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半干旱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农田土壤甲烷通量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8:43
热度:

半干旱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农田土壤甲烷通量特征【摘要】:温室气体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业生态系统又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如何在不同的农业管理体系下减少温室

【摘要】:温室气体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业生态系统又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如何在不同的农业管理体系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人类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沟垄覆盖措施下土壤CH4通量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包括双垄沟覆膜施肥处理、齐垄覆膜施肥处理、齐垄覆膜不施肥处理、齐垄不覆膜施肥处理、齐垄不覆膜不施肥处理,裸地六种。在观测期内(播种后45天到收获后一周),平均每周对土壤甲烷通量进行一次观测,并在6月15日(玉米出苗期)、7月23日(玉米拔节期)、8月28(玉米抽穗期)三天中,对甲烷通量进行了日变化监测。结果表明,本旱作农田是CH4的弱“汇”,甲烷通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六种管理措施下玉米地土壤CH4通量在一天中的15:00左右达到最小值;在整个观测期内,土壤对CH4的吸收在播种后50天左右的时候增加,之后减小并保持相对稳定,在收获后一周,再次迅速增加并达到吸收最高峰。双垄沟覆膜施肥处理的CH4通量与齐垄不覆膜施肥处理的相比,在玉米拔节期时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发现,覆膜增加了土壤对大气甲烷的吸收,施肥对甲烷通量无明显影响。覆膜和施肥并没有改变甲烷的季节变化规律,甲烷浓度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即表层(0-l0cm)土壤的甲烷浓度最高。在整个生长季中,温度的变化与甲烷通量的变化无相关性;但在7月份的一天当中,垄沟和不覆膜处理的甲烷通量与0-10cm处的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量与甲烷的日通量或季节通量变化均无相关性。研究地点土壤甲烷通量强度并非某个单因子调控,而是多个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温室气体 黄土高原 日变化 季变化 CH_4通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5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24
  • 1.1. 研究背景7-18
  • 1.1.1. 全球气候变化7-8
  • 1.1.2.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8-9
  • 1.1.3. 温室气体的排放9-10
  • 1.1.4. 农业温室气体的影响10-12
  • 1.1.5. 中国农业现状概况12-14
  • 1.1.6. 甲烷的温室效应14-15
  • 1.1.7. 农田甲烷排放15-16
  • 1.1.8. 黄土高原区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6-18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8-22
  • 1.2.1.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衡量18
  • 1.2.2. 甲烷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子18-22
  • 1.3. 小结22-24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24-31
  • 2.1. 试验点介绍24
  • 2.2. 实验设计24-26
  • 2.3. 实验方法26-30
  • 2.4. 数据统计分析30-31
  •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31-57
  • 3.1. 降雨量分布31-33
  • 3.2. 土壤含水量33-35
  • 3.3.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35-37
  • 3.4. 黄土高原CH_4通量昼夜变化规律37-46
  • 3.5. 地上气体季变化46-49
  • 3.6. 地下0-10cm甲烷浓度季节变化规律49-51
  • 3.7. CH_4地下浓度垂直分布51-52
  • 3.8. 日温度与CH_4地上通量和地下浓度的相关性52-55
  • 3.9. 生长季土壤湿度与甲烷地上通量和地下浓度的相关性55-56
  • 3.10. 黄土高原CH_4排放总量估算56-57
  • 第四章 结论57
  • 第五章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3
  • 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农业现状国际比较与改革趋势刍议    余杰;强永亮;

现代农业建设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鸿;

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进展    张若玉;何金海;张华;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李培月;刘璐;高晓花;

中国南京与美国德克萨斯稻田甲烷排放的比较(英文)    黄耀 ,蒋静艳 ,宗良纲 ,Ronald L.Sass ,Frank M.Fisher

地球轨道偏心率变化对东亚季风气候模拟的影响    郑益群,于革,王苏民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稻田土壤中的CH_4产生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李迎春;林而达;甄晓林;

浅谈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关忆;

济南市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徐延熙;马建国;卢俊英;徐晓琳;

浅谈低碳农业的发展    周婷婷;李布青;朱丽君;肖文娜;

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氮肥施用增效研究    李天玉;董敏;

氮肥施用量和节水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石英尧;石扬娟;申广勒;陈多璞;

堆肥发酵剂田间试验研究    于泽波;

山西省降水特征和玉米产量变化分析    刘文平;郭慕萍;张爱芝;刘月丽;安炜;茅彧;

不同肥料的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    韩鹏飞;郭敏;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吕国红;焦晓光;王笑影;谢艳兵;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的影响    闫根海;杨晓军;王斌;薛海龙;李霞;

土壤碳汇能力衰退的生物炭修复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财税政策扶持与低碳农村建设:问题与路径    赵和楠;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黄璜;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研究    艾先涛;郑巨云;王俊铎;赛建国;多力坤;莫明;吐尔逊江;李雪源;

沱江流域资阳段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伍钧;田晓刚;杨刚;汤霖杰;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王青;郑红永;聂桢祯;

湿地甲烷生成的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综述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沱江流域资阳段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伍钧;田晓刚;胡德忠;杨刚;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薛兰兰

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张芳

人工湿地减排温室气体估算研究    潘涛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倪外

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抗旱植物筛选及地表覆盖研究    谭雪红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冬闲田禾本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史文娟

冬闲田豆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连亚楠

水稻高代回交导入系群体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陈满元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水温、光合生理及产量表现研究    方彦杰

气候变暖趋势下甘肃省粮食供需问题研究    王海强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叶耿平

施氮策略对土壤环境及棉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汪玲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林毅夫

水稻品种以及施肥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邵可声,环境模拟和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分室,李震

长江三角洲城郊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防治对策    刘培芳,陈振楼,许世远,刘杰

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新论    刘艳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樊丽琴,南志标,沈禹颖,高崇岳

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影响    严红,魏湜,张雷,夏国芳,戴先锋,王帆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水循环特征    王毅勇,宋长春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王毅勇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李颖,张养贞,张树文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

HFCs、PFCs和SF_6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    吴金秀

美国的玉米生产动向    蔡农

关于发展我省玉米出口,振兴外向型农业的一点意见    赵化春;王晓丽;

农业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JESpencer,RJHorvath,张落成

棉田套种玉米带防病治虫效果好    阿不来提

几种玉米小麦带田    

史松会小麦—玉米—菠菜种植法    赵建廷;

美国玉米生产及考察后的反思    陈国平

4GYC-2型玉米带穗收割除茬机    董进武;

从一个侧面论述玉米栽培学科走向    秦泰辰;

玉米-花生间作的合理行间距    王彦飞;

吉林省玉米国际市场竞争力探析    郭庆海;

发展玉米经济迎接入世挑战    朱乃芬;李铁强;石玉山;

朔州玉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宁保全;

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褐斑病的初步抗性分析    栗秋生;孔令晓;王连生;纪莉景;

玉米生产、市场与技术发展情况的思考    黄辉;

农业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以四平市为例    李瑶瑶;

加快临沧市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李学智;

吉林省建设玉米优势产区的政策思考    姜会明;

美国Derecho研究简介及中国Derecho现象初探    付晓辉;陈少平;龙利民;肖稳安;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    

丰润时兴玉米带棒青贮    李永合

“黄金玉米带”交上金黄的答卷    本报记者 江娜

玉米连秆卖 赚钱又省事    梁会平 刘亚媚

美玉米产量预测大幅下调 美棉产量库存略上调    光大期货 赵燕 编译

玉米带穗青贮好处多    李挺 安守勤

农安,粮安,天下安    本报记者 阎红玉 高杨

基金大幅减持玉米净多头寸    梁瑞安

玉米的价值有多大    郑言实

玉米强势上涨 后市继续冲高    崔伟杰

让"玉米带"再亮光环    本报记者 彤宇

玉米对区域光、温、水资源变化的响应研究    刘月娥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及氮肥调控机理研究    王小春

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海燕

玉米(Zea mays L.)氮素营养生理及其与叶片衰老的关系    李文娟

玉米花生间作群体互补竞争及防风蚀效应研究    李美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于吉琳

中国玉米猪有效营养成分预测方程的构建    李全丰

苜蓿玉米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及其机理的研究    张桂国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春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罗瑞林

玉米IBM Syn10群体高分辨率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穗部相关性状QTL/miRNA遗传解析    刘红军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的贸易可行性研究    刘春霞

四川丘陵区玉米高产高效及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    罗永

玉米油脂和玉米磷脂的提取、分离及分析    于小宝

山东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研究    高伟

施氮对玉米防早衰效果的研究    刘艳

小麦/玉米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文伟良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研究    马畅

吉林省玉米目标价格测算研究    刘志萍

玉米干旱风险分析    单琨

玉米智能测产成图系统研究与开发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