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4:32
热度: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摘要】: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一级区种植界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位面

【摘要】: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种植制度一级区种植界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位面积周年产量的可能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南方15个省(市、自治区)281个站点自建站至200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和比较后一时段≥0℃积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根据热量指标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地区种植制度零级带的变化,综合考虑热量和降水两个指标研究了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的变化,并利用2000-2007年各省粮食产量分析了种植制度界限变化敏感区域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结果(1)南方地区≥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0.1℃·d/10a,≥10℃积温整体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9mm/10a,空间差异大。(2)与1980年以前相比,南方一年一熟与一年二熟区的分界限无明显变化;一年二熟区和一年三熟区的界限变化较为明显,平均向西推进约0.2个经度,向北移动约0.20个纬度;研究区域一年三熟区面积扩大,一年二熟区面积有所缩小,一年一熟区也稍有缩小。与1980年前相比,种植制度一级区界限变化较大:黄淮海地区水浇地二熟与旱地二熟一熟区的南界向北移动;江淮平原丘陵麦稻二熟区整体向北推移,且总面积扩大;四川盆地水旱二熟三熟区北界在四川东北部向南移;西南高原山地水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西界向西推移,东南界向西推进,总区域面积变化不大;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水田三熟二熟区,北界平均向北移动,西界也平均向西推进,总区域扩大;华南晚三熟二熟与热三熟区,其北界平均向北移动,区域扩大。(3)种植制度的改变有利于大部地区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提高。结论气候变化对南方地区种植制度界限有较大影响,造成多熟种植界限的向北、向西推进,多熟种植区域扩大,总体上有利于单位面积周年作物产量的增加。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南方 种植制度北界 作物产量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3028)
【分类号】:S162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经历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中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1]。自1905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升高幅度约为0.5—0.8℃,增温速率约为0.08℃/10a[2],比同期全球升温幅度平均值(0.6±0.2)℃略高[3]。【前人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朱新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及适应对策(英文)    袁彬;郭建平;赵俊芳;冶明珠;

科学地研究全球暖化对中国水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影响——与朴世龙教授等商榷    曾左韬;王勋;

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    宋艳玲;刘波;钟海玲;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    张蕾;霍治国;王丽;姜玉英;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Ⅰ.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李勇;杨晓光;王文峰;刘志娟;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Ⅱ.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代姝玮;杨晓光;赵孟;李勇;王文峰;刘志娟;

稻麦“双迟”栽培模式及其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龚金龙;张洪程;常勇;胡雅杰;龙厚元;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李德剑;沙安勤;周有炎;罗学超;

B2情景对湘鄂双季稻发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帅细强;邹锦明;谢佰承;刘志雄;

油菜花期降水适宜度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    吴利红;娄伟平;柳苗;吴尧祥;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双季稻适应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艾治勇

基于GIS的中国大豆潜在适宜种植区评价及其未来变化趋势    何文莹

气候变化下东北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及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    袁彬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秦大河

气候增暖背景下的冬小麦种植北界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

近20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    闫慧敏,刘纪远,曹明奎

气候变化对福建粮食种植制度的影响    陈惠,林添忠,蔡文华

论复种与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史俊通,刘孟君,李军

辽宁冬小麦北移热量资源分析及区划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唐国利;任国玉;

江苏省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分析    沈瑱;曾燕;肖卉;费松;

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种植区的影响    曾英;黄祖英;张红娟;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王馥棠

郑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程芳芳;查菲娜;李红卫;郭瑞;楚宗艳;

基于水资源影响下的种植制度结构调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毛春红;周治国;

广东省遂溪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张琼雄;邓辉;温亚丽;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吉奇;吴英杰;黄作顺;魏军;

1980~2005年玉米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李荣平;周广胜;史奎桥;谢艳兵;

1951~2008年天津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杨艳娟;任雨;杨德江;刘淑梅;李明财;

天水优质花牛苹果气候资源评估研究    胡利平;乔艳君;刘晓强;安晶;李建国;

云南省耕地空间转移特征的GIS分析    童绍玉;杨云源;鲁永新;

近50年塔城盆地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热依拉·艾司开尔;

北京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郑祚芳;

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    范锦龙;吴炳方;

热岛景观的概念及其对人居环境景观营造的意义    田朝阳;卫红;苏芳;郭楠;田国行;

北京的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    张秀丽;郑祚芳;

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

异常气候下极端天气事件对河北省农业的影响    魏瑞江;张文宗;陈道红;

中国温度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闻新宇;王绍武;周天军;朱锦红;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质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马占云;林而达;李怒云;

沧州市近52年四季变化特征分析    边清河;

辽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纪瑞鹏;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张淑杰;武晋雯;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    吴泽斌

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    郑江坤

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    吴昌广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孙雯

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    田云录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400年来吉林省二龙湾玛珥湖硅藻组合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    杨德广

基于LEAP模型的吉林市住宅建筑低碳发展研究    满海波

西南地区资源节约型农作制模式研究    赵永敢

重庆市主城区及区域中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研究    叶忠杰

中外媒体气候变化报道研究(1988-2010)    陈佳芝

中国近60年温度和高度探空资料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研究    吴茜

基于GIS和RS的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纵向评价研究    李发荣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化对会宁县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研究    李曼

降水量对夏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任印军,陈若礼,张存岭,纪永民,刘慧明

麦田天敌中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王向阳,刘光荣,黄娟,宋爱颖,王顺建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张爱民,王效瑞,马晓群

2001~2002年气候变化对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周景春,周浩,陈若礼,周宗民,吴亚莉

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的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陈玉琪,陈若礼,苏玉杰,周宗民,仲全胜,纪永民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尚英;

信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贾科利;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为例    陈国燕;葛幼松;

潮州市夏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丁丽佳;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杜娟;关泽群;

春小麦新品种产量特性及其气候适应性分析    官景得;王小亮;李剑萍;李福生;陈东升;杜宏娟;吕巡均;

中国耕作制度近50年演变规律及未来20年发展趋势研究    李立军

双季稻高产群体株型指标及调控对策研究    曾勇军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研究—种植结构与技术方向    孙芳

超级杂交稻产量潜力实现的途径分析    敖和军

长江中游地区双季早稻超高产形成特征及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霍中洋

不同类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及其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    朱春生

粳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特性与品质特征研究    汪本福

单季粳稻不同生育类型品种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    陈烨

超级杂交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吴合洲

基于生态适宜度理论的淮河流域单季水稻气候风险评估    俞芬

长江中游地区双季早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张强

超级稻超高产形成规律与栽培途径的研究    吴桂成

辽宁省气候规律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关系    王莹;李树岭;刘国飞;杨志明;邵帅;

中国主要稻作区水稻生产气候资源的时空特征    姜晓剑;汤亮;刘小军;黄芬;曹卫星;朱艳;

江西双季早稻气候适宜度小波分析    田俊;黄淑娥;祝必琴;崔海健;

1960―2011年海陵岛气候与极端天气变化趋势分析    蔡兵;邓松;汤超莲;杨会;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Ⅸ.中国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杨晓光;李勇;代姝玮;刘志娟;王文峰;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Ⅰ.降水资源演变特征    隋月;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

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梁怀宇;杨恒山;刘晶;李媛媛;

湖南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廖玉芳;彭嘉栋;崔巍;

温带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影响的研究进展    丁勇;侯向阳;Leonid Ubugunov;吴新宏;尹燕亭;李西良;运向军;

中国冬小麦种植区光热资源及其配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王斌;顾蕴倩;刘雪;罗卫红;戴剑锋;张巍;亓春杰;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双季稻适应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艾治勇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气象等级指标及其风险研究    肖晶晶

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玄明君

气候变化与云南松分布、结构和演变趋势的研究    陈飞

安徽省稻区耕作制度发展规律的探讨    王劲草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尚英;

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季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刘德祥;赵红岩;董安祥;杨苏华;

山东省茶树抗寒变异特性的研究    孙仲序,刘静,邱治霖,赵淑萍,张铃

黑龙江省春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    魏湜;侯立白;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利弊分析    金之庆,葛道阔,陈华,郑喜莲

新疆大豆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罗赓彤,王桂荣,关新元,张燕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    徐斌,辛晓平,唐华俊,周清波,陈佑启

气候增暖背景下的冬小麦种植北界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    张雪芹,葛全胜

气候变化对草地畜牧业及生产力的影响    郭春生;许豆艳;郭爱生;杨红峰;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正义探析    史军;

《气候变化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及适应对策》项目启动    夏军;占车生;刘晓洁;乔云峰;柳文华;

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倒春寒灾害时空演变特征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

90年代长江中游异常多雨的气候变化背景分析    熊安元

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张海东;罗勇;王邦中;董文杰;王志强;

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贺瑞敏;刘九夫;王国庆;张建云;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与水安全问题    许有鹏;尹义星;陈莹;

新书架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    吴小玲;廖艳阳;

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法新概念    孙畅;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早稻播期的适应性调整    陈新光;王华;邹永春;林青山;蔡立;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自适应研究    欧阳丽;戴慎志;包存宽;王晓明;

论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协调    曾文革;肖峰;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策略    王成己;王义祥;黄毅斌;翁伯琦;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应用研究综述    仝文伟;张玉娟;郭艳玲;王二虎;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的潜在影响与风险评估    葛珊珊;李倩;张韧;洪梅;周爱霞;

气候变化与水利规划    张世伟;杜国志;

气候变化对广东省石灰岩贫困地区的影响    胡飞;杜尧东;

河南省近二十多年来土壤水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    方文松;陈怀亮;刘荣花;王友贺;

“绿色校园”建设方兴未艾    记者 王蔚

中国气象局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行动计划    

我国首次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金振蓉

未来20年 我国变暖2.8℃    本报特派记者  邓的荣

能源与环境的福音    陈金国

高度关注气候变化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汝凤军

福建:应对气候变化打出“组合拳”    本报记者 江然

上海市政府召开防汛工作会议    冯磊张翔宇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乌兰

我国未来发展的特殊挑战    郭日生

白刺叶片性状对人工增水的响应    李永华

中国草原碳库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张峰

夏季西北冰洋三界面碳通量的估算与测定    余雯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农田耕作生态优化研究    靳英华

中国南方地区兔眼蓝浆果的引种、区划及其保鲜贮藏技术研究    於虹

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土壤侵蚀风险研究    吴昌广

ENS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研究    何溪澄

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投资建模与应用研究    朱磊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生物多样性适应性保护的法律政策建构    侯书平

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基础冲刷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    王志丰

中国南方地区夏季猪舍降温效果的实验研究    邵燕华

中泰农产品贸易研究    陈秀美

中国南方9个黄牛群体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研究    周艳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结果与地面雨量计观测结果之比较    刘鹏

气候变化背景下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王英巍

中国南方广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全面分子诊断(附4例新突变)    严提珍

大连松针、儿童血液和黄河三角洲土壤中多溴联苯醚污染特征研究    陈长二

夏季室外热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评估技术研究    尹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