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5:36
热度: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摘要】: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生殖阶段对高温较敏感,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如遇短暂的高温天气,产量会显著下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在IP

【摘要】: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生殖阶段对高温较敏感,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如遇短暂的高温天气,产量会显著下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在IPCC SRES A1B情景下2001-2090年气候预估数据,运用CERES-Wheat模型,对中国6个代表站点的小麦产量受高温的影响设计了敏感性试验,计算高温胁迫强度指数,预估了中国未来小麦产量易受高温胁迫威胁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开花前期和后期小麦产量对高温的响应不同。开花前期为小麦产量受高温影响最重要的敏感时期,在开花前期遭遇短暂的高温天气(单日最高气温大于32℃)就会导致产量的剧烈下降,并且当单日高温发生的越接近开花期,产量的损失越严重。灌浆期小麦遇到极端高温或者连续性的极端高温产量会有下降,并且灌浆期前期比后期对高温更敏感。CERES-Wheat模型在模拟小麦灌浆期对高温反应的敏感性较弱。中国小麦生产受高温胁迫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高纬地区,即新疆、河套和东北地区,并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敏感期高温胁迫的强度和范围均会进一步扩大。气候变暖导致高温胁迫强度增强,必然提高未来小麦减产的风险。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市气候中心;
【关键词】高温胁迫 气候变化 小麦产量 高温敏感期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10,70933005)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330)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2_0495)
【分类号】:S512.1;S162.53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高温敏感期,如遭遇短暂的极端高温天气,将会导致产量的剧烈下降,这种由极端高温引起的高温胁迫已被视为严重威胁农作物生产的因素之一(Porter et al,1999;Wollen-weber et al,2003;Rane et al,2004;Zhao et al,2007)。利用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出温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多模式气候预估对华北冬小麦产量模拟的不确定性分析    杨绚;汤绪;陈葆德;谭燕;田展;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宫鹏;郑循华;翟盘茂;张德二;赵宗慈;王绍武;王会军;罗勇;陈德亮;高学杰;戴晓苏;

8个CMIP5模式对中国极端气温的模拟和预估    姚遥;罗勇;黄建斌;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居辉,熊伟,许吟隆,林而达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张宇,王石立,王馥棠

利用ECMWF再分析数据验证PRECIS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能力    许吟隆,Richard Jones

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中国气候的长期数值模拟试验    王芳栋;许吟隆;李涛;

丽水市2004年以来气象灾害分析    郑建飞;

台州市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周剑能;

内蒙古东北部森林可燃物条件分析    代海燕;那顺;李兴华;娜日苏;

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洪霞;余卫东;

丽水市2006年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价    郑建飞;

调整小麦生长发育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培育可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品种    孙道杰;宋仁刚;王辉;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近60年长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高锋;王宝书;孙鸿雁;王乙汀;

南阳盆地暴雨日数的变化及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陈燕;

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孔维财;

信阳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冯庆合;付桂萍;吴世安;康红飙;

气候变暖背景下无锡地区降水的变化    陈潇潇;彭华青;

昆山市50年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汪婷;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气温对长三角地区季节变化的影响分析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

Simulation evaluation and future prediction of the IPCC—AR4 GCMs on the extreme temperatures in China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周鑫;郭正堂;秦利;

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

二氧化碳减排的紧迫性及其分离技术的发展    陈健;郑碏;陈伟;费维扬;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实例研究    仕玉治

环南极企鹅海豹的有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黄婧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殷杰

中国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周丽艳

三峡库区紫色砂岩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王伟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东北森林碳循环日步长模型与遥感综合应用研究    毛学刚

张掖盆地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    连英立

广东区域气象水文环境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研究    范伶俐

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    刘婧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不同炭质多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较    葛明

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外经济合作研究    韩啸

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卢振龙

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    李立娟

播期和基本苗对泰农1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徐成寅

基于温度数据的太阳辐射空间模拟    周明厚

论建立中国国际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    和婉

利用MSU/AMSU资料分析中国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    廖蜜

中外媒体气候变化报道研究(1988-2010)    陈佳芝

中国气候变化对县域粮食产量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    黄维;邓祥征;何书金;林英志;

基于全球模式对中国极端气温指数模拟的评估    王冀;江志红;宋洁;丁裕国;

中国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熊伟;林而达;蒋金荷;李岩;许吟隆;

SRES B2情景下中国区域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分布特征初步分析    张勇;许吟隆;董文杰;曹丽娟;

区域气候模式在东亚地区的应用研究——垂直分辨率与侧边界对夏季季风降水影响研究    赵宗慈,罗勇

IAP PSSCA两组预测试验的评估及比较I.降水部分    赵彦,林朝晖,李旭,袁重光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冯锦明;符淙斌;

7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地区极端降水指数模拟能力的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江志红;陈威霖;宋洁;王冀;

区域气候模式侧边界的处理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    魏和林,符淙斌,王维强

中国当代土地利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高学杰;张冬峰;陈仲新;Jeremy S.Pal;Filippo Giorgi;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    任国玉;

关中平原小麦产量对气候变化区域响应的评价模型研究    张俊香,延军平

气候资源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    戴晓苏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周亚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    汤海燕

气候的过渡:冰期—间冰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制约与反馈机制    Lohmann G ,张光威

2005年Nature杂志刊载的气候文献    贾朋群;胡英;

气象科技动态    

随机气候模式的建立和检验    K.Hasselmann;吴懋峥;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近五十年来广西近岸及海岛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    何如;黄梅丽;李艳兰;黄雪松;

近60年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朱超;

新疆气候变化及其河湖水资源效应研究    迪丽努尔·阿吉;艾克巴尔;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林而达 采访人 王丽 单丽静

实质性技术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本报记者 冯洁

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工作新思路    记者 杨梅菊 通讯员 郭战峰

李佩成: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    本刊记者 刘艳飞 采访 整理 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杨萍

共和盆地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陈英玉

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    吴岩峻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气候变化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    涂莹

重庆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    陈欢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冯明

克拉玛依人工林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    黄聪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张国胜

气候变化对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及平原水库的影响研究    孙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