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草药残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产甲烷特性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3:05
热度:

中草药残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产甲烷特性【摘要】:在中国中草药残渣(Chinese Herb-extraction Residues,CHER)的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是一种重要的固

【摘要】:在中国中草药残渣(Chinese Herb-extraction Residues,CHER)的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是一种重要的固体有机废弃物。中草药工业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与此同时在中草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HER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压力。CHER中富含糖类、甙类、葱酮、木质素、生物碱、靴质和粗蛋白等有机化合物,如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打击。目前针对CHER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和焚烧,然而这些处理方式会不可避免的对周边地下水源、土壤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与此同时,CHER也是一种能够被厌氧微生物降解发酵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但CHER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约占50%左右,由于木质素的物理屏蔽作用,阻碍了微生物细胞胞外酶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接触,限制CHER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水解速率,导致其厌氧发酵过程缓慢,VS产甲烷率较低。可见木质素的降解是水解酸化的首要步骤,而木质素最初的裂解需要分子氧的存在,未经过好氧处理的木质素几乎不能在厌氧环境下被微生物降解。为此将厌氧发酵分成两相进行,即首先对CHER进行中温好氧水解产酸发酵,之后进行产甲烷发酵试验,并且将不同种类的中草药残渣(CHER)的单相厌氧产甲烷发酵过程与好氧厌氧两相耦合产甲烷发酵过程进行对比,将过程中甲烷累积产量、VS甲烷产率、日产甲烷量以及TS降解率等参数进行深入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好氧厌氧两相耦合发酵模式对改善两种CHER产甲烷潜能提高厌氧发酵的累积甲烷产量、VS甲烷产率和日产甲烷量均有显著效果,对累积甲烷产量最大提升率为35.7%,对VS甲烷产率的最大提升率为31.1%,对日产甲烷量的最大提升率为52.4%。(2)好氧水解酸化微生物能够有效的破坏木质素的物理屏蔽使更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被降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模式相对于单相厌氧发酵对两种CHER的TS降解率有显著的提升。(3)不同好氧水解发酵时长对两种CHER厌氧产甲烷发酵的各项指标的提升差别显著。在本试验中在对两种中草药残渣好氧水解酸化发酵24h时,CHER-A的累积甲烷产量提升了30.9%,VS甲烷产率提升了23.6%,最大日产甲烷量提升了25.5%,底物TS降解率提升到37.9%;CHERB的累积甲烷产量提升了35.7%,VS甲烷产率提升了31.1%,最大日产甲烷量提升了52.4%,底物TS降解率提升到了40.0%。所以,在好养厌氧耦合发酵模式中好氧水解酸化发酵相的最佳运行时长为24小时。 【关键词】:中草药残渣 两相耦合发酵 VS甲烷产率 累积甲烷产量 TS降解率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87;TQ221.11
【目录】:
  • 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1 前言11-24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11-13
  • 1.1.1 研究的意义11-12
  • 1.1.2 研究的目的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国内外生物燃气产业发展状况13-14
  • 1.2.2 中草药残渣的特性14-16
  • 1.2.3 中草药残渣的处理现状16-17
  • 1.3 厌氧发酵原理17-20
  • 1.3.1 厌氧发酵中微生物的协同作用17-19
  • 1.3.2 温度、pH、微量元素对厌氧发酵的影响19
  • 1.3.3 底物成分对厌氧发酵的影响19-20
  • 1.4 中草药残渣好氧厌氧耦合发酵20-21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1-24
  • 1.5.1 研究内容21-22
  • 1.5.2 技术路线22-24
  • 2 材料和方法24-34
  • 2.1 试验材料24-27
  • 2.1.1 试验装置24
  • 2.1.2 发酵原料和接种物24-26
  • 2.1.3 试验仪器与试剂26-27
  • 2.2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27-34
  • 2.2.1 TS与VS的测定27-28
  • 2.2.2 pH的测定28
  • 2.2.3 产气体积及成分测定28-29
  • 2.2.4 总凯氏氮的测定29-30
  • 2.2.5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0-32
  • 2.2.6 脂肪的测定32-34
  • 3 试验方案设计34-37
  • 3.1 CHER两相耦合发酵试验设计34-36
  • 3.1.1 好氧水解酸化相试验设计34-35
  • 3.1.2 厌氧产甲烷相试验设计35-36
  • 3.2 CHER单相厌氧发酵试验设计36-37
  • 4 结果与讨论37-48
  • 4.1 两种CHER单相厌氧发酵结果分析37-38
  • 4.2 两种CHER两相耦合发酵结果分析38-45
  • 4.2.1 好氧水解酸化相结果分析38-39
  • 4.2.2 厌氧产甲烷相结果分析39-45
  • 4.3 方差分析45-48
  • 5 结论与建议48-50
  • 5.1 结论48
  • 5.2 建议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进步与存在问题    周孟津;蔺金印;张定友;

畜禽污染防治工程典型模式效益分析    纪玉琨;宋英豪;薛念涛;

中国双相沉积盆地、古老结晶基底与东北地区深层潜在油气藏    滕吉文;田有;刘财;韩立国;

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基于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    赵国友;

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时代的挑战    滕吉文;

中国主体能源——煤炭的第二深度空间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    滕吉文;张雪梅;杨辉;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透析小泉政府的能源外交    何士华;曾光强;

国外能源管理体制对我国能源管理的启示    刘伟;

铬蓝黑R负载活性炭对Cr(Ⅲ)和Pb(Ⅱ)的吸附性能    刘佳;常希俊;

球形沼气池模具结构振动响应的黏弹性解    向天勇;单胜道;闻敏杰;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必须深层次思考的几个科学问题——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滕吉文;张永谦;阮小敏;

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法律问题探讨    莫神星;

沈阳市畜禽粪便环境污染调查及综合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对策    张敏;李轶;刘庆玉;赵玲;敖永华;陈东雨;李金洋;

能源草厌氧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杨立贵;孙永明;孔晓英;李连华;牛红志;袁振宏;

预处理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    谢帅;刘新媛;李茹莹;

绿色新能源铝/水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和绿色生物质材料的制备    韩咚林

阔叶木生物质精炼两种利用模式的研究    迟聪聪

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    张伟

中国能源安全中的美国因素    周云亨

纤维素快速热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黄金保

中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任静

我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    邓志茹

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与中国石油定价模式研究    潘宁

生物质常温开模成型机及其快捷设计方法研究    张海鹰

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    宋春财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史立红

核反应堆用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研究    韩鹏程

能源危机冲击下的中国新能源安全战略    潘翔

石油商业储备管制研究    李蓉

能源安全博弈与地缘政治经济    郑思尧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与中日能源合作    李洋

中国石油安全研究    刘晶

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探析    徐建云

四川石油机械行业持续重组发展战略规划    王雷

中印能源合作探析    周金秦

pH值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    赵洪;邓功成;高礼安;李静;马媛;李永波;黎娇凌;俸才军;张林;杨世凯;

秸秆沼气技术研究与应用展望    倪圣亚;臧宜萍;邓晔;薛民琪;陆胜龙;任彬;

接种量及物料配比对棉秆沼气发酵的影响    李艳宾;张琴;李为;余龙江;

玉米秸麦秸中高温沼气发酵产气潜力及特性的研究    孙丽丽;符征鸽;

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原料的沼气发酵试验    刘德江;

不同处理秸秆中温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    周玮;董保成;齐岳;

三种秸秆在不同温度下发酵产气特性研究    白娜;梅自力;符征鸽;孔垂雪;杨浩;

甘蔗渣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    王允圃;李积华;刘玉环;曾稳稳;杨柳;阮榕生;刘成梅;万益琴;

造纸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常静;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规律的模拟研究    吴泽;王海燕;程水源;

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祖波;祖建;周富春;汪林;

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刘德燕;丁维新;

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

一株耐冷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李军;张雅南;邓娴;张文文;杨宏宇;

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

产甲烷菌选择性连续富集的研究——青霉素对富集和分离的影响    赵一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    王刘阳;尹小波;胡国全;

钴及其配合物对产甲烷关键酶的影响    赵阳;李秀芬;堵国成;陈坚;

产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及工业应用    傅霖;辛明秀;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

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

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

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邓晓;李勤奋;

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

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黎霞;承磊;张辉;

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

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

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

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    况叶

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    李新明 李瑛

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    张琛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基于代谢网络的产甲烷菌的耐热性研究    陈璟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厌氧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其代谢与菌群变化的研究    成艳芬

挥发酸积累对干式厌氧产甲烷发酵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    李红丽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孙兴福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应用技术及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朱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