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开沟起垄穴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前期甲烷排放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24:59
热度:

开沟起垄穴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前期甲烷排放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对甲烷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步深施肥精量穴直播(30 cm)、宽窄行(35

【摘要】:【目的】研究开沟起垄式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对甲烷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步深施肥精量穴直播(30 cm)、宽窄行(35 cm+15 cm)精量穴直播和25cm固定行距精量穴直播3种直播方式,以人工撒直播、机插秧、手抛秧和人工移栽为对照,利用静态箱法测定水稻分蘖前期甲烷的排放通量.【结果和结论】对2010和2011年2年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非精量直播对照组相比,精量穴直播可以降低田间54.55%甲烷气体排放(P=0.011);不同栽种方式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顺序为:深施肥精量穴直播[(1.48±0.44)mg·m-2·h-1]宽窄行精量穴直播[(1.65±0.30)mg·m-2·h-1]固定行距精量穴直播[(2.57±0.56)mg·m-2·h-1]人工撒直播[(2.89±0.61)mg·m-2·h-1]机插秧[(3.77±0.64)mg·m-2·h-1]人工移栽[(4.76±0.90)mg·m-2·h-1]手抛秧[(5.33±0.84)mg·m-2·h-1].研究结果表明开沟起垄穴直播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分蘖前期甲烷气体的排放.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关键词】开沟起垄 穴直播 甲烷排放通量 水稻分蘖前期
【基金】:863计划项目(2011AA100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5147,U09310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1948)
【分类号】:S511
【正文快照】: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始予以高度重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温室效应的作用在温室气体中排第2位(15%~20%),仅次于二氧化碳(55%~60%)[1].据文献[2-6]报道,大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水稻插秧机仿形系统的研究    贾全

长春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研究    闫敏华,华润葵,王德宣,马学慧

北京地区春季稻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    张剑波,邵可声,李智,唐孝炎,禹仲举

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及机具    王在满;罗锡文;唐湘如;马国辉;张国忠;曾山;

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农业耕作条件的研究    陈宗良,姚亨,高金和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烤田对种稻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    徐华,蔡祖聪,李小平

耕种制度对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魏朝富,高明,黄勤,车福才,杨剑虹,谢德体,蔡祖聪,徐华

土壤利用管理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    郝晓晖,苏以荣,胡荣桂

不同水分条件下镉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动态过程    张磊;张磊;孟湘萍;

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刘丽;于志晶;张文娟;林秀峰;

梯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孙海艳;李凤博;方福平;徐春春;周锡跃;

测定时间对黑土区CO_2和N2_O排放通量的影响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北京地区甲烷排放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    苏芳,邵敏,张敏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牟长城;陶祥云;黄忠文;于丽丽;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    马学慧,刘兴土,吕宪国,李君泉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    王德宣,吕宪国,丁维新,蔡祖聪,王毅勇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

潮汐盐湿地甲烷产生及其对硫酸盐响应研究进展    王维奇;曾从盛;仝川;

一种有盲区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漏播检测装置设计    可欣荣;罗锡文;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我国农机、农艺相结合新机具及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戴飞;张锋伟;韩正晟;冯永忠;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翟中兵;梅少华;

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    卢燕宇;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_2O排放量估算    邹建文;刘树伟;秦艳梅;冯得胜;徐永忠;朱会林;

中国农田N_2O直接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卢燕宇;

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谢立勇;叶丹丹;郭李萍;张贺;林淼;

高效灌排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氮磷损失规律试验研究    彭世彰;杨士红;徐俊增;高焕芝;

中国稻田CH_4排放减缓对策    蔡祖聪;徐华;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    徐小明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    汤勇华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    卢娜

南方稻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力优势研究    李小勇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As的影响及朝天委陵菜对矿冶区污染稻田的修复潜力    胡嫣然

前郭灌区水田土壤固碳潜力及固碳效益研究    陈初雨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陶祥云

西南稻区主要水稻育种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分析    李冬梅

秸秆和菌渣施用对灰色冲积水稻土碳形态变化及青刀豆肥效的影响研究    赵涵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QTL定位    简水溶

黄土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及氮素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祁金花

耕作和施肥对稻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及碳收支影响的研究    寇志奎

21世纪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    罗国福;

高速插秧机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钱振华;宋星荣;陆波;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王建海;

小议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    王福;

平面四连杆机构的矢量方程分析法    关励志

水稻插秧机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舒;蓝峰;黎子明;苏子昊;

日本水稻直播的发展概况    张宏业

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何金均;王立臣;宋建农;刘娟容;林桂竹;

2ZJ-4型插秧机液压仿形系统数字仿真    李宝筏,张秀然,刘强

日本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李耀明,徐立章,向忠平,邓玲黎

水稻直播栽培三个技术瓶颈问题形成原因及对策    陈翻身;许四五;

三江平原沼泽地CH_4排放规律及估算    崔保山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齐玉春,董云社

中国CH_4排放量的估算    王明星,戴爱国,黄俊,任丽新,沈壬兴,H. Schutz,H. Renneuberg,W. Seiler,R. A. Rasmussen,M.A.K. Khalil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上官行健,金继生,李老土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稻田CH_4的传输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稻田CH_4的排放规律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

稻田CH_4排放和土壤、大气条件的关系    陈德章,王明星

开沟起垄质量对水稻垄作产量的影响    曾代光

番茄开沟起垄育苗移栽栽培技术    陈强;李强;王自立;李丽君;周晓琴;贺鹏程;

推广水稻半旱式垄作技术要点    徐先捍

水稻垄作灌溉对产量的影响    韩玉芬,宋爱萍

微型开沟起垄作业机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陈长林;闵启超;梁苏宁;

1KL-18型开沟起垄机    吴荣辉

开沟起垄穴直播方式对水稻分蘖前期甲烷排放的影响    臧英;罗锡文;张国忠;曾山;汪沛;张明华;陈雄飞;

稻-鱼-蛙种养结合    唐尚舜

种植玉米防旱、抗旱优化系列措施开发与推广    岳桂梅

广西大面积水稻垄作综合技术开发项目通过鉴定    黄孙龙,高炽

五原成功研制出新型番茄开沟起垄机并投入使用    记者 白永光 通讯员 马丽霞

河套番茄开沟起垄进入关键期    记者 王国英

气象农业部门联手推广新技术    通讯员 白杰

番茄开沟起垄膜下滴灌种植效益高    通讯员 马丽霞

市农垦特色农业助农工增收    记者 胡胜利

高标准建设经果林基地5000亩    文利均 武胜记者站 段毅刚

开沟起垄合理密植可有效防御番茄病害    本报记者 刘秉忠

全旗农业综合开发加大投入力度    通讯员 任巧爱

杭后农业综合开发注重科技推广    记者 杨晓艳 通讯员 任巧爱

内蒙古农牧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杭后    记者 赵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