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生物覆盖层对垃圾填埋场甲烷的减量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59:18
热度:

生物覆盖层对垃圾填埋场甲烷的减量化研究【摘要】:垃圾填埋场作为因人类活动排放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大会(IPCC)预计其占因人类活动引起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8%。作为

【摘要】:垃圾填埋场作为因人类活动排放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大会(IPCC)预计其占因人类活动引起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8%。作为强温室效应气体,甲烷改变全球气候以及能与对流层中的氢氧自由基发生反应。两者之间的反应不但能减少大气层的氧化能力,而且还会增加对流层中臭氧的浓度,进而导致过早死亡率的上升以及威胁和破坏农业和生态系统。减少甲烷的释放不仅有助于甲烷的源和汇预算加速平衡,而且还能改变土壤中的碳氮循环。庭院垃圾的组成包括土壤、卵石、落叶、杂草以及玻璃碎片等,将这类废物直接填埋会增加填埋场库容压力,再分类利用又会导致额外的成本增加,堆肥又达不到应用质量要求,然而这类绿色垃圾一般都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其它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一方面,含有堆肥产物、堆肥产物和木屑混合物或者土壤类混合物对比传统的粘土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层都能增强覆盖层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因为这类物质一般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这将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且自身一般都富含甲烷氧化菌,这有利于减少微生物氧化的迟滞效应。另一方面,因含有较高有机质,将非常有利于增加介质的持水能力,导热系数相对较小,进而有利于抵抗外部环境温度的大幅波动。除此之外,还能减少因为干旱引起的传统粘土层的脱水导致裂隙(缝)的形成,降低造成甲烷泄漏的风险。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 生物覆盖层对甲烷的氧化机理和影响因子,以及生物覆盖层野外设计和建设过程。2) 生物覆盖层的成分分析、渗透系数、扩散系数、持水曲线等物理参数、稳定化实验、以及通过实验室培育测量生物覆盖层材料的动力学参数等生化分析。3) 试验以示踪剂六氟化硫(SF6),C13同位素和静态箱法为主要测量手段,通过实验室培育和野外测量来量化庭院垃圾对甲烷的氧化能力。4) 考虑到有机质降解产生甲烷和非甲烷氧化茵类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出额外的二氧化碳条件下的质量守恒方法以及参数确定过程,并进行灵敏度分析。5) 量化生物覆盖层对甲烷氧化效能在野外条件下对季节交替变化下响应,并利用已有模型预测生物覆盖层的氧化性能对温度和含水率变化的响应。6) 生物覆盖层中气体通量分布调查,利用数值模拟工具对气体通量分布进行三维模拟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覆盖层性质与气体输运过程。结果表明以庭院废物作为生物覆盖层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填埋场甲烷的释放,氧化性能随季节交替引起的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而变化,在熟化时间较长且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的生物覆盖层的氧化性能可以通过含水率和温度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气体通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且与生物覆盖层物理属性如干密度和含水率分布有明显关系。此外,庭院垃圾中且容易因厌氧区的形成导致额外的甲烷产出,在不影响甲烷氧化效率前提下,可以通过削减生物覆盖层厚度的方式来减少甲烷的产物。 【关键词】:生物覆盖层 庭院垃圾 甲烷氧化 质量守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29
  • 1.1 问题的提出12-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6
  • 1.2.1 动力学与模型17-23
  • 1.2.2 材料23
  • 1.2.3 现场实验和工程应用23-26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研究路线26-27
  • 1.4 论文结构章节安排27-29
  • 第2章 生物覆盖层氧化甲烷的机理与实验设计29-49
  • 2.1 生物覆盖层氧化甲烷的机理29-31
  • 2.2 生物覆盖层氧化甲烷的影响因子31-34
  • 2.2.1 温度31-32
  • 2.2.2 含水率32
  • 2.2.3 pH值32-33
  • 2.2.4 无机氮对甲烷氧化的影响33-34
  • 2.2.5 胞外聚合物对甲烷的影响34
  • 2.3 实验设计与测量方法34-49
  • 2.3.1 实验设计34-39
  • 2.3.2 庭院废物39-40
  • 2.3.3 样品分析和呼吸试验40-43
  • 2.3.4 持水曲线测量方法43-44
  • 2.3.5 气体通量测量44-46
  • 2.3.6 同位素方法46-47
  • 2.3.7 温度,含水率和小型气象站47-48
  • 2.3.8 实验室测量48-49
  • 第3章 质量守恒方法及生物覆盖层氧化性能49-64
  • 3.1 质量守恒方法49-51
  • 3.2 参数的确定51-54
  • 3.3 生物覆盖层氧化甲烷的性能变化54-64
  • 3.3.1 混合气体导入量与生物覆盖层厚度的变化54-55
  • 3.3.2 生物覆盖层中氧气浓度的变化55-57
  • 3.3.3 生物覆盖层中温度变化情况57-58
  • 3.3.4 生物覆盖层中含水率的变化58-61
  • 3.3.5 覆盖层中短期甲烷氧化性能61-64
  • 第4章 温度和含水率对甲烷氧化的影响64-74
  • 4.1 室内数据67-69
  • 4.2 野外数据69-70
  • 4.3 综合影响70-74
  • 第5章 生物覆盖层空间变异性74-86
  • 5.1 气体通量分布74-76
  • 5.2 生物覆盖层属性变异性76-77
  • 5.3 回归分析77-80
  • 5.4 数值模拟80-86
  • 结论与讨论86-88
  • 致谢88-89
  • 参考文献89-10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研究进展    禹朝群;甘德清;顾乃满;

呼吸型填埋场覆盖层技术研究Ⅱ:呼吸型覆盖层的甲烷氧化性能研究    朱勇;牟子申;陆文静;段振菡;龙於洋;庄原发;王洪涛;

釉子的物理性能对釉子覆盖层性质的影响    З.A.诺索娃,李国墭

用优质泥浆钻进厚覆盖层的实践与效果    刘宪;

石油地面工程腐蚀与防护基本术语(续)    

选择有效的管道覆盖层材料    Richard Norsworthy ,辛勇

覆盖层标准制修订信息    

粘土覆盖层对防治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作用的研究    范瑜,李炬,王石凡

含水和砂砾覆盖层很厚的铁矿石生产与计算机管理    S.沃克;陈奠民;

混合料与土壤覆盖层对铀尾砂氡发散的影响    周永杰;周星火;

论覆盖层砂土液化的判别分析与研究    王保欣;于艳芳;王建民;

敷设声学覆盖层的双层加肋平板的声反射预报研究    余晓丽;俞孟萨;

西南某水电站深厚软弱覆盖层地基工程地质研究    周波;李进元;施裕兵;

土壤覆盖层二维氡迁移模型的正演研究    杨亚新;张叶;郑勇明;吴信民;

鄂尔多斯某隧道覆盖层探测实例分析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张志清;

鄂尔多斯某隧道覆盖层探测实例分析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张志清;

卵砾石次生覆盖层防渗灌浆施工技术研究    曾金石;

水下隔声去耦覆盖层的研究    王绪文;张用兵;孙英富;林新志;郭万涛;

多层声学覆盖层的阻尼性能研究    吴晴晴;王敏庆;韩飞;

大跨度结构覆盖层材料选用分析    刘健;

“乳液”修复土地 “蜂窝”清洁尾气    齐智杰记者 何秀丽

陕西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攻破150米深厚冰碛覆盖层防渗难题    本报通讯员 秦延安 樊伯印

地球物探为白龙核电项目开路    王为才

德刊报道电炉水冷烟道防蚀技术    林立恒

专啃“硬骨头”    龚志丹 叶冰斐

妙法清理彩陶污垢    贾文忠

“黑脸”机长带出“铁人”机台    通讯员 龚志丹 叶冰斐

武钢长寿脱硫枪使用寿命延长1倍以上    雷正刚 梁爽

武钢“倒T形脱硫喷枪长枪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鉴定    雷正刚 梁爽

生物覆盖层对垃圾填埋场甲烷的减量化研究    梅昌艮

固废堆场终场土质覆盖层中水分运移规律及调控方法研究    贾官伟

水声吸声覆盖层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曼

首钢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移动特性研究    禹朝群

声学覆盖层声阻抗测量方法及复合结构声反射预报研究    余晓丽

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坝前左岸覆盖层边坡稳定性分析    韩刚

湿润气候区毛细阻滞型覆盖层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邓林恒

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合理厚度研究    崔志平

钢铁表面锌覆盖层显微组织检验技术的研究    傅俊磊

声学覆盖层声学特性与舰船结构降噪效果预报方法研究    李鹏

振动噪声在艇体声学覆盖层中的传递性能研究    高晓琴

声学覆盖层声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张妍

声学覆盖层结构声学及抗冲击性能研究    刘文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