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嵌入节能目标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以长沙火车北站3、4号库房为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13:59
热度:

嵌入节能目标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以长沙火车北站3、4号库房为例【摘要】:文章提出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中应结合相关的节能措施,以达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长沙火车北

【摘要】:文章提出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设计中应结合相关的节能措施,以达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长沙火车北站3、4号库房的保护与再生设计为例,从设计层面分析和探讨再生设计融合节能技术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作者单位】: 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 节能 火车站库房 保护与再生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研究成果(12JJ3041)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4C003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2C0012)资助
【分类号】:TU984.114
【正文快照】: 1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背景随着西方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工业遗产的价值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中以1963年出版的《工业考古学导论》为标志性著作。之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影响范围波及全球。工业遗产作为物质载体,其建筑和周边环境见证了人类社会文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刘伯英;

北京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内涵挖掘——基于城市单位大院的思考    张艳;柴彦威;

以旅游为引擎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欧洲工业遗产保护经验    胡燕;张勃;钱毅;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青岛四方机车厂再利用    王鑫;

西南三线工业遗产廊道的构建研究    顾蓓蓓;李巍翰;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旧厂房改造方案遴选中的应用    武乾;郑德志;王冲;

基于城市特色的苏州工业遗产保护框架与再利用模式    夏健;王勇;杨晟;

国内外工业遗产研究述评    崔卫华;梅秀玲;谢佳慧;李岩;

国外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更新综述    董超;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赵一青;许楗;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进展及趋势述评    郭汝;王远涛;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研究    胡燕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评估体系研究    金姗姗

结合BIM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朱宁

工业建筑存量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侯涛

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介入设计策略研究    刘伟庆

东北老工业城市工业景观的文脉延续研究    范溶栖

城市功能重构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及路径研究    姜淼

城市旧工业建筑的Loft模式改造再利用研究    崔云云

工业遗产廊道格局构建研究    陈强强

杭州锅炉厂区工业建筑遗存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    胡同舟

上海工业遗产地时空变迁及其对区域的影响研究    胡朴

抢救日渐迷失的建筑遗产    冯骥才

保护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写在《建筑遗产——历史最后的馈赠》发刊之际    本刊编辑部;新元;

从技术的层面看建筑遗产保护    胡石;

专家学者谈建筑遗产保护    

走出建筑遗产管理的困境    黄松;

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王肖宇;陈伯超;张艳锋;

西欧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启示    陈卓;张炳秀;

什么是建筑遗产的展示?——关于中国建筑遗产展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的探讨    林源;

建筑遗产保护 保护我们的历史    

中日建筑遗产保护比较研究    徐苏斌;青木信夫;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简史    林源;

文化产业下哈尔滨建筑遗产的独特性与保护模式研究    刘松茯;陈思;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作用如何发挥    刘爱河;

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中的科学技术价值评定初探    朱向东;薛磊;

景观重构——浅析传统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保护    马志韬;王俊;

人文视野下的建筑遗产保护——以木兰陂为例    王鹤;刘奔腾;董卫;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保护民族建筑遗产    李扬;

城市的环境改造与建筑遗产保护问题探讨    刁建新;

正式建筑与杂式建筑——兼论建筑遗产的文本阐释    侯幼彬;

世界建筑遗产沙溪寺登村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车震宇;王海涛;

建筑遗产保护:政府该当何责    本报记者 李兆汝

以发展的文化遗产观看待建筑遗产保护    李玉雪 重庆社会科学院

活着的20世纪建筑遗产    演讲人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上)    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单霁翔

活着的20世纪建筑遗产    单霁翔

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代表研讨建筑遗产再利用    记者 李佳霖

“再利用”让建筑遗产惠及民生    本报记者 李韵

齐献策 传承中华建筑瑰宝    本报记者 赵君利

应建立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国家制度    金磊

二十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已迫在眉睫    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杂志社总编辑 金磊

中国建筑遗产记录规范化初探    狄雅静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    林源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    陈蔚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    王红军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    刘敏

建筑遗产的环境设计研究    张凯莉

扬州老城区建筑遗产形态特征的整体性研究    王筱倩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茶叶之路(湖北段)建筑遗产调查研究    祝笋

当前中国建筑遗产记录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邓宇宁

功能置换—论产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再利用    吴凡

衙署建筑遗产展示设计研究    王珍

云南福林堂国医馆室内设计    董楠楠

解析英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实践    刘婕

与创意产业结合的工业建筑遗产更新研究    王璇

济南1950~70年代现代建筑遗产研究    聂昊

基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建筑遗产保护性更新    刘嘉琪

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研究    贾艳艳

建筑遗产展示设计研究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