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的分离纯化和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1:34
热度: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的分离纯化和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摘要】:古菌其古老的进化地位、奇特的生活习性和与此相关的潜在生物技术开发前景,赋予它迷人的科研价值。

【摘要】: 古菌其古老的进化地位、奇特的生活习性和与此相关的潜在生物技术开发前景,赋予它迷人的科研价值。研究二硫键异构酶与古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古菌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温泉中分离纯化了1株嗜热产甲烷菌,命名为嗜热自养甲烷杆菌DX01(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oautotrophicus DX01)。该菌株培养在60℃时呈短杆状,且菌落呈砖红色。分析不同温度生长的细胞全蛋白质图谱,分离得到70℃时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甲基辅酶M还原酶Ⅰ。 使用标准菌株嗜热自养甲烷杆菌ΔH~T全基因组序列,筛选了一个预测的ORF——MTH1745,被认为是二硫键异构酶。它含有一个Trx结构域,编码15一个氨基酸。运用实时定量PCR从mRNA水平分析了MTH1745在冷激处理、不同生长温度情况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当温度偏离菌体最适生长温度(65℃)或冷激处理(4℃)后,MTH1745 mRNA的表达量会提高,在50℃和70℃时达到最大。表明MTH1745的表达与温度相关,当偏离最适生长温度时MTH1745 mRNA表达上调以帮助体内蛋白质正确折叠。 为了研究MTH1745的功能,成功地构建了E.coli(pET-28a-MTH1745)活性检测系统,MTH1745在51℃热胁迫60min能够提高胁迫后细胞的生存率23%。这一结果表明MTH1745对细胞受到热损伤后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和生物化学技术全面地分析了MTH1745的还原酶,二硫键异构酶和分子伴侣活性。通过胰岛素混浊度实验检测了MTH1745蛋白的还原酶活性,表明MTH1745具有还原酶活性。MTH1745复性还原变性RNase A分析,表明MTH1745具有二硫键异构活性,其活力相当于人PDI的28%。在43℃MTH1745减少热诱发的柠檬酸合成酶的聚集23%,具有分子伴侣活性。 为进一步确定MTH1745的二硫键异构酶活性,本研究进行了MTH1745对DsbA的互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CB573,JCB579,JCB580和JCB581分别回复了AP活性的19.81%,37.98%,26.34%和36.07%,表明MTH1745可部分功能互补大肠杆菌DsbA。 所有分析显示,MTH1745能帮助嗜热自养甲烷杆菌抵抗不适环境的变化,具有二硫键异构酶所共有的酶活特征(还原酶、二硫键异构和分子伴侣活性)。研究嗜热自养甲烷杆菌的二硫键异构酶有助于认识古菌的抗胁迫机制,有助于了解二硫键异构酶的系统发育,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更多的线索。 【关键词】:古菌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 胁迫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分子伴侣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Q93
【目录】:
  • 目录4-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36
  • 1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12-17
  • 2 蛋白质折叠17-21
  • 3 二硫键异构酶21-31
  • 3.1 真核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22-29
  • 3.2 大肠杆菌Dsb C29-31
  • 3.3 古菌的二硫键氧化还原酶31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31-32
  • 5 参考文献32-36
  • 第二章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DX01的分离纯化和特征研究36-55
  • 1 引言36-37
  • 2 材料37-38
  • 2.1 试验材料37
  • 2.2 主要试剂37-38
  • 2.3 主要仪器38
  • 3 方法38-45
  • 3.1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的分离纯——Hungate技术38-39
  • 3.2 102G气相色谱仪的参数39
  • 3.3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39
  • 3.4 嗜热自养甲烷菌DNA的提取39-40
  • 3.5 16S rDNA的克隆40-41
  • 3.6 G+C mol%的测定41-42
  • 3.7 DNA-DNA杂交42-43
  • 3.8 PCR介导的DNA指纹图谱分析(PCR Melting Profiles)43-45
  • 3.9 SDS-PAGE45
  • 3.10 蛋白质N末端测序45
  • 3.11 甲基辅酶M还原酶I的克隆45
  • 4 结果45-53
  • 4.1 M.thermoautotrophicus DX01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分析45-51
  • 4.2 M.thermoautotrophicus DX01抗胁迫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51-53
  • 5 讨论53-54
  • 6 参考文献54-55
  • 第三章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表达特征研究55-66
  • 1 引言55-56
  • 2 材料56
  • 1.1 试验材料56
  • 1.2 主要试剂56
  • 1.3 主要仪器56
  • 3 方法56-61
  • 3.1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ΔH~T的培养——Hungate技术56-57
  • 3.2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ΔH~T在不同温度的培养和冷激处理57
  • 3.3 RNA的提取57-58
  • 3.4 反转录(RT)58
  • 3.5 Real-time PCR58-61
  • 3.5.1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ΔH~T 16S rDNA的TA克隆58-60
  • 3.5.2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TA克隆60
  • 3.5.3 定量PCR60-61
  • 4 结果61-64
  • 4.1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ORF的克隆61
  • 4.2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ORF和16S rDNA部分片段的克隆61-62
  • 4.3 不同培养温度对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mRNA表达的影响62-63
  • 4.4 冷激处理对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mRNA表达的影响63-64
  • 5 讨论64-65
  • 6 参考文献65-66
  • 第四章 MTH1745对大肠杆菌热耐受性影响和过表达体系的构建66-81
  • 1 引言66-67
  • 2 材料67-68
  • 2.1 试验材料67
  • 2.2 主要试剂67
  • 2.3 主要仪器67-68
  • 3 方法68-74
  • 3.1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编码区的克隆68-69
  • 3.2 pET-28a(+)—MTH1745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69-71
  • 3.3 E.coli BL21(DE3)热耐受性实验71
  • 3.4 E.coli(pSJS1240,pET-28a-MTH1745)过表达系统的构建71-72
  • 3.5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表达产物的Ni柱纯化72-73
  • 3.6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表达产物的透析复性73
  • 3.7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73
  • 3.8 HPLC检测蛋白质纯度73-74
  • 4 结果74-78
  • 4.1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编码区的克隆和pET-28a(+)-MTH1745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74
  • 4.2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的检测74-75
  • 4.3 诱导表达和E.coli BL21(DE3)热耐受性75-76
  • 4.4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原核表达产物胞内存在形式的鉴定76-77
  • 4.5 SDS-PAGE检测纯化复性后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蛋白质77
  • 4.6 HPLC检测纯化的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蛋白质77-78
  • 5 讨论78-79
  • 6 参考文献79-81
  • 第五章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体外活性检测与分析81-90
  • 1 引言81-82
  • 2 材料82-83
  • 2.1 试验材料82
  • 2.2 主要试剂82
  • 2.3 主要仪器82-83
  • 3 方法83-85
  • 3.1 还原酶的测定83
  • 3.2 二硫键异构活性的测定83-84
  • 3.3 分子伴侣活性的测定84-85
  • 4 结果85-86
  • 4.1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还原酶活性85
  • 4.2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二硫键异构活性85-86
  • 4.3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的分子伴侣活性86
  • 5 讨论86-87
  • 6 参考文献87-90
  • 第六章 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对大肠杆菌DSBA的互补分析90-106
  • 1 引言90-91
  • 2 材料91
  • 2.1 试验材料91
  • 2.2 主要试剂91
  • 2.3 主要仪器91
  • 3 方法91-101
  • 3.1 构建质粒pFK19891-95
  • 3.2 pFK200的构建95-100
  • 3.3 JCB573,JCB579,JCB280,JCB583的构建100
  • 3.4 碱性磷酸酶(AP)活性的检测100-101
  • 4 结果101-104
  • 4.1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二硫键异构酶(MTH1745)基因编码区的克隆101
  • 4.2 pFK198质粒的构建和鉴定101-102
  • 4.3 Apss,MTH1745和Apss-MTH1745的克隆102-103
  • 4.4 pFK200质粒的构建和鉴定103
  • 4.5 AP酶活性检测103-104
  • 5 讨论104-105
  • 6 参考文献105-106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106-108
  • 1 结论106-107
  • 2 创新点107
  • 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107-108
  • 附录108-116
  • 附录一 常用试剂的配置108-112
  • 附录二 本论文所用菌株和质粒一览表112-113
  • 附录三 本论文所用引物一览表113-114
  • 附录四 缩略词表114-115
  • 附录五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投稿的论文115-116
  • 致谢11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黄、东海典型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董逸

手掌参GcGASA蛋白和突变体的表达、纯化、氧化重折叠和抗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冯丹丹

mtPDI外源基因表达体系的构建及耐热性    丁霞;闵航;杨卫军;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Bacillus cere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various Antarctic habitats    Rupesh Kumar Sinha;Kottekkatu Padinchati Krishnan;

Hsp提高细菌的逆境生存能力和乙醇产量    周帮顺;王茜;李海燕;李良;汪浩勇;

二氯喹啉酸诱导稗草EcDnaJ基因表达    李岗;王强;蔡磊明;吴声敢;赵学平;吴长兴;

古细菌RNase HⅡ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热力学研究    赖兵,李颖,曹傲能,来鲁华

Pyrococcus furiosus小分子热休克蛋白Pfu-sHSP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陈华友;谭小力;张志燕;褚仲梅;

嗜热自养甲烷杆菌的抗逆分子机制    丁霞;彭晓珏;闵航;杨卫军;

编码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凡钠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一种HSP70的cDNA研究    焦传珍

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分子改造,高效表达研究及应用    黄旭

海底热液口蟹Gandalfus yunohana特异性基因的筛选和功能分析    马宇光

家兔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cDNA的克隆与表达    赵巧辉

幽门螺杆菌HspA-UreB融合蛋白包涵体的纯化及活性鉴定    纪晋文,代丽萍,段广才,郗园林

深圳东部海岸地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郭伟;李书恒;朱大奎;

利用改进的Oligo-capping法构建手掌参全长cDNA文库    周建平;杨足君;白丽莉;冯娟;李光蓉;邓科君;任正隆;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唐启升,苏纪兰

海洋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进展    刘诚刚;宁修仁;郝锵;乐凤凤;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长江口低氧区的细菌群落组成    刘敏;王子峰;朱开玲;李洪波;高绪敏;邓兵;肖天;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何本茂,童万平,韦蔓新

PCR-DGGE技术在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刘园园;姜伟伟;秦红玉;张卉;王士长;

黄海中部营养盐的贯跃层输运    魏皓,王磊,林以安,CHUNG Chang-Soo

中国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1998-2002)    孙云明,宋金明

黄海和东海微微型浮游生物分布研究    赵苑

天山冷环境中微生物系统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的研究    杨大群

深海热液口硫化物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    王淑芳

黄海物理环境对浮游植物水华影响的数值研究    韩君

典型海洋环境中浮游细菌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机制的研究    曾永辉

陆地热泉及深海热液沉积物生境中的嗜热菌多样性研究    张心齐

黄海微食物环季节变化及对主食物链贡献的生态动力学模拟研究    魏静

洪湖沉积物微生物垂直分布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方治伟

基于拓扑分析的海洋特征结构的提取研究    管倩倩

黄海东海环流和长江冲淡水季节连续变化的数值模拟    陈义中

不同生境产甲烷古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    仇天雷

珠江口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姜丽晶

基于K-Means聚类法的水团划分算法和可视化研究    高存彬

鄂霍次克海天然气水合物区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古菌多样性研究    张林宝

黄海西北部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李海艳

南海北部两根沉积物柱古菌多样性比较研究    王明清

西菲律宾海比科尔陆架与马努斯海盆海底热液口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格根塔娜

Illumina MiSeq平台高覆盖率测定干酪中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    焦晶凯;莫蓓红;

硫硫键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杜雨蒼,邹承鲁

铋试剂-1的硫-碳键断裂及其与二苄基锡的晶体结构研究(英文)    高洪芳,李凤,张如芬

蛋白质功能基团的改变与其生物活力的关系 Ⅱ.胰蛋白酶的必需硫硫键数目    许根俊,邹承鲁

A7-B7二硫键缺失对胰岛素原重折叠及结构的影响(英文)    刘颖,唐建国

胰岛素A与B链在浓脲溶液中的变化    鲁子賢,唐法堯

用圆二色性探测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构象    罗珊珊,鲁子贤

从胰岛素A及B链重合成胰岛素 Ⅲ.活力恢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蒋荣慶,杜雨蒼,邹承鲁

Ⅱ.从天然胰岛素A及B链重合成结晶胰岛素    

酵母生产的HBsAg的化学结构及其免疫原性    汪恩浩

聚硅氧烷负载双齿膦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碳-硫键形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蔡明中,陈江敏,宋才生

綠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化学与物化特征及其与活力的关系    戚正武;任梅軒;屈賢銘;罗珊珊;周元聪;王克夷;曹天欽;

稀土有机化合物对单质硫的活化作用    李艳荣;张杰;陈珍霞;翁林红;周锡庚;

热重动力学研究聚硫密封胶的耐热氧老化性    任志勇;付阳;张恩承;余守志;朱琰;

含膦配体和巯基配体Ni化合物(dppmSe)Ni(imnt)的NMR研究    吴达旭;林璋;张旭东;

还原敏感纳米胶束提高癌细胞核内阿霉素浓度和细胞毒性    崔灿;薛亚楠;卓仁禧;黄世文;

剪切流场法制备再生胶的研究    张国勋;谢林生;韩晶杰;

催化氢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刘方;苟凌波;

丁硫醚在Ce-HZSM-5上的转化反应研究    李虎;罗立文;于慧征;鲍新宁;夏道宏;

喇曼光谱对光敏损伤的蛋白质溶液构象的研究    许以明;张志义;

台湾眼镜蛇心脏毒蛋白分子的三维结构、折叠路径及分子动态的研究    余靖;

科学研究五十年的点滴体会    邹承鲁

印染生产工艺及其废水的特性(一)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杨文斌

东亚钳蝎蝎毒多肽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活性测定以及基因表达研究    曹征宇

人脑金属硫蛋白MT3结构对其性质和功能的影响    郑起

氨基酸促进的铜(Ⅰ)催化的乌尔曼反应的研究    张慧

胰岛素受体配基结合结构域L1和L2的表达与鉴定及胰岛素原的折叠与解折叠    乔志松

RAFT调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及其在合成复杂结构聚合物上的应用    王忠民

茉莉素的化学结构改造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蒋国松

胰岛素家族成员折叠行为研究    陈衍

巯基微球协助含二硫键蛋白质体外复性研究    黄寿锟

大鼠DAF功能区的重组表达纯化和功能鉴定    徐江

抗肝癌单链抗体抑瘤效果的提高    张桂红

二硫键对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用单分子力谱研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杨阳

酰胺、酰亚胺类化合物光化学研究及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贾振山

邻二苄基二硫化物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