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21世纪的中国能源预测和核能发展途径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2:16
热度:

21世纪的中国能源预测和核能发展途径分析【摘要】:从中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情景设想出发,运用计算机模型,对21世纪的中国能源进行了长期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到2050年,中国的商品能源

【摘要】:从中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情景设想出发,运用计算机模型,对21世纪的中国能源进行了长期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到2050年,中国的商品能源总消耗将为1987年的6.86~7.36倍。下世纪初期,化石能源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但由于化石燃料的经济可采储量有限,运输量大,污染严重,对地球气候影响深远,并将越来越多地转作化工原料,因而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消耗量在下世纪20年代,每年达到2.5~2.66×10~9t标准煤后,必将迅速下降,可再生能源将增加。但是它在能源中的比重将从下世纪初期的27%,下降到下世纪中期的18%左右后稳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总能耗的迅速增长将主要靠核能满足。下世纪初期核能将迅速增长,并将在2040年左右超过总能耗的50%而成为主要能源。 为了满足对电力的迫切需要,我国已开始建造压水堆核电站。但压水堆只能利用铀资源中的极少的一部分。随着可以经济开采的铀资源的日益枯竭,我国发展核能的主要途径将是实现由压水堆向快堆的过渡。本文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多种堆型组合方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如果2000年前建造实验快堆,并在2010年后逐步发展金属燃料快堆,则上述核能的需求将会得到满足。 【作者单位】: 中国核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中国 能源需求 核能 快堆 计算机模型
【正文快照】: 一、能源预测方法及目前对于能源发展前 景的几种不同观点 世界能源会议对各国能源开发历史的研究表明,由于能源设施f煤矿、油田、火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等)。的建谰期及使’用年限长,包括能源的生产、输送、转换等环节在内的能源系统的大变动,一般要50年以上¨’。因此对能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解决今后能源的新途径——高温气冷堆的综合利用    吕应中

21世纪的中国能源和核能需求预测    郭星渠;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能影响    叶笃正

关于GO_2问题及其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陈潘勤;

行将出现的气候和环境大变化及对策建议    施雅风;

核能的经济性剖析    杨海群;

风力发电开发政策浅探    吕长春;

环境科学与中国的环境问题    郭方

核能和它在中国未来能源中的地位    郭星渠;

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    周崇云

农村能源结构及沼气发展方向的探讨    安徽省科委农村能源调研协作组;

有序聚类方法在沉积物粒度分带中的应用    陈碧珊;潘安定;李冰;

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    史五一

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张强,朱诚

通济渠由水运到陆运交通功能的转型分析    周迎秋,王心源,支小勇

第四纪气候变化    杨怀仁

中国西部冰期之划分与依据    崔之久

祁连山素珠链峰地区玉木冰期以来冰川变化的初步研究    秦大河

我国东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多年冻土历史演变及其形成时代    郭东信,李作福

天文气候变迁理论和我国的气候变迁    高布锡;

唐长安城附近夏宫的地理特征    李健超;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对都城建设的影响    朱士光;

汉代成都城市环境考述——与秦代对比    王小红;

全球变化和岩溶石漠化过程的钙华记录研究——以贵州茂兰响水河钙华为例    刘再华;戴亚南;林玉石;

元代江南区位论    何泉逹;

从历史文献、档案中提取自然环境信息的研究    张丕远;葛全胜;郑景云;

试论汉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杨振红;

关于历史时期农业开发经营与生态问题的若干思考    朱宏斌;樊志民;

巢湖的形成与演变    吴跃东;

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    胡邦琦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    巴雅尔塔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    毛曦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制度经济分析    蓝虹

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    方高峰

氢同位素低温精馏动态过程模拟研究    罗祎青

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    周群英

北朝灾害史研究    高峰

燕沟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研究    王晓燕

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    高蒙河

小兴安岭汤洪岭雨养型泥炭记录的大气汞沉降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许军苗

苏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积记录揭示的古环境意义    赵钟媛

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刘淑兰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吴立

盛唐时期假日旅游研究    林文飞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    曹相东

哈密市近30年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白素琴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雨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康淑媛

清代沂沭河中上游水环境变迁研究    于化成

岛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研究    田康斌

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    许世远

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    杨怀仁,邱淑彰

五年来的中国冰川学、冻土学与干旱区水文研究    施雅风;

前清北京之气象纪录    竺可桢;

我国能源环境经济问题浅论    牟广丰;

古新星新表    席澤宗;

《自然辩证法通讯》第三卷(1981年1—6期)总目    

环境科学与中国的环境问题    郭方

核能和它在中国未来能源中的地位    郭星渠;

对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思考    王婧;邹艺超;

2010年全球前20位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表    

当代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楚芳芳;蒋涤非;

航天运输系统对火箭发动机的需求    琚春光;东华鹏;王国辉;

中国观赏蕨类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谌洋;张孟羽;

影响中国煤层气开发的科学技术问题分析    张双斌;

国家礼仪空间室内设计及其发展现状    郭晓盼;

发展核能 安全第一    宋菲;

中国与意大利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比较研究    叶登舞;

杂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    胡丽琴;

中国能源安全脆弱性分析    苏飞;张平宇;

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分布与利用潜力的研究    赵军;王述洋;

文化视角下的中国    曹维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    潘伟娜;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

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李幼铭;吴永刚;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    钟书华;

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    朱蓓;肖军;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    刘新卫;

重新审视核能计划的安全性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首座实施快堆4年后发电    记者 李薇

东盟6国同意控制能源需求    记者 建友

日本强震震动世界    本报记者 顾周皓

用快堆为共和国增速    记者 程瑛

发展核能前景广阔    本报记者 龙昊

核能是能源缺口的最佳替代品    记者 何屹

中澳核能合作破除对华能源封锁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我国核能开发全面提速    俞铮;仇逸

法核能企业将向印度供应首批核能用铀    芦龙军

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    孙琛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    盖艳梅

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周波

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    金铁洙

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    陈心宇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    巫晓燕

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    齐德利

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    宋玉成

庞加莱在中国    陈明晖

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    王文华

中国天然气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    许月潮

欧盟能源安全及战略选择    赵娜娜

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研究    朱建博

中国多层次直销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王存彪

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    付娟

试论中国基金会的企业化运作    李范一

“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    吴涛

中国电信业关系营销问题研究    刘佳

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赵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浅析    孙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