃取法与国标法在分析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对比    陈新苗;张友杰;张桃芝;

竹炭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王军良;姜涛;张安平;

中国对虾应答WSSV侵染相关基因的研究    赖晓芳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受胁迫因子诱导激活启动子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曾卫军

混沌理论及应用若干问题的研究    周茜

蛋白质点突变效果预测与突变数据库研究    高山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DNA遗传算法及应用研究    陈霄

产双酶恶臭假单胞菌的选育与酶法制备D-pHPG    莫章桦

人ⅡA型磷脂酶A_2的进化和衍生多肽抗菌作用的研究    何睿林

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王玉山

不同生态因子下LMBR处理制药废水运行效能及数学模型    白羽

高产胞外多糖乳酸乳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陈若雯

多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吴婕

不同居群栝楼分子遗传多样性及生物碱分析    陈龚莉

磷脂酶A1产生菌的选育    司武阳

苯系物的新型吸收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英

抗甲醛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    宋鸽

锰氧化物改性沸石(MOCZ)对罗丹明B和4-氯苯酚的吸附研究    马江雁

生物过滤法净化及回收含氨废气研究    杨松波

猪克隆胚胎生产技术及组蛋白乙酰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优化    曹祖兵

耐高渗(高糖)酵母菌株的选育    赵硕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杨翠云;郭淑政;刘琪;刘苏静;苑学霞;

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展惠英,袁建梅,蒋煜峰,陈慧

石油类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层中的水化学迁移率测定    李绪谦,商书波,林亚菊,周洪义,侯戈

浅析某油田地下水石油类污染途径    刘荣芳;陈鸿汉;王延亮;刘菲;

石油污染地下水中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    郝春博;王广才;董建楠;张倩;蔡五田;

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分析    王玉梅,党俊芳

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郭华明,王焰新

石油污染物在浅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与迁移    连会青;武强;李铎;

野外弥散实验方法的新探索    侯印伟

重视人为因素引发的污染事件——三起原油泄漏事件应急处理的启示    王云;陈明;冯雪;

    罗光明 鲁锡荣

    本报驻南非记者 韦冬泽 苑基荣 裴广江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孙天仁

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殷淑华

砂土中柴油迁移土柱实验与反硝化条件下苯生物降解微环境实验研究    李东艳

垃圾渗滤液在地下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分带及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    董军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沉积物中凝聚态有机质及其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的影响    孙可

降雨对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氧化还原分带及其污染物降解影响的研究    樊冬玲

共存污染物对沉积物及其主要组分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研究    王岙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    吴石金

土壤剖面有机质垂向变化规律及其对TCE的吸附行为研究    张坤峰

浅层地下水中萘的迁移转化机理及模拟预测研究    秦雨

优先流作用下石油类的迁移研究及模拟    孙景刚

三氯乙烯在天然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徐翯

有机污染物菲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污染模拟研究    林景玉

多环芳烃菲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付向明

齐鲁石化公司地下水石油污染现状及污染模拟研究    高庆然

地下环境中BTEX的挥发特性及其对AS影响研究    赵妍

BTEX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胡桂全

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任芳菲

原油中氯化物的降解研究    吴春霞

三氯乙烯在包气带介质中的吸附行为特征研究    张晶

Co~(60)γ射线照射技术在阿维菌素产生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徐丽;张怡轩;王勇;何建勇;白秀峰;纪明山;刘玉梅;刘郁;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    余增亮,邱励俭,霍裕平

氮离子束辐照种子的自由基研究    邓建国,余增亮

“百株”作为农药解毒降毒剂的研究报告    印天寿

生物净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研究进展    苑宏英

石化污泥混合菌和白腐真菌对气相苯系物的降解能力比较    王娟,钟秦,郑曼曼

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熊峰;王晓霞;余雄;

温度和pH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分析    陈曦;崔莉凤;杜兵;司亚安;

系统评价EM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孟范平,李桂芳,李科林

我国水污染及饮用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崔玉川,傅涛

好氧反硝化菌株的快速筛选及其在硝态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赵丹丹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王家德,陈建孟,于建明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紫外线诱变及降解工艺条件的研究    裘娟萍,王家德,于建明,张海燕,邵炜,陈建孟

甲拌磷降解菌XT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任娟;彭振宝;赵思峰;郭秀丽;危常州;侯振安;

“大圣”微生物菌剂是开拓土壤后劲的高效产品    谭伯勋

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猪粪堆肥中氨挥发的影响    王卫平,汪开英,薛智勇,朱凤香

从海绵得到一种有抗菌作用的二倍半萜——Manoalide    陈若云;

EM—B益生有效复合型微生物菌剂的应用    乌通恩

微生物菌剂在鸡粪有机肥料堆制发酵中的应用    殷培杰,孙军德,石星群,李培军

微生物接种技术应用于堆肥化中的研究进展    黄丹莲,曾光明,黄国和,牛承岗,胡天觉

菌株DLL-1降解土壤和韭菜中甲基对硫磷的研究    张瑞福,蒋建东,崔中利,李顺鹏

微生物菌剂对麦草鸡粪高温堆肥进程及质量的影响    李鸣雷;谷洁;秦清军;高华;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促进豌豆生长和提高P、Zn利用率的研究    洪坚平;谢英荷;Neumann Guenter;Volker Roemheld;

以碘为受体的荷移荧光光谱研究    牛福英;武洁;杜黎明;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堆肥发酵影响的研究    赵明梅;牛明芬;何随成;徐丽;刘峰;

气相色谱法测定噻托溴铵中残留甲醇和二氯甲烷    孙红英;李菁;

畜禽粪便快速发酵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其应用    林先贵;王一明;束中立;黄武建;

单宁降解菌的筛选    乔家运;陈龙宾;李平;王文杰;

二氯甲烷在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炭上脱附性能的研究    潘红艳;李忠;夏启斌;奚红霞;

FS-517A型气相氟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张伟;石磊;吕剑;

几种AMF菌对‘丰香'草莓原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杜安楠;高秀岩;李贺;张志宏;

上海首次评价微生物菌剂    记者 赵关良

欧盟 拟增加对二氯甲烷等的销售和使用限制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

二氯甲烷反倾销期终复审立案    记者 刘方斌

维护环境安全 从源头加强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管理    

进口二氯甲烷反倾销正式立案    姚宗

生物技术治理印染废水有新突破    刘明

美国海洋生物当云南松土“蚯蚓”    陈果

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阿姆斯菌肥彰显魅力    段科军

二氯甲烷上涨空间不大    吕俭

甾体皂苷的平行合成研究    侯书杰

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王威

麦草与鸡粪好氧堆肥中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研究    李鸣雷

黄毛耳草碱的研究    张敬新

Ⅰ. 阿拉伯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 Ⅱ. 寡糖合成研究及麝香兰苷寡糖的合成    郁建兴

酶活性及微生物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变化的研究    谷洁

苦马豆素降解菌HW 08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王妍

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估    雷新胜

受污染水体修复过程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变动及其生态学意义    刘爱芬

1.非肽类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2.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高琦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微生物菌剂及基因文库的构建研究    胡志航

催化还原法处理二氯甲烷废气研究    程吉

微生物菌剂联合超声波处理废水的研究    尹玉柱

微生物菌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    李小磊

微生物菌剂在作物化肥减量化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雷先德

一种新型环保微生物菌剂的研制及处理污水的初步研究    文娅

岷江凉姜沟段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的GC-MS分析    蒋霞

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发酵猪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工艺条件研究    王维

真空紫外光解二氯甲烷的去除特性及机理研究    魏莹莹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    刘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