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我国北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2:06
热度:

我国北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摘要】: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我国重要的人为甲烷排放源。由于填埋气收集系统效率低下,大量甲烷被无组织排放至大气中。生物覆盖层技术是控制甲

【摘要】: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我国重要的人为甲烷排放源。由于填埋气收集系统效率低下,大量甲烷被无组织排放至大气中。生物覆盖层技术是控制甲烷无组织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在甲烷无组织排放规律未知时,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针对我国填埋场甲烷无组织释放规律开展研究,并据此探究高效的生物覆盖层技术对我国填埋场甲烷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北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P为研究对象,基于静态箱法、探针法及稳定同位素法等监测及分析方法,研究了填埋场P的甲烷氧化及释放特性,结果表明,作业面一般不发生甲烷氧化过程。秋冬季节的作业面及覆土面甲烷释放通量显著上升,土壤覆盖层基本丧失甲烷氧化能力。针对秋冬季节作业面甲烷无组织释放严重的现象,在P填埋场搭建了五种临时覆盖层中试单元并进行现场监测,研究了临时覆盖期(3个月)内各覆盖单元甲烷氧化及释放特性。空白组基本不发生甲烷氧化过程。生物炭-土壤混合物单元平均甲烷氧化率(fox)为56.1%;甲烷释放通量(Fout)为92.9-148.9 g/(m2·d)。矿化垃圾单元平均fox为61.5%;Fout为7.2-96.6 g/(m2·d)。堆肥及建筑渣土单元氧化能力较差。针对环境因素、材料自身性质及工程因素对临时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开展研究。除土壤外,其余四种临时覆盖层对环境因素均有一定适应性。氨氮含量增大,p H值由中性变为碱性,有机质含量降低均会导致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下降。生物炭-土壤混合物及矿化垃圾对不同区间甲烷负荷适应性较好。随着覆盖层深度变浅,覆盖层甲烷氧化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层甲烷氧化率普遍小于10 cm处。生物炭-土壤混合物及矿化垃圾覆盖层甲烷减排潜力较大,约占我国总人为甲烷排放量的0.9-1.0%。临时覆盖层应用于实际工程时,需特别注意“棉被效应”及渗滤液的影响。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 甲烷释放及氧化 临时覆盖层 稳定同位素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2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21
  • 1.2.1 填埋场甲烷的产生与释放9-10
  • 1.2.2 填埋场甲烷氧化机理研究10-13
  • 1.2.3 填埋场甲烷氧化特性研究13-14
  • 1.2.4 替代材料强化甲烷氧化研究14-21
  • 1.2.5 问题识别21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21-25
  • 1.3.1 研究目的21-22
  • 1.3.2 研究内容22-23
  • 1.3.3 技术路线23-25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5-31
  • 2.1 研究对象及采样计划25-26
  • 2.2 样品采集方法26-27
  • 2.2.1 气体样品采集26-27
  • 2.2.2 土壤样品采集27
  • 2.3 样品分析方法27-29
  • 2.3.1 气体样品分析方法27-28
  • 2.3.2 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分析方法28
  • 2.3.3 土壤样品微生物性质分析方法28-29
  • 2.4 数据处理方法29-31
  • 2.4.1 甲烷释放通量及氧化率计算29-30
  • 2.4.2 微生物学性质分析30-31
  • 第3章 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及释放特性研究31-52
  • 3.1 研究对象及采样情况简介31
  • 3.2 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及释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31-43
  • 3.2.1 填埋场不同作业区域甲烷氧化及释放特性研究31-35
  • 3.2.2 填埋场甲烷氧化及释放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35-41
  • 3.2.3 填埋场甲烷氧化纵向变化规律研究41-43
  • 3.3 环境因素对填埋场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43-47
  • 3.4 填埋场甲烷氧化及释放行为模型模拟47-50
  • 3.5 本章小结50-52
  • 第4章 临时覆盖层强化甲烷氧化研究52-86
  • 4.1 研究对象简介52-53
  • 4.2 填埋场临时覆盖层甲烷氧化及释放特性53-59
  • 4.3 临时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影响因素研究59-70
  • 4.3.1 环境因素对临时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59-63
  • 4.3.2 材料理化性质对临时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63-64
  • 4.3.3 覆盖层厚度对临时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64-65
  • 4.3.4 甲烷负荷对临时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65-70
  • 4.4 微生物学分析70-84
  • 4.4.1 覆盖初期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分析70-77
  • 4.4.2 临时覆盖期结束后(三个月后)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分析77-83
  • 4.4.3 覆盖初期及临时覆盖期结束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83-84
  • 4.5 本章小结84-86
  • 第5章 临时覆盖层工程应用分析86-94
  • 5.1 临时覆盖层评价及工程应用潜力分析86-87
  • 5.2 ―棉被效应‖对临时覆盖层的影响87-88
  • 5.3 渗滤液对临时覆盖层的影响88-93
  • 5.4 本章小结93-94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94-96
  • 6.1 结论94-95
  • 6.2 建议95-96
  • 参考文献96-103
  • 致谢103-10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0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甲烷氧化细菌生产甲烷氧化菌素的方法    

乙炔抑制技术在湿地甲烷氧化研究中的应用    王维奇;鄂焱;廖稷;姚顺;

甲烷氧化偶联的新催化剂    林治田;

甲烷氧化菌分离物的分离及其特性    刘颖,闵航,陈美慈,程克明

稻田甲烷氧化与铵氧化关系研究进展    贾仲君,蔡祖聪

甲烷氧化细菌催化二氧化碳生物合成甲醇的研究    崔俊儒,辛嘉英,牛建中,夏春谷,李树本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何品晶;瞿贤;杨琦;邵立明;高志文;

填埋覆土甲烷氧化微生物及甲烷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王云龙;郝永俊;吴伟祥;陈英旭;

稻田甲烷氧化研究方法进展    马静;徐华;蔡祖聪;

土壤因素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的影响    何品晶;瞿贤;杨琦;邵立明;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酶代谢甲烷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亮;赵春贵;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结构和功能解析    邢新会;罗明芳;吴昊;王磊;

卤氧化镧应用于甲烷氧化偶联:纳米与常规尺度比较研究    侯玉慧;常刚;翁维正;夏文生;万惠霖;

甲烷氧化细菌的冷冻蚀刻电镜观察    郑中华;

甲烷氧化菌群共代谢降解TCE研究    邢志林;高艳辉;赵天涛;

高密度培养甲烷氧化菌的研究    吴昊;邢新会;缑仲轩;

基于喷墨打印对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筛选    王申亮;范杰;

甲烷氧化偶联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孙思;季生福;王开;丁大为;李成岳;

双层床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工艺研究    潘登;季生福;王开;唐晶晶;

添加不同营养元素对水稻土甲烷氧化菌氧化CH_4能力的影响    郑勇;刘新展;张丽梅;贺纪正;

我国煤矿乏风甲烷氧化技术达世界水平    王羉声

加科学家发现新甲烷氧化菌    杜华斌

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代谢分子机制及其潜在参与矿物形成机理的研究    陈颖

生物滴滤法转化矿井低浓度瓦斯及聚羟基丁酸合成的研究    朱红威

氮素和氧气对水稻土中甲烷氧化的调控机理    胡盎

淡水环境中新型酯酶和甲烷氧化菌的筛选与鉴定    武超

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态解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韩冰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养及其治理瓦斯工艺研究    江皓

利用甲烷氧化混合菌生物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    董静

计算机辅助催化剂配方优选及在多组分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设计中应用    黄凯

甲烷氧化菌的分离及氧化活性的影响因子研究    周叶锋

NH_4~+-N对填埋场覆盖土层CH_4氧化特性的影响机制    张萱

围封年限对内蒙古草地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马田莉

功能覆盖材料强化无序甲烷氧化的生物效应与机理研究    邢志林

氨/甲烷氧化微生物全球海洋分布格局研究    鲁水龙

甲烷氧化菌降解煤矿风流瓦斯实验研究    任学清

硝态氮还原型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富集    耿丹丹

矿井乏风余能利用系统及其性能研究    唐晓梅

我国北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释放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杨婷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