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氯化铵法合成氯甲烷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5:30
热度:

氯化铵法合成氯甲烷催化剂的研究【摘要】:纯碱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氯化铵,氯化铵的出路问题已成为制约纯碱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作者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以氯化铵和甲醇反应合成氯甲烷的

【摘要】:纯碱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氯化铵,氯化铵的出路问题已成为制约纯碱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作者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以氯化铵和甲醇反应合成氯甲烷的新工艺。该工艺既可以解决氯化铵的出路问题,实现氨的循环利用,还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氯甲烷产品。该反应过程需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筛选高效催化剂是关键。2005年开始,课题组对甲醇氯化铵法合成氯甲烷过程进行系列研究,筛选出了以氧化铝为载体的新型催化剂,并对催化剂性能的使用条件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但是长期使用存在失活问题。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氧化铝为载体催化剂进行寿命实验研究,探索其失活机理;并对以分子筛和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进行制备实验研究,以寻找适合于该反应过程长期使用的催化剂载体及其活性组分。 本论文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得到复合型催化剂,寿命实验表明该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达到361小时以上。通过对原催化剂、反应79h的催化剂以及反应361h的催化剂进行荧光元素分析、热重分析、比表面积分析、红外光谱吸收分析以及XRD分析等表征手段,证明催化剂失活的原因除积碳外,更重要的是催化剂在高温且有Fe、水蒸汽和HCl的存在下,氧化铝载体发生了水热反应,生成新物质碱式氯化铝,因而使其结构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一现象,本论文通过改进反应器装置,使得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使用寿命达到了928小时。 为了减少高温下水热和HCl对载体的影响,本论文分别以分子筛和活性炭取代氧化铝为载体,开展催化剂制备实验研究。以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催化剂活性和寿命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再生条件的选择。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最佳条件:总流量34ml/min,其中空气与氮气的流量比为1:1,在1h内固定床反应器内升温到550℃,然后在温度550℃下持续5h。以活性炭为载体催化剂制备实验表明,活性组分以氯化锌为最佳,活性炭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热处理和焙烧条件至关重要,最佳条件为:热处理温200℃,焙烧温度300℃。 【关键词】:氯甲烷 催化剂 寿命 积碳 分子筛 活性炭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222.2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氯甲烷的用途11
  • 1.3 氯甲烷的生产消费情况11-12
  • 1.4 氯甲烷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12-16
  • 1.4.1 甲醇氢氯化法12-14
  • 1.4.2 甲烷氯化法14
  • 1.4.3 甲烷氧氯化法14-15
  • 1.4.4 敌百虫或三氯乙醛副产法15
  • 1.4.5 以四氯化碳合成氯甲烷15
  • 1.4.6 甲醇氯化铵法15-16
  • 1.5 甲醇氯化铵法反应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6-17
  • 1.6 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17-18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8-19
  • 第2章 实验方法19-30
  • 2.1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19
  • 2.1.1 实验药品19
  • 2.1.2 实验仪器19
  • 2.2 催化剂筛选的原则19-20
  • 2.3 催化剂的制备20-21
  • 2.4 催化剂的评价装置及流程21-22
  • 2.5 催化反应的实验步骤22-23
  • 2.6 产物分析方法23-25
  • 2.6.1 气相产物分析方法23-24
  • 2.6.2 液相产物分析24-25
  • 2.7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25-27
  • 2.7.1 催化剂的失活25-27
  • 2.7.2 催化剂的再生27
  • 2.8 催化剂的表征27-30
  • 2.8.1 BET 比表面积测定27
  • 2.8.2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27-28
  • 2.8.3 X–射线荧光(XRF)分析28
  • 2.8.4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28
  • 2.8.5 X 射线能量色散谱(EDS)28-30
  • 第3章 以氧化铝为载体催化剂的实验研究30-41
  • 3.1 氧化铝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条件30
  • 3.1.1 催化剂的制备30
  • 3.1.2 反应条件30
  • 3.2 催化剂的寿命研究30-32
  • 3.3 催化剂的表征32-36
  • 3.3.1 催化剂的 X 射线荧光分析32
  • 3.3.2 催化剂的 DSC-TGA 分析32-34
  • 3.3.3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析34
  • 3.3.4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34-35
  • 3.3.5 催化剂的 X 射线衍射分析35-36
  • 3.4 反应装置的改进研究36-37
  • 3.5 混合型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37-40
  • 3.5.1 混合型催化剂的制备37
  • 3.5.2 Ni(NO_3)_2负载量对混合型催化剂的活性影响37-39
  • 3.5.3 负载硝酸镍时滴加浓硫酸对催化剂的影响39-40
  • 3.6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以分子筛为载体催化剂的实验研究41-52
  • 4.1 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条件41
  • 4.2 催化剂的筛选41-43
  • 4.3 催化剂的寿命研究43-44
  • 4.4 分子筛催化剂的失活原因44-47
  • 4.5 催化剂再生条件的优化47-50
  • 4.6 催化剂的寿命研究50
  • 4.7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以活性炭为载体催化剂的实验研究52-56
  • 5.1 活性炭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条件52
  • 5.2 活性炭催化剂的筛选52-54
  • 5.2.1 催化剂改性剂的筛选52-53
  • 5.2.2 催化剂改性剂负载量的优化53-54
  • 5.3 活性炭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54-55
  • 5.3.1 不同热处理温度的影响54
  • 5.3.2 不同焙烧温度的影响54-55
  • 5.4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60-61
  • 致谢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负载Cu金属有序介孔氧化铝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吴相森;赵瑞红;郭奋;崔文广;陈建峰;

纯碱的用途    张福隆

联合制碱法技术进展    周光耀;

2010年国外纯碱工业概况与动态    张晨鼎;张向宁;

一种工业镍/氧化铝催化剂的研究    韩秀枝;

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分析    陈晓珍,崔波,石文平,罗明焰

氧化铝载体的水热改性研究    刘百军;张金霞;方维平;胡长禄;

负载型ZSM-5分子筛催化剂再生方法研究    张晓静;刘雁;陈永生;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建议国家限制新建纯碱项目    

二氧化硅负载五氧化二钒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    杜记民;李强;付磊霞;刘会俏;李凯歌;

喷气燃料在合金表面的碳沉积    李华强,费逸伟,姜旭峰

钯系催化剂的氨中毒研究    高正虹,吴芹,何菲,李振花,许根慧

氯化铵固相分解法生产氨新工艺的研究    刘润静;赵晓凤;

γ-Al_2O_3载体研究进展    张李锋;石悠;赵斌元;胡克鳌;唐建国;

甲醇裂解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朱想明;向建敏;

分子筛催化合成MTBE反应失活动力学    袁兴东,沈健,周敬来,李国辉

催化裂化待生剂上有机吸附物种的鉴别分析    张雪静;卢立军;徐广通;

浅谈Unipol聚丙烯反应器催化剂活性波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赵建保;

硝酸生产用Pt-10Rh催化网的碎裂失活状态    赛兴鹏,文飞,戴懿,胡新,姜东慧,王青

新型双开孔催化元件的研究    杨云;张赛;吴江春;何晋川;左川;

介孔氧化铝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刘明珠;金娇;杨华明;

拟薄水铝石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马月谦;李晓云;孙彦民;于海斌;

雷珀(Reppe)法生产BDO中的雷尼镍催化剂活性本质的探讨    芦振江;胡磊;

废弃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路光杰;欧阳丽华;杨建辉;庄烨;

脂肪酸甲酯加氢制脂肪醇Cu/Zn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研究    黄辉

低浓度磷化氢吸附材料开发及机理研究    余琼粉

醇催化胺化反应的研究    白国义

    张晓东

一氧化碳偶联反应催化过程研究    房金刚

CO催化偶联反应机理和杂质对催化剂活性影响研究    高正虹

苯氯化三相催化精馏过程研究    崔咪芬

重整汽油选择性加氢Pd基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加氢性能    南军

甲苯/甲醇选择烷基化催化剂的研制和催化性能研究    丁春华

苯甲酸加氢制备苯甲醛二氧化铈催化剂的研究    崇明本

活性炭负载掺杂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性能研究    唐凤金

改性ZSM-5吡啶合成催化剂的研究    蒋德超

有序介孔氧化铝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子琦

氯甲烷尾气深度回收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康志鹏

生物质焦油水蒸气转化制富氢气体催化剂研究    王君

NiO/SiO_2-Al_2O_3及NiO-CoO/SiO_2-Al_2O_3催化剂上苯胺和1,6-己二醇气相催化合成1-苯基氮杂环庚烷的研究    刘兴海

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污染的快速检测技术    汤灵容

膨胀石墨负载CuO_x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催化性能研究    张瑞荣

氧化铝微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刘明珠

Cu系催化剂在乙醇氨化合成乙腈反应中的应用    曹金朋

无机铝盐制备有序介孔氧化铝及其表征    温景姣;赵瑞红;郭奋;陈建锋;

二价镍离子在ZSM-5分子筛中的分布    刘振义,张婉静,江超华,林炳雄,于勤,朱旭奇,吕光烈

锂对于γ-Al_2O_3表面酸中心的调变作用及其积炭性能的影响    张涛,臧璟龄,胡爱华,林励吾

空气-水蒸汽再生的HZSM-5催化剂的酸性质及其催化性能    黄曜,李全芝,赵毓璋,王中南

V_2O_5 MoO_3 SiO_2表面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陶跃武,凌云,钟顺和

NH_4HCO_3对氧化铝孔结构的影响    杨清河,李大东,庄福成,石亚华,康小洪

不同添加物和制备方式对Al_2O_3热稳定性的影响    牛国兴,何坚铭,陈晓银,刘勇,卞麦英,何阿弟

胶凝对氧化钡改性的氧化铝热稳定性的作用(英)    刘勇,陈晓银,牛国兴,杨竹仙,卞麦英,何阿弟

锶改性对γ-Al_2O_3的高温热稳定作用    刘勇,陈晓银,牛国兴,杨竹仙,卞麦英,何阿弟

高比表面积窄孔分布氧化铝的制备 Ⅰ.沉淀条件的影响    杜明仙,翟效珍,李源,李林东,朱华青,谭长瑜

磷掺杂对活性氧化铝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王燕鸿

钒钛系SCR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脱硝性能的实验研究    毛宇杰

凝胶法制备改性活性氧化铝研究    顾伟伟

二氯甲烷回收条件的优化    王冬群;

二氯甲烷的新用途    李锦春;

氯甲烷的液相氯化    李奕良;

道化学增强氯甲烷实力    

人和环境暴露的氯甲烷的来源    刘会婷 ,谈一飞

不同纬度大气中氯甲烷浓度的研究( 英文)    孙国忠,余琦,陈立民,李院生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非那雄胺中残留的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刘波平;周妍;罗香;曹树稳;王俊德;

降低二氯甲烷消耗定额的方法探讨    李大志;

从敌百虫的废气中回收氯甲烷    

甲醇低温液相法制氯甲烷系产品    陈安栋

氯甲烷源汇分布、自然生产与生态调节:研究概述    王进欣;

二氯甲烷在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炭上脱附性能的研究    潘红艳;李忠;夏启斌;奚红霞;

二氯甲烷上涨空间不大    吕俭

三农公司实现氯甲烷回收    记者 罗阿华

进口二氯甲烷反倾销正式立案    姚宗

我对进口二氯甲烷进行反倾销调查    余东晖

我国对进口二氯甲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张毅

二氯甲烷市场拨云见日    赵淑玲

“鸿鹤”再展翅    川特

二氯甲烷反倾销终止 国内企业低成本抵御冲击    证券时报记者 范彪

二氯甲烷反倾销期终复审立案    记者 刘方斌

反倾销瞄准二氯甲烷    记者 张毅

中国东部陆架海区溴甲烷和氯甲烷的浓度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    陆小兰

二氯甲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    吴石金

膜法回收有机硅尾气中氯甲烷流程设计与优化    冯宏超

催化还原法处理二氯甲烷废气研究    程吉

吸收—光助氧化法处理二氯甲烷废气研究    徐涛

草甘膦及副产氯甲烷回收新工艺研究    任不凡

氯甲烷尾气深度回收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康志鹏

氯化铵法合成氯甲烷催化剂的研究    孙玉捧

草甘膦副产氯甲烷回收工艺的开发    翁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