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咸宁市暖冬和冷冬标准的修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54:21
热度:

咸宁市暖冬和冷冬标准的修订【摘要】:参照《湖北省冷冬和暖冬等级标准》和《咸宁市暖冬和冷冬划分方法》,分别对咸宁市1960~2012年冬季冷暖冬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标

【摘要】:参照《湖北省冷冬和暖冬等级标准》和《咸宁市暖冬和冷冬划分方法》,分别对咸宁市1960~2012年冬季冷暖冬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标准评定的暖冬和冷冬的次数比咸宁市标准评定的次数明显偏多;次数相差最多的是关于冷冬的评定,省标比市标评定数量上多7~10次;暖冬省标比市标评定数量上多1~4次。分析原因是市标比省标选取的气象要素门槛高,具有特征鲜明、冷暖明确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咸宁市冷冬或暖冬的气候特征。综合考虑咸宁市冬季气候对社会生产、农业种植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及发生冻害的情况,修正咸宁市暖冬与冷冬气候标准,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决策和社会服务用户。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湖北省咸宁市气象局;
【关键词】暖冬 冷冬 标准 修订 咸宁市
【分类号】:P463.3
【正文快照】: 冬季影响咸宁市的冷空气强度相差极大,路径亦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年冬季气温相差悬殊,个别年份出现明显的暖冬和冷冬现象。1960~2012年最温暖的冬季的最低温度为-2.1℃,而最寒冷的冬季的最低气温达-15.4℃。在暖冬里,商家的御寒物品不能畅销,人们怀疑大气变暖,担心来年病虫害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点及影响分析    陈正洪;史瑞琴;李兰;

湖北省近200年大冻年表的建立及频率特征的初步分析    余武安;陈正洪;马德栗;

社会对极端冰雪灾害响应程度的定量评估研究    陈正洪;

1961-2008年湖北省冷冬时空变化特征    陈正洪;马德栗;

咸宁市暖冬和冷冬气候的具体划分标准    金良浩,王能根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宫鹏;郑循华;翟盘茂;张德二;赵宗慈;王绍武;王会军;罗勇;陈德亮;高学杰;戴晓苏;

中国冷冬的气候特征    王绍武;

中国近百年温度曲线的对比分析    唐国利;丁一汇;王绍武;任国玉;刘洪滨;张莉;

丽水市2004年以来气象灾害分析    郑建飞;

台州市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    周剑能;

内蒙古东北部森林可燃物条件分析    代海燕;那顺;李兴华;娜日苏;

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洪霞;余卫东;

丽水市2006年气候特征及影响评价    郑建飞;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近60年长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高锋;王宝书;孙鸿雁;王乙汀;

南阳盆地暴雨日数的变化及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陈燕;

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孔维财;

安徽省近45年最高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冯妍;何彬方;周后福;

信阳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冯庆合;付桂萍;吴世安;康红飙;

气候变暖背景下无锡地区降水的变化    陈潇潇;彭华青;

昆山市50年最高气温变化特征    汪婷;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气温对长三角地区季节变化的影响分析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周鑫;郭正堂;秦利;

气候变化预测预估方法研究——气候变暖中自然和人类影响的联合估算    赵宗慈;王绍武;罗勇;江滢;

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

二氧化碳减排的紧迫性及其分离技术的发展    陈健;郑碏;陈伟;费维扬;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及实例研究    仕玉治

环南极企鹅海豹的有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黄婧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殷杰

中国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周丽艳

三峡库区紫色砂岩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王伟

中国年代际干旱趋势转折及预测    章大全

张掖盆地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    连英立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    孙宁

广东区域气象水文环境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研究    范伶俐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不同炭质多孔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比较    葛明

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外经济合作研究    韩啸

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卢振龙

黄淮海双季玉米关键栽培技术及产量性能和资源效率研究    李立娟

论建立中国国际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    和婉

利用MSU/AMSU资料分析中国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    廖蜜

中外媒体气候变化报道研究(1988-2010)    陈佳芝

广东省居民对热浪的健康风险认知及适应行为研究    严青华

区域热环境信息获取及其与下垫面关系分析    曲培青

我国气候振动的研究    王绍武 ,龚奇儿 ,钮芬兰

长江三峡柑桔的冻害和热害(一)    陈正洪,杨红青,倪国裕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点及影响分析    陈正洪;史瑞琴;李兰;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气候特征分析    李兰;陈正洪;周月华;史瑞琴;万素琴;郭广芬;

湖北省60年代以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初探    陈正洪

澳大利亚灾害管理的特征及其启示    郭跃;

季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湖北省为例    陈正洪;史瑞琴;陈波;

输电线路冰害事故统计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龙立宏;胡毅;李景禄;胡涛;

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    王绍武,赵宗慈

北京地区一次小雪天气过程造成路面交通严重受阻的成因分析    孙继松,梁丰,陈敏,廖晓农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    任国玉;

中国冷冬的气候特征    王绍武;

中国南方过去400年的极端冷冬变化    郝志新;郑景云;葛全胜;丁玲玲;

咸宁市暖冬和冷冬标准的修订    赵雅静;刘炼锋;彭习灿;

近50a东北地区冷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王雷;吴正方;杜海波;宗盛伟;

咸宁市暖冬和冷冬气候的具体划分标准    金良浩,王能根

关于南昌市“冷冬”、“暖冬”标准的看法    文绮新

广西严重冷冬前期强信号的探索    陆丹

厄尔尼诺与湖北暖冬及冷冬的关系    马乃孚,杨景勋

2011/2012年我国冷冬与中部型La Nia事件的联系    高川;陈锦年;王宏娜;汪洋;

2004年河南北中部冷冬的气候特征    杜瑞莉;秦仁和;闫伟杰;闫惠芳;冯慧敏;

“冷冬”背后隐含了不少“热”道理    记者 林晖

冷冬旺销透视品牌综合实力    本报记者 刘新伟

“法律年货”送得好    左崇年

这个冬天可能有点冷    记者 钟国华 通讯员 田桂珍

零售商突围冷冬时代    本报记者 赵晓娟

冷冬中的城市“暖色”    本报记者 陈丹

抗“冷冬”必须苦练内功    丛莲

冷冬鼓劲 羊绒淡季要涨价?    本报记者 张雯

广元金融从冷冬走向暖春    刘攀 记者 周萱

冷冬预示海南今冬瓜菜行情看好    记者 周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