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8:31
热度: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摘要】:中国是世界秸秆大国。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涉及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高效转化和能量高效循环,成为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又涉及到整个农业生

【摘要】: 中国是世界秸秆大国。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涉及到农业生产系统中的物质高效转化和能量高效循环,成为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又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环境安全以及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涉及到农民生活系统中的家居温暖和环境清洁,逐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秸秆资源数量估算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草谷比法;二是副产品比重法;三是收获指数法。本文以大量的农作物种植试验研究文献为主要依据,利用其提供的农作物各部分生物量、收获指数(经济系数)、谷草比等基础数据,结合现实的草谷比实测结果,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的草谷比进行了仔细的考证,从而建立了更为系统、更为精确的草谷比体系。继而以新建草谷比体系为依据,结合历年农作物生产统计数据,对1952年以来我国历年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和2008年分省(市、自治区)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估算,并汇总出了1952-2008年全国农作物秸秆总产量和200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秸秆总产量。计算结果表明:(1)2008年全国秸秆产量达到84219.41万t,与1952年(21690.62万t)相比净增2.88倍;(2)中国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3)秸秆是我国陆地植被中年生长量最高的生物质资源,分别相当于全国林地生物质年生长量的1.36倍、牧草地年总产草量的2.56倍和园地生物质年生长量的7.75倍;(4)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秸秆产量合计占全国秸秆总产量的2/3左右;(5)全国近一半的秸秆资源分布于全国百分之十几的土地上。 在农产品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作物需要留茬收割;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收获过程中,多数农作物都会有一定量的枝叶脱离其植株而残留在田中;在秸秆运输过程中也会有部分损失,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秸秆都能够被收集起来。本文通过对各类农作物株高、收割留茬高度、叶部生物量比重、枝叶脱落率、收贮运损失率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制定了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系数,并据此估算了我国各类农作物的可收集利用量。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秸秆的可收集利用总量为65102.19万t,平均可收集系数为0.77。 秸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用途:一是用作燃料;二是用作饲料;三是用作肥料;四是用作工业原料;五是用作食用菌基料,简称“五料”。本文依据秸秆的形态、质地、密度、物体结构、物质组分、养分含量、热值等自然特征,对其在“五料”利用上的自然适宜性进行了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分类评价结果为,2008年在我国可收集利用的秸秆总量中:(1)最适宜和一般适宜直接燃用的秸秆占1/2以上;(2)适宜和较适宜“三化一电”的秸秆占95%以上;(3)最适宜和适宜沼气生产的秸秆约占90%;(4)适宜和较适宜直接饲喂牛羊的秸秆占近80%,适宜加工饲喂牛羊的秸秆占90%以上,适宜直接饲喂和加工饲喂猪禽的秸秆占1/5以上;(5)适宜工业加工和食用菌种植的秸秆占90%以上。综合评价结果为,2008年在我国可收集利用的秸秆总量中:“草性”和“木性”秸秆各约占1/5,中性秸秆约占3/5。 燃用消耗过多,饲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工业加工利用偏少是目前我国秸秆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8年,在我国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中,直接燃用量21000万t,占32.26%;新能源开发利用量720万t,占1.11%;饲用量17660万t,占27.13%;工业加工利用量4300万t,占6.61%;食用菌养殖利用量1300万t,占2.00%;直接还田量9200万t,占14.13%;废弃和焚烧量10922万t,占16.78%。目前我国秸秆直接还田量和残留还田量合计为28000多万t,约占全国秸秆资源总产量的1/3,平均每公顷耕地还田秸秆2.33t。 根据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与“三农”之内在关系,可将秸秆资源的利用类型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二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利用;三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目前,在我国已利用秸秆总量中,一类利用约占52%,二类利用约占39%,三类利用约占9%。 我国秸秆开发利用的总体趋势具体体现在“四个增加”、“两个减少”、“一个替代”。“四个增加”:一是秸秆新能源开发利用量增加;二是秸秆饲用量增加;三是秸秆工业加工利用量增加;四是秸秆食用菌种植利用量增加。“两个减少”:一是秸秆废弃和焚烧量减少;二是秸秆直接燃用量减少。“一个替代”是指秸秆过腹还田、秸秆沼肥还田和秸秆过腹沼肥还田逐步替代秸秆直接还田。 【关键词】:中国 秸秆资源 评价 利用 草谷比 可收集利用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3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引言13-53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9-49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49-53
  • 第二章 各类农作物草谷比取值分析及草谷比体系建立53-101
  • 2.1 秸秆资源数量估算方法53-55
  • 2.2 秸秆资源数量估算存在的主要问题55-61
  • 2.3 影响草谷比取值的因素分析61-73
  • 2.4 各类农作物草谷比取值分析73-99
  • 2.5 农作物草谷比体系99-101
  • 第三章 秸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构成分析101-117
  • 3.1 2008 年全国秸秆产量估算结果101-103
  • 3.2 全国秸秆总产量估算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对比103
  • 3.3 中国秸秆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03-105
  • 3.4 秸秆资源在全国生物质资源中的地位105-106
  • 3.5 全国秸秆总产量基本构成106-107
  • 3.6 全国秸秆资源数量变化107-113
  • 3.7 全国秸秆资源数量构成变化113-117
  • 第四章 秸秆资源区域分布117-131
  • 4.1 分区方案117
  • 4.2 秸秆总产量与单位产量区域分布117-123
  • 4.3 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区域分布123-131
  • 第五章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估算131-143
  • 5.1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估算方法131-132
  • 5.2 主要农作物收割留茬高度的确定132-135
  • 5.3 主要农作物秸秆叶部生物量比重135-140
  • 5.4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系数的制定140-141
  • 5.5 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估算结果141-143
  • 第六章 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评价143-157
  • 6.1 秸秆资源可燃性评价143-145
  • 6.2 秸秆资源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自然适宜性评价145-149
  • 6.3 秸秆资源可饲性评价149-153
  • 6.4 秸秆资源直接还田自然适宜性评价153-154
  • 6.5 秸秆资源工业加工自然适宜性评价154-155
  • 6.6 秸秆资源种植食用菌自然适宜性评价155
  • 6.7 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155-157
  • 第七章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157-179
  • 7.1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构成157-163
  • 7.2 秸秆资源过剩与短缺163-167
  • 7.3 秸秆资源焚烧与浪费167-179
  • 第八章 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其竞争性利用趋势分析179-193
  • 8.1 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潜力179-182
  • 8.2 秸秆资源利用的竞争性表现及总体取向182-188
  • 8.3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战略188-193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193-197
  • 9.1 全文小结193-195
  • 9.2 本文创新点195
  • 9.3 问题与展望195-197
  • 参考文献197-225
  • 附表225-239
  • 附表1 1952—2008 年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227-234
  • 附表2 2008 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作物秸秆产量234-239
  • 致谢239-241
  • 作者简历241-24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白城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时间序列变化    汤洁;刘森;韩源;张楠;戴春旭;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刘乐;鞠美庭;李维尊;王雁南;

含水率对大豆秸秆流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黄振华;陈海涛;房欣;李丽霞;

2011年国内家兔饲料资源开发与营养研究进展    谷子林;陈赛娟;刘亚娟;陈宝江;黄玉亭;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范唯艳;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范唯艳;

秸秆加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凯;谢小来;王长平;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业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米锋;潘文婧;陈凯;多琳娜;

添加糖蜜对青稞秸秆和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原现军;王奇;李志华;余成群;下条雅敬;邵涛;

农业废弃物秸秆生产人造板的资源化利用    张波;

黑龙江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对策    王彩利;张晓梅;

秸秆还田在盐渍土改良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吴从稳;陈小兵;金海珠;孙运朋;颜坤;张立华;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西藏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李永凯

西藏地区农作物秸秆与牧草混合青贮研究    原现军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框架下中国土地利用和生物能源的模拟研究    高霁

秸秆还田对铜陵矿区土壤Cd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    黄界颍

强化木质纤维素干消化产气机理研究    梁越敢

生物质发电秸秆供应链物流成本研究    魏巧云

一年两熟地区拨草与分草组合式玉米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研究    高娜娜

碱金属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结渣特性影响的研究    李黎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朱文家

蓖麻秆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的研究    玄夕娟

秸秆饲料化与西门塔尔杂种牛育肥性能及肉品品质研究    王博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耐迟播性研究及花芽分化过程观察    姜海杨

秸秆微生物堆肥配方优化及对盐碱地改良初探    周晓飞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多琳娜

稻秆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    陈娟

木质纤维素超低酸水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段晓玲

抗虫棉保留利用营养枝的效应和技术研究    董合忠,李振怀,李维江,唐薇,曲惠英,张冬梅

冬小麦小叶型与经济系数及超高产的关系    李均先,李希鹏,王晓彦,吕秀敏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付荣恕;

氮水耦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邵国庆;李增嘉;苏诗杰;王本翠;赵建波;郑延海;韩宾;宁堂原;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和利用率的影响    王锋;王汝娟;陈晓光;史春余;

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胡荣根;

杂交稻叶面专用新药“稻多收”的增产效果研究    印天寿,唐玉华,储修云

单季晚稻高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分析    温怀楠,赵建平,刘金弟

豫东平原夏芝麻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    张化远;岳学友;杨铭;侯乐新;

小麦收获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    李亚敏;柴建明;孙振委;安浩军;

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祁宏英

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    李从锋

农牧交错带地膜春玉米生态特征及其氮肥效应的研究    王瑞军

不同栽培模式和锌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李萌

不同类型甘蔗品种的叶梢产量及其养牛效益比较    许红

基于棉秸秆中的木糖生物转化木糖醇的研究    李飞

不同基因型玉米碳氮代谢差异研究    苌建峰

氮磷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张文伟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CO_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刘合明

合肥市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研究    姜树

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顾华详

用DSC技术分析塑木复合材料的耐候性    孙占英,李大纲,葛锦,丁建生

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

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    付飞;李异;张健;

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    张洪波;徐苏宁;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    崔木花;

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    汪少波

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黄晓霓;

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和创新利用分析    刘治先,赵宝和,韩静,葛晓轩,邓广成,王夕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小麦育种目标探讨    丁晓义;姜鸿明;陈永娜;李林志;严美玲;刘兆晔;

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胡建一;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    常慧娟;

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

我国旱作农业黍、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算    左昕昕;吕厚远;

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    李毅;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    王娜;邱琦;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

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杜熙茹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黄燕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    胡雪梅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汪慧玲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    张耀

常用饲料磷真利用率的测定及不同生长阶段肉鸭植酸酶磷当量的研究    徐淑静

作物和土壤类型的施肥效应研究    曼迪纳(DIAKITE MORY MANDIANA)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亚基因组杂种优势表现的评估及新型甘蓝型油菜FAE1指纹图谱分析    朱家立

不同棉花基因型钾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研究    夏颖

水稻—油菜轮作中钾肥效应及作物—土壤体系钾素动态变化研究    王亚艺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麦稻、油稻轮作系统中硫砷的交互作用及其效应    钟磊

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高晓辉

同向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喂料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魏文义

攀西地区昔格达土农房墙体材料改性技术研究    陈伟;罗强;孙金坤;焦涛;

北欧国家的生物质能开发及启示    汪业林;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施肥量对有机基质栽培厚皮甜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高俊杰,于贤昌,焦自高,王崇启,董玉梅

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    付荣恕;解爱华;王德印;

能源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郭平银;肖爱军;郑现和;尚会芹;

保护性耕作下秋播期地下害虫的群落分布特点初步研究    韩惠芳;宁堂原;田慎重;王瑜;王丙文;仲惟磊;李增嘉;

春夏两种播期甜高粱主要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    张华文;秦岭;王海莲;杨延兵;管延安;

镉对三种主要农作物毒害效应的研究进展    孙哲;吴宏霞;唐丽娜;戚桂军;邹仁峰;赵丰玲;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技术与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纵瑞收;李峰;李华;

稻壳综合利用在实现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中所起的作用    成如山;

浅析新型建筑材料革新    徐忠强;卢毫;

秸秆人造板发展的对策    盛振湘;

生物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孙军;

汶川地震村镇住宅的震害分析与重建建议    赵作周;钱稼茹;方东平;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董佑福;侯方安;

低能耗生态住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林志远;魏钢;袁峰;

农业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    佟金;郭颖杰;

    本报记者 傅振国

    沈瑞

    本报记者 刘慧康

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特征研究    郑顺安

甜高粱高产栽培及秸秆贮藏研究    丛靖宇

稻壳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安冬敏

百子莲花芽分化及开花机理研究    张荻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翟绪军

稻草秸秆同步糖化发酵制备纤维素乙醇的研究    刘海臣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徐杰

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    刘小敏

西部传统夯土民居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赵西平

狼尾草中密度纤维板的研究    赵安珍

日粮不同硒水平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抗氧化、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GPx1mRNA表达量的影响    张艳艳

饲用苎麻资源筛选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曾日秋

滨海盐渍土微生物分布及菌肥改良效果研究    孙佳杰

不同饲喂模式对獭兔的影响研究    倪俊芬

两种复方中药渣饲用和药用价值评价及利用研究    李艳军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和血液生化的影响    李君伟

日粮苏氨酸水平对生长肉兔生长发育、免疫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张艳蕾

日粮α-亚麻酸水平对生长肉兔组织脂肪酸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杜海涛

日粮亚油酸水平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组织脂肪酸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李荣刚

玉米秸秆力学模型及压缩成型设备研究    陈声显

油菜秸秆降解菌群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陈朝琼;刘新;

热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秸秆资源化的可行性探讨    刘欣;李胜利;李铭书;

潜江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孙继成;丁亨虎;刘克芝;吴家琼;王文霞;

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杨柳;范成五;秦松;

不同含水率大豆秸秆与不同材料间滑动摩擦特性的研究    房欣;陈海涛;黄振华;李丽霞;

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    周良;

利用生物制剂破解秸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张立霞;刁其玉;李艳玲;屠焰;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业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米锋;潘文婧;陈凯;多琳娜;

秸秆种类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的影响    卜祥;何丽冬;

生物质灰熔融温度预测模型的研究    阮芮彬;龙兵;刘志强;徐爱祥;

贵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杨柳;范成五;秦松;

生物质热解油雾化燃烧及气化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张栋

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实践    张海成

四川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张颖聪

西藏地区农作物秸秆与牧草混合青贮研究    原现军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东北土地资源及畜牧业发展研究    王学志

生物质催化热解炭化的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宋成芳

京郊农村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潜力与项目推广模式研究    蔡飞

深松和培肥对旱地农田土壤水分保蓄能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张丽

玉米秸秆在电化学辅助微生物厌氧系统中的转化和产电特性研究    何伟华

杭州湾南岸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夏栋

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研究    赵俊卿

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罗胜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多琳娜

低成本乳酸菌培养基筛选及其发酵菌液对稻草发酵效果    曹炎

关中麦玉轮作区施氮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秸秆养分释放的影响    张亮

利用玉米秸秆型基质栽植唐菖蒲子球的研究    童静

秸秆喷施快速腐熟剂后还田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冷麟良

陕西关中地区生物质能利用的环境影响及发展对策研究    洪雷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肖亚航,傅敏士

氮磷钾化肥对高产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刘毅志,张漱茗,李新政

不同时期缺磷、供磷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器官建成的影响    徐强

冬小麦追施磷肥适宜时期的研究    徐强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花生对不同氮素化肥的吸收利用    张思苏,刘光臻,王在序,余美炎,陈良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抗虫杂交棉精播栽培技术研究    董合忠,李维江,李振怀,唐薇,苑振戈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Ⅰ.氮肥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张存良,刘爱锋,刘建军,毕德锋,杭新杰,晁岳华,张怀友,耿金茹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    许振柱,于振文,张永丽

玉米雄性不育增产因素研究    陈举林,马冲,苏波,侯玮,曹继安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与探讨    朱德文;陈永生;

我国生物质燃料发电及其它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定凯;吕子安;毛健雄;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动力学特性及液压秸秆成型机改进设计研究    马孝琴

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区覆盖免耕土壤—作物系统农田耗水与调控    张海林

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丁兴红

黄淮地区稻麦周年超高产群体特征与调控技术的研究    杜永

井灌水稻防御冷水害的增温机理研究    门宝辉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水氮利用效率研究    孙春梅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马兴华

微生物转化木糖生产木糖醇的初步研究    王步江

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风蚀监测及研究    王云超

稻田土壤微生物量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李侃

滇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研究    王君

万荣县秸秆氨化养牛调查报告    王建军,牛继红,李春芳,赵义峰

秸秆氨化实用技术    陈益

秸秆氨化喂牛好    李红星;

秸秆氨化中的几项小改进措施    胡胜平

秸秆氨化肉牛肥育技术    廖荣亮

秸秆氨化实用技术    李先桥,管皇丽,杨兵

秸秆氨化的影响因素与方法    邵洪侠;罗守冬;

回龙式火炕氨化池秸秆氨化实验报告    赵瑞海;柴国藩;栾任勋;

秸秆氨化养牛注意事项    云超

秸秆氨化调制方法    余伯良

秸秆氨化肉牛育肥技术    谭旭信;

牛饲喂氨化秸秆试验研究    白跃宇;谭旭信;

农村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及如何综合利用    王奇;张祯;万敬华;

肉牛主要粗饲料的贮存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汪博;

秸秆饲料在奶牛中的应用    高立芳;张健;

黑龙江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对策    王彩利;张晓梅;

论道县肉牛发展现状和趋势    阳先礼;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参数探讨    段娜;林聪;侯锦;赵凯;赵廷庄;

关于秸秆饲料走向市场的几点思考    刘玉民;

低碳农业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李志萌;

宁县推广秸秆氨化养牛    记者 先朝阳

秸秆氨化饲料的调制及饲喂技术    陕西省丹风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刘书生 李粉玲 周楠

秸秆氨化八注意    郝金鹏

甘州大力推广秸秆氨化技术    记者 朱兴忠

95%秸秆得到再利用    通讯员 戚海建

秸秆氨化好喂羊    胡高明 彭钧亮

羊饲料秸秆氨化技术要点    燕平

羊饲料秸秆氨化技术要点    

唐河秸秆氨化养牛每年节省4800万    史丰华彭云献

古寨农民养牛有“秘诀”    张正友许红梅

微流注放电玉米秸秆水解制备糖类化合物    宋春莲

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研究    孙育峰

秸秆不同处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效应的影响    王增丽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秸秆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农户行为研究    朱文家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水分特性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王珍

粉碎秸秆还田用量对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杜璇

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对策研究    于彬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秸秆干发酵产沼气中的应用    刘思颖

秸秆全利用阳离子吸附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宋玉梅

益生菌与石灰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及消化性能的影响    吕文龙

户用秸秆沼气系统优化与发酵工艺研究    石勇

河北平原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的效率与效益的系统研究    王士超

户用秸秆燃料成型技术及燃烧试验研究    何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