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从珠江河口至南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1:29
热度:

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从珠江河口至南海【摘要】: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有效阻止海洋沉积物产生的甲烷扩散进入沉积物一水界面,一方面可以调控全球甲烷的收支平衡及缓解因大气甲烷引起的温

【摘要】: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有效阻止海洋沉积物产生的甲烷扩散进入沉积物一水界面,一方面可以调控全球甲烷的收支平衡及缓解因大气甲烷引起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由于AOM过程中硫酸盐与甲烷共消耗,产生无机碳和挥发性硫,故也对海洋系统碳及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珠江河口淇澳岛—桂山岛—南海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沉积物有机质、间隙水甲烷和硫酸盐浓度、pH值和∑CO_2、以及甲烷和∑CO_2的碳同位素组成等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证实了沉积物AOM的发生。AOM对间隙水硫酸盐的消耗和∑CO_2产生有重要的贡献作用,运用PROFILE模型计算出QA11-2、QA12-9、QA12-14和GS四个站位AOM过程消耗的硫酸盐占间隙水总硫酸损耗的比例为9.0%、84%、45.5%和92%,而产生的∑CO_2分别占间隙水总无机碳的4.7%、72.4%、29.45%和85.2%。 不同站位沉积物硫酸盐—甲烷界面(SMI)分布深浅存在较大差异,从河口到深海,沉积物SMI埋藏深度逐渐变深。另外,利用放射性~(35)SO_4~(2-)对沉积物硫酸盐还原速率分布及其对温度的变化响应研究表明,有机质含量和温度控制着硫酸盐还原速率的变化。沉积物硫酸盐还原作用理想温度范围为27—39℃,其最大速率值对应的温度为36℃,表明沉积物主要生存有嗜温硫酸盐还原菌,该微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间隙水 甲烷厌氧氧化(AOM) 硫酸盐还原 有机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5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海洋沉积物甲烷的产生9-11
  • 1.2 海洋沉积物甲烷的消耗—甲烷厌氧氧化11-16
  •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其研究方法16-19
  • 第二章 研究区环境背景19-22
  • 第三章 采样及实验方法22-26
  • 第一节 试剂及器材22-23
  • 第二节 采样方法23-24
  • 第三节 分析测定方法24-26
  • 3.1 沉积物孔隙度24
  • 3.2 沉积物TOC、TN、TS以及有机碳碳同位素(δ~(13)C-SOC)24-25
  • 3.3 间隙水甲烷25
  • 3.4 间隙水硫酸盐25
  • 3.5 间隙水甲烷碳同位素(δ~(13)C-CH_4)以及无机碳碳同位素(δ~(13)C-∑CO_2)25-26
  • 第四章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及来源26-43
  • 第一节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27-32
  • 1.1 沉积物TOC、TN垂直剖面分布27-28
  • 1.2 沉积物TOC/TN比以及δ~(13)C-SOC垂直剖面分布28-32
  • 第二节 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分析32-37
  • 2.1 沉积物TOC、TN分布的影响因素33-34
  • 2.2 沉积物TOC/TN比值、δ~(13)C-SOC分布对有机质来源的指示34-37
  • 第三节 沉积物C/S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初探37-43
  • 3.1 沉积物TS以及C/S的垂直剖面分布37-39
  • 3.2 C/S比的地球化学意义初探39-43
  • 第五章 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地球化学证据43-68
  • 第一节 间隙水地球化学变化剖面43-56
  • 1.1 间隙水甲烷和硫酸盐浓度43-47
  • 1.2 间隙是∑CO_2和pH47-50
  • 1.3 间隙水甲烷和硫酸盐扩散通量50-52
  • 1.4 沉积物AOM作用—间隙水地球化学证据52-56
  • 第二节 沉积物间隙水甲烷和二氧化碳稳定碳同位素证据56-61
  • 2.1 间隙水δ~(13)C-CH_4和δ~(13)C-∑CO_2组成变化56-59
  • 2.2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碳同位素证据59-61
  • 第三节 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对间隙水硫酸盐消耗和∑CO_2产生的贡献61-64
  • 3.1 甲烷氧化速率和硫酸盐还原速率的计算方法61-62
  • 3.2 甲烷氧化速率和硫酸盐还原速率分布62-63
  • 3.3 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消耗间隙水硫酸盐及产生∑CO_2的贡献63-64
  • 第四节 沉积物甲烷—硫酸盐界面分布深度64-68
  • 4.1 沉积物甲烷—硫酸盐界面的分布深度及其控制因素64-66
  • 4.2 沉积物甲烷—硫酸盐界面分布特征的地球化学意义66-68
  • 第六章 沉积物硫酸盐还原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68-78
  • 第一节 沉积物硫酸盐还原速率68-74
  • 1.1 硫酸盐还原速率的测定68-70
  • 1.2 硫酸盐还原速率的剖面分布70-71
  • 1.3 沉积物硫酸盐还原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71-73
  • 1.4 硫酸盐还原速率分布与甲烷厌氧氧化73-74
  • 第二节 硫酸盐还原速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74-78
  • 2.1 实验方法设计74-75
  • 2.2 不同温度下的硫酸盐还原速率75-78
  • 第七章 海底系统甲烷—大西洋洋中脊 Logatchev 热液区水柱中甲烷羽流的探测78-85
  • 1 结果与讨论79-83
  • 2 结论83-85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下一步工作建议85-90
  • 第一节 主要结论85-87
  • 第二节 下一步工作建议87-90
  • 参考文献90-101
  •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101-102
  • 致谢102-10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生物白云岩模式研究进展    由雪莲;孙枢;朱井泉;刘玲;何凯;

甲烷厌氧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朱静平;孙丽;

胶州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杨晶

南海北部陆坡区新近系沉积体系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关系    于兴河,张志杰

近20年来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王树功,黎夏,刘凯,周永章,陈桂珠

珠江口近百年来富营养化加剧的沉积记录    贾国东,彭平安,傅家谟

碳酸平衡规律在水质分析中碱度测定的应用    刘少敏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沈吉,王苏民,羊向东

珠江河口水域溶解氧与硝酸盐、Chla及硝酸盐与磷酸盐的关系    彭云辉,陈玲娣

粤东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和有机质水平分布研究    谷阳光;王朝晖;吕颂辉;梁瑜;付永虎;

河西猪野泽沉积物有机地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古环境意义    李育;王乃昂;李卓仑;程弘毅;

湖南永吉高速公路建设的景观格局影响评价    马苏;杨波;郑志华;王彬武;刘宇鹏;徐碧华;

巢湖富营养化过程的沉积记录    姚书春,李世杰

三门湾近五十年来富营养化的沉积记录    杨丹;沈奕红;姚龙奎;夏平;杨义菊;潘建明;

海南洋浦湾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粒度效应    杨海丽;郑玉龙;龙江平;沈银萍;

长江口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中碳的分布和来源    薛斌;张海生;潘建明;扈传昱;刘小涯;

东亚地幔流动速度研究    程先琼;朱介寿;蔡学林;

南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物源    李学杰;汪品先;廖志良;陈芳;霍振海;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与评价    何家雄;陈胜红;崔莎莎;马文宏;栾锡武;

Climate Variation and Abrupt Change in Upper and Middle Yishu River during 4910-3030 cal.yr BP    

21kaB.P.以来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沉积物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刘强;李倩;旺罗;储国强;

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环境质量演变及其对红树林生长发育的影响    夏鹏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研究    韩淑梅

长江口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和东亚夏季风演变研究    张瑞虎

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孔沉积构造特征及与水合物分布关系研究    庞守吉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 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    谢远云

青藏高原中部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    吴艳宏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    李斌

安徽巢湖杭埠河流域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师育新

苏北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杨競红

不同基质下低温厌氧发酵产气性能试验研究    孟庆辉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吴立

1997—2004年浙江省金衢盆地湿地动态变化分析和生态健康评价    虞湘

弥渡、巍山盆地中更新世地质特征及其演化    马宏杰

珠江三角洲区域地下水盐运移的数值模拟    杨利超

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记录的21kaB.P.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来自TOC、TN及δ~(13)C_(org)的证据    李倩

富营养化对万峰湖汞形态分布的影响    邱华北

广东省典型养殖海域沉积物生源要素及重金属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评价    冯杰

山西榆社盆地新近纪沉积演化及古环境分析    钱程

我国近海主要环境问题研究    霍云龙

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及防治对策    潘伯宁;徐进;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进展    张桂玲,张经

“白云岩问题”与“前寒武纪之谜”研究进展    王勇;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孙枢

白云岩成因相关问题及主要形成模式    张学丰;胡文瑄;张军涛;

地质微生物学中几项最新研究进展    董海良;于炳松;吕国;

休伦湖Saginaw湾沉积物反硝化率的测定及其时空特征    杨龙元,WayneS.Gardner

AB污水处理工艺    邱慎初

2006年胶州湾现有水域面积与岸线的卫星调查与历史演变分析    吴永森;辛海英;吴隆业;李文渭;

海湾区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Ⅰ.分布特征及成因    臧家业,王相芹

从3个科学理念简论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    梅冥相;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李红;柳益群;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类型及成因    张德民;鲍志东;潘文庆;郝雁;陈敏;

大连湾表层海水CO_2、CH_4和N_2O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    王芹;关道明;李明浩;李德鹏;王菊英;姚子伟;赵化德;

白云石成因模式的研究进展及其适用性探讨    王茂林;周进高;陈冬霞;郝毅;彭辉界;汪超;蒋玉婷;谢明贤;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奇格布拉克组层序界面与沉积相研究    钱一雄;杜永明;陈代钊;尤东华;张军涛;陈跃;刘忠宝;

新疆乌鲁木齐二叠系湖相微生物白云岩成因    李红;柳益群;李文厚;杨锐;雷川;刘林玉;刘洪福;李海平;

从3个科学理念简论沉积学中的“白云岩问题”    梅冥相;

黄河口及黄、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    李佩佩

长江流域及长江口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    赵玉川

海南东部近岸不同环境中CH_4和N_2O的分布及释放    韩玉

大连湾海域CO_2、CH_4和N_2O的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研究    王芹

辽河三角洲沼泽湿地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罗宏宇,黄方,张养贞

松嫩平原距今150年湿地景观结构重建    王海霞,万忠娟,于少鹏,罗新正,孙广友

基于RS和GIS的三江平原湿地景观变化研究    蒋卫国,王文杰,谢志仁,高士平

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汪爱华,张树清,何艳芬

嫩江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李颖,田竹君,叶宝莹,张养贞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    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

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    丁圣彦,梁国付

珠江口沉积柱样~(210)Pb法年龄测定结果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林瑞芬,闵育顺,卫克勤,张干,虞福基,虞云龙

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品正构烷烃研究    康跃惠,盛国英,傅家谟,麦碧娴,张干,林峥,闵育顺

遥感技术支持下的闽江口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陈亨霖,兰樟仁,张东水

长江口及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和间隙水中锰的地球化学    鲍根德,黄德佩,汪依凡,崔淑英

黄河口附近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沈志良,陆家平,刘兴俊

南海间隙水化学    许清辉,郭廷宗,黄江淮,杨春瑾,陈维芬

东湖间隙水自由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季节性与组成的非均一性    周易勇,李建秋,宋春雷,曹秀云

太平洋北部铁锰结核富集区沉积物和间隙水中Fe,Mn,Ca,Mg的地球化学    鲍根德

渤海湾底质间隙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污染状况    李延,朱校斌,胡兆彬

一个还原性沉积物的间隙水化学特征    顾德宇,N.依里凯宁,H.特雷夫里

东海间隙水中若干微量金属离子的分布    刘明星,顾宏堪

东海陆架区铁、锰的扩散、沉积和锰循环的初步探讨    王成厚

重金属的间隙水化学动力学及再循环模式    许清辉,郭廷宗,黄江淮,杨春瑾,陈维芬

额济纳盆地硫酸盐沉积物中δ~(17)O异常的发现    李小倩;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甘义群;余婷婷;刘运德;

以甲烷为单一碳源的脱氮及硫酸盐还原    陈家辉;商啟;陈光浩;

南沙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N,P,Si)的研究    周伟华;吴云华;陈绍勇;

多环芳烃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分配    于泳;徐建;孙红文;戴树桂;

低层大气和间隙水烃类异常、微生物和标志矿物异常与北黄海盆地东侧油气远景的关系    龚建明;陈建文;李武;卢振权;

深圳郊野公园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评价    曾曙才;廖业佳;叶金盛;

生物扰动下河口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    覃雪波;孙红文;孙铁珩;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    冯东;陈多福;苏正;刘芊;

崇明东滩底栖食物网结构的初步研究    余婕;

烟气脱硫-生活污水厌氧处理联合工艺研究    江峰;彭国良;陈光浩;

加强水经营目标管理 发展壮大水利综合经营    义和管理所所长 郭旭

严冬到来 油菜防冻    刘恕

永济局“三套马车”拉动水利经济发展    记者 周文廷 通讯员 卫雄

铁管道腐蚀之谜揭开    倪永华

洗涤剂甲醛超标严重    沈 洪

“废”钢渣的“大”功用    郭廷杰

仔猪水肿病为何零散不断    承德县畜牧水产局任贵福 王海春

剖腹产“剖”掉了胎儿、子宫和手腕    祥龙 立乾

医疗失误产妇留下终身伤痛    祥龙 立乾

又见乌梁素海芦丰鲤鱼肥    梁海龙

沉积物甲烷厌氧氧化—从珠江河口至南海    吴自军

油藏原位与实验室模拟系统中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任红燕

近海环境中天然有机质的分离与表征    张耀玲

浸矿微生物硫酸盐同化与重金属抗性耦合作用机制的研究    郑春丽

河湖底泥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李剑超

泥质沉积物和泥岩中的有机粘土复合体    蔡进功

东海赤潮区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关系初探    亢振军

滇池的内源磷及其与蓝藻水华的关系研究    胡俊

废水同步生物脱氮除硫特性与效能研究    李巍

厌氧生物除磷技术的基础研究    郭夏丽

北京北部水系中有机质来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卢凤云

长江口沉积物碳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来源分析    吴丹丹

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高超

外源硫酸盐对武汉东湖沉积物磷的短期效应    丁敏

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研究    侯丹丹

硫酸盐还原体系中EDTA的生物降解研究    杨军威

脱硫肠状菌的培养及还原硫酸盐的试验研究    桂冠

黄海及胶州湾沉积物中氮的形态研究    朱炳德

提高供水生物安全的初步研究    张旭东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有机质来源的指示意义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