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3:04
热度: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摘要】: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为二氧化碳(CO2)的28倍,自工业时代以来贡献了大约20%的地球增温。源汇的动态

【摘要】: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为二氧化碳(CO2)的28倍,自工业时代以来贡献了大约20%的地球增温。源汇的动态变化决定了大气甲烷的丰度。当前大气甲烷浓度几乎为工业时代前的三倍,但是过去三十年间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持续。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气甲烷浓度增长速率几乎降低到零,2006年后又恢复了增长。由于近期大气甲烷增长速率异常的年际变化以及多个甲烷排放源存在的不确定性,增强我们对于全球甲烷排放源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变暖背景下,考虑到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对于大气甲烷循环极为重要的贡献,全球尺度未来湿地甲烷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研究已经初步展开,然而目前我们关于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尺度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的认知还处于空白阶段。TRIPLEX-GHG模型是新一代用于量化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动态的过程模型,在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经过IBIS模型与新的甲烷生物地理化学模块和水位模块耦合,TRIPLEX-GHG模型可用于模拟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动态,其在估算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量级和采集时间序列上甲烷排放动态方面表现优异,可以作为可靠的过程模型用于模拟不同类型自然湿地在不同条件下甲烷排放的时空格局。本研究应用TRIPLEX-GHG模型,以三种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情景下,第五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的四种全球气候模式的未来气候变化数据结果,以及RCPs对应的未来CO2变化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在保持中国现有自然湿地分布不变情况下,模拟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2006—2100年中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TRIPLEX-GHG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保持中国现有自然湿地分布不变,在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21世纪末,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量与当前水平相比分别增长32.0%、55.3%和90.8%。中国大陆南方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高于中部和北方,且自西向东呈现上升趋势。甲烷高通量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湿地、东北湿地和珠江沿岸湿地。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国大部分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增加,而RCP2.6情景下本世纪中后期甲烷排放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并开始下降,到世纪末部分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甲烷排放通量与当前水平相比有所降低。本研究可以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对科学地管理湿地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甲烷 气候变化 TRIPLEX-GHG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67;X17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研究综述11-21
  • 1.1 引言11-19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湿地甲烷排放概述13-15
  • 1.1.3 国外研究现状15-18
  • 1.1.4 国内研究现状18-19
  • 1.2 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21-30
  • 2.1 研究区概况21
  • 2.2 TRIPLEX-GHG模型21-25
  • 2.3 RCPs情景简介25-27
  • 2.4 模型输入数据27-30
  • 第三章 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时间变化30-33
  • 3.1 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量的年际变化30-31
  • 3.2 中国自然湿地平均甲烷累积排放量的每十年变化31-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33-38
  • 4.1 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动态33-34
  • 4.2 2090-2010年中国自然湿地甲烷多年平均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34-35
  • 4.3 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沿经纬度分布35-36
  • 4.4 中国自然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空间动态变化36
  • 4.5 本章小结36-38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38-41
  • 5.1 结论38
  • 5.2 讨论38-39
  • 5.3 本研究主要特色39-40
  • 5.4 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

温度升高对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洋;刘景双;窦晶鑫;赵光影;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CH_4产生速率研究    赵拥华;杜二计;刘广岳;岳广阳;

土壤CH_4产生机理及其排放的影响因素    孙树臣;翟胜;王巨媛;贾富;刘力;李成帅;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秦彧;宜树华;李乃杰;任世龙;王晓云;陈建军;

高寒草甸粪斑的温室气体排放    葛世栋;徐田伟;李冰;曹慧;赵亮;徐世晓;

氮输入对三江湿地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产生CH_4能力的影响    葛瑞娟;宋长春;杨桂生;侯翠翠;李英臣;

模拟潮汐和植被对湿地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研究    王海涛;杨小茹;郑天凌;

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综述    刘杰云;沈健林;邱虎森;王聪;周萍;李勇;吴金水;

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海防;夏汉平;熊燕梅;张杏锋;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董杰;张玉斌;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水稻不同栽培模式的节水效应、生产力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研究    秦江涛

氯酚/硝基苯厌氧降解体系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    黄爱群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机制研究    展茗

微生物技术治理煤层瓦斯理论及应用研究    毛飞

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    田慎重

寒温带针叶林火烧迹地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研究    李攀

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地土壤碳氮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    徐坤

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氮循环的影响    窦晓琳

不同施氮水平对喷灌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氮迁移转化及其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李艳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的分离分析及其意义    刘光琇,胡昌勤,张靖溥,沈永平

工业革命以来青藏高原与南极冰芯高分辨率甲烷记录对比研究    徐柏青,姚檀栋,ChappellazJ.

冻土微生物研究进展与意义    刘光琇,马晓军,陈拓,安黎哲,王勋陵

水合甲烷与全球变化    金会军,程国栋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全球CH_4排放的影响    王大力

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高清竹;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姚守平;罗鹏;王艳芬;吴宁;

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算    王平;黄耀;张稳;

稻田甲烷排放抑制剂实验结果分析    汪永钦,李年荣,刘荣花,周秋菊,朱雁

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    沈壬兴,上官行健,王明星,王跃思,张文,卢巨祥,许炳雄,傅桂芬,李铭珊,林子瑜

华中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效应及施肥策略    王明星,上官行健,沈壬兴,王跃思,谢小立,王卫东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于述霞

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及其修正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的验证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评述    张银龙;

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

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

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    韩广轩;朱波;

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    娜仁花;董红敏;

微生物生物技术在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中的应用    马青山;余占桥;张日俊;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

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

大蒜素抑制牦牛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    秦旭旭;郝力壮;冯宇哲;王万邦;王迅;柴沙驼;崔占鸿;赵月平;张晓卫;刘书杰;

北极释放甲烷速度加快    李欣 译

稻田甲烷排放不增加温室效应    林万涛

澳大利亚减排新招 不让羊打嗝放屁    马毅达

美公布甲烷排放削减计划    本报记者 何英

改变种稻习惯可为地球“降温”    首席记者 任荃

十九国联手推进甲烷市场化    张小青

越高产越环保    记者 张小军

水稻田并非甲烷排放重要源头    记者 沈建华 刘文彬

农田急需“碳滋养”    本报记者 许琦敏

世界各国致力甲烷市场化    陈重宇

肉牛甲烷排放测定与估算模型的研究    游玉波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免耕和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排放及甲烷产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特征    李大明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小兴安岭沼泽甲烷排放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研究    孙晓新

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    傅志强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    黄佳芳

艾比湖地区生长季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分析    孙景鑫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    刘建功

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甲烷排放特征研究    王晓龙

若尔盖高原花湖湖滨湿地甲烷排放研究    姚守平

有氧条件下中亚热带植物甲烷排放研究    高玉春

淡水螺类对湿地微生物介导的甲烷排放的影响    徐晓

超级稻甲烷排放特征及其与植株生长特性的关系    闫晓君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王维奇

稻田甲烷排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活性初步研究    许静

河滨修复湿地甲烷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吴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