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条件下水文循环变化检测与归因研究的几点认识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32:40
热度:

气候变暖条件下水文循环变化检测与归因研究的几点认识【摘要】: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实践指南(GPGP)综合了4种检测归因方法,它囊括了目前研究这一因果链采用的不同途径。自1990年政

【摘要】: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实践指南(GPGP)综合了4种检测归因方法,它囊括了目前研究这一因果链采用的不同途径。自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以来,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从气温升高和其他系统或变量变化趋势的研究开始,经历了从全球、半球、海洋与陆地、七大洲乃至区域尺度的细化进程。人为气候变化的指纹检测与归因方法已普遍用于全球大尺度水文循环要素——纬度带平均降水、强降水、径流、比湿、水汽含量等时空型态变化的研究,个别地也应用到流域尺度,如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天然流量、积雪和最低温度变化的研究。对于以降水为主,且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流域,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大多数聚焦于观测的气候要素及非气候变量对其的影响,而不回答变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强迫引起的。这种方法要求高质量长系列的观测数据、先进的统计检验技术以及物理基础好的水文模型。对于水文循环要素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流域,若观测数据满足要求,则采用正规的检测与归因方法或最优指纹法识别外强迫及驱动因子的影响研究,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IPCC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 水文循环 检测与归因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10CB428406)
【分类号】:P339
【正文快照】: 引言气候变量和受其影响的自然或人类环境系统是否已经受到了外强迫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已经超过了内在的自然变异,一直是气候科学家、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系统或部门乃至决策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气候科学领域,通过气候模型模拟与观测事实的对比,评价观测到的变化与期望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人类活动对别拉洪河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研究    栾兆擎;曹会聪;周德民;邓伟;

最近50年来胶东半岛海岸带气候变化研究    田清;王庆;张贵军;李希国;刘雪萍;衣华鹏;

基于时间序列法的北京市需水量预报(英文)    翟远征;王金生;滕彦国;左锐;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实例研究    仕玉治

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流域大气水循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吴永萍

最近60年来胶东半岛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五龙河口(丁字湾)动力地貌演变的影响    田清

应对气候变化——水文行业应对策略    温浩;付学功;付博超;

水文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付学功;付博超;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刘春蓁

我国内陆河流域水文循环与其生态功能浅析    刘春蓁

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水文循环的影响及模拟    张利平;曾思栋;王任超;夏军;

气候变化与流域径流模拟    张建云;章四龙;朱传保;

1959~2000年流沙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研究    郭宗锋;马友鑫;李红梅;刘文俊;

漳卫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利平;曾思栋;夏军;王任超;

气候变化与水库大坝安全    张建云;王国庆;

试论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    范伶俐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应对气候变化给农业用水与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    本刊记者 刘艳飞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举行    记者 李韶辉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郭冬梅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郭井学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婧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