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活性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8:31
热度:

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活性初步研究【摘要】:稻田是大气甲烷排放的重要源。我国稻谷产量世界第一、水稻种植面积世界第二,稻田甲烷排放不同地区水稻土的甲烷排放有一定的差异,微

【摘要】:稻田是大气甲烷排放的重要源。我国稻谷产量世界第一、水稻种植面积世界第二,稻田甲烷排放不同地区水稻土的甲烷排放有一定的差异,微生物则是稻田甲烷产生和氧化的生物源,研究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我国典型稻田土壤,围绕稻田甲烷产生和甲烷氧化过程,采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q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子指纹图谱(DGGE)、克隆文库和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等技术,研究了长期氮肥施用以及大气CO_2浓度升高下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三种典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动力学规律及其微生物作用者,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长期施用(22年)无机有机混合肥(NPK/OM)导致产甲烷古菌数量增加,并可能促进甲烷八叠球菌的生长,但产甲烷古菌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小。长期单独施用无机氮肥对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 2、大气CO_2浓度升高(FACE)促进水稻分蘖期产甲烷古菌数量的增加,在2009年分蘖期非根际土壤中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对扬花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产甲烷古菌丰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根际土壤相比,非根际土壤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此外,与施用低氮肥相比较,施用高氮肥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土壤产甲烷古菌的数量。 3、低甲烷初始浓度(700ug·L~(-1))条件下,广东雷州稻田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最小,湖南古市稻田土壤和湖南桃源稻田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较为一致;高浓度甲烷(7000ug·L~(-1))条件下,湖南古市稻田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最大,广东雷州和湖南桃源的稻田土壤甲烷氧化速率较为一致。进一步采用稳定性同位素13C示踪稻田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的核酸DNA结果表明三种稻田土壤中活性甲烷氧化细菌种类不同,湖南古市稻田土壤中类型Ⅰ甲烷氧化细菌占所有甲烷氧化细菌的77.8%(克隆文库数据);湖南桃源稻田土壤中类型Ⅱ型甲烷氧化细菌占所有克隆序列的80%;类型I甲烷氧化细菌主导了广东雷州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结果表明类型I和类型II甲烷氧化细菌的活性具有一定差异,是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空间变异的重要因子。 总之,尽管水稻土中产甲烷古菌微生物群落组成较为稳定,但有机无机氮肥混合施用、大气CO_2浓度升高可能增加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典型稻田土壤的甲烷氧化动力学过程及其甲烷氧化微生物作用者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 【关键词】:施肥 FACE 产甲烷古菌 甲烷氧化细菌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511;S1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文献综述8-17
  • 1.1 产甲烷古菌的生理学与系统发育史的研究进展8-10
  • 1.1.1 稻田产甲烷古菌的分类及多样性8-9
  • 1.1.2 稻田产甲烷古菌的代谢与系统发育的关系9-10
  • 1.2 甲烷氧化细菌的生理学与系统发育史的研究进展10-11
  • 1.2.1 稻田甲烷氧化细菌的分类及多样性10-11
  • 1.2.2 稻田甲烷氧化细菌的代谢与系统发育的关系11
  • 1.3 影响稻田甲烷排放因素的研究进展11-13
  • 1.3.1 土壤性质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11-12
  • 1.3.1.1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11
  • 1.3.1.2 土壤有机质11-12
  • 1.3.1.3 土壤温度12
  • 1.3.1.4 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质12
  • 1.3.2 耕作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12-13
  • 1.3.2.1 排水管理12-13
  • 1.3.2.2 施肥13
  • 1.3.3 植物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13
  • 1.4 稻田甲烷排放相关微生物的生态学方法13-17
  • 1.4.1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13-14
  • 1.4.2 分子指纹图谱分析技术(PCR-DGGE)14-15
  • 1.4.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qPCR)15-17
  • 2 引言17-19
  • 3 材料与方法19-29
  • 3.1 实验材料19-20
  • 3.1.1 长期施肥处理的土壤样品采集19
  • 3.1.2 FACE 处理的土壤样品采集19-20
  • 3.1.2.1 样地概况19
  • 3.1.2.2 土样采集19-20
  • 3.1.3 三种典型稻田土壤样品采集20
  • 3.2 实验设计20-21
  • 3.3 主要试剂与仪器21-22
  • 3.3.1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 DNA 提取21
  • 3.3.2 荧光实时定量 PCR21
  • 3.3.3 分子指纹图谱分析 DGGE21
  • 3.3.4 克隆21
  • 3.3.5 甲烷氧化培养实验21
  • 3.3.6 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及分层实验21
  • 3.3.7 其他试剂与设备21-22
  •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22-29
  • 3.4.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22
  • 3.4.1.1 全氮、全碳的测定22
  • 3.4.1.2 硝态氮、铵态氮的测定22
  • 3.4.1.3 pH 的测定22
  • 3.4.1.4 有机质的测定22
  • 3.4.1.5 含水量的测定22
  • 3.4.1.6 最大持水量的测定22
  • 3.4.2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 DNA 提取22-23
  • 3.4.3 土壤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的定量分析23-24
  • 3.4.3.1 土壤产甲烷古菌的定量分析23-24
  • 3.4.3.2 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的定量分析24
  • 3.4.4 土壤产甲烷古菌群落的分子指纹图谱分析24-25
  • 3.4.4.1 产甲烷古菌 16S rRNA 基因的 PCR24
  • 3.4.4.2 DGGE24
  • 3.4.4.3 克隆测序以及基因序列比对24-25
  • 3.4.5 三种典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的预培养25-26
  • 3.4.6 三种典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菌的13C 标记培养26
  • 3.4.7 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及分层26-28
  • 3.4.8 构建13C-DNA 的 pmoA 基因克隆文库28-29
  • 4 结果与分析29-41
  • 4.1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29-32
  • 4.1.1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基本属性的影响29
  • 4.1.2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产甲烷古菌功能基因 mcrA 数量的影响29-30
  • 4.1.3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产甲烷古菌组成的影响30-32
  • 4.2 未来大气 CO_2升高(FACE)下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丰度的变化规律32-34
  • 4.2.1 FACE 处理对产甲烷古菌数量的影响32-33
  • 4.2.2 FACE 处理下产甲烷古菌的年际变化规律33-34
  • 4.3 三种典型稻田土壤的甲烷氧化动力学规律及其微生物作用者34-41
  • 4.3.1 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34-35
  • 4.3.2 典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变化规律35-36
  • 4.3.3 三种典型稻田土壤样品的13CH4标记36-37
  • 4.3.4 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分层样品的 pmoA 定量分析37
  • 4.3.5 甲烷氧化细菌功能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37-41
  • 5 讨论41-44
  • 5.1 长期施肥处理后产甲烷古菌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变化41
  • 5.2 FACE 处理与氮肥施用量相互作用后产甲烷古菌丰度的变化41-42
  • 5.3 三种典型稻田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的活性及群落组成的差异42-44
  • 6 结论44-45
  • 7 参考文献45-51
  • 附录51-52
  • 作者简介52-53
  • 致谢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土壤甲烷产生率    王卫东,谢小立,上官行健,陈德章,王明星

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和减缓技术选择    林而达,李玉娥,饶敏杰,王京华

六六六在土壤中持留和降解    张水铭,马杏法,安琼

稻田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实践    孟庆金;伍文初;督春江;石桥德;

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贾仲君,蔡祖聪

苯噻草胺在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陈晓旭;孙淑君;陈维韬;智亚楠;韩丽君;李文明;

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陆敏;刘敏;茅国芳;黄明蔚;屈璠;

FACE环境下不同秸秆与氮肥管理对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    韩琳;史奕;李建东;岳进;谢宝华;朱建国;王鸽;

泥鳅对稻田土壤动物的扰动效应    孙刚;房岩;胡佳林;王准;

改变种稻习惯为地球降温    任荃;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

土壤理化特性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焦燕;黄耀;

江苏省两种有机物料的稻田土壤固碳有效性评价    张玉华;宋成军;刘东生;张艳丽;徐哲;李想;王延昌;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O_2排放的研究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

炉渣施用对稻田土壤pH、Eh和盐度影响的有效性分析    赵娜;

多熟制稻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定位研究    王胜佳;

稻田轮耕的土壤生态效应及发展现状与趋势    张海林;孙国峰;陈阜;肖小平;

长江中下游稻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展望    夏晓东;吴崇友;张敏;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翟中兵;梅少华;

稻田甲烷排放不增加温室效应    林万涛

稻田“补锌”激发高产潜能    任荃

施点石灰 水稻高产    邓立平

稻田油菜直播关键技术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杨光立

水稻叶片呈铁锈色可能得了赤枯病    方圆 水清

洪水损毁农田 及时修复改造    晓春

秸秆还田稻田有毒物毒害型僵苗    方圆

科学种稻有益太湖环境健康    江娜

中大昆虫所发明生物防治新方法    记者 冯海波

太湖“蓝藻事件”引发环保思考 保护性稻作技术受关注    朱冰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免耕和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排放及甲烷产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特征    李大明

南方典型稻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机制研究    周萍

基于碳组分分析的稻田土壤固碳优势及其保持途经研究    黄山

裂缝条件下稻田土壤中N_2O的释放和氮溶质运移的机理研究    黄树辉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湖南部分工矿区水稻田As污染现状及其化学萃取修复研究    曾敏

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李道西

洞庭湖区典型稻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及流域模拟研究    纪雄辉

赤泥对污染稻田重金属钝化行为及其肥效研究    范美蓉

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活性初步研究    许静

铁炉渣对控制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分析    李鹏飞

水稻散射特性与稻田甲烷排放评估方法研究    赵长文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调控机理    严陈

稻田土壤对甲烷的吸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弛

稻田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释放机制及控制    李勇先

三种磷矿粉的结构组成、化学活性及其在稻田土壤中的溶解动态规律    雷涵韫

稻田土壤水分优先流的发生、发展与模拟研究    王焕之

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研究的几种方法比较    刘育红

线虫对土壤CO_2、CH_4、N_2O排放/吸收的影响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