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套筒型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耦合反应器产甲烷效能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4:20
热度:

套筒型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耦合反应器产甲烷效能分析【摘要】: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一直以来就是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污泥中回收能源物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污泥

【摘要】: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一直以来就是水处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污泥中回收能源物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污泥产甲烷工艺中甲烷产生的速率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产甲烷速率,本课题通过采用套筒型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池(MEC-AD)耦合反应器构型,利用微生物电解系统产生的氢气来刺激嗜氢产甲烷菌的生长,由于嗜氢产甲烷菌和嗜乙酸产甲烷菌在反应器中共同作用产甲烷,因此该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速率的提高,最终建立起微生物电化学与厌氧消化相耦合的剩余污泥高效产甲烷体系,为实现剩余活性污泥快速稳定的能源回收提供了新思路。 实验首先利用乙酸钠为底物对单室MEC反应器进行启动,待反应器达到稳定状态时向反应器中通入剩余污泥发酵液,运行四个周期后,观察产气情况和发酵液中有机质的降解情况。以发酵液为底物的单室MEC反应器可以达到15.5mL/d的氢气产量,整体能量效率在120%左右,总糖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挥发酸的去除率达到63%。通过这一阶段实验的成功运行,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微生物电解池能够利用发酵液有效地产生氢气,二是其阳极菌群能够高效的降解发酵液中的有机质,对复杂底物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在MEC-AD耦合反应器内,阴极产生的氢气可以被嗜氢产甲烷菌利用生成甲烷,这一过程可以促进单纯厌氧消化产甲烷效果。为了避免阴极产生的氢气,被阳极菌群利用导致其在阴阳极之间内循环而产生损失,影响氢气转化为甲烷的效率,本实验中采用套筒型结构,将阴阳分开以减小损失,重点研究阴极单独在耦合反应器产甲烷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首先以葡萄糖为底物对MEC-AD耦合产甲烷反应器进行启动,反应器进入稳定运行后和对照组AD相比较,其产生甲烷速率是0.044m3CH4/m3d是对照组(0.012m3CH4/m3d)的四倍,葡萄糖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之后更换底物为发酵液,MEC-AD耦合反应器的甲烷产量达到180mL/d,其甲烷产生速率能够达到0.144m3CH4/m3d,接近于对照组(0.096m3CH4/m3d)的1.5倍。同时,MEC-AD耦合反应器对有机底物的去除效果较明显,能够使总糖去除率达到95%以上、蛋白质去除率达到80%以上、COD的去除率达到约50%,最后,当耦合反应器呈现开路状态后,其产甲烷的速率下降到0.012m3CH4/m3d,同时对底物的去除效果也明显下降,更加证明微生物电解池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辅助作用。 通过实验综合分析可得出,剩余活性污泥发酵液通过套筒型MEC-AD反应器不仅能够稳定高效的产生甲烷同时其有机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去除,为剩余污泥资源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剩余污泥发酵液 MEC-AD耦合反应器 产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221.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10-11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课题研究背景10
  • 1.1.3 课题研究目的10-11
  • 1.1.4 课题研究意义11
  • 1.2 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11-13
  • 1.3 微生物电解池的研究13-16
  • 1.3.1 微生物电解池的发展历程及原理13-14
  • 1.3.2 MEC 产氢技术的优势与局限14-15
  • 1.3.3 MEC 反应器的研究进展15-16
  • 1.4 厌氧消化技术研究进展16-17
  • 1.4.1 厌氧消化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现状16
  • 1.4.2 厌氧消化工艺局限因素与抑制因子16-17
  • 1.4.3 我国厌氧消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7
  • 1.5 厌氧消化与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工艺的提出和研究现状17-20
  • 1.5.1 厌氧消化与电化学系统耦合思想的提出17
  • 1.5.2 MEC-AD 耦合反应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7-20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0-22
  • 1.6.1 主要的研究内容20
  • 1.6.2 技术路线20-22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2-27
  • 2.1 污泥发酵液来源与性质22
  • 2.2 实验装置22-23
  • 2.2.1 单室 MEC 实验装置22-23
  • 2.2.2 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耦合(MEC-AD)实验装置23
  • 2.3 实验方法23-25
  • 2.3.1 单室 MEC 反应器产氢效能分析实验方法23-24
  • 2.3.2 套筒型厌氧消化-微生物电解耦合反应器产甲烷效能分析实验方法24-25
  • 2.4 实验分析项目及其测定方法25-27
  • 2.4.1 主要检测指标25
  • 2.4.2 计算公式25-27
  • 第3章 微生物电解池利用剩余污泥发酵液产氢效能分析27-35
  • 3.1 引言27
  • 3.2 单室 MEC 反应器的启动效果27-28
  • 3.3 单室 MEC 反应器的运行效果28-33
  • 3.3.1 单室 MEC 反应器运行阶段电流变化情况28-29
  • 3.3.2 单室 MEC 反应器运行阶段对底物的去除效果29-32
  • 3.3.3 单室 MEC 反应器运行阶段 pH、电导率的变化32-33
  • 3.4 单室 MEC 反应器的产氢效能分析33-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的产甲烷效能分析35-56
  • 4.1 引言35
  • 4.2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启动35-43
  • 4.2.1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启动阶段产甲烷效果35-37
  • 4.2.2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启动阶段底物降解效果37-42
  • 4.2.3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启动阶段电流变化及性能分析42-43
  • 4.3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运行效果43-51
  • 4.3.1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利用剩余污泥发酵液产甲烷效果43-45
  • 4.3.2 套筒型 MEC-AD 耦合反应器对剩余污泥发酵液降解效果45-50
  • 4.3.3 套筒型耦合反应器运行阶段电流变化及性能分析50-51
  • 4.4 微生物电解对厌氧消化的影响51-54
  • 4.4.1 甲烷产量的变化51-52
  • 4.4.2 底物降解变化情况52-54
  • 4.5 本章小结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3-65
  • 致谢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途径探讨    邓晓林,王国华,任鹤云

温度条件对猪粪厌氧发酵沼气产气特性的影响    刘荣厚;郝元元;武丽娟;

城市污泥在毛白杨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郭伟珍;高红真;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    卢年春;李萍;凌云;赖发英;

污泥园林绿化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丁武泉;包兵;吴丹;

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发酵处理的研究进展    左秀锦;巩潇;曹建明;苏荣梅;王永波;

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在铁观音上的应用    谢文林;谢小青;黄强;黄明强;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研究探讨    班福忱;刘明秀;李亚峰;张吉库;

江苏某化纤厂污泥焚烧理化试验研究    慕峰;

我国城市污水厂延伸污泥处理与处置责任    杨健,吴敏

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在茶园的应用试验初报    谢文林;谢小青;黄明强;黄强;卢昌义;

陶粒中重金属固化及其在BAF中应用研究    邹金龙;许国仁;李圭白;

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规律及调控对策    陈振楼,许世远,徐启新,胡雪峰,俞立中

城市污泥堆肥技术研究    赵丽君,杨意东,胡振苓

城市垃圾与污水厂污泥的混合堆肥研究    曲颂华,陈绍伟

污水厂污泥综合利用与消纳的可行性途径分析    何品晶,邵立明,宗兵年

热喷处理污泥及其复混肥的养分效率与生物效应    周立祥,占新华,沈其荣,陈金和,王斌,张强,陶先兵

太原市污水污泥农业利用研究    郭郿兰,王逵,张青喜,张永平,王雁卿,米尔芳,田若涛,王秀林,席鸣歧

污泥制作堆肥及复合有机肥料的研究    薛澄泽;马芸;张增强;高坤瑞;岳晓勤;刘俊华;王梅;

复合污泥堆肥施用于高速公路绿化带效果的研究 Ⅰ.中央分隔带、护坡及转盘不同植物的生长响应    薛澄泽,杜新科,张增强,崔文社,马芸,高鹏程,高坤瑞,唐新保,孟昭福,杨毓峰

污泥农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林春野,董克虞,李萍,戴荣彩

城市污泥和污泥与垃圾堆肥的农田施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郭 兰,米尔芳,田若涛, 席鸣岐,王秀林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规律的模拟研究    吴泽;王海燕;程水源;

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祖波;祖建;周富春;汪林;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刘德燕;丁维新;

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

一株耐冷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李军;张雅南;邓娴;张文文;杨宏宇;

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

产甲烷菌选择性连续富集的研究——青霉素对富集和分离的影响    赵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    王刘阳;尹小波;胡国全;

钴及其配合物对产甲烷关键酶的影响    赵阳;李秀芬;堵国成;陈坚;

产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及工业应用    傅霖;辛明秀;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

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

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

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黎霞;承磊;张辉;

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

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

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

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    况叶

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    李新明 李瑛

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    张琛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基于代谢网络的产甲烷菌的耐热性研究    陈璟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    成艳芬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孙兴福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应用技术及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朱葛夫

甲烷胞菌对低氢和互营生长在转录水平的响应    刘鹏飞

产甲烷条件下高效烃降解菌群的人工构建    刘海昌

不同生境产甲烷古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    仇天雷

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及培养条件优化    张冰

低温产甲烷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特征    刘全全

低温对沼气菌群产气能力的影响以及产甲烷菌的分离    杨光

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产甲烷性能研究    解明利

低温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丁晨

耐冷产甲烷菌的筛选及其低温下促进秸秆发酵的试验研究    张雅南

缺氧—厌氧反硝化/产甲烷工艺实验研究与动力学分析    宋佳萍

烃类化合物厌氧降解产甲烷中间代谢产物初探    何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