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2:26
热度: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摘要】: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壤碳截获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性质、促进

【摘要】: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CO2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壤碳截获对于减缓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具有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具有调控作用等特性。因此,生物质炭对增强土壤碳截获能力及减少土壤CO2气体排放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实验室盆栽的方式,以黑麦草为目标植物,对农业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农业秸秆制生物质炭应用于农田土壤能产生多方面的环境效益。与对照相比,添加1%~4%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增加了25%以上,土壤呼吸度降低了23%~50%,同时,添加生物质炭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添加4%秸秆炭的处理的黑麦草生物量增加了68%。此外,秸秆生物质炭的添加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较好的持留功能,与比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淋出液中氮和磷质量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减少水冲刷造成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秸秆 生物质炭 土地利用 环境效益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3042) 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010JK443) 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BJ09-10)
【分类号】:X712
【正文快照】: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处理与利用技术,秸秆除了少部分作为饲料和生活取暖燃料之外,每年烧掉的秸秆超过2×108 t,损失的氮、磷、钾相当于全国化肥总产量的60%左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如大气污染、火灾等。此外,廖小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园林土壤改良措施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李凤萍;刘春华;苏春香;

园林土壤改良措施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张毅;苗峰;李婷;

硫酸铵与鸡粪配比在含生物质炭育苗基质中的应用效果    李志刚;刘晓刚;李健;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袁金华;徐仁扣;

添加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匡崇婷;江春玉;李忠佩;胡锋;

生物碳对灰漠土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马莉;吕宁;冶军;茹思博;李国峰;侯振安;

原始生物油及生物质碳的电催化制氢的研究    李兴龙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匡崇婷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的影响研究    黄剑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的比较    于荣,徐明岗,王伯仁

青海地区泥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周建青;徐爱列;

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养分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    施娴;袁玲;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研究    李述华;戴波;

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    许卫剑;庞娇霞;严菊敏;陈燕妮;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陈璋;

秸秆腐熟剂处理还田稻草效果研究    林志南;罗金保;曾九苟;罗平美;唐书峰;周冬英;

基于清单分析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强计算方法    段华平;刘德进;杨国红;董迎雯;

云雾山不同草地群落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华娟;赵世伟;张扬;马帅;

不同水肥管理技术对北五味子产量的影响    徐宁;周连仁;

保护地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唐首锋;张玉龙;袁德玲;任秉枢;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段华平

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    傅志强

有机质对磷素在沉积物—水—沉水植物间迁移转化的影响    易文利

石羊河流域留茬免耕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碳和硝态氮变化的调控    刘朝巍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碳氮垂直分布及碳库管理指数    徐桂林

重庆市典型土壤中有机质的赋存特征及其化学稳定性研究    杨益

8年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碳固定的影响    王明明

生物质炭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腐殖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周桂玉

中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秸秆降解效果研究    刘爽

宁夏黄灌区农田有机质对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影响研究    王永生

基于GIS的区域果园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研究    田娜

宁乡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研究    张浩然

施肥对北五味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金阳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环境效应    郝旺林

水稻施肥技术    罗雅慧;李赛慧;

降水改变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商动态变化的影响    魏天凤;任艳林;曾辉;贺金生;

喷施亚硫酸氢钠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尧;庄云;

热解条件对农作物秸秆炭性能的影响    冯小江;伊松林;张齐生;

低量生物质炭对2种热带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邓万刚;吴鹏豹;赵庆辉;漆智平;吴蔚东;

玉米秸秆炭化产物的性能及应用    周建斌;邓丛静;陈金林;张齐生;

水蒸气活化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李勤;金保升;黄亚继;仲兆平;李斌;孙宇;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陈庆强,沈承德,易惟熙,彭少麟,李志安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徐正进;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王晶;张仁陟;李爱宗;

新型高分子缓释化肥性能初步研究    金兴坤

新型压缩基质配方筛选及育苗技术研究    秦性英

番茄无土育苗复合基质的优选及配套技术研究    杨红丽

醋糟椰糠基质配改良及其在蔬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    钱笑天

生物质炭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及其在热带地区的应用    葛成军;邓惠;俞花美;贺建雄;

施用生物炭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剑;张庆忠;杜章留;王一丁;

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及对作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王典;张祥;姜存仓;彭抒昂;

施肥对稻田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苏苗苗

低碳氮比下生物质炭对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    李映廷

生物炭对土壤质量及王草产量、品质的影响    吴鹏豹

一种生物炭基氮肥的特征及其对土壤作物的效应研究    高海英

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炭的土壤水动力学效应    文曼

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呼吸变化初步研究    周晓飞;张庆国;

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孙园园;李首成;周春军;李扬;吴梅;

耕作措施对陕西耕作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模拟    张凡;李长生;王政;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呼吸效应    彭少麟,李跃林,任海,赵平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    李玉宁,王关玉,李伟

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    陈全胜,李凌浩,韩兴国,董云社,王智平,熊小刚,阎志丹

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庆忠,吴文良,王明新,周中仁,陈淑峰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的影响    冯伟;潘根兴;强胜;李儒海;韦继光;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选育    李日强;王爱英;孔令冬;

夏玉米垄作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其利用影响    王同朝;卫丽;王燕;王俊忠;

长期施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于荣

应用高科技手段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施秸杆综合利用 促进新世纪可持续发展    陈永祥,戴琼

秸秆发电谱写童话    

影响玉米秸秆微生物降解制肥的因素浅析    刘睿倩,宋金柱,宋颖琦,杨谦,杜金哲

秸秆变废为宝 群众告别柴火 咸阳千户农民将用“天然气”    柯平

秸秆饲料加工机械现状及进展    于海燕,刘向阳

秸杆的利用与深加工    张雪松,朱建良

秸秆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陈玉领

“火葬”秸秆当休矣!    杨红先 ,李娅

河淤泥制砖 麦秸秆制板 江苏两条物资再生信息催生两个大市场一年从废弃河淤和秸秆中挖利4000万元    张刚,张智伟

国内外秸秆制人造板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李凯夫,彭万喜

地质环境对我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浅析    王进洲;

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

东北过去300年耕地重建数据与国际数据库对比    李蓓蓓;叶瑜;

当前土地利用中违法行为发生的思考    喻逢春;

基于Arc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杨波;

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    陈剑;

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方法研究    许田;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在建设用地发展中的应用    韩毅;

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解决办法    曹千红;王冲;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丘君;陈利顶;傅伯杰;

秸秆发电:多赢产业为何冷眼相看    古文洪

秸秆压块饲料有啥优势    

我市为秸秆找到五条出路    

蔬菜“吃”秸秆产量高    本报记者 兰俊君 实习生 吴明新

秸秆可作清洁能源    李玉芳 闫艳 高杰

秸秆烧出贵过大米的“超低炭”    顾日升 袁开建

我省“秸秆法规”正式出台    

6月1日起露天焚烧秸秆将受罚    记者 许兵 通讯员 杨丽

富民板业 小秸秆做出大文章    本报记者 周璐璐 周慧敏

秸秆能源化项目将受扶持    记者 何彭鹏

乌兰布和沙漠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成军锋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宋戈

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郭碧云

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周兴东

土地利用对地下水补排影响的时空分析    MOIWO, JUANA PAUL

区域土地利用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马蒂丽

华北土石山区流域防护林空间优化配置    朱丽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鲁成树

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于兵

土地利用更新的联动机制与增量提取    唐远彬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    王春晓

崇明东滩土地利用动态模拟与预测方法研究    章伟伟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南屯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    陶健

基于GIS的峰峰矿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研究    檀迎娟

基于遥感的邯郸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刘青柳

长春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王丽娟

四川省眉山市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郑富强

1991-2006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    马婉丽

济宁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    吕建树

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李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