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型变桨距直驱式风电机组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37:01
热度:

大型变桨距直驱式风电机组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摘要】:直驱式风电机组由于在运转过程中没有高速旋转部件,省去了主轴上增速齿轮箱等高故障部件,可靠性大大增加,因而成为风电技术领域的重

【摘要】:直驱式风电机组由于在运转过程中没有高速旋转部件,省去了主轴上增速齿轮箱等高故障部件,可靠性大大增加,因而成为风电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作为世界上的风能大国,我国尚不完全具备独立开发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的能力,设计、控制部分关键技术仍然依赖国外,因而需要开展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本文围绕大型变桨距直驱式风电机组展开系统建模与变桨距控制等技术研究,旨在掌握关键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风电机组设计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 进行了大型风电机组气动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了基于BEM修正理论和动态失速模型的气动分析模型。该模型以叶素—动量理论作为大型风电机组气动分析理论,采用Prandtl和Buhl等方式进行了修正;考虑到动态失速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B-L模型的动态失速半经验模型。通过联合BEM修正理论与动态失速半经验模型,得到了一种大型风电机组气动分析模型与算法。 进行了大型风电机组载荷计算与分析研究,构建了载荷计算模型,主要包括气动载荷、离心力载荷和重力载荷计算模型等。对大型风电机组坐标系进行了定义,推导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基于前述气动分析理论,建立了大型风电机组气动载荷计算模型;提出了风电机组离心力载荷和重力载荷计算模型,详细推导了气动力、离心力和重力引起的摆振、挥舞和变桨距载荷等计算方法。 进行了大型变桨距直驱式风电机组能量流系统建模与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能量传递主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4层BP神经网络建立风轮气动特性快速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风轮模型与风轮—发电机动力学耦合模型、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AC-DC-AC变流器电气模型和控制模型进行集成,从而构建出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能量传递主系统“风轮—发电机—变流器—电网”的完整模型。基于构建的集成模型,进行了直驱式风电机组动态运行特性研究。 进行了大型风电机组电动独立变桨距机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分析。建立了包括驱动电机电磁转矩方程、机电运动方程、传动轴和三级行星轮运动方程在内的变桨距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变桨距机构伺服控制以感应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为基础,采取定子电流、转速和位置反馈三闭环结构。然后,对减速器—叶片子系统以及驱动电机—减速器—叶片系统动力特性和伺服控制特性等进行了分析。 进行了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系统变桨距控制研究。通过对风电机组变桨距系统进行分析,选取功率、疲劳载荷为目标,推导了相应表达式。分析了基于统一变桨距的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功率控制策略和基于独立变桨距的功率、载荷联合控制策略,建立了系统数值仿真模型,模型包含了前述气动、载荷、能量流和变桨距机构等模块。最后,通过建立的数值仿真模型,对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直驱式风电机组 叶素—动量理论 动态失速 风电机组载荷 能量流 变桨距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3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30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3-18
  • 1.1.1 风力发电产业概况13-15
  • 1.1.2 现代风电机组发展趋势15-17
  • 1.1.3 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17-18
  • 1.2 直驱式风电机组建模与控制研究现状18-27
  • 1.2.1 直驱式风电机组基本结构18-19
  • 1.2.2 理论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9-27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27-30
  • 第二章 基于BEM修正理论和动态失速模型的大型风电机组气动分析30-54
  • 2.1 引言30
  • 2.2 气动分析叶素—动量修正理论30-37
  • 2.2.1 叶素—动量修正模型30-35
  • 2.2.2 诱导速度因子分布实例研究35-37
  • 2.3 基于B-L模型的动态失速修正模型37-53
  • 2.3.1 动态失速附着流模型39-41
  • 2.3.2 动态失速后缘分离流模型41-43
  • 2.3.3 动态失速涡流升力模型43-44
  • 2.3.4 动态失速模型计算参数确定44-47
  • 2.3.5 NACA63-415翼型动态失速半经验模型验证47-53
  • 2.4 小结53-54
  • 第三章 大型风电机组载荷计算与分析54-80
  • 3.1 引言54
  • 3.2 风电机组坐标系定义54-57
  • 3.3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模型构建57-67
  • 3.3.1 气动力引起的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模型57-60
  • 3.3.2 离心力引起的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模型60-64
  • 3.3.3 重力引起的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模型64-67
  • 3.4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实例研究67-78
  • 3.4.1 气动载荷实例计算结果与分析67-72
  • 3.4.2 离心力载荷实例计算结果与分析72-74
  • 3.4.3 重力载荷实例计算结果与分析74-78
  • 3.5 小结78-80
  • 第四章 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能量流系统建模与分析80-101
  • 4.1 引言80-81
  • 4.2 风轮气动特性模型81-89
  • 4.2.1 基于功率系数风轮气动特性模型81
  • 4.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轮气动特性模型81-89
  • 4.3 直驱式风电机组传动轴动力学模型89-90
  • 4.4 直驱式风电机组电气系统模型90-92
  • 4.4.1 旋转坐标系下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90-91
  • 4.4.2 交-直-交(AC-DC-AC)变流器模型91-92
  • 4.5 直驱式风电机组电气系统控制策略92-95
  • 4.5.1 发电机侧变流器控制策略92-94
  • 4.5.2 电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94-95
  • 4.6 能量流系统仿真分析95-99
  • 4.7 小结99-101
  • 第五章 大型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101-118
  • 5.1 引言101
  • 5.2 独立变桨距执行机构101-102
  • 5.3 变桨距机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102-105
  • 5.3.1 驱动电机模型102-103
  • 5.3.2 减速器、传动轴模型103-105
  • 5.4 系统响应特性仿真分析105-109
  • 5.4.1 减速器—叶片子系统动态响应105-107
  • 5.4.2 驱动电机—减速器—叶片系统动态响应107-109
  • 5.5 变桨距机构驱动控制分析109-113
  • 5.5.1 变桨距机构伺服驱动控制结构109-110
  • 5.5.2 变桨距机构驱动控制仿真分析110-113
  • 5.6 变桨距机构动力特性实验研究113-117
  • 5.6.1 实验装置基本构成113-115
  • 5.6.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115-117
  • 5.7 小结117-118
  • 第六章 大型直驱式风电机组变桨距功率、载荷联合控制118-135
  • 6.1 引言118-119
  • 6.2 变桨距控制目标分析119-124
  • 6.2.1 风电机组功率表达式119
  • 6.2.2 载荷、振动表达式119-124
  • 6.3 变桨距控制策略分析124-130
  • 6.3.1 基于统一变桨距功率控制策略124-125
  • 6.3.2 基于独立变桨距功率、载荷联合控制策略125-130
  • 6.4 风电机组变桨距仿真分析130-134
  • 6.5 小结134-13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35-138
  • 7.1 全文成果和结论135-136
  •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工作展望136-138
  • 参考文献138-149
  • 致谢149-150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15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直驱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金一丁;宋强;刘文华;

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建模及其控制策略    尹明;李庚银;张建成;赵巍然;薛轶峰;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最佳风能跟踪控制    姚骏;廖勇;瞿兴鸿;刘刃;

基于有限元法的风力机塔架结构动态分析    陆萍,秦惠芳,栾芝云

基于动力学和可靠性的风力发电齿轮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秦大同;邢子坤;王建宏;

海上风力机塔架在风波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李德源;刘胜祥;张湘伟;

水平轴风力机叶片动态响应分析    刘雄;李钢强;陈严;叶枝全;

基于载荷优化的风电机组变桨控制技术研究    应有;许国东;

模型参考自适应电动变桨距控制    张纯明;姚兴佳;张忠丛;温和煦;

垂直轴风力机研究进展    戴庚;徐璋;皇甫凯林;钟英杰;

大型风力机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林勇刚

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金鑫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全功率并网变流技术的研究    陈瑶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郭洪澈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技术研究    李缓

基于Matlab的组合风速建模与仿真    杨之俊;

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风的差异及其订正的初步研究    张志富;任芝花;范邵华;

适用于农网的中小功率风力发电电源研究    汪洋;成立;

风轮机特性的模拟    荆龙;王昕;汪至中;

基于低通滤波补偿积分器的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唐芬;金新民;周啸;童亦斌;

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    刘尹霞;刘峰;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系统    张嘉英;王文兰;蔡永刚;

非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黄大志;

双馈感应发电机调速风力机    魏毅立,李华德,吴振奎,尚德舜

水平轴风力机叶片自振频率计算方法研究    陈雨;袁国青;

我国高原地区风力发电研究    缪江豫;邢瑞鹏;

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周雪松;李超;马幼捷;李季;于阳;

MW级风力机变桨系统扰动力的仿真研究    邱少军;蒋仕龙;楼云江;李文博;刘超川;胡旭光;

积分模糊滑模控制在变速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应用    杨锡运;刘欣然;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based Pitch Control of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Unified Model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Wind Generator System    

带负载电流前馈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高立东;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

小籽粒精少量播种机电磁振动装置无定子发电机构的设计    王国梁;郭玉明;

基于bladed软件的风力发电机组稳态风性能曲线研究    陆晔;滕蓓;祁恩荣;

水平轴风力机风轮的气动设计    周振凯;刘占芳;颜世军;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无刷双馈电机建模及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邵宗凯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    撖奥洋

风能转换系统的分析、控制与优化方法研究    吴定会

新型可编程电液比例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    聂勇

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    张大海

江苏省沿海潮间带风电产业综合评价研究    严晓建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王哲

永磁式直驱风电机组控制技术研究    刘颖明

双馈风电机组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井艳军

兆瓦级风机变桨系统研究    李文博

海上风力发电结构性能分析研究    庞文彦

多电平逆变器优化调制算法研究    刘小素

风力发电机偏航控制系统的研究    金长生

考虑逐步破坏和环境载荷影响的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沈亚南

飞轮储能技术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研究    王黎

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研究    王增国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结构强度分析    金大伟

基于LabVIEW的风力机叶片振动监测系统开发    陈顺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结构分析    王朝胜

支持向量机增量学习算法研究    李凯,黄厚宽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理论及控制方案的研究    田淳,胡育文

永磁同步电机风力发电系统的自寻优控制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

峰值电流控制DC/DC变换器的恒值限流方法    何亮;方宇;李吉;邢岩;

平均电流控制下的DC/DC变换器大小信号统一动态模型(英文)    刘雁飞;

几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    马洪飞,徐殿国,苗立杰

我国确定“十五”风力发电目标    晓冰

变速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吴迪;张建文;

矩阵变换器的自抗扰控制技术    杨国顺,吴捷,陈渊睿

永磁同步电机最小损耗的直接转矩控制    王晓磊;赵克友;

我国风电场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    施鹏飞;

利用清洁发展机制促进我国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    张希良;汪婧;顾树华;

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液压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罗瑞合;

大型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稳定性问题研究    迟永宁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孙汝蛟

变频调速异步电机模拟风轮输出特性的设计与研究    楚峥

风力发电变流系统多重化升压斩波器的研究    杨传伟

风轮输出特性模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李丹娜

风力机变桨距控制系统及其执行机构的研究    高指林

新型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的研究    李晓瞻

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控制方法研究    韩春荣

光纤光栅FRP智能锚头和某人防工程的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闫凯

基于光纤光栅的电力电缆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虢红霞

MW级风力机变桨距机构的虚拟设计与仿真    高文元;孙涛;王加伟;王现青;马小英;

变速恒频风力机桨叶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研究    戴赟;王志新;朱亦帆;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仿真研究    杨晓红;葛海涛;

自抗扰控制技术在风电变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郭峰;白焰;

基于遗传算法PID的风力机变桨距系统电液伺服控制    于振燕;张玮;张立强;

电液比例变桨距风力机节距角变化率研究    林勇刚;李伟;崔宝玲;刘宏伟;

基于LQR方法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的动态建模与仿真分析    张雷;李海东;李建林;鄂春良;付勋波;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的研究    张宪平;

基于Bladed的电液比例变桨距风力机半物理仿真平台    陈晓波;林勇刚;李伟;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变桨距智能控制    姚兴佳;温和煦;邓英;

基于神经网络的变速恒频风机变桨距控制    刘青松;岳晋萍;

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PID控制器设计    张维新;郝雅楠;

1.5MW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设计技术介绍    张大同;

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滑模变结构控制    杨锡运;刘欣然;

基于执行依赖启发式动态规划的风机变桨控制    安连友;廖碧莲;宋绍剑;林小峰;

计及动态失速和有限展弦比效应的达里厄型风力机气动性能评价    刘占芳;颜世军;

计及动态失速效应的Darrieus型风力机气动性能评价模型    刘占芳;颜世军;张凯;

积分模糊滑模控制在变速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应用    杨锡运;刘欣然;

肝郁气滞证与风轮形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顾星;刘务勤;赵上果;张乐平;

自抗扰控制技术在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周雪松;李超;马幼捷;李季;于阳;

万和创新双风轮技术厨房不再食烟火    本报记者 许巍

风轮纺织公司“抱团过冬”积聚后劲    记者 高怀军 王军政

双星重组东风轮胎能双赢吗    本报记者 班卫东

风轮公司当选“十五”陕西著名国企    记者  严家民 通讯员  徐文嵘

风轮公司月均创汇200万美元    记者  严家民 通讯员  徐文嵘

陕西风轮纺织公司以“三高”闯市场    徐文嵘

风轮叶片中的高科技    袁清昌

陕西风轮自营出口居全省前列    记者  严家民 通讯员  徐文嵘

今天的你,是人与人的和谐    本报记者  朱小红 严家民 通讯员  徐新民

坚持四靠理念 实现和谐发展    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树生

大型变桨距直驱式风电机组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    戴巨川

大型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王哲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张纯明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郭洪澈

风力发电机组建模与变桨距控制研究    高峰

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算法研究    叶杭冶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智能控制研究    张新房

大型风力机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林勇刚

大型风力机功率控制与最大能量捕获策略研究    孔屹刚

水平轴海流能发电机械关键技术研究    刘宏伟

兆瓦级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机构动态特性分析    甄海华

风电机组智能变桨距控制及优化研究    李朝霞

电网友好型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敬章龙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马佳

风电机组变桨距实验平台数字物理混合设计及仿真    杨先有

风力发电机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    吉小康

兆瓦级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系统的研究    姜海全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的研究    王浩

风力机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徐亮

兆瓦级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系统研究    马晓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