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秸秆性质、数量及其分解的影响
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秸秆性质、数量及其分解的影响【摘要】:在江都FACE平台上观测了常N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秸秆数量和性质的影响,并利用稻季淹水培养试验研究了CO2浓度
【关键词】: CO浓度升高小麦秸秆C N分解微生物量碳嫌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1157、40271061、40110817和402310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发展规划项目(CCDMCTE-2002CB71400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ZCX2-40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6252)资助
【分类号】:S512.1
【正文快照】: 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C、N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残体的性质(如N含量、C/N比等)是控制其分解速率的重要因素[5]。残体输入量对其在土壤中的分解也有一定影响[1]。残体分解是地下部C流动的一种重要途径,其速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下部C库、C流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农艺措施对麦秸腐解初期生化特征的影响 于建光;常志州;李瑞鹏;徐跃定;张建英;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氮肥管理对麦田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钟爽;李琪;梁文举;孟凡祥;朱建国;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苗峰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中小麦秸秆分解的影响 苑学霞,林先贵,尹睿,褚海燕,张华勇
秸秆碳的田间原位分解和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刘海琴
水稻生长及其体内C、N、P组成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和N、P施肥的响应 谢祖彬,朱建国,张雅丽,马红亮,刘钢,韩勇,曾青,蔡祖聪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强度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苑学霞,褚海燕,林先贵,尹睿,胡君利,朱建国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酚类、有机酸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
模拟湿地水分变化对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 孙志高;刘景双;于君宝;秦胜金;
红壤地区土壤退化及恢复重建研究(Ⅰ)红壤的退化 刘杰;张杨珠;
采用~(14)C同位素标记植物的装置与方法 肖和艾;吴金水;李玲;唐国勇;刘畅;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绿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李萍;郝兴宇;杨宏斌;林而达;
Seasonal drought effect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a mid-subtropical planted forest of southeastern China
中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对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的影响 孙晓敏;温学发;于贵瑞;刘允芬;刘琪璟;
不同量秸秆机械化还田对稻麦产量及土壤碳活性的影响 张永春;汪吉东;聂国书;丁汉平;孙丽;许仙菊;王志明;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黄建晔,王余龙,杨洪建,董桂春,朱建国,杨连新,单玉华
FACE对水稻磷素累积量及含磷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孙成明;庄恒扬;杨连新;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对森林土壤地下过程的影响 王小国;朱波;
耕作土壤有机态氮内循环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
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 刘杰
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 姚健
稻田系统主要矿质元素生物有效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 郭嘉
区域湿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李典友
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 王娓
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小麦水分养分利用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李伏生
FACE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黄建晔
北京市绿化树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岩
FACE对水稻根系生育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杨洪建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徐仲均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大气CO_2浓度增高和施氮量对抽穗期春小麦光合参数,气孔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润佳
UV-B辐射对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研究 张慧玲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及残渣对植物生长和培肥土壤的作用 宗晓波
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贮量及空间分布 杨丽丽
模拟酸雨及氮沉降分别对亚热带典型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洪江华
C-14天然有机质和TBBPA标记物的制备及其土壤中降解与转化的研究 姜炳棋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针叶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 林娜
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环境信息提取与利用研究 谢月
RothC模型模拟我国典型旱地土壤的有机碳动态及平衡点 王金洲
氮胁迫下不同效率玉米基因型的生理特性 孙世友;张国印;王丽英;耿暖;王凌;
论有机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 席运官;陈瑞冰;
鞍山市耕地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董旭;徐志强;何琳;董大龙;邹怡娟;
基于系统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崔和瑞,赵黎明
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李友军;付国占;陈明灿;
小麦-玉米轮作下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及作物氮利用的影响 王霖晓;沈阿林;寇长林;郭战玲;马政华;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的氮吸收利用差异 阳显斌;张锡洲;李廷轩;余海英;吴德勇;
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莫杰
秸秆和氮肥配合施用对高肥力植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付丽波,王毅,瞿兴,左天龙,崔永和,耿明建,洪丽芳
有关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及研发投资理论的述评 张亚斌,曾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污染与健康创新基地 张金良 刘玲
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 黄铁庄
浑善达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自然力在沙地草地恢复中的应用 刘美珍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崔和瑞
企业生态责任的经济学分析 贾成中
自然力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 刘静暖
1971—2011年海南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海南省儋州市为例 韩奇;赵从举;黄秋如;
~(14)C秸秆在石灰性和非石灰性土壤中的矿化特征 朱培立,黄东迈,余晓鹤,艾玉春,于杰,朱献玳,陈炳松
田间测定植物残体分解速率的砂滤管法 林心雄,程励励,徐宁,文启孝
有机、无机肥料氮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转化与分配 黄东迈,高家骅,朱培立
测定土壤和植物物质中~(12)C和~(14)C的简易湿烧法 车玉萍,程励励,林心雄,沈光裕
集约高产农业生态系统有机物分解及土壤呼吸动态研究 崔玉亭,韩纯儒,卢进登
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Ⅰ.系统结构与控制 刘钢,韩勇,朱建国,冈田益己,中村浩史,吉本真由美
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测定分析 石建光;
板栗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碳演变规律研究 邬奇峰,姜培坤,王纪杰,吴家森,徐秋芳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几种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苑学霞;林先贵;褚海燕;尹睿;朱建国;
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于树;汪景宽;高艳梅;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宇万太;姜子绍;柳敏;赵鑫;
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赵先丽;吕国红;于文颖;李丽光;李昌杰;
大兴安岭林火点烧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即时影响 王海淇;郭爱雪;邸雪颖;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强度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苑学霞,褚海燕,林先贵,尹睿,胡君利,朱建国
蚯蚓活动对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胡锋;王霞;李辉信;于建光;王丹丹;
土壤微生物量磷及碳磷比对加入无机磷的响应 来璐;赵小蓉;李贵桐;林启美;
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娄运生;程焕友;王恩眷;武君;
刀鲚雌性个体繁殖过程中的生化组成和能量变化 黎雨轩;谢松光;李钟杰;
饥饿与再投喂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薛明;魏永杰;王德祥;柯才焕;
饲料中大豆磷脂油替代鱼油对军曹鱼幼鱼生长、生化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林华锋;谭北平;董晓慧;刘泓宇;杨奇慧;迟淑艳;
饲料中DHA/EPA比例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肝胰腺和卵巢生化组成以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丰浪;吴旭干;成永旭;
哲罗鲑卵子和卵腔液的生化组成与其发眼率的相关性 李雪;张颖;尹家胜;
烧伤后皮肤瘢痕的生化与瘢痕表皮回植术 薛延;贾维维;沈祖尧;
饲料蛋白水平对史氏鲟幼鱼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安瑞永;李同庆;邢浩春;杜利强;
野生波纹唇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区又君;李加儿;
红螯螯虾雄性生殖系统的生化组成及精子代谢 丁银娣;王群;
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作用及有机碳转移对于CaCO_3-CO_2-H_2O体系的调节与控制 曹建华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因子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赵建波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周慧
垦殖与自然恢复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的季节变化 于镇华
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性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 赵利梅
苏北海岸防护林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量碳研究 孔雨光
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土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辜运富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郝晓晖
几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荣丽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季节变化 李娟
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对模拟增温及氮沉降的响应 杨建琴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胡媛媛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陈蓓
鄱阳湖短颌鲚生化组成及其能量分析 范海霞
水土保持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樊丽琴
移栽自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土壤微生物量研究 丁爽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生长及土壤供氮特性的影响 王艳博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生长、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刘阳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旱地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 张景源
连作年限及杀线剂对番茄根围土壤线虫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时立波
-
南和县全力做好2009年秋季秸秆禁烧2024-08-19
-
秸秆类生物质燃烧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2024-08-19
-
汽爆玉米秸秆渣诱导产纤维素酶及其水解特性2024-08-19
-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与开发2024-08-19
-
临朐县秸秆青贮利用做法与效果2024-08-19
-
搞好玉米秸秆还田 提升土壤有机质2024-08-19
-
稻茬麦免少耕秸秆覆盖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初报2024-08-19
-
微流注放电等离子体引发秸秆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2024-08-19
-
玉米秸秆中多糖的提取及单糖组成研究2024-08-19
-
秸秆生物气化预处理技术2024-08-19
-
浅谈秸秆等粗饲料的加工与利用2024-08-19
-
彬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思路2024-08-19
-
响应曲面法优化小麦秸秆纤维素酶水解条件2024-08-19
-
河南省力推秸秆沼气2024-08-19
-
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