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及其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6:19
热度:

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及其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摘要】: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节能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生物沼气以其可再生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受到重视,利用农作物秸秆厌氧生产

【摘要】: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节能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生物沼气以其可再生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受到重视,利用农作物秸秆厌氧生产生物沼气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既解决能源危机,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而在我国北方地区,低温气候严重制约了沼气发酵的效率。因此,促进低温沼气发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利用无菌无氧培养基的限制,从不同生境中筛选、分离耐冷产甲烷菌,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经PCR扩增、16S r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确定其系统分类学地位,并以外源微生物添加到低温沼气发酵体系中,探索耐冷产甲烷菌纯菌株对低温沼气发酵的影响。 研究结果如下: (1)从实验室UASB反应器的污泥中筛选一株耐冷产甲烷菌菌株US-3,该菌株革兰氏染色显阴性,不运动,球状菌。正交试验中各因素对菌株US-3生长能力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底物类型、温度、pH值、Na+浓度,最佳水平分别为底物甲酸钠,温度25℃,pH值6.5,Na+浓度0.6mol·L-1。菌株US-3为梭菌属(Clostridium),相似性为98%。 (2)从低温稻田土中分离一株耐冷产甲烷菌菌株DT-6,该菌株革兰氏染色显阴性,不运动,杆状菌。影响该菌株生长能力大小的因素依次为pH值、温度、Na+浓度、底物类型,各因素最佳水平为pH值7.5,温度25℃,Na+浓度为Omol·L-1,底物为甲酸钠。菌株DT-6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相似性为99%。 (3)与空白组相比,1、2、3号三组(分别添加10%、20%、30%的菌株US-3)在15℃条件下均能提高发酵系统的产气量,且添加量越大,产气量越大,3组试验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7186m、20704ml、22582ml,分别比对空白组高20.22%、33.78%、39.28%,空白组、1、2、3号四组试验甲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7.32%、59.45%、62.47%、64.07%,添加产甲烷菌株US-3可消耗一定量的有机酸,减小pH值的降低幅度,保持系统的酸碱平衡。同时,提高发酵系统内有机质的利用率,降低COD浓度。 (4)4、5、6号(分别添加10%、20%、30%的菌株DT-6)三组试验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4212ml、16056ml、17827ml,分别比空白组高3.53%、14.61%、23.09%,三组试验的甲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8.62%、59.94%、61.53%,均高于空白组的57.32%。添加菌株DT-6不同程度的维持发酵系统内的pH值,使发酵反应稳定进行,与空白组相比添加的菌株消耗了一定量的有机质,加速了COD的降解。 本课题研究表明耐冷产甲烷菌菌株US-3、DT-6对低温发酵系统均有促进作用,菌株US-3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株DT-6。可缓解低温条件对高寒地区沼气发酵的限制,改善我国能源匮乏的现状,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耐冷产甲烷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DNA 低温发酵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72;X7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5
  • 1.1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背景13-14
  • 1.1.1 课题的来源13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13-14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4-15
  • 1.3 沼气发酵的研究进展15-19
  • 1.3.1 秸秆发酵的研究进展15-17
  • 1.3.2 低温沼气发酵的研究进展17-19
  • 1.4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19-22
  • 1.4.1 低温产甲烷菌的分布20
  • 1.4.2 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20-21
  • 1.4.3 低温产甲烷菌的适冷机制21-22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22-25
  •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2
  • 1.5.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22-25
  • 第二章 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分离25-35
  • 2.1 引言25
  • 2.2 试验材料25-26
  • 2.2.1 主要仪器25
  • 2.2.2 主要试剂25-26
  • 2.2.3 样品采集26
  • 2.3 试验方法26-30
  • 2.3.1 低温生境中菌种的分离26-28
  • 2.3.2 常温菌种降温筛选28
  • 2.3.3 菌株的分离纯化28-29
  • 2.3.4 菌种的纯度鉴定及其形态学观察29-30
  • 2.4 结果与分析30-34
  • 2.4.1 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30-32
  • 2.4.2 产甲烷菌株的分离纯化32-33
  • 2.4.3 菌株纯培物及其形态特征33-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菌株US-3、DT-6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35-45
  • 3.1 引言35
  • 3.2 试验材料35
  • 3.2.1 主要仪器35
  • 3.2.2 主要试剂35
  • 3 2.3 培养基成分35
  • 3.3 试验方法35-37
  • 3.3.1 正交试验的设计35-36
  • 3.3.2 菌株最适生长曲线的测定36-37
  • 3.4 结果与分析37-42
  • 3.4.1 菌株US-3的生理生化特性37-39
  • 3.4.2 菌株DT-6的生理生化特性39-41
  • 3.4.3 菌株US-3、DT-6的最适生长曲线41-42
  • 3.4.4 菌株US-3、DT-6的特征分析42
  • 3.5 本章小结42-45
  • 第四章 菌株US-3、DT-6的鉴定45-51
  • 4.1 引言45
  • 4.2 试验材料45
  • 4.2.1 受鉴定菌株45
  • 4.2.2 主要试剂45
  • 4.2.3 主要仪器45
  • 4.3 试验方法45-47
  • 4.3.1 基因组DNA提取45-46
  • 4.3.2 16S rDNA的PCR扩增46
  • 4.3.3 16S rDNA测序及其系统发育分析46-47
  • 4.4 结果与分析47-49
  • 4.5 本章小结49-51
  • 第五章 菌株US-3、DT-6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51-63
  • 5.1 引言51
  • 5.2 试验材料51-53
  • 5.2.1 发酵原料51
  • 5.2.2 接种污泥51
  • 5.2.3 主要试剂51-52
  • 5.2.4 主要仪器52
  • 5.2.5 试验装置52-53
  • 5.3 试验方法53-56
  • 5.3.1 发酵原料投加量及其碳氮比的确定53-54
  • 5.3.2 秸秆预处理54-55
  • 5.3.3 沼气发酵装置的启动55
  • 5.3.4 分析测试项目与方法55-56
  • 5.4 结果与分析56-62
  • 5.4.1 添加菌株US-3、DT-6对产气量的影响56-58
  • 5.4.2 添加菌株US-3、DT-6产甲烷含量的影响58-60
  • 5.4.3 添加菌株US-3、DT-6对pH值的影响60-61
  • 5.4.4 添加菌株US-3、DT-6对COD含量的影响61-62
  • 5.5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结论63-65
  • 6.1 结论63
  • 6.2 建议63-65
  • 参考文献65-69
  • 作者简介69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北方地区沼气池冬季耐低温技术的探讨    姚利;刘英;袁长波;张昌爱;王艳芹;

沼气在大棚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徐效俊;耿新美;张俊生;

利用微生物菌群低温下提高沼气产气量试验研究    王敦球;蒙杰;张琴;张爱莉;

北方低温沼气发酵技术研究及展望    赵光;马放;魏利;蔡宏;王哲;

中国能源环境战略与对策    王玉庆;

秸秆高固体厌氧消化预处理实验研究    蒋建国;赵振振;杜雪娟;隋继超;吴时要;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    王碧峰;

寒冷地区冬季沼气池增温保温技术的改进    魏吉山;缪则学;赵哈乐;王印昌;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高荫榆;雷占兰;郭磊;谢何融;陈才水;

沼气池产气率随气温地温变化规律的研究    刘国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静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方化雷

纤维素原料厌氧产甲烷气的研究进展    赵兰;冷云伟;任恒星;李浩;

白腐菌纤维素酶高酶活菌株的筛选    费尚芬;鹿宁;刘坤;刘毅;

生物技术在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上的研究与应用    李培庆;崔艳红;胡海霞;

重阳木降解纤维素内生真菌的筛选研究    肖春玲;蒙玉娟;邹小明;李晓红;

生态厕所中不同反应基质的对比研究    晏海峰;高良敏;钱新;陆根法;

微氧条件下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朱灵峰;王哲;李新宝;吴波;明海涛;张玉萍;

微生物发酵稻草降解非纤维素成分的工艺研究    马立安;马琴;陈启武;

北方地区沼气池冬季耐低温技术的探讨    姚利;刘英;袁长波;张昌爱;王艳芹;

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研究    曲源;王修俊;孙倩;

不同pH值和溶解氧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基质去除率的影响    马秀兰;田娇;曹国军;王晓龙;

沿巢湖地区沼气能源规模化生产利用模式的探讨及生态效益分析    张庆国;杨书运;吴朝;李鉴清;朱雅莉;

牛场沼气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初探    田宁宁;钱靖华;余杰;

厌氧技术在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齐岳;董保成;尹建锋;

石棉水泥制品行业水处理沉渣综合利用研究    揭武;王湖坤;江涛;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发酵条件研究    王琴;王辉;

利丰食品公司(水果罐头加工)废水的厌氧-好氧生化处理    王建华;曲基成;徐成斌;孟雪莲;

青霉素菌丝体处理及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刘波文;周保华;郭斌;俞磊;

选矿技术在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刘书杰;李晔;申士富;叶力佳;王金玲;骆有发;

沼气发酵工艺参数对沼气及沼液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荣厚;郝元元;叶子良;王远远;沈飞;武丽娟;

添加菌体蛋白和尿素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王阳;林聪;侯锦;侯雨;

电晕放电与光催化协同净化室内空气研究    黄丽萍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    陆胜利

我国能源运输通道体系综合评价及优化研究    姜广君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体渗透性能量化研究    刘辉

电渗析-微生物技术修复油污土壤的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万春黎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生物增强活性炭优势菌群稳定及竞争特征研究    张多英

玉米秸秆保质贮存及水热反应处理提高可生化性方法的研究    孙优善

沼气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进料池系统的研究    康锡龙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集雨限灌效应研究    刘震

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    梁根琴

新型气升式三相内循环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蒋晓昊

BAF处理效能及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王俊

电絮凝法深度脱氮除磷的研究    吴剑坤

浮床组合生物技术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水体试验研究    张慧

生物酸析造纸废水中木质素的研究    程玲玲

中国城市供水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划分研究    张现国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研究    马妍;朱晓东;

科普讲座 第四讲 绿色的生物质能    贾振航

生态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    刘静;

生态文明:21世纪文明发展观的新维度    高长江

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    吴玉萍,董锁成

毛泽东与南水北调    杨马林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及国民教育目标    张青

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的动态演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    周静;杨桂山;戴胡爽;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杨万平;袁晓玲;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实证分析    沈锋;

    中国环境规划院 王金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潘岳

    汪林

    胡锦涛

    吴仪

    

    陈寿朋

    记者 李章军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    解保军

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林云华

马克思自然概念研究    王毅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    董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    蔡丹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    杜秀娟

新型高效户用沼气发酵装置试验研究    王学涛

热碱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郑万里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跨越式发展的哲学透视    杨在峰

科学发展观研究    刘肃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冯雪姣

可持续发展战略论    粟多树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研究    刘海丽

科学发展观与税制改革思考    陈光远

论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原则    刘佳

产甲烷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其培养基对于菌株的选择作用    庞德公;杨红建;

含硫造纸废水处理中基质竞争及毒性问题的研究    邵忠臣,马桂先,胡军周,张中霞

鸡粪沼气池产甲烷菌多样性    郎会花;杨洪江;张永刚;

产甲烷菌的辅酶    许宝孝

厌氧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微生物学    冀滨弘,章非娟,穆军,宋力杰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豆制品废水    杨秀山,周孟津

ARISA方法研究产甲烷菌共存及去除条件下瘤胃真菌多样性变化    成艳芬;朱伟云;

油田产出液中产甲烷菌的分离与特性初步研究    游敏;佘跃惠;孔淑琼;王正良;

反刍动物甲烷生成量的调控    张晓庆;金艳梅;那日苏;

晋南牛瘤胃中古菌分子多样性的研究    裴彩霞;毛胜勇;朱伟云;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异    崔中利;王英;滕齐辉;张斌;曹慧;

瘤胃甲烷调控方法评述    刘开朗;王加启;卜登攀;李旦;赵圣国;于萍;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顺鹏;

PCR-DGGE技术在水牛瘤胃产甲烷古菌多样性探索中的应用    刘园园;王士长;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微生物生理群变化及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汪婷;何健;赵子如;李顺鹏;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高原湿地甲烷产生的生物学机制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    田建卿;田建卿;王艳芬;东秀珠;吴宁;陈槐;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    左剑恶;邢薇;孙寓姣;

沼气池快速启动方法探讨    王存良;

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    况叶

以开发出有机废料处理技术    记者 郑晓春

开展科技合作 加快项目对接    陈丛伟

生物工程能治造纸黑液    记者 邵丽华

畜禽粪便处理方法    杨泽霖 方炎

沼气发酵的起动    省农村能源办

人工制取沼气的条件    大荔县农技中心 韩薇 薛亚萍

四项“晶牛创造”名列中国企业新纪录    通讯员 王贵军 记者 尹义坤

我纸浆黑液处理获重大突破    记者 崔志坚

利用生物治理造纸黑液技术取得突破    程岩

瘤胃产甲烷菌定量检测与微生物菌群调控研究    郭嫣秋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基于代谢网络的产甲烷菌的耐热性研究    陈璟

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    成艳芬

绞股蓝皂甙对山羊瘤胃菌群及微生物发酵特性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王新峰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特征    周蕾

高温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构建研究    Mbadinga Serge Maurice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    王爱宽

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及其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    张雅南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    杨翠凤

低温沼气菌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牛爱华

提高产甲烷菌活性的应用研究    吕映辉

mcr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析沼气池产甲烷菌多样性中的应用研究    徐彦胜

低温产甲烷菌群分析    王宇珊

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分子多样性研究及产甲烷菌的分离    汪婷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    陈森林

沼气池中产甲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布的研究    崔晓光

土霉素和铜对厌氧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动态特征的影响    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