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39:41
热度: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了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对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都有助于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提高,尤其是优化施N

【摘要】:本文研究了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对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都有助于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提高,尤其是优化施N大大提高了夏玉米的N素利用率,并且提出了在京郊地区适宜推广的一种可行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模式。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秸秆还田 氮肥用量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1BA508B02-06)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0025106)资助。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关于秸秆还田和N肥配施对土壤的培肥与增产效果已有过不少报道[1~5]。由于秸秆中的C/N高,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N素营养,造成与作物争N,影响苗期生长,所以在秸秆还田时一定要补充一定量的速效N肥,以保证土壤全期的肥力[6,7]。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化学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的效果与方法    孙颉,胡敏,谢笔钧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杜守宇,田恩平,温敏,吴青山

有机肥改良盐碱土试验研究    谢承陶,严慧峻,许建新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化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红壤磷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曾希柏,刘更另

曲周试区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氮素影响的探讨    马永良,宇振荣,江永红,罗维,田淑敏

秸秆还田的效果与方法    孙颉,胡敏,谢笔钧

山东省高产粮田养分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    于淑芳,杨力,孙明,马丽,宋国菡,丁光国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循环再利用潜力及增产作用    周卫军,王凯荣,张光远

长江流域稻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转换过程    周卫军,王克林,王凯荣,谢小立,刘鑫,王勤学,渡边正孝

黄土旱塬区长期施氮对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    彭令发,郝明德,来璐,李丽霞

农田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张忠学,孟凡乔,吴文良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三大土类中钾素平衡的研究    孙克刚,李锦辉,李贵宝,张桂兰,朱洪勋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的增产培肥效应    杨治平,周怀平,李红梅,王久志,马玉珍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霍竹,王璞,邵明安

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

长期施肥下水稻土土壤性质变化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刘艳丽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甘肃农田氮磷钾养分资源特征研究    张树清

种植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的研究    范亚文

宁南旱区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机理与技术体系构建    王龙昌

氮素施用技术和不同保墒耕作施肥对土壤水肥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徐福利

长期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小麦系统中钾素利用的研究    熊明彪

红壤稻田系统养分循环与C、N转化过程    周卫军

冬小麦植株-土壤钾素循环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梁晓芳

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刘淑云

长期施肥对红壤母质熟化的影响    邓智锋

农田土壤磷素的时空变异及形态转化特征研究    廖菁菁

稻草饲用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董臣飞

有机农场土壤肥力定位监测及生态肥对土壤养分的调控研究    王延军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    李逢雨

杭锦2#土多元复混肥对番茄、油菜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    萨如娜

稻草还田对烤烟产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黄国强

茶园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生境及微生物的影响    任全

兴山烟区土壤肥力保持技术研究    董贤春

重度盐碱土改良剂配方及改良效果的研究    郭丽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秸秆覆盖响应的差异    高延军,陈国阶,张喜英,陈素英

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    刘娅

化感作用的研究意义及发展前景    彭少麟,邵华

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张晓珂,姜勇,梁文举,孔垂华

植物化感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开发应用研究    黄高宝,柴强

土壤中可变电荷表面磷的解吸特性    王建林,陈家坊

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    杨中平,郭康权,杨林青,薛少平

低丘红壤蔗园秸秆还田的效果试验    方炳南,骆昌芳,何惠芳,季敬忠,丁晋林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杜守宇,田恩平,温敏,吴青山

玉米田整秸秆覆盖后的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措施    赵子俊,林忠敏,刘金城

棉花茎杆和棉籽饼腐解速率的研究    郑德明,吕双庆,姜益娟,万素梅

棉田地膜麦秸覆盖增产防衰研究报告    张世贵,刘冬青,曲道明, 李书祥,贾润生

果园秸秆覆盖时土壤及树体水分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王中英,张玉龙,刘和,牛铁泉,冯锦泉

秸秆盖田的微生物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    徐新宇,张玉梅,向华,李仁生,胡济生

有机质改良盐碱土的作用    陈恩凤,王汝镛,王春裕

用土壤剖面无机氮和小麦植株进行氮肥推荐研究    赵同科;曹云者;张国印;

从光、热资源试论夏玉米栽培制度的发展方向    常鸿

夏玉米生育規律及栽培技术的研究——Ⅰ雌雄穗分化及其同外部形态的关系    陈国平;王瑛;陈冲;张月蓉;尉德铭;

谈谈夏玉米的中后期管理    贾志岐;

豆店大队1978-1979年夏玉米免耕播种试验总结    程序;

襄北夏玉米气象生态及适宜播种期    任诚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李东方;鲍耀洲;赵志尚;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吕连如;梁子美;

江汉平原湖区夏玉米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张广才

夏玉米需肥规律的研究    傅应春,陈国平

夏玉米培土会减产    王治波;孟毛桃;

大宗作物种籽磁性的基础实验研究    刘祖滨;仇艾夫;李东节;李宝代;曾治权;汤克云;颜婉如;付应春;

高产夏玉米镁的吸收与再分配研究    崔彦宏;张桂银;郭景伦;李伯航;

黄淮海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    李金洪;白银凤;李伯航;

玉米    

夏玉米硫的吸收、累积及分配的研究    刘宝存;吴静;孙明德;

北京褐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的氮素转化和去向    巨晓棠;刘学军;潘家荣;张福锁;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的反硝化作用研究    邹国元;张福锁;刘宝存;陈新平;刘学军;巨晓棠;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的氮素平衡与损失途径    刘学军;巨晓棠;潘家荣;邹国元;张福锁;

聚合物包衣尿素对降低夏玉米生长期间土壤硝酸盐淋失的影响    曹兵;李新慧;邹国元;张琳;张毅飞;

夏玉米干旱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方文松;邓天宏;付祥军;

夏玉米冀单26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钢 王德亮 霍军峰

夏玉米生产四注意    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杨利华

我国玉米种子产业化和制度创新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登海

粮棉还得种 目标是增效    石家庄市农科院 王忠义

种植夏玉米 早播可增产    郭应信 武华伍

“主要农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介绍    彭世彰 段爱旺 康绍忠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京郊今春完成保护性耕作35.8万亩    梁井林

玉米期货 上市之初定价几何    青马投资 马明超 赵彤刚

新玉米上市再增价格烦恼    本报记者 刘旭

供水条件下施氮对作物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翟丙年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高志岭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释放与碳平衡的研究    黄斌

氮肥对夏玉米籽粒库容建成和充实的影响机理    魏亚萍

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    王启现

春夏玉米套作氮素竞争利用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    宁堂原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吴永成

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水氮行为模拟与管理分析    高如泰

碳氮代谢对夏玉米穗粒数形成的影响机理    申丽霞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    崔振岭

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生产潜力、比较效益及合理集约度研究    陈建伟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氮肥优化管理体系的效应研究    廖晓勇

夏玉米花丝生理活性及其受精结实能力研究    王艳哲

夏玉米光合性能及其措施调控效应规律的研究    段巍巍

小麦、玉米间套复合群体的营养效应及超高产特性研究    郝艳茹

覆膜集雨栽培对半湿润易旱地区作物水分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王彩绒

不同生物有机肥应用效果及机理的比较研究    赵晓艳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武俊喜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小麦机械收获条件下夏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选择及生理生态研究    张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