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正交和神经网络法的二氯甲烷—乙醇精馏工艺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1:43
热度:

基于正交和神经网络法的二氯甲烷—乙醇精馏工艺优化【摘要】:本文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二氯甲烷-乙醇-水混合物系分离进行模拟分析。以塔顶产品质量分数和塔釜能耗为目标函数,利用

【摘要】:本文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二氯甲烷-乙醇-水混合物系分离进行模拟分析。以塔顶产品质量分数和塔釜能耗为目标函数,利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精馏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等操作参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流程工艺的准确性。根据影响精馏过程的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极差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从而选取最佳操作条件。对于二氯甲烷精馏塔,以塔顶二氯甲烷质量分数为目标函数时,最佳操作条件为20块理论板,第17块板进料,回流比为1.8,此时塔顶二氯甲烷的质量分数为99.20%。以塔釜能耗为目标函数时,最佳操作为20块理论板,第15块板进料,回流比设为1.2,塔釜能耗为20.07kW。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优化模型,求解的较优结果为,二氯甲烷质量分数为99.28%,塔釜能耗为18.25kW。对于乙醇精馏塔,以塔顶乙醇质量分数为目标函数时,最佳操作条件为12块理论板,第11块板进料,回流比为1.4,萃取剂进料所在位置在第4块理论板,溶剂比为1.1。此时塔顶乙醇的质量分数为99.99%。以塔釜能耗为目标函数时,最佳操作为15块理论板,进料位置为第8块板,回流比设为1.0,萃取剂的进料位置在第3块板,溶剂比为0.7,塔釜能耗为0.97kW。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优化模型,求解的较优结果为,乙醇质量分数为99.71%,塔釜能耗为0.78kW。将神经网络与正交试验二者结合用于二氯甲烷-乙醇-水物系的精馏工艺参数优化过程中,可以明显缩短优化工艺参数的时间,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并能获得比单纯使用正交试验更为优化的结果。本文提供了二氯甲烷-乙醇-水混合液的分离研究和优化方法,对其溶媒回收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的中试和工业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二氯甲烷 乙醇 精馏 正交设计 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028.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精馏技术11-14
  • 1.1.1 化工分离11-12
  • 1.1.2 精馏技术12
  • 1.1.3 精馏节能技术12-14
  • 1.1.3.1 改变精馏工艺13-14
  • 1.1.3.2 改变操作参数14
  • 1.2 共沸物14-16
  • 1.2.1 共沸物研究14-15
  • 1.2.2 共沸物分离方法15-16
  • 1.3 化工过程模拟16-17
  • 1.3.1 过程模拟技术的发展16
  • 1.3.2 模拟软件16-17
  • 1.4 优化方法17-18
  • 1.4.1 正交设计法17
  • 1.4.2 均匀设计法17
  • 1.4.3 响应面法17-18
  • 1.4.4 人工神经网络18
  • 1.4.5 粒子群算法18
  • 1.5 主要工作与意义18-21
  • 第二章 精馏分离二氯甲烷-乙醇-水物系的工艺优化21-29
  • 2.1 精馏分离工艺的基础数据21-22
  • 2.1.1 体系物性分析21-22
  • 2.1.2 热力学方程的选取22
  • 2.2 精馏工艺模型的建立22-23
  • 2.2.1 工艺流程22-23
  • 2.2.2 优化目标与参数23
  • 2.3 精馏实验研究23-28
  •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23-24
  • 2.3.1.1 实验试剂23-24
  • 2.3.1.2 实验仪器24
  • 2.3.2 二氯甲烷精馏实验24-26
  • 2.3.2.1 实验流程24-25
  • 2.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25-26
  • 2.3.3 乙醇精馏实验26-28
  • 2.3.3.1 实验流程26-27
  • 2.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二氯精馏塔优化29-47
  • 3.1 单因素分析29-31
  • 3.1.1 二氯精馏塔理论板数29-30
  • 3.1.2 二氯精馏塔进料位置30-31
  • 3.1.3 二氯精馏塔回流比31
  • 3.2 正交试验优化31-37
  • 3.2.1 正交试验设计31-33
  • 3.2.2 结果与讨论33-37
  • 3.2.2.1 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33-35
  • 3.2.2.2 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35-37
  • 3.3 神经网络优化37-46
  • 3.3.1 神经网络简介37-41
  • 3.3.1.1 神经网络模型37-38
  • 3.3.1.2 BP网络38-40
  • 3.3.1.3 RBF网络40-41
  • 3.3.2 二氯甲烷塔神经网络数学模型41-44
  • 3.3.2.1 BP网络数学模型41-43
  • 3.3.2.2 RBF网络数学模型43-44
  • 3.3.3 结果与讨论44-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乙醇精馏塔的优化47-61
  • 4.1 单因素分析47-50
  • 4.1.1 乙醇精馏塔理论板数47-48
  • 4.1.2 乙醇精馏塔进料位置48
  • 4.1.3 乙醇精馏塔回流比48-49
  • 4.1.4 乙醇精馏塔萃取剂进料位置49-50
  • 4.1.5 乙醇精馏塔溶剂比50
  • 4.2 以乙醇含量为目标函数50-54
  • 4.2.1 正交试验设计51-52
  • 4.2.2 结果与讨论52-54
  • 4.2.2.1 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52-53
  • 4.2.2.2 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53-54
  • 4.3 神经网络优化54-60
  • 4.3.1 神经网络数学模型54-58
  • 4.3.1.1 BP网络数学模型54-56
  • 4.3.1.2 RBF网络数学模型56-58
  • 4.3.2 结果与讨论58-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5.1 结论61-62
  • 5.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A67-69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69-71
  • 致谢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均匀设计法优化芦笋复合膳食纤维制备工艺    杨晓宽;常学东;李云朋;

基于HYSYS的C_3/MRC液化天然气流程分析    司云航;杜德奔;王智杰;张开行;袁晓霞;贾延超;

萃取和热集成变压精馏分离异丙醇与异丙醚的模拟    叶青;熊晓娟;秦继伟;徐红;张浩;

热集成变压精馏分离吡啶-水的控制研究    辛燕平;赵明;夏铭;孟继红;姚芳莲;许春建;

精馏塔节能优化综述    李秀梅;

具有最低共沸点难分离物系变压精馏分离    纪智玲;王志恒;廖丽华;李文秀;张志刚;于三三;范俊刚;李双明;

乙腈-水共沸体系的变压精馏模拟与优化    侯涛;高晓新;

电解质NRTL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徐建新;张洪起;刘继东;董忠哲;

热泵精馏与多效精馏的分析和比较    韩彬光;

间歇共沸精馏分离乙二醇单甲醚-水物系    李春利;张明禄;方静;胡雨奇;

共沸精馏法回收有机废液中1,1,2-三氯乙烷    孙腾;伍联营;胡仰栋;

共沸精馏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李志卓;姜占坤;张善鹤;

膨胀机液化流程中的冷剂配比及性能优化    丁贺;孙恒;张明;李跃敏;连业港;

热集成变压精馏分离吡啶-水的工艺模拟与优化    辛燕平;赵明;夏铭;许春建;

减压共沸塔顶乙腈杂质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崔凤艳;王慧;

复杂间歇精馏的研究进展    俞国栋;

采用响应面法对酶法提取香蕉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的优化    刘林林;吴茂玉;葛邦国;刘志勇;马超;王白鸥;

天然气液化流程的发展及其有效能分析    陈赓良;

间歇萃取精馏分离叔丁醇与水共沸物的研究    缪英;张春林;叶青;

天然气液化制冷工艺比较与选择    李青平;孟伟;张进盛;陆涵;

甲苯-乙醇共沸体系的萃取精馏模拟与优化    侯涛;高晓新;

复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乙醇-水的研究    李春利;孙晶晶;吕建华;李玉杰;靳红星;龙梅;

气相色谱最佳操作条件选择的方法——计算机人工智能谱图模拟法    林彬生 ,李浩春 ,卢佩章

乙烯氧化制乙醛反应系统的统计模型及最佳操作条件    罗忠禹;王树清;

过滤机最佳操作条件的确定    张乾生

单纯形法选择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最佳操作条件测定矿石中痕量砷    吴皖秦;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水中镉的最佳操作条件研究    孙景章

热交换器的经济衡算    J·H.哈柯;曾权兴;

用含锰废渣吸收低浓度SO_2制取MnSO_4·H_2O的研究    宁平;孙珮石;吴晓明;

氨合成工艺流程的工况模拟与分析    麻德贤;

板框压滤机的最佳操作条件    刘相东,叶京生,揣成智

利用南疆原油脱油沥青和减压渣油生产沥青    张贵玉;

基于正交和神经网络法的二氯甲烷—乙醇精馏工艺优化    耿海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