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Fe(OTf)_3催化下无溶剂合成喹啉、氧杂蒽和双吲哚甲烷衍生物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9:40
热度:

Fe(OTf)_3催化下无溶剂合成喹啉、氧杂蒽和双吲哚甲烷衍生物【摘要】:铁催化反应是目前有机化学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对金、银、钯等贵金属催化剂而言,铁盐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无毒

【摘要】:铁催化反应是目前有机化学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对金、银、钯等贵金属催化剂而言,铁盐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无毒,更容易制备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几年,铁催化的合成反应日益受到关注。本论文所涉及的工作将围绕铁催化反应这一课题进行,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铁催化剂的优点,铁催化反应的类型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了对胺、醛、炔烃一锅法合成喹啉条件的优化,以期寻找一种更加绿色、高效的催化体系。最终我们发现三氟甲磺酸铁Fe(OTf)3是一种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路易斯酸,它能在空气和水中稳定存在,且不吸潮。我们使用5%催化量的Fe(OTf)3结合无溶剂条件得到一系列喹啉化合物。此方法大大缩短了反应的时间(3h),且环境友好不需使用大量的有毒溶剂,值得一提的是催化剂Fe(OTf)3可以从反应体系中回收,且在经过三次催化周期之后,催化性能并没有明显地降低。 第三部分研究了在无溶剂条件下,以三氟甲磺酸铁为催化剂,利用β-萘酚和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氧杂蒽类化合物。最佳的反应温度为60oC,且只需2-4小时即可反应完全。该反应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催化剂价格便宜,环境友好且容易回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效率和收率较高等优点,为制备氧杂蒽衍生物提供了一条绿色、高效地合成方法。 第四部分研究了无溶剂条件下,三氟甲磺酸铁促进的吲哚和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双吲哚甲烷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不管吸电子基团还是供电子基团的醛与吲哚都能够很好地转化,得到较高收率的双吲哚烷基化合物。并且该反应具有原料和催化剂廉价易得,催化剂容易回收,环境友好,操作简单,产率高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关键词】: 无溶剂 绿色化学 喹啉 氧杂蒽 双吲哚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2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绿色化学概述11-12
  • 1.2 铁催化剂简介12-19
  • 1.2.1 加成反应13-14
  • 1.2.2 取代反应14-15
  • 1.2.3 氧化反应15-17
  • 1.2.4 还原反应17
  • 1.2.5 环重排反应17-18
  • 1.2.6 环加成反应18-19
  • 1.3 本文的创新点19-20
  • 1.4 研究方法20
  • 1.5 参考文献20-27
  • 第二章 Fe(OTf)_3催化的无溶剂合成喹啉衍生物27-55
  • 2.1 导言27-28
  • 2.2 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28-33
  • 2.2.1 单取代苯胺为单元合成喹啉(Route I)29-30
  • 2.2.2 邻取代苯胺为单元合成喹啉(Route II)30
  • 2.2.3 合成方法的改进和研究进展30-33
  • 2.3 结果与讨论33-41
  • 2.3.1 催化剂的筛选33-34
  • 2.3.2 反应溶剂、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的筛选34-35
  • 2.3.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35-39
  • 2.3.4 催化剂的回收研究39
  • 2.3.5 可能的反应机理39-41
  • 2.4 实验部分41-49
  • 2.4.1 实验仪器和试剂41
  • 2.4.2 催化剂的制备41
  • 2.4.3 一般合成方法41
  • 2.4.4 喹啉结构的确定与表征41-49
  • 2.5 本章小结49-50
  • 2.6 参考文献50-55
  • 第三章 Fe(OTf)_3催化的无溶剂合成氧杂蒽衍生物55-67
  • 3.1 导言55-56
  • 3.2 氧杂蒽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56-58
  • 3.3 结果与讨论58-61
  • 3.3.1 催化剂的筛选58-59
  • 3.3.2 反应溶剂、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的筛选59-60
  • 3.3.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60-61
  • 3.4 实验部分61-62
  • 3.4.1 实验仪器和试剂61
  • 3.4.2 催化剂的制备61-62
  • 3.4.3 一般合成方法62
  • 3.5 本章小结62
  • 3.6 参考文献62-67
  • 第四章 Fe(OTf)_3催化的无溶剂合成双吲哚甲烷类衍生物67-81
  • 4.1 导言67-68
  • 4.2 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68-71
  • 4.2.1 吲哚和醛酮的合成法68-70
  • 4.2.2 吲哚和希夫碱的合成法70
  • 4.2.3 吲哚和其他底物的合成法70-71
  • 4.3 结果与讨论71-73
  • 4.3.1 催化剂的筛选71-72
  • 4.3.2 反应溶剂、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的筛选72-73
  • 4.3.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73
  • 4.4 实验部分73-74
  • 4.4.1 实验仪器和试剂73-74
  • 4.4.2 催化剂的制备74
  • 4.4.3 一般合成方法74
  • 4.5 本章小结74
  • 4.6 参考文献74-81
  • 化合物的表征81-99
  • 作者简历99-103
  • 一、基本情况99
  • 二、学术论文99-103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波辐射下分子碘催化合成双吲哚甲烷衍生物    夏敏

除草剂——克稗灵    施顺发

磷钨酸催化合成双吲哚甲烷衍生物    邢烨;解正峰;刘方明;

2-硫代磷酸酯基-3,4-二氢呋喃并喹啉化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    刘准,李树正,米中茂,张春香,孙莹

普卢利沙星的合成    程春生,张宝砚,李鹏,杨贺选

加入合适的稳定剂提高复方水杨酸洗剂的稳定性    王建核;

奥美拉唑核磁共振结构解析中化学交换对信号的影响    张巍;李敏一;)欧阳捷;林文翰;邓志威;

中国不同地区罂粟的核型比较    魏玉杰;何庆祥;张金文;张梅秀;

磺胺类药物在饲料和畜产品中的残留、危害与检测    刘庆堂;职爱民;邓瑞广;张改平;

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技术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郁章玉,翟翠萍,汪汉卿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盐酸普萘洛尔    饶志明,吴秋莲,谢国平,许环环,张秀青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尼可地尔及其分解物控制分析中的应用    程忠洲,李华,陈莉英,张雅雄,侯爱霞

盐酸芦氟沙星的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    颜承农,上官云风,潘祖亭,刘义,高振霆

4-氯甲基-5-甲基-1,3-间二氧杂环戊烯-2-酮的GC测定方法研究    马莉;张喜全;康丽萍;李宝林;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研究    李满秀;王婀娜;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苄丝肼的研究    何伟伟;周兴旺;吕鉴泉;

莨菪烷类生物碱与α_1-酸性糖蛋白相互作用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祁春华;

配合物Cd_2(Im)(HL)_2(CH_3OH)_3(H_2O)_2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陈凤英;金振国;周春生;何水样;

一些磺酰脲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降血糖作用研究    谢国强;吴勇杰;董淑弘;曾正志;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王海为;李剑勇;杨亚军;

2009~2011年南京地区常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    王陆军;

红霉素结晶过程研究    陈葵

有机药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    董社英

天然β-咔啉衍生物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林志刚

铜、钴、镍、锰电活性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牛淑妍

新型Hoffmann消除-Diels-Alder环加成串联反应的研究和新型嘧啶并环分子构架的设计与合成    郑连友

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蒋新宇

盐酸帕罗西汀结晶过程研究    任国宾

分子烙印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李志伟

齐墩果酸、18β-甘草次酸和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的初步探讨    冯菊红

喹诺酮药物与血清蛋白和DNA结合反应的研究方法及作用机制    郭明

含苯并咪唑环的新型2,5-二取代-1,3,4-噁二唑及3,6-二取代-1,2,4-三唑[3,4-b]-1,3,4-噻二唑两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刘丽军

四环喹啉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活性研究    戴博森

基质固相分散法提取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残留    张玉璞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间体7-ANCA合成工艺研究    王勇

核壳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药物的包覆和释放    吴莉莉

氨基硫脲类席夫碱配合物催化吲哚参与反应的研究    吕警

双嘧达莫合成工艺优化    张伟芳

羟基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王钦荣

蒽醌二乙酸—铁(Ⅲ)的合成及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生物分子的研究    范婷婷

彭州菜地土—肥体系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检测及其污染性状分析    张林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普卢利沙星    方利明,金艳,魏敏吉

6,7-二氟-4-羟基-2-甲氧甲硫基-3-喹啉羧酸乙酯的合成    程春生,张宝砚,李鹏,杨贺选

共基质下白腐菌降解含氮杂环类物质的研究    任大军;颜克亮;张晓昱;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定量测定多组分混合物——喹啉 吡啶 吲哚 苯酚    李亚新,赵晨红

吲哚合成新方法    

不同共代谢基质对白腐菌降解吲哚的作用研究    任大军;颜克亮;刘飞虎;张晓昱;陆晓华;

1,3,3-三甲基-2-[β-(5-取代苯基-2-呋喃基)乙烯基]-3H-吲哚盐的合成    李仲杰,董绮功,刘志杰

3-(4-氯丁基)-吲哚-5-腈的合成    张国生 ,刘长令

6-氰基吲哚-3-甲醛的合成    葛裕华,吴亚明,薛忠俊

共基质对白腐菌降解喹啉的影响    任大军;颜克亮;张晓昱;

微量快速分析梭曼的荧光法    董泗建,刘昌玲

吲哚-3-羧酸、Nd(Ⅲ)、邻菲咯啉配合物结构的XPS研究    张兵,王流芳,陈忠林

喹啉与吲哚驯化的反硝化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洪璇;刘彬彬;张晓君;赵立平;

喹啉与异喹啉的真空紫外降解及其机理    朱大章;孙冬梅;汪世龙;孙晓宇;倪亚明;姚思德;

不同基质体系中白腐菌对喹啉和吲哚的降解规律研究    颜克亮;张晓昱;

2-吲哚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价    冯贝贝;周广强;于康;王惠;张秋荣;刘宏民;

新型不对称BODIPY的性质及应用    赵春常;曹俭;冯鹏;张毓琳;

二(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喹啉)合铜(Ⅱ)的制备及表征    杨勇;刘红阳;姚薇;陈秉;

2,3-吲哚醌对衰老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芳;张立志;刘占涛;周明;王蕾;岳旺;

3,3-双取代氧化吲哚的不对称催化合成研究    周剑;

多环吲哚类杂环化合物的简便合成    刘腾;刘智成;王永超;施丽萍;严胜骄;林军;

一种新型Indo类钙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    雷磊;成昭;郭媛;李剑利;史真;

吲哚合成有了新方法    记者付东红

吲哚-3-甲醇及其衍生物的抗癌研究    陶春祥

疟疾→树皮→喹啉→奎宁    斌子

喹啉氮氧化物:待开发的新领域    孟晖

炼焦行业要创新精细化工产品    徐广成

孩子的尿布为何成蓝色    易善永

生吃圆白菜 食疗效果好    

秋季巧栽果树    姜敏

老人屁多也有弊    蒋志君

身居“斗室”心系“创新”    白毅

白腐菌对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及机理研究    任大军

基于炔酰胺的2-氨基吲哚的新合成方法研究    姚培圆

氨基吲哚与1,3,5-三嗪的反电子环加成反应及应用    徐国兴

基于c-Met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    叶连宝

5-羟基-6-溴吲哚-3-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    王钝

饲料级L-色氨酸的制备    曹飞

2-芳基-喹啉-4-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吴忠玉

吲哚并喹啉硼酸衍生物与天然产物DHDA的合成及二碘化钐介导的环合反应    孟俊秀

水溶性3H-吲哚菁型生物荧光标示染料的研究    王丽秋

大π共轭的三聚吲哚及寡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与双光子性质    纪雷

一种合成醋酸吲哚酯的方法研究    刘可心

超声辐射下3-烷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    孙明轩

FeBr_3作用下1-二甲胺基吲哚-3-腈类化合物的合成    郑子圣

Fe(OTf)_3催化下无溶剂合成喹啉、氧杂蒽和双吲哚甲烷衍生物    秦兵彬

多沙唑嗪对硫酸吲哚酚诱导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影响的研究    陈睿

菲骈吲哚里西丁生物碱化学合成研究    刘江

N-取代-5-羟基-1H吲哚-3-羧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宋艳玲

3-氯-(2-亚胺基)吲哚的合成及其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与乙烯齐聚催化研究    高铁龙

Cu/SiO_2催化剂上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合成吲哚的研究    孙军明

四氢咔唑酮以及吲哚并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高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