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牛的个体特征差异性及其对甲烷排放季节与空间变化影响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4:29
热度:

我国牛的个体特征差异性及其对甲烷排放季节与空间变化影响分析【摘要】:人为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在未来50年,CO2排放占到全球温室气体的50%,人为源

【摘要】:人为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在未来50年,CO2排放占到全球温室气体的50%,人为源甲烷占到18%,甲烷成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以百年计,甲烷的全球增温趋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是CO2的25倍,甲烷是大气化学过程的活跃参与者,其在大气中的生命期为12年,足够使排放源排放出来的甲烷在全球范围内输送混合。由于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比二氧化碳短,其人为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比二氧化碳大,甲烷减排被认为是减少人为温室效应的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而对甲烷源排放的准确估算是实现甲烷减排的有效途径。甲烷人为排放源主要有:工业排放源以及农业源。非工业排放源包括:稻田、家畜消化道发酵及其排泄物、城市垃圾填埋等。其中,畜牧业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来源,它贡献了人类活动CH4排放总量的37%(FAO,2007)。中国是畜牧业大国,是反刍动物绝对拥有数最大的国家。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占我国农业甲烷排放源的50%以上,以牛羊为主的反刍动物成为第一大排放源,其中又以牛为主导,牛是饲养量最大的大型家畜,占到我国大型家畜的80%以上。 在以往有关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中,着重点多在于排放因子的测定及依据测定结果估算国家尺度的排放源清单。但是对于反刍动物种群特征及环境因子变化造成的动物甲烷排放在空间和季节的差异性方面较少关注,尤其是排放因子的时空差异性。动物种群特征和环境因子中,饲料质量与数量,动物体重、年龄、种类、及同种个体的不同特征,都会影响排放因子估算。因此,本文以反刍动物中的牛为例,探讨了牛的个体特征差异性及其对甲烷排放的时空差异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牛的甲烷排放估算准确率: 动物源甲烷排放包括消化道发酵排放与粪便排放。本文采用IPCC清单指南方法二,根据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相乘获得排放量的方法进行估算。结合我国牛的特点,将我国牛分为黄牛、水牛、牦牛、奶牛、肉牛五类,并对同类中不同亚类牛的个体特征(体重、产奶量、饲料消化率等)进行时间与空间的统计与分析,估算其各自消化道与粪便排放因子。同时依据国家统计数据中牛年末存栏与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到lkm分辨率的活动水平栅格数据。计算获得全国五类牛的甲烷排放量,并对个体特征差异性对甲烷排放尤其是排放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 估算结果表明:黄牛、肉牛46亚类中,东北区复州公牛体重764kg最大、青藏区西藏黄牛公牛215kg最小;水牛28亚类中,西林水牛产奶量最高可达到每天7kg,德昌水牛产奶量最少每天1.4kg;夏秋饲草质量较高、牲畜采食量大,说明饲草质量、数量等存在季节变化等。这些因素使得不同牛的个体特征存在时间与空间差异,是造成排放因子时空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排放因子(kg/head/mon)差异性:黄牛、水牛、牦牛、肉牛、奶牛的月均消化道排放因子(kg/head/mon)为5.44、6.3、5.5、2.77、8.11;粪便排放因子为0.268、0.242、0.254、0.133、0.642;其中奶牛消化道与粪便排放因子最大。在时间变化上,五种牛消化道排放因子的12月变化,都呈现“V’形状,都在夏季6-9月处于最低值。粪便排放因子与消化道排放因子呈相反趋势,夏季最高。其中,奶牛与水牛的粪便排放因子7月最大,为1.186、0.431;黄牛与肉牛6月最大,为0.455、0.233;牦牛粪便排放因子则是5月最大,为0.441。 在空间上,农牧区月均排放因子相比,黄牛、奶牛与肉牛的牧区月均消化道排放因子(5.74、9.45、3.8)大于农区(5.38、7.88、2.6),粪便排放因子则是农区(0.297、0.695、0.146)大于牧区(0.097、0.325、0.055)。黄牛各分区间,东南区粪便排放因子最大,为0.453;青藏区为0.011。肠道排放因子最大、最小区域为黄土高原区(5.92)和西南区(4.6)。水牛各分区,肠道排放因子最大、最小区域为滨海型(6.96)与低山丘陵地区(5.74);粪便排放因子最大、最小区域为,平原湖区(0.487)与高原平坝南区(0.07)经估算,2005年所有种类牛的排放总量为9.48Tg,奶牛1.7Tg、黄牛3.8Tg、牦牛1.1Tg、、肉牛0.7Tg、水牛2.1Tg,与2005年中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牛排放总量10.11Tg,奶牛1.034Tg、非奶牛7.113Tg、水牛1.962Tg相比,本文估算结果与其比较接近。 【关键词】: 肠道排放因子 粪便排放因子 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823;X17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第1章 绪论14-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6
  • 1.1.1 气候变暖与大气甲烷14
  • 1.1.2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及其产生机理14-16
  • 1.1.3 研究意义16
  • 1.2 畜牧业甲烷排放研究进展16-20
  • 1.2.1 个体及少数群体动物甲烷排放测定16-18
  • 1.2.2 区域尺度动物甲烷排放估算18
  • 1.2.3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时空变化研究18-20
  • 1.3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内容20-22
  • 1.3.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20-21
  • 1.3.2 研究内容21-22
  • 第2章 研究方案22-39
  • 2.1 甲烷排放估算模式及其计算基础22-23
  • 2.2 排放因子估算23-31
  • 2.2.1 牛亚类个体特征数据23-25
  • 2.2.2 个体特征分区区划25-29
  • 2.2.3 排放因子估算29-31
  • 2.3 县级活动水平数据估算31-32
  • 2.4 数据处理与说明32-37
  • 2.4.1 气象数据32-33
  • 2.4.2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33-35
  • 2.4.3 活动水平数据空间化35-37
  • 2.4.4 行政区划数据37
  • 2.5 技术路线37-39
  • 第3章 牛个体特征时空差异性及甲烷排放时空变化39-58
  • 3.1 牛个体特征时空差异性39-44
  • 3.1.1 黄牛个体特征39-41
  • 3.1.2 水牛个体特征41-42
  • 3.1.3 牦牛个体特征42-43
  • 3.1.4 肉牛及奶牛个体特征43-44
  • 3.2 排放因子时空变化44-51
  • 3.2.1 黄牛排放因子时空变化44-47
  • 3.2.2 水牛排放因子时空变化47-48
  • 3.2.3 牦牛排放因子时空变化48-49
  • 3.2.4 肉牛与奶牛排放因子时空变化49-51
  • 3.3 牛甲烷排放总量估算51-57
  • 3.4 排放因子与排放量比较57-58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58-61
  • 4.1 结论58-59
  • 4.2 存在问题与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农牧交错带边界判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肖鲁湘;张增祥;

宁夏黑白花奶牛体尺体重回归分析    张巧娥,吴艳华,刘红霞,任红燕

中国各省甲烷排放量初步估算及空间分布    乐群;张国君;王铮;

加入WTO后养羊业发展形势分析    马月辉,吴凯峰,冯维祺

广东省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估算    游玉波,廖新俤

反刍动物甲烷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李洋;徐熙亮;窦秀静;

从生物化学角度降低牛的甲烷排放量    杨书润

提高饲料消化率的措施    李志强

内蒙古自治区荷斯坦牛调查报告    白德庆;毛允飞;张文斌;

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    娜仁花;董红敏;

论中国的肉牛育种问题    张英汉,陈宏,马云,孙维斌

奶牛前期泌乳性能与305天产奶量的相关分析    张慧林,李雪芹,张丽,徐铁山,惠小强

对中国牛肉分级制度的几点思考    汤晓艳,周光宏,徐幸莲

夏秋季气温对肉牛肥育增重的影响    刘引区;王斌;陈生会;王秀艳;薛艳萍;李元;白从义;

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第一胎泌乳性能的影响    廖想想;张美荣;许兆君;陈丹;毛永江;刘坤;陈亮;王杏龙;杨章平;杨利国;

气候变暖对人类不利影响的探讨    杨桂英;许民;任晓辉;

三种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比较    马维虎;赵肖;王晓峰;宋丽华;

发展中的国内和国外肉羊业    浦亚斌,马月辉,王端云,傅宝玲

蚂蚁山奶牛场奶牛常用体尺指数的计算及分析    程郁昕;唐义国;郭蜜;查琳;

奶牛养殖场甲烷的排放特征研究    袁慧军

中国农牧交错带及其人口分布研究    李文娟

不同饲草的体外发酵甲烷产生量研究    刘树军

冷季母牛舍空气中CH_4、CO_2和NH_3等气体浓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龚飞飞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荷斯坦牛遗传参数估计和动物模型BLUP遗传评定研究    叶东东

奶牛全混合日粮混合机的试验研究    吴艳泽

论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博弈    李倩

基于环境DEA方法的碳减排绩效评价    郭晓丹

不同上垫面形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唐曦

CdS/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转化CO_2-H_2O的性能研究    张传照

反刍动物饲养中甲烷气体排放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志岭;马文奇;

河北怀来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赵云龙,唐海萍,孙林,张新时

莫能菌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林雪彦,谢幼梅,王中华,李福昌,高秀华

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贺永惠,王清华,李杰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陕北榆林市为例    杨述河,闫海利,郭丽英

景观生态区划的理论研究    李正国;王仰麟;张小飞;吴健生;

察北、察盟及锡盟——一个农牧过渡地区的经济地理调查    赵松乔

关中—陕北过渡带区域分异的判别分析    韦省民

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土地沙化主要因素分析——以河北坝上张北县为例    海春兴,马礼,王学萌,李璐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

动物模型BLUP法在奶牛核心群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魏学蕊

城市固体废弃物(MSW)填埋处理温室气体    杜吴鹏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樊霞,董红敏,韩鲁佳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郝庆菊,王跃思,江长胜,王长科,王明星

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高清竹;

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算    王平;黄耀;张稳;

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李茂柏;张建明;程灿;曹黎明;

国家环境保护局叶汝求副局长在甲烷排放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不同农业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李德波,张纪伍,李维新,岳振陶,俞飞,顾建宁

稻田甲烷排放研究    杜道灯,陶战

稻田施用沼渣对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    陶战,杜道灯,周毅,买光熙,刘箫威

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技术选择    周毅,陶战,杜道灯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评述    张银龙;

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

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

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    韩广轩;朱波;

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    娜仁花;董红敏;

微生物生物技术在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中的应用    马青山;余占桥;张日俊;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

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

大蒜素抑制牦牛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    秦旭旭;郝力壮;冯宇哲;王万邦;王迅;柴沙驼;崔占鸿;赵月平;张晓卫;刘书杰;

北极释放甲烷速度加快    李欣 译

稻田甲烷排放不增加温室效应    林万涛

澳大利亚减排新招 不让羊打嗝放屁    马毅达

美公布甲烷排放削减计划    本报记者 何英

改变种稻习惯可为地球“降温”    首席记者 任荃

十九国联手推进甲烷市场化    张小青

越高产越环保    记者 张小军

水稻田并非甲烷排放重要源头    记者 沈建华 刘文彬

农田急需“碳滋养”    本报记者 许琦敏

世界各国致力甲烷市场化    陈重宇

肉牛甲烷排放测定与估算模型的研究    游玉波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免耕和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排放及甲烷产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特征    李大明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小兴安岭沼泽甲烷排放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研究    孙晓新

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    傅志强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艾比湖地区生长季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分析    孙景鑫

若尔盖高原花湖湖滨湿地甲烷排放研究    姚守平

有氧条件下中亚热带植物甲烷排放研究    高玉春

淡水螺类对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的影响    徐晓

超级稻甲烷排放特征及其与植株生长特性的关系    闫晓君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王维奇

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活性初步研究    许静

河滨修复湿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吴筱

水稻栽培方式与植株特征对CH4排放影响研究    沈村正

稻—鸭生态种养减排甲烷和改善稻田环境的功能研究    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