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动态承载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51:03
热度: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动态承载特性研究【摘要】:风力发电机机组运行时由于振动所导致的噪声、零部件磨损等问题是工程技术上急需避免的,橡胶材料制品以其小质量、大承载等特点成为风电机组中不可或

【摘要】:风力发电机机组运行时由于振动所导致的噪声、零部件磨损等问题是工程技术上急需避免的,橡胶材料制品以其小质量、大承载等特点成为风电机组中不可或缺的减振降噪部件,主要起到支撑、减振的作用。由于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况复杂多变,合理评估其动态承载性能对橡胶弹性元件的工程设计至关重要。经典的机械振动理论主要采用弹簧和粘壶来表示减振器或隔振器的承载与阻尼性能,用于表征橡胶弹性元件的动态承载力学性能时,由于其兼具承载特性与阻尼特性,且其承载特性与阻尼特性呈现非线性特征,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橡胶弹性元件的动态承载力学性能,对合理设计、使用橡胶弹性减振元件,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风力发电机机组橡胶弹性支座为对象,对其动态承载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本文分析了橡胶弹性元件动、静态承载性能形成的机理—能量损耗与蠕变,基于机械振动理论,引入复刚度概念,依据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风电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风电橡胶弹性支座为对象,分析橡胶材料在交变载荷下的承载特性与减振机理,导出了橡胶弹性元件复刚度的表达式,表征橡胶弹性元件的非线性承载和阻尼特性,合理地描述了橡胶弹性元件的动态承载性能,并将复刚度的实部参量定义为弹性刚度,区别于经典振动系统模型中的静刚度;采用国标GB/T15168-94《振动与冲击隔离器性能测试方法》中的椭圆法则,获得了复刚度表达式中弹性刚度与阻尼因子的计算方法。 其次,依据橡胶弹性支座动态承载性能的复刚度理论,分析影响橡胶弹性元件动态承载性能的机械载荷因素,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机械载荷的频率、振幅及预载为实验因素,对橡胶弹性支座进行动态承载性能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弹性刚度、阻尼因子与频率、振幅及预载荷相关性,并采用方差和极差对实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橡胶弹性支座动态承载性能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依次为载荷频率、载荷幅值、预载荷。 然后,基于橡胶材料超弹性本构理论,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橡胶材料基础力学试验数据,选择三种超弹性本构模型—Mooney-Rivlin、Ogden、Van der Waals进行参数拟合,获得了模型参数;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橡胶弹性支座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橡胶弹性支座的动态承载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橡胶弹性支座的弹性刚度与阻尼因子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动态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论表明:对于压剪变形载荷工况,适合选用Van der Waals模型;Mooney-Rivlin模型适合中、小变形载荷工况;而Ogden3阶模型则更适合较大变形载荷工况。不同的本构模型适合的承载工况不同,为了提高有限元仿真精度,合理地选择本构模型显得尤其重要。 最后,对整个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关键词】:橡胶弹性支座 黏弹性 本构模型 复刚度 正交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3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前言11-13
  • 1.2 橡胶材料的特性及其工程应用13-18
  • 1.2.1 橡胶材料的特性13-16
  • 1.2.2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的应用16-18
  • 1.3 橡胶材料动静态承载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18-25
  • 1.3.1 橡胶材料静态承载性能研究现状18-20
  • 1.3.2 橡胶材料动态承载性能研究现状20-25
  • 1.3.2.1 不考虑振幅相关性的黏弹性模型研究20-22
  • 1.3.2.2 考虑振幅相关性的粘弹塑性叠加模型研究22-25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25-27
  • 1.4.1 研究意义25
  • 1.4.2 研究目的25-26
  • 1.4.3 研究内容26-27
  • 第二章 橡胶材料本构模型及参数拟合27-40
  • 2.1 常用橡胶材料超弹本构模型27-33
  • 2.1.0 基本理论27-29
  • 2.1.1 热力统计学模型29-31
  • 2.1.2 唯象学理论模型31-33
  • 2.2 橡胶材料基础力学试验及超弹本构参数拟合33-38
  • 2.2.1 橡胶材料基础力学试验类型33-35
  • 2.2.2 橡胶材料基础力学试验35-36
  • 2.2.3 本构模型参数拟合36-38
  • 2.3 橡胶材料黏弹力学模型及其参数拟合38-39
  • 2.3.1 黏弹性本构关系的力学模型38
  • 2.3.2 黏弹性参数拟合38-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动态承载特性分析方法40-48
  • 3.1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结构40-41
  • 3.2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动静态工作特性41-43
  • 3.2.1 静态工作特性—蠕变41-42
  • 3.2.2 动态工作特性—滞后效应42-43
  • 3.3 交变载荷下橡胶弹性元件的力学特性43-47
  • 3.3.1 单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模型43-44
  • 3.3.2 橡胶弹性元件的复刚度44-45
  • 3.3.3 弹性刚度与阻尼因子的计算式45-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动态承载性能试验48-60
  • 4.1 试验设计48-49
  • 4.2 橡胶支座正交试验影响因素与水平49-50
  • 4.3 正交试验表的选择50-51
  • 4.4 正交试验51
  • 4.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51-56
  • 4.5.1 频率相关性53-54
  • 4.5.2 振幅相关性54-55
  • 4.5.3 预载荷相关性55-56
  • 4.6 极差与方差分析56-58
  • 4.6.1 极差分析57
  • 4.6.2 方差分析57-58
  • 4.7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动态承载特性数值模拟60-71
  • 5.1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及 ABAQUS 软件简介60-61
  • 5.1.1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60-61
  • 5.2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有限元分析61-68
  •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61
  • 5.2.2 载荷与边界条件61-62
  • 5.2.3 模型及参数的选择62
  • 5.2.4 有限元仿真结果62-68
  • 5.2.4.1 M-R 本构模型62-64
  • 5.2.4.2 Ogden 本构模型64-66
  • 5.2.4.3 Van der Waals 本构模型66-67
  • 5.2.4.4 弹性刚度与阻尼因子仿真结果67-68
  • 5.3 风电橡胶弹性支座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比较68-69
  • 5.4 有限元仿真误差分析69-70
  • 5.5 本章小结70-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采用超弹性—粘弹性—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计算方法    吴杰;上官文斌;潘孝勇;

橡胶弹性减振元件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分析    丁智平;陈吉平;宋传江;王伟晓;

基于线性疲劳累计损伤橡胶悬置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王文涛;上官文斌;段小成;姚斌辉;

汽车动力总成橡胶隔振器弹性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上官文斌,吕振华

一种新的橡胶衬套半经验动力学模型    于增亮;张立军;罗鹰;

两种常用橡胶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仿真    殷闻;靳晓雄;仝光;

橡胶材料的超弹性本构模型    李晓芳,杨晓翔

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安群力,危银涛,杨挺青

线性粘弹性本构方程及其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    李军强,刘宏昭,王忠民

计算橡胶隔振器静态特性的数值分析方法    陈莲,周海亭

动力荷载作用下固体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    孙建运;李国强;

粘弹性基础上粘弹性矩形厚板的固有横振    杨立军;何志鹃;陆守明;

黄土粘弹性性质的室内外试验分析    蒋甫;应荣华;

对Marc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及其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    郭典塔;周翠英;石汉生;吕文龙;

预弯柱体减振器静态特性的尺寸效应    赵华;王敏杰;赵书德;陈伯力;

汽车传动轴防尘罩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王国权;刘萌;王青春;

对泡沫塑料落锤冲击试验的解析    向红,汤伯森,吴若梅

麦秆发泡包装衬垫非线性粘弹性模型及参数识别    张秀梅;徐伟民;

具有粘弹性本构关系的有限长细杆冲击问题的研究    赵国军

粘弹性厚壁圆筒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邓科涛,吴晓

橡胶隔振体大变形接触分析    徐兵;徐建国;黎维芬;宗欣;

汽车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的建模及应用    上官文斌;蒋翠翠;吴杰;

惯性平台橡胶减振器弹性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杨朋军;吴亚明;张天孝;王佳民;

等速万向节防尘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试验验证    石伯妹;资小林;郭增均;

桩腿耦合缓冲器载荷-位移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仓鑫;张世联;郑轶刊;

塑料超声焊接接头温升率的有限元模拟计算    闫久春;董震;杨士勤;

高分子材料声隐身性能研究    杨雪;王源升;余红伟;

粘弹性阻尼器在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中的应用分析    沈国庆;陈宏;

橡胶隔振器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张东锋;周桐;朱长春;

条带开采下煤柱稳定性的粘弹性分析    杨静;茅献彪;刘宁;

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安全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    李伟

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性能模拟与疲劳寿命预测研究    姜莞

双向主动弯曲气动柔性关节及其在机械手中的应用    耿德旭

轻型车驾驶室液压悬置性能匹配研究    陈志勇

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优化研究    张云清

水中ACLD圆柱壳谐耦振的高精度方法及振动特性    袁丽芸

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    董忠红

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王红胜

非晶体聚合物基板的微细热压转印工艺研究    蓝树槐

水中ACLD圆柱壳谐耦振的高精度方法及其振动特性    袁丽芸

石膏蠕变特性及矿房矿柱长期稳定性研究    张仰强

轮式装载机驱动桥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史永伟

橡胶坝静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    张鹏

减速器箱体阻尼减振研究    俞黎明

一种船用基座结构动态力学特性的数值仿真    王炜

聚合物PMMA电喷雾芯片制作工艺研究    邹海波

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及粘弹性分析    龙尧

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杨航

聚酰胺6及聚酰胺6/SiO_2纳米复合材料流变力学性能研究    何浩礼

PVC合金力学松驰行为研究    吴超

测定橡胶Mooney-Rivlin模型常数的一种新方法    何春明,郑慕侨

橡胶材料分子链网络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谭江华;罗文波;

复阻尼理论的一点注记    丁海平,刘长和

关于复阻尼理论的几点注记    何钟怡,廖振鹏,王小华

粘弹性分数阶导数模型的有限元法    李卓,徐秉业

分数指数模型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应用    张为民,张淳源

采用粘弹性分数导数模型的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建模及应用    吴杰;上官文斌;

弹性——粘弹性复合结构模态理论    陈前;朱德懋;

基于内变量理论的一种广义粘弹性本构方程    邓伟,杨挺青

橡胶类材料大变形本构关系及其有限元方法    危银涛,杨挺青,杜星文

发动机悬置软垫断裂模拟    戴永谦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特性及施工技术的探讨    焦现召;董晔;

钦州市滨海砂岩厚填土区灌注桩承载特性研究    李结全;梁春贵;崔伟;

地基处理中桩基水平承载特性研究探讨    王振;彭斌;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赵金亮;

软土地基中桩的承载特性    杨青林;

加载角度对斜向受荷桩承载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文松霖;王孝兵;

16MnR钢制内压短圆筒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刘兵;张红卫;袁小会;刘岑;吴元祥;刘小宁;

岩溶地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分析    龚成中;何春林;

都匀阶地土的承载特性研究    徐榴胜

大直径桩承载特性的研究进展评述    应亦凡;熊良宵;

软土地基中楔形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何杰;刘杰;闵长青;张亦静;

桩的承载特性和分析方法    赵善锐;

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特性试验及其应用    黄质宏;孔思丽;

非均质土体对壁板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洪鑫;雷国辉;施建勇;

桶基在单、分层土下的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王义华;鲁晓兵;王淑云;刘晟;时钟民;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    黄雨;徐斌;

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熊厚仁;蒋元海;周兆弟;

黄土地层桩底压密灌浆挖孔灌注桩承载特性分析    王旭;赵善锐;

粉喷桩多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探讨    谭峰屹;雷学文;

倾斜荷载下双层饱和黏土地基承载特性    詹云刚;袁凡凡;栾茂田;

大直径桩基承载特性的仿真试验研究    徐丽娜

超长大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彭文韬

山区高桥墩—桩基结构体系承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    蒋冲

软土地基上新型港工结构承载特性与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张连丽

黄土地基超长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任鹏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检测技术与承载特性分析    钮小洲

哑铃桩承载特性试验与分析研究    胡志刚

农业车辆田间土壤承载特性参数的在线估计与检测    孟为国

秦巴山区陡坡桩基桩位变化对其竖向承载特性影响分析    关晓静

沉管灌注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    刘文华

磁悬浮平台承载特性研究    郭磊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承载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马乾

岩溶区大直径桩侧溶洞对其竖向承载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安江龙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承载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张炜

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的码头桩基承载特性分析    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