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季温室气体的排放
施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季温室气体的排放【摘要】: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玉米整个生长季,运用静态箱法针对正常施肥及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处理进行了为期3年N2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施肥 秸秆还田 全球增温潜势 玉米田 华北平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5094,20977097,40830101) 国家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01) 973资助项目(2010CB732304)
【分类号】:X502
【正文快照】: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最重要的3种温室气体.农田生态系统对大气中N2O、CO2和CH4具有显著影响[1-4].大气中N2O的65%来源于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2],研究表明化学肥料或有机肥的施用可明显导致N2O排放量的增加[4-5],因此,农田土壤被认为是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土壤痕量气体研究展望 蔡祖聪
华北地区粮食生产与水供应情势分析 于静洁,任鸿遵
水分管理与秸秆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蒋静艳,黄耀,宗良纲
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反硝化的影响 邹国元,张福锁,陈新平,巨晓棠,刘学军,潘家荣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O_2释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强学彩,袁红莉,高旺盛
秸秆还田对灌溉玉米田土壤反硝化及N_2O排放的影响 王改玲;郝明德;陈德立;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秸秆分解规律与模拟 孙承运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曹云英
土壤生态研究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向 章家恩,徐琪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马学慧,刘兴土,吕宪国,李君泉
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韩永翔,董安祥,王卫东
土壤中甲烷的形成、排放及影响因素 孙文涛,肖千明,娄春荣,付仲鑫,李亮亮
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李彩华,靳学慧,台莲梅
地下水位与有机肥及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荣湘民,袁正平,胡瑞芝,朱红梅,黄运湘,周清,张杨珠,肖永兰
灌溉施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 石维;同延安;赵营;樊红柱;
华北平原典型农业区土壤甲烷通量研究 齐玉春,董云社,章申
肥料施用及环境因子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董玉红,欧阳竹,李运生,张磊
MW级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的碳循环分析 何珍;吴创之;赵增立;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壤碳、硒变化的研究 田应兵
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植被SPAC系统水分循环模式和利用效率研究 倪文进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东北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动态研究 杨金艳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徐仲均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及N_2O的排放和吸收 王东启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肥水管理技术 高新昊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晓东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赵峰
根土界面水分调控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任巍
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呼吸和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齐志勇
稻—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邓晓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 张中杰
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研究 贾宏涛
膜上灌对河西内陆灌区春小麦、玉米灌水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张永玲
小麦—玉米栽培条件下的硝酸盐淋失与氮素利用 石维
施肥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CO_2释放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邢晓旭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不同种植方式研究 强兴明;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研究动态 林慧龙,王军,徐震,陈钟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刘立新,董云社,齐玉春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
20年来部分黑土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梁爱珍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周涛,史培军,王绍强
不同夏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 徐祥玉;张敏敏;翟丙年;李世清;李生秀;
太湖流域单季稻的甲烷排放研究 熊效振,沈壬兴,王明星,郑循华,王跃思,李晶
气候变化对黄土碳库效应影响的敏感性研究 秦小光,李长生,蔡炳贵
发现
如何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素食 环境友善食物指南(二) 姚毅军;
水泥工业节能减排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 罗忠涛;马保国;杨久俊;李相国;
如何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肉类和鱼类 环境友善食物指南(一) 姚毅军;
电动交通工具的污染减排及对策 袁向华;王洪起;王晓乔;
水库是甲烷的重要来源 朱永青;
当前畜禽粪便研究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情况分析 纪术远;娄玉杰;
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化进展 孟宪玲;安福;
“低碳时代”的健康生活 水之湄;
反硝化过程中温室气体N_2O产生和积累的影响因素 陈庆伟;郑涛;李玲;
全球大气温室气体卫星遥感及其数据反演技术 张兴赢;
猪粪管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周捷;陈理;吴树彪;董仁杰;庞昌乐;
加强中日环保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挑战 张云方;
国际碳减排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竹涛;赵金龙;邰世康;陈旭;方岩;
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对策初探 赵杰;李昌建;张圆;李莉;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 徐雁萍;
在线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刘文清;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09年发展综述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 王长波;张力小;栗广省;
煤层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及抽采利用 徐志强;竹涛;
美环保署:温室气体威胁健康,需管理排放 记者 任海军
北京监测温室气体 本报记者 马佳
55国提交中期控制温室气体目标 驻宿务总领馆经商室
日将公布温室气体削减中期目标 记者 葛进 陈超
美国环保署重申温室气体危害 王小龙
欧洲正式展开温室气体项目 李山
我国尝试引入国际温室气体核算标准 记者 钱炜
首个温室气体检测站在长启用 记者 陈永刚 通讯员 陈谱 汤艳
我国将建立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 刘劼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年内出台 本报记者 李梅影
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 王艳芬
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 马忠海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郝庆菊
费托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制备和性能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白凤华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碳汇研究 郭李萍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效应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 杨志新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正华
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研究 张成
城市固体废弃物(MSW)填埋处理温室气体 杜吴鹏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构 李瑜婷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毛子熙
川中丘陵区旱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观测研究 张中杰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痕量卤代烃的初步研究 张芳
后京都时代美国气候政策的调整 魏蜜蜜
湖北咸宁地区几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增温潜势 阮雷雷
船舶使用岸电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研究 贾石岩
温室气体增长对北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影响 秦婷
碳足迹分析在电力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孟美文
上一篇:山东省风能资源及其开发
-
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土壤CO_2排放与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2024-08-18
-
秸秆还田下氮肥管理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2024-08-18
-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2024-08-18
-
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2024-08-18
-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2024-08-18
-
连续全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用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2024-08-18
-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2024-08-18
-
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对棉花生长的化感效应2024-08-18
-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田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24-08-18
-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晋南地区裸地土壤——大气间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交换的影响2024-08-18
-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2024-08-18
-
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