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摘要】:【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秸秆还田方式 油菜秸秆 小麦秸秆 腐解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7BAD89B10,2008BADA4B08)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0引言【研究意义】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有机资源,其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等养分[1-2]。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资源的直接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在秸秆还田对培肥土壤及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3-10],结果表明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劳秀荣,吴子一,高燕春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胡金有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尚洪;朱钟麟;吴婕;刘定辉;王昌全;
面施和深施对秸秆中氮磷钾释放的影响 何念祖,林咸永,林荣新,朱炳良,黄正来,李马裕,张悟民,王宗道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土壤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 李新举,张志国,李贻学
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史央,蒋爱芹,戴传超,陆玲
有机物料在紫色母岩风化碎屑中的腐解及调控 江长胜,杨剑虹,谢德体,屈明
不同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李书田;何萍;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黑曲霉M_1M_(15)M_(19)降解稻草秸秆的试验研究 宋安东,张百良,张世敏,戚元成,张红梅
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水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 华金玲;张永根;王德福;门宇新;
玉米秸秆水解的酶法与稀酸法比较 黄爱玲;周美华;
长江流域稻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转换过程 周卫军,王克林,王凯荣,谢小立,刘鑫,王勤学,渡边正孝
小麦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作用 张庆忠;吴文良;林光辉;
植物(秸秆)改性纤维资源化利用 罗学刚
安徽省蒙城县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闫丽珍;成升魁;闵庆文;
稻草还田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盛良学;黄道友;汪立刚;贺喜全;夏海鳌;
用沼气技术进行秸秆生物能转化的技术分析 朱洪光;陈小华;
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实生苗根系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 毛志泉
红壤稻田系统养分循环与C、N转化过程 周卫军
转Bt基因水稻Cry1Ab杀虫蛋白的环境动态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白耀宇
玉米免耕播种机切茬挖茬装置研究 蒋金琳
畜禽粪便高温堆肥机理与应用研究 李吉进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影响秸秆营养价值的作物学因素及复合化学处理的效果研究 闫贵龙
稻草预处理后超微结构及其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王佳堃
以叶水势为灌溉指标的水稻节水技术体系研究 徐林娟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中氮磷吸收利用特征与种间效应的研究 焦念元
松嫩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玉米秸秆改良研究 吴泠
秸秆切碎及压缩成型特性与设备研究 钱湘群
红壤中秸秆降解的微生物演替及应用研究 史央
稻草整株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韩永俊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利用堆肥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实现零排放研究 谭小琴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中植物残体腐解特征的研究 孙本华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高产技术及营养利用规律的研究 马琴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渗水地膜对旱作玉米的生态效应研究 王军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刘会玲,陈亚恒,段毅力,许皞
有机物料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的调控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
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效果比较 李新举,张志国
有机物料在风沙土中的腐解规律及土壤有机质调控的研究 迟凤琴
玉米秸秆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宿庆瑞
河南主要土类施用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初报 王英,孙克刚,焦有,郭忠义,吴春西,李瑞萍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Ⅱ.施钾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动态的影响 范闻捷,介晓磊,李有田,白由路,季保平
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进展 耿玉辉,吴景贵,李万辉,姜岩
秸秆资源化考略 杨林书,吴妗姃,阎成
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轮作大棚番茄与水稻栽培模式 丁立彤;倪圣亚;薛民琪;
水稻旱直播栽培要点 李丁涛;李现通;李立峰;
新疆和田县旱稻栽培技术田间示范应用效果 魏建军;章玲;买吐送·阿克力;布威麦尔耶姆·图尔荪;
水稻旱作覆膜栽培前景喜人 本报记者 杨枫
我自主首创“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 通讯员 闯垒 闻世宇 记者 李丽云
不同基础地力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锐
上一篇:城市客车燃用沼气的生命周期分析
-
秸秆及秸秆黑炭对小麦养分吸收及棕壤酶活性的影响2024-08-18
-
酸碱度对玉米秸秆酶解液光合产氢工艺的影响2024-08-18
-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2024-08-18
-
农作物秸秆产沼气研究进展与展望2024-08-18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24-08-18
-
水稻秸秆生物碳的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2024-08-18
-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2024-08-18
-
青县秸秆沼气工程发展情况探讨2024-08-18
-
玉米秸秆酶解与厌氧发酵产氢工艺实验研究2024-08-18
-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2024-08-18
-
以装备升级助推秸秆综合利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2024-08-18
-
稻田不同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2024-08-18
-
我国秸秆沼气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2024-08-18
-
关于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以农村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例2024-08-18
-
少耕秸秆还田及地膜两年用小麦间作玉米的碳排放与水分利用特征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