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淡水螺类对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8:09
热度:

淡水螺类对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的影响【摘要】:湿地由于其独特的淹水环境,使得其沉积物能够封存大量的有机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程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经引起了全球广泛关

【摘要】:湿地由于其独特的淹水环境,使得其沉积物能够封存大量的有机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程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已经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底栖动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强度且频繁的生物扰动能够显著改变沉积物的物理结构、理化性质以及营养循环,继而也能够影响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多度以及活性。因此,底栖动物对湿地碳循环有着潜在的影响。本论文选择淡水螺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观测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淡水螺类对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分析了淡水螺类影响湿地甲烷排放的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螺蛳能够显著增加甲烷排放速率。同时,甲烷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都随着螺蛳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2.在湿地环境中,螺蛳密度超过1750Ind·m-2的区域是较强的甲烷排放源,甲烷排放通量高达23.98mgCm-2d-1,与互花米草为优势种的海滨盐沼甲烷排放通量(24.72mgCm-2d-1)相当。 3.螺蛳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可能不是由其肠道甲烷产生菌厌氧降解有机质产生的。 4.在营养丰富的野外湿地中,螺蛳可能主要通过影响沉积物中的铵离子浓度来调节甲烷的排放通量。铵离子作为微生物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适当的增加能够促进微生物生长并且增加其活性。在本研究中,铵离子浓度与甲烷产生菌和氧化菌的多度以及潜在甲烷产生速率呈正显著相关。但是由于铵离子的分子结构和大小都与甲烷相近能够竞争性抑制甲烷氧化,所以铵离子浓度与潜在甲烷氧化速率成负显著相关。因此,螺蛳栖息地中的甲烷排放通量能够得以增加。 5.在室内封闭的培养罐中,螺蛳可能通过排便以及生物扰动增加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由于某些可溶性有机质,如醋酸盐,可能是甲烷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底物,因而随着可溶性有机碳的增加,甲烷排放速率及排放量也可能随之增加。 【关键词】:底栖动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生物扰动 甲烷排放 铵离子 淡水生态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91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8
  • 1.2 湿地生态系统8-14
  • 1.2.1 湿地甲烷排放过程9-11
  • 1.2.2 影响湿地甲烷排放的因素11-14
  • 1.3 底栖动物影响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14-16
  • 1.3.1 底栖动物14-15
  • 1.3.2 底栖动物的生态作用15
  • 1.3.3 底栖动物对甲烷的影响15-16
  • 1.4 鄱阳湖的自然条件与底栖动物资源16-17
  • 1.4.1 鄱阳湖自然条件16-17
  • 1.4.2 鄱阳湖底栖动物资源17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8
  • 第二章 淡水螺类对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18-29
  • 2.1 野外实验18-21
  • 2.1.1 研究地点和实验设计18-19
  • 2.1.2 气体采集19-20
  • 2.1.3 沉积物采集与处理20-21
  • 2.2 室内实验21-24
  • 2.2.1 室内实验设计21
  • 2.2.2 研究材料21-22
  • 2.2.3 室内培养22-23
  • 2.2.4 气体采集23
  • 2.2.5 螺蛳存活率23-24
  • 2.2.6 沉积物样品的回收24
  • 2.3 甲烷浓度的检测24
  • 2.4 甲烷排放通量的计算24-25
  • 2.5 统计分析25
  • 2.6 结果25-28
  • 2.6.1 野外甲烷排放速率25-26
  • 2.6.2 室内培养甲烷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26-28
  • 2.6.3 室内培养螺蛳存活率28
  • 2.7 总结与讨论28-29
  • 第三章 淡水螺类影响甲烷排放机制的研究29-50
  • 3.1 材料和方法29-38
  • 3.1.1 螺蛳肠道甲烷排放量29
  • 3.1.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29-32
  • 3.1.3 微生物活力检测32
  • 3.1.4 甲烷浓度的检测32-33
  • 3.1.5 甲烷变化速率计算33
  • 3.1.6 功能基因的绝对定量33-38
  • 3.2 统计分析38-39
  • 3.3 结果39-46
  • 3.3.1 螺蛳肠道产甲烷排放速率39
  • 3.3.2 野外实验结果39-43
  • 3.3.3 室内实验结果43-46
  • 3.4 讨论46-50
  • 总结50-52
  • 4.1 主要结论50-51
  • 4.2 不足之处51-52
  • 参考文献52-59
  • 致谢59-62
  • 附件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稻田CH_4的传输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鄱阳湖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资源现状评价    欧阳珊;詹诚;陈堂华;吴和利;吴小平;

全球气候变化    丁一汇

中国自然湿地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胡知渊;鲍毅新;程宏毅;张龙龙;葛宝明;

不同肥料的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    韩鹏飞;郭敏;

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王莉玮;赵中金;曾荣;王正奎;

初冬季节青藏高原清水河地区甲烷排放率变化(英)    金会军,程国栋

中国寒区湿地研究进展    谭雅懿;王烜;王育礼;

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    叶祖达;

小兴安岭沼泽甲烷通量日变化分析    孙晓新;牟长城;闵长林;刘霞;吴云霞;冯登军;石兰英;程伟;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牟长城;陶祥云;黄忠文;于丽丽;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不同水层下CH_4、N_2O的排放及影响因子    王振芬;张忠学;郭亚芬;朱士江;

农业外部性识别、评价及其内部化    吕耀;章予舒;

沼泽甲烷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丁维新,蔡祖聪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

湿地甲烷生成的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综述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减排技术对策    邱建军;李虎;王立刚;任天志;

浅论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王莉玮;赵中金;曾荣;王正奎;

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施氮量响应的试验研究    薛正平;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理论及其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彭世彰;徐俊增;丁加丽;缴锡云;

覆膜旱种稻田N_2O排放量及排放机理    李天安;樊小林;刘芳;吕雪娟;

水稻田CH_4排放量对施氮量响应的试验研究    薛正平;

扎龙湿地CO_2和CH_4通量研究    黄璞祎

我国典型近岸海域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及生物扰动的影响    邓可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崇西湿地的甲烷释放及封碳效应    马安娜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稻鸭鱼生态种养对稻田甲烷减排及水稻栽培环境改善的功能研究    刘小燕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观测方法研究、应用及结果比对分析    王迎红

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    刘立杰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主要温室气体(GHG,CH_4、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    王继明

闽江口互花米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通量研究    鄂焱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植物体甲烷传输研究    黄佳芳

北运河下游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及水质评价    刘光华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北京上甸子大气本底站气相色谱法在线观测CH_4和CO研究    汪巍

气候变化对会宁县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研究    李曼

火干扰对小兴安岭草丛、灌丛、阔叶林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张博文

鄱阳湖的蚌类    林振涛

鄱阳湖及其周围水域的双壳类包括一新种    张玺,李世成

长江口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李宝泉;李新正;王洪法;王永强;王金宝;张宝琳;

南沙群岛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王少青;王金宝;张宝琳;

乐清湾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郑荣泉;张永普;李灿阳;周芸;

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廖一波;曾江宁;陈全震;高爱根;寿鹿;徐晓群;

杭州湾南岸大桥建设区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及营养等级的季节动态    李欢欢;鲍毅新;胡知渊;葛宝明;

灵昆东滩围垦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变化和功能群的比较    鲍毅新;胡知渊;李欢欢;葛宝明;程宏毅;

底质环境对浙江衢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影响    寿鹿;高爱根;曾江宁;陈全振;廖一波;徐晓群;

安徽南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陈立婧;彭自然;孙家平;王武;杨义辉;陈华;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浙江临安水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观测研究    王木林,李兴生,程红兵,邵志清,刘奇俊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张运涛,方德罗

淡水甲烷排放    武书庚;

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及减排技术的研究    谢小立,王卫东,谭云峰,谢克和,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王兴,王若思

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于心科,李宁,李春园,邵波,王卫东,谢小立

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技术选择    林而达

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技术选择    周毅,陶战,杜道灯

广州地区晚季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施肥影响研究    杨军,陈玉芬,胡飞,王国昌,伍时照

稻田甲烷排放机理和调控技术    唐建阳,翁伯奇,黄毅斌,钟红梅,何萍,陈炳焕,欧阳华明

微生物生物技术在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中的应用    马青山;余占桥;张日俊;

利用甲烷市场化机制 做好农业领域甲烷减排    孙玉芳;李景明;张岫英;

安邦河湿地夏季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韩欢欢;范亚文;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对策    于砚民;

湿地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    刘慧杰;张虎山;周冬柏;周李锋;

规模化猪场甲烷排放通量测量与分析    高新星;赵立欣;

日粮中添加茶皂素和豆油对羔羊肉用性能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茅慧玲;陈雪君;林嘉;刘建新;

潼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效应    朱炳湖;

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    娜仁花;董红敏;

人工生态湿地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效果评价    朱黎雄;许科文;盛海峰;

越高产越环保    记者 张小军

湖湾造湿地 环保见效益    本报记者 蔡竹青

呵护“地球之肾”    大壮

破坏湿地环境最高罚款1万元    记者 李白蕾

欧盟加入甲烷市场化伙伴计划    尹杰

水稻田并非甲烷排放重要源头    记者 沈建华 刘文彬

江苏省苏州中学湿地文化课程基地:倡导人地和谐价值观    张昕

曹广民:小草也成气候变暖疑凶    本报记者 吴洣麓

姜堰修复湿地投巨资移民    本报见习记者 范圣楠 李莉 记者 闫艳 高杰

勿让北京周边成“沙漠”    记者 杨守勇 葛素红

肉牛甲烷排放与粪便肥料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方法和模型的研究    樊霞

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李道西

吉林西部盐碱湿地对农田退水的净化研究    寇艳秋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薦草及其根际对模拟湿地中芘污染的降解机制    张新颖

典型草原草畜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王晓亚

福建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刘景春

钱塘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污染来源及生物有效性    陈宇云

有机质对磷素在沉积物—水—沉水植物间迁移转化的影响    易文利

稻田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及其径流试验研究    李松

淡水螺类对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的影响    徐晓

有氧条件下中亚热带植物甲烷排放研究    高玉春

艾比湖地区生长季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分析    孙景鑫

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物原位排放甲烷研究    杨燕华

奶牛养殖场甲烷的排放特征研究    袁慧军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3种温室气体通量日进程特征    胡智强

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区生态系统不同高程CH_4排放研究    廖秋实

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洞庭湖湿地遥感监测研究    徐怡波

湿地氮、磷运移的动力学分析    王维阳

准好氧填埋场产甲烷特性研究    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