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甲烷/氢气吸附模型及存储过程热效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7:54
热度:

甲烷/氢气吸附模型及存储过程热效应研究【摘要】:活性炭等碳基材料的吸附存储氢气/天然气在各类存储方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中面临能量存储密度低、吸附过程热效应等问题,针对上

【摘要】:活性炭等碳基材料的吸附存储氢气/天然气在各类存储方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中面临能量存储密度低、吸附过程热效应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展开如下方面研究: 超临界温度气体吸附平衡模型分析。基于在温度区间268.15K-338.15K、压力范围0-12.5MPa测试的甲烷在比表面积为1200m2g1的Ajax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比较Langmuir、Langmuir-Freundlich和Toth方程的预测精度,并由确定的绝对吸附量标绘了甲烷在Ajax活性炭上的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Toth方程在整个实验压力范围0-10MPa内的预测结果最为准确,但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在较高压力区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甲烷吸附相密度随平衡温度和压力变化,由绝对吸附量确定的甲烷在Ajax活性炭上的平均等量吸附热为15.72kJ mol1,小于由过剩吸附量标绘的结果。 分析温度变化对氢在活性炭上等量吸附热的影响。选用比表面积为2074m2g1的椰壳型SAC-02活性炭,在温度区间77.15K-293.15K,压力范围0-11MPa,由Setaram PCT ProEE测试氢在其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引用Ozawa对吸附相作过热液体的假设确定绝对吸附等温线,并在不同温度区间由等量吸附线标绘,确定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氢在SAC-02活性炭上的等量吸附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等量吸附热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平均值为5.62kJ mol-1。必须选用活性炭吸附储氢温度区域吸附数据的等量吸附线标绘,才能确定用于分析吸附过程热效应的等量吸附热。 ANG吸附系统充放气试验。为开发适用于家庭环境的吸附式天然气(ANG)储罐,以家用ANG吸附储罐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容积为1.5L并配有螺旋换热管与径向多孔管的圆筒状吸附储罐。选择比表面积为2074m2g1的SAC-02椰壳活性炭作吸附剂,在室温、15L/min流率及平衡压力3.5MPa条件下,比较测试了径向多孔充放气及螺旋换热管中循环水温度变化对储罐吸附床温度分布、总充放气量及有效充放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多孔管充放气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吸附热效应;在螺旋换热管内通循环水可有效缓解吸附热效应;循环冷却水温度越低,甲烷的存储量越大。循环加热水的温度越高,甲烷放气量也就越大。 充气过程热量分析和Simulink模拟。在充气过程中作等温绝热、甲烷为理想气体、活性炭为均匀连续介质、吸附床有均匀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罐壁与外界绝热、活性炭颗粒传质阻力忽略的假设下,在303K、3.5MPa和15L/min流率条件下的充气过程中,吸附储罐增加的总能量中由甲烷在活性炭上吸附放出的吸附热占94.6%、甲烷压缩产热占5.4%。由Simulink仿真得出充入甲烷的总质量为0.11006kg大于实验得出的0.07681kg。Simulink结果显示充气过程中储罐内压力和平均温度的变化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Simulink可以很好地模拟ANG吸附储罐的充气过程,可以为研究吸附热效应提供帮助。 【关键词】:甲烷 氢气 活性炭 吸附模型 过程热效应 Simulink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E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主要符号表10-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引言11
  • 1.2 氢气和天然气11-12
  • 1.3 研究现状分析12-17
  • 1.3.1 吸附理论12-15
  • 1.3.2 吸附剂15-16
  • 1.3.3 吸附热效应及管理16-17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17-19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4.2 创新点18-19
  • 第2章 吸附平衡模型研究19-28
  • 2.1 引言19
  • 2.2 甲烷在活性炭上吸附平衡分析19-23
  • 2.2.1 实验19-20
  • 2.2.2 吸附模型分析20-22
  • 2.2.3 结果分析22-23
  • 2.3 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分析23-27
  • 2.3.1 实验24-25
  • 2.3.2 结果分析25-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家用 ANG 系统充放气试验研究28-40
  • 3.1 引言28
  • 3.2 试验28-30
  • 3.2.1 吸附容器28-29
  • 3.2.2 试验装置29-30
  • 3.3 充气过程30-34
  • 3.3.1 进气方式的影响30-32
  • 3.3.2 冷却水温度对充气过程的影响32-34
  • 3.4 放气过程34-38
  • 3.4.1 放气方式的影响34-37
  • 3.4.2 循环水温度对放气过程的影响37-38
  • 3.5 本章小结38-40
  • 第4章 ANG 系统充气过程能量分析和模拟仿真40-53
  • 4.1 引言40
  • 4.2 能量分析40-44
  • 4.2.1 吸附平衡分析40-41
  • 4.2.2 实验数据分析41-42
  • 4.2.3 充气过程能量变化42-44
  • 4.3 充气过程模拟44-52
  • 4.3.1 数学模型44-46
  • 4.3.2 吸附过程的 Simulink 模型46-49
  • 4.3.3 结果分析49-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53-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车用燃气的存储技术及吸附存储材料的研究进展    赫荣安;李效东;楚增勇;斯永敏;张晓宾;

碳纳米管固相微萃取涂层吸附性能研究    杨通在;罗顺忠;邵晓红;张翔;

储氢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刘啸锋;马光;李银娥;姜婷;郑晶;

氢在YK-1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郑青榕;杨秦榕;蔡振雄;陈武;廖海峰;郑超瑜;

超临界甲烷在高表面活性炭上的吸附测量及其理论分析    周理,李明,周亚平

阳泉3号煤干燥煤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    肖知国;王兆丰;

大温度区间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分析    高帅;郑青榕;解晨;

碱改性活性炭表面特征及其吸附甲烷的研究    张梦竹;李琳;刘俊新;孙永军;李国滨;

成型前后活性炭储氢性能的初步研究    郑青榕;顾安忠;蔡振雄;陈武;

甲烷在活性炭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及分析    傅国旗,周理

混煤质量比对吸附常数及放散初速度的影响    李树刚;赵鹏翔;林海飞;潘宏宇;成连华;魏宗勇;

不同链长烷烃在碳纳米管表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张晓红;杨华;赵小军;孙苗;

负载Co介孔分子筛催化热解乙醇制备纳米碳管    张丽;赵谦;纪美茹;贾佳;

超临界流体吸附研究进展    邢华斌,苏宝根,杨亦文,任其龙

气固吸附模型的研究进展    陈佳明;裴丽霞;周静茹;张立志;

甲烷在成型纳米活性炭中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郭亮;彭晓峰;吴占松;

甲烷在成型前后活性炭上吸附的初步试验    郑青榕;蔡振雄;陈武;戴乐阳;廖海峰;

己内酰胺在硫酸铵晶体表面吸附特性    何晓辉;雍玉梅;禹耕之;张广积;杨超;金鑫;

绿色超临界流体的应用研究    祁亚玲,崔波

天然气吸附储存的进展    贾铮;黎海波;于振兴;王鹏;范雪蕾;

天然气吸附剂研究进展    于振兴;范雪蕾;郑伟;付红英;张宇航;吴宏;

ANG中吸附热效应的研究进展    张淮浩;陈进富;

车用天然气的吸附式存储    杨晓东;顾安忠;

样品粒度对黏土矿物甲烷吸附容量测定的影响    吉利明;罗鹏;

Ti-V-Fe系储氢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    杭州明

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    孙维吉

碳基储氢材料多孔结构中传输与吸附的多尺度模拟    叶锋

新型四塔变压吸附提纯氢气过程研究    吕昌忠

小型LNG装置的预处理与液化流程研究    曹文胜

车用天然气吸附储存及热效应模拟研究    卜宪标

表面活性剂有机聚集体对甲烷的吸收及应用研究    谷娜

介孔氧化硅气凝胶和微孔活性炭的制备、织构及氢气吸附性能    刘国强

煤储层固—液—气相间作用机理研究    张时音

瓦斯组分吸附浓缩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王水利

明胶与改性明胶吸附/解吸水分的动力学研究    李杰

2LiBH_4-MgH_2体系储氢性能的研究    寇化秦

突出煤层变径破煤机理及成孔工艺研究    郭鹏

静电纺PAN纳米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研究    仇群仁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成型及初步应用    方建辉

晋城超纯无烟煤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王健

煤吸附/解吸瓦斯的低频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赵勇

基于量子化学方法的煤氧吸附特性模拟实验研究    吴康华

湿活性炭存储甲烷的机理和充放气过程研究    代淼

载铜活性炭络合吸附一氧化碳的分子模拟研究    黎军

碳基材料吸附储氢原理及规模化应用前景    周理

超级活性炭储氢性能研究    詹亮,李开喜,朱星明,宋燕,吕春祥,凌立成

纳米炭纤维的储氢性能初探    范月英,刘敏,廖彬,吕曼琪,苏革,成会明

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玉安;唐体春;张力;

碳纳米管的激光溅射产生    程大典,余荣清,刘朝阳,张强,王育煌,黄荣彬,詹梦熊,郑兰荪

碳基吸附储氢材料    付正芳,赵有中,王曙中,王庆瑞

多孔吸附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尚福亮;杨海涛;韩海涛;

天然气吸附存储的研究进展    傅国旗,周理,周亚平,王瑜

中小规模的制氢方法    李言浩,马沛生,郝树仁

VOCs在MAC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与拟合    谢兰英;Lingai Luo;李忠;

多孔介质储气研究    孙艳

关于氢在活性炭上高压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周理,周亚平

碳基吸附剂储氢吸附热的密度泛函理论    郑青榕,顾安忠,鲁雪生,林文胜

天然气吸附剂的开发及其储气性能的研究Ⅳ——相变储热材料对吸附热效应的影响    陈进富,李兴存,李术元

ANG应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徐文东,陈进富,李术元,李兴存,刘晓君,楮衍秋

液相在高聚物气液固色谱柱中的作用及其对柱分离性能的影响    杨义芳,刘汉勋

天然气吸附床传热试验研究    张建;钱焕群;

甲烷在活性炭上吸脱附行为的研究    温斌,王琪

吸附热效应对油气回收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许茜;覃向荣;张会成;

使用SGC技术测量气-固吸附体系的等量吸附热    郭亮;吴占松;

天然气吸附床脱附过程的传热实验研究    钱焕群;陈宝明;张建;宋辉;

冻干血小板的水蒸气等量吸附热研究    徐梦洁;张绍志;周正;陈光明;

ANG中吸附热效应的研究进展    张淮浩;陈进富;

天然气吸附床吸附过程的数值模拟    钱焕群;徐大坤;朱义成;

活性炭吸附储氢罐充放气过程的试验研究    郑青榕;顾安忠;蔡振雄;廖海峰;郑超瑜;

活性炭吸附储氢罐充放气过程的试验研究    郑青榕;顾安忠;蔡振雄;廖海峰;郑超瑜;

变性剂浓度和覆盖度对吸附到适度疏水表面的RNase A置换吸附焓的影响研究    耿信鹏;雷祖猛;戴丽;高环;耿信笃;

金属有机骨架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和催化应用    袁碧贞

车用天然气吸附储存及热效应模拟研究    卜宪标

乙酰丙酸分离纯化的理论及工艺研究    刘宝鉴

深部煤层处置CO_2多物理耦合过程的实验与模拟    周来

焦炉煤气中氢气和甲烷的吸附分离    刘艳娜

金属有机骨架MOF-5膜的制备及其CO_2气体渗透分离性能    赵祯霞

改性多孔材料常温下吸附分离密闭空间二氧化碳    叶青

新型固体胺吸附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    刘亚敏

有机分子在分子筛中的吸附和扩散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张国

油气蒸发排放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黄维秋

甲烷/氢气吸附模型及存储过程热效应研究    高帅

甲烷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及充放气研究    解晨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气体吸附与分离性能研究    庄海棠

UiO-66类型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气体吸附性能研究    黄钰婷

几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甲烷吸附性能的研究    冯英子

天然气吸附床热质传递的数值计算    付荣

不同成因无烟煤解吸特征研究    李卫波

一种新型铬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师娇

天然气吸附储存系统实验研究    卢伟

氢燃料活性炭吸附储存系统充放气过程特性研究    王振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