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8:24
热度: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关键词】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11BAD16B06)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10BAD01B05)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在秸秆还田对培肥土壤及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基本明确了秸秆还田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和维持土壤持久生产力的重要作用[1-5]。据估算,我国每年生产的秸秆在6—7亿t之间[6],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单位面积上还会有更大数量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    陈冬林;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胡金有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    戴志刚;鲁剑巍;李小坤;鲁明星;杨文兵;高祥照;

节水高产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    刘佰方,陆敏,刘树文

土壤酶活性的总体在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中的作用    周礼恺,张志明,曹承绵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徐阳春,沈其荣,冉炜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史央,蒋爱芹,戴传超,陆玲

免耕高留茬抛秧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任万军;刘代银;吴锦秀;伍菊仙;陈德春;杨文钰;

不同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李书田;何萍;

生姜对钙镁硼锌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徐坤;康立美;赵德婉;

硒对番茄叶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彦,罗盛国,刘元英,陈友,赵久明,姜伯文

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

山东省高产粮田养分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    于淑芳,杨力,孙明,马丽,宋国菡,丁光国

硫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樊广华,潘庆民

山东主要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    于淑芳,高弼模,张玉兰,刘文妍

无土育苗基质不同施肥量对西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赵明,蔡葵,赵征宇

BA-生物种衣剂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方新,王志学,冯健

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

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及效应研究    唐杉;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养分淋失及春甘蓝产量的影响    何传龙;马友华;李帆;蒋光月;周维平;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环境差异性研究    孙清芳;刘延坤;邵英男;刘玉龙;刘广菊;田松岩;

粤北大宝山铅锌矿区土壤—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研究    秦建桥;罗育池;阮文刚;刘源锋;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温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    焦婷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    郝文芳

丹参栽培土壤适宜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林贵兵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高效产胞外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鱼塘水体有机N、P的转化作用    鲜莹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及高效解磷菌的筛选    郝艳

控释肥硫膜对土壤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庆富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刘会玲,陈亚恒,段毅力,许皞

水稻连免高桩抛秧技术    任万军,杨文钰,刘代银,徐忠荣

干旱下植物气孔运动的调控    张岁岐,李金虎,山仑

用生物技术开发秸秆资源    赵守贤,张宏斌

稻草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周文新;陈冬林;卜毓坚;屠乃美;

秸秆还田栽培晚稻土壤微生物动态研究    谭周进,汤海涛,余崇祥

河南主要土类施用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初报    王英,孙克刚,焦有,郭忠义,吴春西,李瑞萍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Ⅱ.施钾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动态的影响    范闻捷,介晓磊,李有田,白由路,季保平

施用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Ⅰ.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效应    赵兰坡,姜岩

分枝大紅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点    龚畿道;张凤桐;

忍冬开花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张永清;程炳嵩;

卷丹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吴汉斌;孙鹤年;

迷迭香在黔南的生态适应性及繁殖技术    陈德茂;康兴屏;

桔梗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概况    刘晓清;韩延彬;屈赟;赵玉新;白宝璋;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廉平湖;

野生大豆和栽培种大豆种子形态和种皮结构的比较研究    张义君

茶蚜生物学特性和防治对策的研究    彭仁康;

甘蓝型油菜生物学特性与菌核病的发病关系    黄继英;程春贤;徐爱遐;

三七种苗生物学特性研究    崔秀明,王朝梁,贺承福,李伟,张艳,王永发

营养胁迫下东乡野生稻生物学特性鉴定初报    杨空松;陈小荣;傅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贺浩华;

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    赵福德;

葛根生物学特性研究    裴莉昕;陈随清;纪宝玉;尚朝利;

杨树菇的特性及人工栽培研究    陈秀炳;

新疆紫草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孙红军;谭敦炎;

益母草菜用栽培生物学特性及氨基酸含量差异的研究    陈钟佃;唐龙飞;黄秀声;黄勤楼;钟珍梅;

杜尔伯特扁穗冰草生产性能试验研究    李红;罗新义;杨伟光;高海娟;黄新育;

三叶木通实生后代果实生物学特性研究    钟彩虹;卜范文;王中炎;彭涤非;

黄皮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张斌;韩丽娟;

温郁金生长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陶正明;黄品湖;郭秀珠;金光敬;

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玉米免耕抢茬播种技术    

把握三点 半夏高产    灵寿县中药材种植研究所 张合云

正确播种牧草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    河北农哥种业 银洲 李丽花 师娜

花育22号    郑希明

健宝牧草及其生物学特性    书仁

水稻旱作覆膜栽培前景喜人    本报记者 杨枫

西洋参的生物学特性与适宜生长环境    廖伟坤

薯秧上架 产量上升    迁西县农业畜牧水产局 杨水莲 杨宝雨

棉花早熟与早衰    侯立功

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    邢永秀

籼稻巨胚基因的诱变获得、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研究    章清杞

旱作水稻水氮利用特征研究    路兴花

海南普通野生稻生物学特性和籼粳分化研究    董轶博

河北香菊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    刘灵娣

干旱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特征    冯佰利

转基因水稻品系99-1对草铵膦抗性及竞争性的评价    张宏军

一株新的水稻植物内生固氮细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HR4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韩继刚

野生资源植物—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李军乔

鸡骨草根瘤菌资源及其对生长和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    黄荣韶

饲草玉米生物学特性及饲用营养价值研究    任勇

新麦草新品系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利用性能的研究    王勇

沟播小麦高产高效技术的研究    崔贤

乌药块根发育机理及其遗传背景研究    陈丽华

四倍体和二倍体盾叶薯蓣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周媛

黑柄炭角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张泽文

杂交糯稻生物学及营养特性研究    张静

户县林区野生药果兼用植物三叶木通的引种驯化研究    张建华

玄参生物学特性和规范化研究技术研究    薛媛菲

线叶野豌豆自然种群、种质特征及其栽培驯化下的研究    林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