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也不断增多。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不仅能解决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引言12-30
- 1.1 研究背景12-15
-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12
- 1.1.2 秸秆利用与温室效应12-15
- 1.2 文献综述15-27
- 1.2.1 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机理15-19
- 1.2.2 农田温室气体观测方法研究19-20
- 1.2.3 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0-23
- 1.2.4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23-24
- 1.2.5 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库的影响24-25
- 1.2.6 秸秆还田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25-26
- 1.2.7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26-27
- 1.3 项目来源27-28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28
- 1.5 研究内容28-30
- 1.5.1 研究内容28-29
- 1.5.2 技术路线29-30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30-44
- 2.1 试验设计思路30
- 2.2 材料与方法30-44
- 2.2.1 上海点30-37
- 2.2.2 南通点37-40
- 2.2.3 新疆点40-44
- 第三章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有机碳的影响44-66
- 3.1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44-50
- 3.1.1 方差分析44-45
- 3.1.2 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的影响45-47
- 3.1.3 秸秆还田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47-50
- 3.2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50-55
- 3.2.1 方差分析50
- 3.2.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50-52
- 3.2.3 秸秆还田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52-54
- 3.2.4 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54-55
- 3.3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田土壤氮含量的影响55-62
- 3.3.1 方差分析55-56
- 3.3.2 秸秆还田对土壤总氮的影响56-58
- 3.3.3 秸秆还田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58-60
- 3.3.4 秸秆还田对土壤铵态氮的影响60-62
- 3.4 讨论62-64
- 3.4.1 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的影响62-63
- 3.4.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63-64
- 3.4.3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64
- 3.5 小结64-66
- 第四章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66-80
- 4.1 秸秆还田对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66-69
- 4.1.1 秸秆还田对CO_2排放的影响66-68
- 4.1.2 秸秆还田对N_2O排放的影响68-69
- 4.2 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69-73
- 4.2.1 秸秆还田对CO_2排放的影响69-71
- 4.2.2 秸秆还田对CH_4排放的影响71-72
- 4.2.3 秸秆还田对N_2O排放的影响72-73
- 4.3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田综合增温潜势及产量的影响73-76
- 4.4 讨论76-77
- 4.4.1 秸秆还田对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76-77
- 4.4.2 秸秆还田对产量和GWP的影响77
- 4.5 小结77-80
- 第五章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农田碳效应分析80-90
- 5.1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对土壤碳汇的影响80-85
- 5.1.1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对土壤固碳量的影响80-82
- 5.1.2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对秸秆固碳量的影响82-83
- 5.1.3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对土壤碳汇的影响83-85
- 5.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碳收支的影响85-88
- 5.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汇的影响85-87
- 5.2.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碳减排的影响87
- 5.2.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农田碳收支的影响87-88
- 5.3 讨论88-89
- 5.4 小结89-90
- 第六章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棉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90-100
- 6.1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环境因子及速效氮的影响90-93
- 6.2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棉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93-96
- 6.2.1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N_2O排放的影响93-94
- 6.2.2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CH_4排放的影响94-96
- 6.3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棉田综合增温潜势及棉花产量的影响96-97
- 6.4 讨论97-98
- 6.4.1 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97
- 6.4.2 秸秆生物炭对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97-98
- 6.4.3 秸秆生物炭对产量和GWP的影响98
- 6.5 小结98-100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100-106
- 7.1 讨论100-103
- 7.1.1 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100-102
- 7.1.2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对土壤碳汇的影响102
- 7.1.3 秸秆生物炭施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102-103
- 7.2 结论103-104
- 7.3 主要创新点104
-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104-106
- 参考文献106-12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20-122
- 致谢12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a Rice-Wheat Rotation as Affected by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 and Temperature 邹建文,黄耀,宗良纲,郑循华,王跃思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化感物质对土壤N_2O释放影响的研究 黄益宗,张福珠,刘淑琴,曹美秋
稻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模拟:SCNC模型检验 刘守龙;童成立;吴金水;刘子勇;蒋平;
冬季秸秆还田和土地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_4排放的影响 张广斌;马二登;张晓艳;马静;徐华;蔡祖聪;
生态系统通量研究进展 张旭东,彭镇华,漆良华,周金星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张俊英;许永利;李富平;韩冬芸;
不同肥料的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 韩鹏飞;郭敏;
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中的模型应用 胡立峰;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研究进展 吴乐知;
农田N_2O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高春雨;邱建军;王立刚;
盐城市低碳农业探索和实践 秦光蔚;陈爱晶;周祥;徐汉亿;孙进;
安徽淮河流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研究 戴佳伟;钱坤;陈琛;严平;
重庆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 王莉玮;赵中金;曾荣;王正奎;
测定时间对黑土区CO_2和N2_O排放通量的影响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温度升高对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洋;刘景双;窦晶鑫;赵光影;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
湿地甲烷生成的主要控制因子研究综述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江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分析 钱海燕;樊哲文;方豫;黄灵光;
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问题的思考 高尚宾;杨殿林;张贵龙;赵建宁;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减排技术对策 邱建军;李虎;王立刚;任天志;
实施农业生态补偿 促进低碳农业发展 高尚宾;赵玉杰;刘申;居学海;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策略 王成己;王义祥;黄毅斌;翁伯琦;
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王义祥;王峰;翁伯琦;罗旭辉;黄毅斌;
沟埋还田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孙金福;李胜;杜磊;石建福;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 王延平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植被混凝土冻融效应试验研究 周明涛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我国典型低温区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土壤呼吸特征 廖艳
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王成雨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 孙宁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 吴珊珊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卢茜
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 韩琳
黄土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官情
前郭灌区水田土壤固碳潜力及固碳效益研究 陈初雨
吉林西部县域尺度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变化研究 张天琴
添加有机物料后不同微生物对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刘艳丽
长期施肥和成土母质对红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马境菲
RothC模型模拟我国典型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及平衡点 王金洲
内蒙古羊草草原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研究 杜睿,王庚辰,刘广仁,王艳芬,王跃思,吕达仁,陈佐忠
长江中游稻田土壤有机碳计算机模拟 童成立,吴金水,向万胜,刘子勇,蒋平,刘守龙
温带森林土壤中的CO_2排放通量 孙向阳,乔杰,谭笑
陆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网的建设和发展 王文杰,石福臣,祖元刚,杨逢建,毛子军,小池孝良
农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与群体水分利用率研究 杨晓光,于沪宁
陆地表层碳循环模型研究及其趋势 王绍强,陈育峰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朱松丽,黄方红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王绍强,周成虎
麦田铺稻草的效果及应用技术 戴同广,王正旺,程干华,花金顺
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王宏海;康全德;尤希凤;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何绪生;耿增超;佘雕;张保健;高海英;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何绪生;张树清;佘雕;耿增超;高海英;
生物炭对黄壤中氮淋溶影响:室内土柱模拟 邢英;李心清;王兵;周志红;程红光;程建中;房彬;
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 谢祖彬;刘琦;许燕萍;朱春悟;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
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 张千丰;王光华;
生物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姜玉萍;杨晓峰;张兆辉;陈春宏;王良军;
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飞跃;梁媛;汪建飞;赵玲;
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沈国清;
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
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 黄苹;潘波;焦杏春;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
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 闫智培;李十中;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
湿地植物芦竹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表征研究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
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
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陈再明;陈宝梁;
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 李程;李小平;
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 本报记者 刘霞
唐山农民发明秸秆提取生物炭新技术 白云水
把生物炭还给农田 记者 王靖瑄
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 本报记者 张晔
农民王有权将秸秆变成“香饽饽”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常云亮 王小胜
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 记者 班玮
生物炭渐火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 罗冰
为子孙留一片沃土蓝天 本报记者 郝晓明
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
生物炭表面有机小分子及其活性研究 鄂洋
秸秆、木质素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氮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杰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伟明
生物炭对稻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张振宇
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郑浩
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 姜志翔
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铅的固持 刘国成
生物炭对植稻酸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Niaz Muhammad
生物炭节水保肥机理与作物水炭肥耦合效应研究 勾芒芒
生物炭碳源驱动土壤微生物区系代谢作用研究 孙大荃
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噁唑的吸附 李靖
生物炭对砂壤土理化性质及番茄生长性状的影响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李昌见
影响生物炭基氮肥氮素释放因素的研究 梁桓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固持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盖霞普
不同生物炭对铅锌矿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 王丽丽
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于志红
豆禾混播与生物炭互作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 张广恪
生物炭对土壤中六价铬和莠去津的吸附锁定作用研究 景明
生物炭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宏
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及腐殖酸的影响 王菁姣
上一篇:质疑:黑龙江规定风能太阳能属国有
-
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2024-08-18
-
秸秆、木质素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氮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24-08-18
-
玉米秸秆-牛粪不同配比对沼气产量的影响2024-08-18
-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2024-08-18
-
畜禽粪便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特性试验2024-08-18
-
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类型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土壤呼吸的影响2024-08-18
-
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的土壤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2024-08-18
-
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研究2024-08-18
-
复合菌剂和NaOH预处理提高秸秆厌氧消化性能2024-08-18
-
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2024-08-18
-
高温分解与乳酸菌分步发酵提高秸秆饲料消化率及适口性2024-08-18
-
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2024-08-18
-
三株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果2024-08-18
-
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设计2024-08-18
-
农户出售秸秆决策行为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户数据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