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镍及其螯合物对甲烷发酵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0:19
热度:

镍及其螯合物对甲烷发酵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摘要】:以厌氧消化为核心技术、以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沼气工程目前正成为处理、利用城市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畜禽粪便和污水厂剩余污泥最有效、前景最

【摘要】: 以厌氧消化为核心技术、以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沼气工程目前正成为处理、利用城市垃圾、工业有机废水、畜禽粪便和污水厂剩余污泥最有效、前景最广阔的手段之一。微量元素在甲烷发酵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会导致生物活力下降,进而影响整个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工业废水、城市污泥及其处理过程中常会产生或含有硫化物,而硫化物及其他一些阴离子如磷酸根和碳酸根等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因此在实际厌氧消化处理系统中,微量元素不能以充足量和有效的生物学形式存在,底物的最大转化率受到影响。本研究以镍离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向厌氧发酵系统中添加金属离子螯合剂的方法,提高了微量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优化了产甲烷菌的营养条件,甲烷发酵得到增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考察了微量元素镍在甲烷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镍对甲烷发酵存在Hormesis即“低促高抑”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甲烷产量随着镍离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硫化物的存在使得镍的投加量大幅增加。金属离子螯合剂与镍之间的螯合作用则使镍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改变,从硫化物沉淀形态向溶解态转化,此时,镍离子不再成为产甲烷过程的限制因子。柠檬酸(CA)、氨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金属离子螯合剂都是较好的厌氧消化促进剂。在乙酸钠浓度为7g/L、Ni~(2+)浓度为20μM、消化温度为35℃的条件下,10μM氨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和柠檬酸的添加,可使甲烷产量分别提高49.2%、38.6%和34.1%。 (2)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基质种类、底物浓度、初始pH、氨氮浓度等关键因素对螯合剂施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TA对以乙酸、丙酸、丁酸为基质的甲烷发酵均具有促进作用;NTA对厌氧发酵的促进作用与底物浓度有关。底物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当乙酸钠浓度为6g/L、12g/L时,甲烷产量分别比对照系统提高30.0%、95.9%。米门方程描述的厌氧降解动力学常数V_(max)由84.8提高到147.1 mlCH_4·gSS~(-1)·d~(-1),半饱和常数K_s则由2.95提高到7.57gNaAc·L~(-1)。NTA的应用与初始pH值有关。在初始pH=5.5、6.0时NTA对甲烷发酵没有促进作用,但在初始pH大于6.5时则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氨氮浓度为0.4g/L时,对产甲烷具有促进作用,最终甲烷产量比对照提高20%。但当氨氮浓度为2g/L时,开始抑制产甲烷,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消化反应后期,当氨氮浓度超过2g/L时,产甲烷活性显著下降,抑制作用弥漫在整个反应期;随着氨氮浓度提高到5g/L,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下降50%。微量元素镍对氨氮的毒性具有拮抗效应,氨氮的抑制作用可因镍的投加被减弱或消除,说明微量元素的获得对于产甲烷菌的耐毒能力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但NTA的添加不能减弱氨氮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 (3)在批式试验中,研究了厌氧发酵含硫酸盐废水时,NTA对产甲烷及硫酸盐还原作用的影响。在硫酸盐浓度小于5000 mg/L时,100μM NTA的存在可使甲烷产率提高11.9%~44.1%,硫酸盐还原率下降33%~76%。NTA增强了微量金属元素对产甲烷菌的生物可利用性,使得产甲烷菌提高了抵抗硫化物毒性的能力,从而在与硫酸盐还原菌的竞争中更占优势。但当硫酸盐浓度达到5000 mg/L时,产甲烷过程被严重抑制,NTA的添加并未对产甲烷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硫酸盐还原过程也受到抑制。 (4)为了解NTA在连续运行的反应器系统中的施用效应及影响机理,论文研究了向连续运行的槽式搅拌反应器(CSTR)系统中添加NTA后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反应器系统中微量元素Ni的形态变化、辅因子F_(430)、CoM浓度与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关系,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解析了产甲烷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3g/L·d、进水COD为4500 m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提高近20%,产气量提高近60%。NTA的添加改变了Ni在污泥中的存在形态,镍的硫化物形态浓度由62μg/gTSS降低到29μg/gTSS,而剩余态的浓度则增加了1.89倍。所以NTA提高了产甲烷菌对微量元素镍的生物吸取,镍的生物有效度得到提高。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NTA还影响着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在NTA添加系统中,利用底物能力强的甲烷八叠球菌的生长得到促进。F_(430)、辅酶M含量与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添加NTA的反应器系统中F_(430)与辅酶M含量分别比未添加系统提高4.5和2.8倍。 (5)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与生物亲和力常数a和生物转化率b有关。NTA促进了产甲烷菌对微量元素镍的生物吸收,生物吸收过程不符合自由离子活度模型,微生物对微量金属元素的吸收并不完全由自由态的金属浓度决定,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形成对产甲烷菌的生物吸收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厌氧消化 甲烷 硫化物 生物可利用性 乙酸 螯合剂 氨三乙酸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引言11
  • 1.2 产甲烷研究进展11-16
  • 1.2.1 甲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形成过程的酶学12-13
  • 1.2.2 产甲烷菌研究进展13-14
  • 1.2.3 产甲烷新工艺14-16
  • 1.3 微量元素在甲烷发酵过程中的作用16-21
  • 1.3.1 金属元素的生物效应16-18
  • 1.3.2 产甲烷菌对微量元素的需求18
  • 1.3.3 微量金属元素促进甲烷发酵的研究进展18-20
  • 1.3.4 微量金属元素生物有效度20-21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1-23
  • 1.4.1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微量金属元素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21
  •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1-23
  • 第二章 镍及其螯合物对甲烷发酵的影响23-35
  • 2.1 引言23
  • 2.2 材料与方法23-25
  • 2.2.1 实验材料23-24
  • 2.2.2 实验方法24-25
  • 2.2.3 分析方法25
  • 2.3 结果与讨论25-33
  • 2.3.1 镍离子浓度对产甲烷过程的Hormesis效应25-27
  • 2.3.2 螯合剂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27-29
  • 2.3.3 螯合剂对总溶解性镍离子浓度的影响29-30
  • 2.3.4 Ni~(2+)-NTA螯合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30-33
  • 2.3.5 Ni的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讨论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不同环境条件下镍及其螯合物的施用效应研究35-53
  • 3.1 引言35
  • 3.2 材料和方法35-37
  • 3.2.1 厌氧污泥35
  • 3.2.2 不同硫化物浓度下的厌氧消化实验35
  • 3.2.3 不同VFA基质条件下的厌氧消化实验35-36
  • 3.2.4 不同基质浓度下的厌氧消化实验36
  • 3.2.5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的厌氧消化实验36
  • 3.2.6 不同氨氮浓度下的厌氧消化实验36
  • 3.2.7 分析方法36-37
  • 3.3 结果与讨论37-52
  • 3.3.1 NTA在不同硫化物浓度下的添加效应37-39
  • 3.3.2 NTA对不同VFA基质的产甲烷促进效应39-41
  • 3.3.3 NTA在不同基质浓度下的产甲烷促进效应41-44
  • 3.3.4 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NTA对产甲烷的影响44-49
  • 3.3.5 不同氨氮浓度下NTA对产甲烷的影响49-52
  • 3.4 本章小结52-53
  • 第四章 镍及其螯合物促进甲烷发酵的动力学与酶学机制53-65
  • 4.1 引言53
  • 4.2 材料与方法53-55
  • 4.2.1 实验材料53
  • 4.2.2 实验方法53-54
  • 4.2.3 分析方法54-55
  • 4.3 结果与讨论55-64
  • 4.3.1 Ni-NTA螯合物促进厌氧消化反应的动力学55-59
  • 4.3.2 厌氧污泥中的辅因子浓度59-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镍及其螯合物在含硫酸盐废水甲烷发酵中的应用研究65-81
  • 5.1 引言65-67
  • 5.2 材料与方法67-68
  • 5.2.1 接种污泥67
  • 5.2.2 合成废水67
  • 5.2.3 实验装置67
  • 5.2.4 实验设计67-68
  • 5.2.5 实验方法68
  • 5.2.6 分析方法68
  • 5.3 结果与讨论68-79
  • 5.3.1 NTA对含硫酸盐废水发酵甲烷产量的影响68-71
  • 5.3.2 NTA对含硫酸盐废水发酵乙酸去除的影响71-73
  • 5.3.3 NTA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73-74
  • 5.3.4 NTA对厌氧污泥中微量元素形态分布的影响74-77
  • 5.3.5 NTA浓度对甲烷发酵的影响77-78
  • 5.3.6 厌氧污泥中辅因子含量78
  • 5.3.7 NTA抑制硫酸盐还原、促进甲烷发酵的机理探讨78-79
  • 5.4 本章小结79-81
  • 第六章 镍及其螯合物影响甲烷发酵过程的机理分析81-99
  • 6.1 引言81
  • 6.2 金属元素的生物吸收理论81-83
  • 6.3 材料和方法83-86
  • 6.3.1 反应器运行实验83-84
  • 6.3.2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84-86
  • 6.3.3 镍的生物吸收实验86
  • 6.4 结果与讨论86-97
  • 6.4.1 反应器中COD去除情况对比86-88
  • 6.4.2 反应器中微量元素形态变化过程88-90
  • 6.4.3 辅因子浓度与产甲烷活性的关系90-91
  • 6.4.4 产甲烷菌数量的演变91-94
  • 6.4.5 镍的生物吸收模型讨论94-97
  • 6.5 本章小结97-99
  • 第七章 研究结论99-101
  • 论文创新点101-103
  • 致谢103-105
  • 参考文献105-12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2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污泥水解酸化产氢发酵液厌氧产沼气的特性研究    鲁珍

痕量金属对农贸市场废弃物厌氧消化的影响    谢金连;徐龙君;吴江;农丽薇;鲜学福;

采用微氧产甲烷技术降解水中的毒性物质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

硫酸盐对重金属化学形态的转化作用    张延青,谢经良,彭忠,王福浩,沈晓南

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    马勇,彭永臻,王晓莲,王淑莹

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王爱杰,王丽燕,任南琪,杜大仲

废水厌氧处理系统微量金属生物有效度及影响因素    董春娟,吕炳南,苏秀英

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冯俊丽,马鲁铭

pH6.0酸性条件下产甲烷EGSB反应器的运行研究    凌雪峰,左剑恶,顾夏声

激活甲烷菌的微量元素及其补充量的确定    李亚新,董春娟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及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    杨秀山,李军,田沈,赵军,曹亚莉,钱城,陈新芳

标准吉布斯函数变氧化态图    汪晓波,徐玲

不同微量元素对出芽短梗霉发酵的影响    韩丛琴;王兴华;

UASB-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丁凯;詹忠庆;

甲烷产生菌的特性及其工业前景    杨薇;

UASB处理蛋白废水的实验研究    俞珊珊;刘锋;马三剑;王秋云;

UASB工艺处理秸秆乙醇废水的厌氧研究    乔华军;蒋文化;姜涛;马三剑;

UASB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实验研究    周宇昭;蒋文化;张晔;戴庆武;马三剑;

微量元素与工业废水生物处理    丁琨;

纤维素原料厌氧产甲烷气的研究进展    赵兰;冷云伟;任恒星;李浩;

啤酒废水中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研究    周健;方春玉;张会展;

不同阴离子在生物质发酵产氢中的作用研究    马欢;刘伟伟;王秀菊;刘士清;李建昌;张无敌;

EGSB反应器中毒后快速恢复活性    黄益平;夏伟;邹鑫;刘毅;徐景富;刘爽;

乳制品公司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马丽卫;翟海瑞;王倩;张利娟;杨劲松;

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    傅学起;谭海周;

炼油碱渣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赵华;曹青青;

几种常见农业有机废物产沼气研究    成官文;朱宗强;胡乐宁;梁斌;梁凌;

新型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类型和应用    王凯军;

IC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苑建伟;邱凌;刘娟娟;杨鹏;

微氧厌氧生物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解庆林;李丽芳;李亚伟;

水解酸化+SBR工艺复合治理抗菌素制药废水的研究    温志刚;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降解偶氮染料和产电的特性与机理    孙健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    陈小光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栲胶脱硫工艺副产物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牛艳霞

处理焦化废水微氧EGSB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性研究    耿炤宇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餐厨垃圾制沼及膜法沼气提纯一体化系统设计及理论研究    尼姝丽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生产性IC反应器的启动及“酸化”研究    沈小华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旋流内循环厌氧反应器(EIC)处理酒精废水的试验研究    丁玉

一种新型厌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启动试验研究    孙延格

玉米酒精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苏涛

改良UASB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模拟及启动性能研究    孙向鹏

拟南芥抗La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    郭飞

同步除硫脱氮除磷微生物筛选及对矿区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任军俊

零价铁强化厌氧微生物降解2,4,6-三氯酚及机理研究    高宝钗

硫酸盐还原菌对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生物沉淀作用研究    王方

接种物数量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    赵洪;邓功成;高礼安;李静;马媛;李永波;俸才军;张林;杨世凯;黎娇凌;

厌氧消化过程中Fe、Co、Ni对NH_4~+-N的拮抗作用    李亚新,董春娟,徐明德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公维佳;李文哲;刘建禹;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动态及趋势    何连生,朱迎波,席北斗,刘鸿亮

利用产氢残渣生产甲烷试验研究    陈迪明;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与研究进展    赵立军,滕登用,刘金玲,沈凤丹,栗毅

初始pH值对泔脚发酵产氢余物甲烷化的强化研究    蒲贵兵;吕波;孙可伟;尹洪军;

厌氧消化过程中温度骤降对酸化活动抑制性的研究    吴云;张代钧;杨钢;

两相厌氧系统中产甲烷相有机酸转化规律    任南琪,刘敏,王爱杰,丁杰,李洪民

pH值对易腐有机垃圾厌氧发酵产物分布的影响    吕凡;何品晶;邵立明;陈活虎;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关键生态因子强化研究    张记市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的情报学研究    于洁

紫茎泽兰产氢产甲烷联合发酵的研究    胡觉

木薯渣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研究    刘坚

污水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的试验研究    卓英莲

微量金属元素对提高沼气产量的研究    陈晋波

厌氧消化过程中Fe、Co、Ni对NH_4~+-N的拮抗作用    李亚新,董春娟,徐明德

稀土对红壤微生物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杨元根,袁可能,何振立

铈对微囊藻的生长效应及被富集的动力学研究    林俊,李韬,沈宏,周培疆,宋立荣,沈银武,刘永定

厌氧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速率(U_(max.CH4))的间歇试验测定法    吴唯民,胡纪华,顾夏声

采用微氧产甲烷技术降解水中的毒性物质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

氨氮对中温厌氧处理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    胡锋平

磺胺废水的产甲烷毒性及厌氧处理可行性研究    刘艳玲,任南琪,李建政,刘敏,刘士锐,王爱杰,周雪飞

硫化物氧化及新工艺    任南琪;王爱杰;李建政;杜大仲;

高速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现状与发展    裘湛,张之源

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厌氧序批式反应器    李亚新,李玉瑛

氨三乙酸促进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动力学研究    胡庆昊;李秀芬;陈坚;邓宇;

硫化物的危害与治理进展    池勇志,李亚新

厌氧消化的毒物作用消除方法    王国生

厌氧消化工艺的硫抑制现象    黄冠男;马春;阳广凤;金仁村;

镍对厌氧消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研究    王菊思,赵丽辉,贾智萍,王正兰,郭玥

浅析酒精糟液厌氧消化    孟庆国,曹福禄

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影响因素的探讨    孙剑辉,樊国锋,侯杰

硫酸盐对木糖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    杨玖贤,李正山,谢嘉,徐竺

高硫酸盐木糖废水厌氧动力学研究    徐竺,杨玖贤,李正山

厌氧消化体系的真实pH值    朱宏,管作江,王绍风

硫化物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机理    周阳;康万利;王志伟;孟令伟;刘述忍;白宝君;

原子吸收法连续间接测定生活用水中的硫化物和氯化物    张林;

1E2892钢300mm方连铸坯近角部皮下裂纹原因分析    徐国庆;蔡燮鳌;赵晗;冷永磊;许晓红;

基于无机硫化物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    付明来;郭国聪;

热处理温度对硫化物颜料红外发射率的影响    任菁;徐国跃;顾冰芳;程传伟;罗艳;

液态烃中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薛慧峰;王芳;秦鹏;

提高水和废水中硫化物分析的准确度    严晓梅;冀肖沩;华远见;

含硫化物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单质硫的形成特性    张克强;季民;李军幸;李野;

X60管线钢硫化夹杂物钙处理技术研究    陈向阳;战东平;董杰;王博;

硫化铜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许丽梅;陈晓;马琳;

阿克苏诺贝尔宁波螯合剂厂投产    刘仲

三井金属开发白光LED用荧光体    杨春

浙江玉环市场出现硫化物超标泡菜    尚定国记者 石巍

高效无公害鱼虾养殖螯合剂问世    新华社记者 梁思奇

控制关键元素 强化钢种塑性    窦为学 边育智 朱德存 徐学永

亚洲首个烟塔台一工程大型玻璃钢烟道在北京华能热电厂吊装完成    记者 徐彦泓

沼气产业:给2.8亿吨秸秆找出路    黄朝武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国家技术政策纲要(摘录)    

阿克苏诺贝尔螯合剂业务总部从荷兰迁至中国    

“海四达”一年增效1350万元    黄海

镍及其螯合物对甲烷发酵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胡庆昊

基于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碱预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庞云芝

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建昌

抗生素与重金属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及其调控对策    孙建平

深海热液口硫化物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    王淑芳

污泥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性能及预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变化    胡凯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富集和分析    Syed Mazhar Shah

植物质膜NADPH氧化酶参与ABA和镍离子诱导的活性氧积累    郝福顺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研究    梁生康

Ni–CeO_2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研究    王路辉

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毛菁菁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    乔玮

动植物生产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研究    卢旭珍

油脂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抑制效应的试验研究    李小风

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粪便污水的实验研究    徐庆贤

家庭粪便和厨余垃圾现场处理技术研究    熊尚凌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脱水、厌氧消化及厌氧堆肥    施跃锦

常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运行特性研究    王瑞

生物制气实验与模型研究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