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合成气中的硫对Ni(111)面CO甲烷化反应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2:25
热度:

合成气中的硫对Ni(111)面CO甲烷化反应的影响【摘要】:煤炭在我国储量丰富,是主要的能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煤炭生产清洁能源天然气,不仅能减缓环境问题,还

【摘要】:煤炭在我国储量丰富,是主要的能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煤炭生产清洁能源天然气,不仅能减缓环境问题,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CO甲烷化反应是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步骤,常用金属Ni作为催化剂主要活性成分,但煤制合成气中存在的少量含硫物种(以H_2S气体为主)会使其中毒,造成活性的丧失和选择性的改变。针对此问题,大量的研究仍集中于催化剂失活后的性能评价和耐硫催化剂的制备,关于硫中毒初期表面硫原子对CO甲烷化反应的微观影响尚不明确。因此,阐明硫中毒初期表面的CO甲烷化反应机理对于研究催化剂硫中毒的历程以及合成新型抗硫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不同硫覆盖度的Ni基催化剂上CO甲烷化反应的机理。首先构建了表面硫原子覆盖度为0.22和0.33ML的Ni(111)表面模型,接着探讨了CO甲烷化反应中反应物和中间体的稳定吸附构型,之后通过比较甲烷化反应路径中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得出CO甲烷化反应的优势路线,从而阐明Ni(111)表面硫对CO甲烷化的中毒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硫原子覆盖度影响CO甲烷化反应中反应物和中间体吸附位点和构型。Ni(111)表面硫原子的存在使吸附在洁净表面fcc位上的H、C、O、CO、CH_3O、CH、CH_2、CH_3、HCO、CH_2O、CH_2OH物种全部转变为hcp位。当硫原子覆盖度从0.22提高到0.33ML时,CH_2O和CH_2OH物种的吸附构型发生了改变。(2)硫原子覆盖度影响CO甲烷化反应中反应物和各种中间体吸附强度。表面硫原子覆盖度从0增加到0.22和0.33ML时,会对反应物及中间体产生物理遮蔽,导致吸附位点以及表面Ni金属层的电子结构的改变进而减弱了反应物和中间体的吸附强度。(3)硫原子覆盖度未影响Ni(111)表面CO甲烷化反应中CO的活化方式。硫原子在Ni(111)表面的覆盖度为0.22ML和0.33ML时,CO活化方式相同,以CO和H原子结合生成HCO为主,与洁净Ni(111)表面相同。(4)硫原子覆盖度影响CO甲烷化反应的优势路径以及反应难易程度。随着Ni(111)表面硫原子的覆盖度从0增加到0.22ML再继续增加到0.33ML,CO甲烷化的优势路径由CO+5H→HCO+4H→CHOH+3H→CH+3H→CH_2+2H→CH_3+H→CH4转变为CO+4H→HCO+3H→CH_2O+2H→CH_3O+H→CH_3+H→CH4,最后转变为CO+5H→HCO+4H→CH_2O+3H→CH_2OH+2H→CH_2+2H→CH_3+H→CH4和CO+4H→HCO+3H→CH_2O+2H→CH_2+2H→CH_3+H→CH4。对比洁净的Ni(111)表面的甲烷化优势路径可以发现:随着硫覆盖度的增加,CO甲烷化反应的决速步骤没有改变,但其活化能垒持续增加,使得甲烷化反应越来越难。 【关键词】:硫原子覆盖度 Ni(111)表面 CO甲烷化 反应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66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CO甲烷化反应10
  • 1.2 CO甲烷化反应中催化剂的硫中毒问题10-16
  • 1.2.1 毒物的来源和形态11
  • 1.2.2 H_2S与Ni基催化剂的作用11-12
  • 1.2.3 Ni基催化剂表面硫的覆盖12-13
  • 1.2.4 硫对Ni基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13-15
  • 1.2.5 硫中毒催化剂的再生研究15-16
  • 1.3 催化剂硫中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6-17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17-19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9-25
  • 2.1 引言19
  • 2.2 密度泛函理论19-22
  • 2.2.1 局域密度近似(LDA)20-21
  • 2.2.2 密度泛函理论(GGA)21
  • 2.2.3 杂化泛函21-22
  • 2.2.4 范德华密度泛函方法(vdW-DFT)22
  • 2.3 赝势方法22-23
  • 2.4 过渡态理论23-24
  • 2.5 VASP计算软件包24-25
  • 第三章 催化剂模型选择和计算方法25-34
  • 3.1 引言25
  • 3.2 不同硫覆盖度的Ni基催化剂模型25-31
  • 3.3 计算方法及参数验证31-34
  • 3.3.1 计算方法及参数验证31-32
  • 3.3.2 计算参数的验证32-34
  • 第四章 含硫Ni(111)表面上反应物和可能中间体的吸附34-47
  • 4.1 引言34
  • 4.2 0.22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上反应物和可能中间体的吸附34-40
  • 4.3 0.33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上反应物和可能中间体的吸附40-45
  • 4.4 本章小结45-47
  • 第五章 含硫Ni(111)表面上的CO加氢反应研究47-68
  • 5.1 引言47
  • 5.2 不同含硫Ni(111)表面CO的活化47-52
  • 5.2.1 0.22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O的活化47-50
  • 5.2.2 0.33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O的活化50-52
  • 5.3 不同含硫Ni(111)表面CH物种的生成路径52-57
  • 5.3.1 0.22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H物种的生成52-55
  • 5.3.2 0.33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H物种的生成55-57
  • 5.4 不同含硫Ni(111)表面CH_2物种的生成路径57-62
  • 5.4.1 0.22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H_2物种的生成57-60
  • 5.4.2 0.33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H_2物种的生成60-62
  • 5.5 不同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O甲烷化的优势路径62-66
  • 5.5.1 洁净Ni(111)表面CO甲烷化的优势路径62
  • 5.5.2 0.22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O甲烷化的优势路径62-64
  • 5.5.3 0.33ML硫覆盖度下Ni(111)表面CO甲烷化的优势路径64-66
  • 5.6 Ni基催化剂硫中毒机制的讨论66
  • 5.7 本章小结66-68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68-71
  • 6.1 本文总结68-69
  • 6.2 创新点69
  • 6.3 工作不足与建议69-71
  • 参考文献71-80
  • 致谢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对映选择催化环丙烷化反应中活性铜催化剂组成的测定    臧二乐,李萍,胡秉方

CO的吸附和歧化反应及其在变换-甲烷化反应中的作用    伏义路,李锡青,徐小云

硫化的MoO_3/γ-Al_2O_3上甲烷化反应活性规律的研究    唐曦白,伏义路,范崇正,黄志刚

国外氟卤烷烃化学的研究进展    施学鹏;

硫化钼催化剂上甲烷化反应的研究——合成气在 MoS_2/Al_2O_3上甲烷化反应的特征    庄叔贤,孙汉芳,崔献英,屠兢,林敏,江展昌,黄新楠

甲基亚硝基哌嗪第二活性区与DNA碱基烷化反应机理的MNDO研究    钟儒刚,戴乾圜

1,3-溴氯丙烷的选择性反应    何毓嘉,张华晨,桑榑

不同形貌Ni/γ-Al_2O_3催化剂催化CO甲烷化反应的研究    马胜利;谭猗生;张清德;韩怡卓;

在“J_(101)”及“77-65”上 CO_2甲烷化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探讨    罗久里;贾瑞之;贺矿生;

活泼表面碳的存在寿命及CO甲烷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范崇正,唐曦白

合成气中的硫对Ni(111)面CO甲烷化反应的影响    齐冀

Ni/γ-Al_2O_3催化剂应用于CO甲烷化反应的研究    胡大成

CO甲烷化反应Ni_(1-x)Fe_x/Al_2O_3催化剂制备和性能    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