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长春周围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18:31
热度:

长春周围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研究【摘要】:通过对长春及其周围地区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持续2年的监测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内,该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曲线里单峰型,排放高峰出

【摘要】:通过对长春及其周围地区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持续2年的监测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内,该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曲线里单峰型,排放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的水稻孕穗期,且在此期间,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关系密切。采用持续淹水方式的C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7.65mg·m-2·h-1;采用间歇灌水方式的A、B稻田分别为0.Z7和0.72mg·m-2·h-1。人为的水管理方式和施肥对该区稻田甲烷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间歇灌水的水管理方式可大幅度降低稻田甲烷的排放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量 甲烷浓度 稻田土壤 周围地区 排放通量 水稻种植区 水管理 产甲烷菌 水稻生长季 中国科学院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1引言甲烷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相对贡献达19%”’,其重要性仅次于二氧化碳而居第二位。甲烷在大气中绝对浓度虽然很低,但它的温室效应很强。据1989年美国环保局确认每克重甲烷吸收红外辐射热量是每克二氧化碳的力培。在过去15000年中甲烷浓度一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马学慧,刘兴土,吕宪国,李君泉

稻田CH_4排放和土壤、大气条件的关系    陈德章,王明星

稻草还田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陈苇,卢婉芳,段彬伍,Wassmann R,Lantin RS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闫敏华,华润葵,王德宣,马学慧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

三江平原沼泽地CH_4排放规律及估算    崔保山

我国西南地区的稻田CH_4排放    陈德章,王明星,上官行健,黄俊,R.A.Rasmussen,M.K.A.Khalil

未来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吴杏春,林文雄,郭玉春,梁义元

DNDC模型在长江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的CH_4和N_2O排放量估算中的应用    王效科,欧阳志云,苗鸿

中国稻田甲烷产生和排放研究 Ⅰ.产生和排放机理及其影响因子    任万辉,许黎,王振会

森林土壤和大气间的温室效应气体交换    孙向阳

湿地土壤及其生态功能    田应兵,宋光煜,艾天成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    傅志强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壤碳、硒变化的研究    田应兵

北京西山地区森林土壤中CO_2、N_2O和CH_4气体的排放通量及动态研究    孙向阳

过去5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效应    刘殿伟

珠江三角洲典型陆地生态系统挥发性有机硫化合物地气交换通量研究    易志刚

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植被修复策略    付为国

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李道西

稻—鸭生态种养减排甲烷和改善稻田环境的功能研究    王华

稻田土壤对甲烷的吸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弛

稻田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释放机制及控制    李勇先

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研究    宋国强

农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    蒋静艳

稻—鸭复合系统土壤中甲烷细菌数量及其活性研究    邓晓

旱作和水作条件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研究    李曼莉

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机制研究    黄明蔚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王英

西双版纳地区水稻田CH_4、CO_2和N_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光明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稻田土壤中的CH_4产生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稻田CH_4的排放规律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

土壤痕量气体研究展望    蔡祖聪

影响稻田甲烷形成和排放的因子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玉娥;林而达;

水稻套养牛蛙 生态经济双赢    

稻田不同耕作模式效益分析    全明川;秦建桂;李冬林;

稻田控制灌溉技术及节水增产机理分析    赵桂芳;周瑞瑶;

控释肥及其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期N_2O排放的影响    纪洋;张晓艳;马静;李小平;徐华;蔡祖聪;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陈红琳;陈尚洪;沈学善;郭珍;蒋梁材;刘定辉;

不同水肥调控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磷肥力的影响试验    何军;崔远来;吕露;赵树君;

不同水管理模式下稻田对养殖肥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吴启侠;朱建强;李谷;周元;

不同水旱轮作体系稻田土壤剖面N_2O的分布特征    刘平丽;张啸林;熊正琴;黄太庆;丁敏;王金阳;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的影响    闻轶;张翰林;谢剑炜;曹林奎;

氮、磷肥用量增减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石生伟;李玉娥;万运帆;彭华;秦晓波;纪雄辉;

氮肥运筹对红壤稻田移栽油菜氮磷钾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郑伟;叶川;肖国滨;刘小三;黄天宝;张昆;

稻鸭共育主要技术环节    曹泉方;董明华;张林方;

稻鸭共栖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汪金平;曹凑贵;金晖;王昌付;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我国稻田系统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郭嘉;杨菲;张莉;朱建国;卞新民;张卫建;

我国稻虾(蟹)种养技术现状与展望    成永旭;王武;

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    韩广轩;朱波;

不同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何莹莹;张海林;伍芬琳;肖小平;陈阜;

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

沟埋还田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高文玲;卞新民;吴洁;郭伟;孙金福;李胜;杜磊;石建福;

在希望的稻田上    姜丽梅

中国馆稻田“定格”水稻抽穗表情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新疆稻田没有水 穿着皮鞋能下地    记者 李晓玲 白志强

稻田割后宜耕晒    滦南县倴城镇农业办 许正成

开发稻田潜力 实现种养双赢    雷馥宇

稻田搞种养效益可深挖    本报记者 黄克玲

沈北新区“长出”世界最大稻田画    伞瑞 本报记者 陶阳

请个“保姆”料理稻田    张毅 本报记者 江芸涵

湖南稻田减氮控磷综合技术研究获新成果    罗争鸣 徐兰山

稻田改种棉 备耕工作应超前    孝感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余宏章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稻田系统主要矿质元素生物有效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    郭嘉

免耕和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排放及甲烷产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特征    李大明

海南省稻田土壤硒的化学特征及水稻吸收累积硒的基因型差异与机理    耿建梅

基于统计模型的中国南方稻区适宜施氮量及氮素损失估算    陈婧

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试验研究    朱士江

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循环    刘守龙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田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    李娟

水稻氮素营养特性、氮肥利用率与实时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    黄见良

养猪场处理污水稻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刘芳

稻田氮素流失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闻轶

施肥对稻田土壤脲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苏苗苗

铁炉渣对控制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过程分析    李鹏飞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    王鑫

长沙市郊稻田土壤肥力调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研究    邹硕

杭嘉湖平原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研究    杨梢娜

大量施灌沼液稻田氮素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李松林

永州市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邓小华

长沙市稻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李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