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5:41
热度:

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摘要】:【目的】明确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实际影响,降低对未来粮食安全预测的不确定性。【方法】依据东北水稻生产和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数据,并结合

【摘要】:【目的】明确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实际影响,降低对未来粮食安全预测的不确定性。【方法】依据东北水稻生产和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数据,并结合田间开放式增温试验(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系统研究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结果】历史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十年来东北水稻单产与其生长季的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相关显著,但与降水量变化相关不显著。理论推算表明,水稻生长季最低气温升高1℃,水稻单产可提高6.0%以上。田间试验发现,在目前的气温背景下,水稻冠层气温升高1℃,单产可提高10%左右。近四十年来东北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每10年约延长3 d,与近二十年来田间观测到的水稻实际生育期延长幅度基本一致,达5 d左右;与1970年相比,2010年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24倍,种植重心向北位移了近110 km,与东北水稻生长季≥10℃有效积温带北移的幅度一致。【结论】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的直接增产效应显著,稻作系统可以通过品种改良、栽培改进和区域调整等策略来逐步适应气候变化的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稻作制度调整上,应充分挖掘增温的增产效应及作物系统的适应潜力,调整时机和幅度应适当迟后于预测的气候变化进程。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要注意因水稻生育期延长和种植区域北扩而可能遭遇的低温冷害等极端性天气。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全球变暖 粮食安全 中国东北 水稻单产 应对策略
【基金】:国家“973”计划(2010CB95150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6B1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278)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大量的历史记载和长期的野外监测显示,近100多年来地球系统已经并仍在经历一个明显的暖期。与工业化革命之前相比,地球表层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74℃,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升高1.1—6.4℃[1]。2010年全球人口总量已经突破了70亿,仍并呈刚性递增趋势。据FAO(Foo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作物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例    刘珍环;杨鹏;吴文斌;李正国;唐鹏钦;李志鹏;余强毅;夏天;唐华俊;

气候变化与干旱    秦大河;

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董文军;邓艾兴;张卫建;

被动式夜间增温设施设计及其增温效果    陈金;杨飞;张彬;田云录;董文军;张卫建;

辽宁省中晚熟粳稻品质性状比较与分析    张悦;刘军;刘博;解文孝;付亮;梁传斌;

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杂交中籼两优6326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    武丽;张四海;叶传青;黄义德;武立权;高军;

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关系的研究    刘淑梅;王伯伦;赵凤艳;

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党姝;王伯伦;张振宇;贾宝艳;黄元财;王术;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根系空间分布的研究    王贺;王伯伦;李静;王术;黄元财;贾宝艳;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孙伟晶;王伯伦;陈丛斌;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张巍巍;王伯伦;姚乾;王术;黄元财;贾宝艳;

水稻无纺布旱育苗技术研究    张悦;

辽粳系列水稻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铮;

新两优6号在怀宁县水稻新品种展示中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钱庆红;

理性认识严重干旱灾害事件——以贵州为例    吴兴洋;周成霞;潘徐燕;孙纳卡;

气候变化对作物灌溉需水的影响研究进展及评述    王卫光;彭世彰;缴锡云;徐俊增;罗玉峰;

邯郸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宋晓辉;蔡守新;李敏;王嘎;张艳丽;

桑植县水稻产量的气候因子分析    王品;张朝;

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白炜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    田云录

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    张彬

夜温升高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张运波

米粉稻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王学华

农林用保水剂遴选及复合应用技术研究    岳征文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华军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    珊丹

辽宁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研究    张悦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推广技术经济分析    王铮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白春华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泾河流域径流和输沙的影响    刘革非

高产水稻生育前中期株型指标的研究    孙成明

强化栽培对水稻生理生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许凤英

盐碱胁迫对水稻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张瑞珍

水稻乳芽直播机械化的试验研究    崔红光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和叶面积动态结构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张林青

水稻产区农业机械优化配备及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常征

阿拉善荒漠区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及应对措施初探——以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为例    王海;侯向阳;秦艳;那日苏;

黑龙江省漠河县乡村人群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方式与认知结果    云雅如;方修琦;田青;张学珍;

中国东北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云雅如;方修琦;田青;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    蔡运龙

内蒙古典型地区牧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的实证研究    侯向阳;韩颖;

农户选择水稻新品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水稻主产区402户农户的调查    李冬梅;刘智;唐殊;汪雪梅;

吉林省敦化市乡村人群气候变化感知的偏差及群体分异研究    田青;姚冬萍;苏桂武;刘健;谢今范;

内蒙古荒漠草原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    韩颖;侯向阳;

半农半牧区农户生产现状及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应对——基于内蒙古林西县的调查研究    丁勇;侯向阳;尹燕亭;秦艳;王海;张庆;李西良;

中国小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孙芳,杨修,林而达,居辉,熊伟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李崇银,翁衡毅,高晓清,钟敏

气候变化与干旱    秦大河;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郭军;李庆祥;刘小宁;王颖;

三江平原气候变暖的进一步认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    闫敏华,陈泮勤,邓伟,梁丽乔

小麦花后高温对籽粒胚乳细胞发育及粒重的影响    封超年,郭文善,施劲松,彭永欣,朱新开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粒度分布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闫素辉;尹燕枰;李文阳;梁太波;李勇;邬云海;王平;耿庆辉;戴忠民;王振林;

灌浆成熟期温度对水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金正勋,杨静,钱春荣,刘海英,金学泳,秋太权

水稻结实率的研究——稻穗上强弱势粒的干重积累过程与空秕粒的分布    顾自奋,朱庆森,曹显祖

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田云录;郑建初;张彬;陈金;董文军;杨飞;张卫建;

全球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野外增温装置    牛书丽;韩兴国;马克平;万师强;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韩彦军;

中国东北农业灌溉水资源保障及空间差异分析    甘红,刘彦随

干旱的危害及其应对策略    余春红;

气候变暖影响区域水循环与粮食安全的研究进展    刘发民;李耀辉;

力行“多种多收”模式    杨冬赓;

试论我国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陈再平;

略论跨国粮食污染治理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常良;陈楣;

加入WTO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孙东升,吕春生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工作重点——抓好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工作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几点思考    阮拥英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杨金彪;朱莲芳;解小寒;朱焱;

浅谈我国的粮食安全与使命    邵阳;

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

中国转基因Bt水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析    吴小毅;王辉芳;

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    赵明;李少昆;董志强;张宾;丁在松;

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卜风贤;

加入WTO对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陈望新;

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判断    龙方;

实施超高产工程确保粮食安全    赵明;李少昆;董志强;马兴林;

切实保护耕地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王丹;

全球变暖下的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 黄胜利

这个冬天不太冷    本报记者 王慧峰

保证粮食安全应从制订粮食生产规划做起    何卫刚

“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吕尚 记者 吕德胜

中国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记者宋建、袁锦林

关注粮食安全 从根源上避免“谷贱伤农”    李明旭

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战略物资    本报记者 许小念

十亿饥民质疑世界粮食安全概念    孙家驹

黄磷负重与“粮食安全”    记者 朱冰

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逾越    余丰慧

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    罗光强

我国工业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曾靖

基于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农地利用理论研究    王海鸿

陕西省农业生产潜力与粮食安全实证研究    李建平

我国粮食安全:成本及价格问题研究    钟钰

非传统视角下的粮食安全    王宏宇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杨学利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    陈静彬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杜宇能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李萌

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马国权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高淑桃

中国虚拟耕地战略初步研究    陈伟华

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    庞增安

农业“走出去”与中国粮食安全    段钒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刘萍

简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娄丽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江东坡

我国转基因种子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    于大伟

入世后的粮食安全: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