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耦合器的优化设计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23:38
热度:

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耦合器的优化设计【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对汽车市场政策逐渐放宽,使汽车消费市场进入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但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出现,传统的汽车面临着一些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对汽车市场政策逐渐放宽,使汽车消费市场进入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但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出现,传统的汽车面临着一些高能耗的问题,解决当务之急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逐渐诞生,也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焦点。同时中国汽车建立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制高点。 湖南大学自主研发了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该车完全采用自主研发,从总布置到动力组成都采用了新的模式,而耦合器是其动力混合的关键,耦合器的可靠性决定了动力混合性能。 本文在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状况、基本分类、基本原理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到的耦合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分别对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驱动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对所设计的新型动力耦合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该新型耦合器的基本结构设计,确定了耦合器的结构参数。通过adams软件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常用工况对耦合器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仿真找到了输出转矩最大的工况点,并将此作为耦合器行星齿轮有限元应力分析的边界条件。 (3)对耦合器的主要部件——行星齿轮进行了数字化设计,利用UG软件建立了行星齿轮几何模型,对所设计的新型耦合器的行星齿轮进行了传统强度校核计算。 (4)介绍了优化设计、模糊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讨论了模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解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齿轮的模糊优化模型,根据模糊优化理论以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对齿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5)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轮齿进行应力分析,找出了强度比较弱的位置,分析对耦合器的影响,提出了几种优化方案,比较得出了最优的齿轮优化方案。 【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耦合器 类菱形车 可靠性 有限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U469.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课题背景11-12
  • 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耦合器的发展现状12-14
  • 1.2.1 国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耦合器的研究现状12
  • 1.2.2 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器的研究现状12-14
  • 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14-15
  • 1.4 课题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15-17
  • 1.4.1 课题目的15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17-30
  • 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17-18
  • 2.2 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18-28
  • 2.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各种驱动类型的比较分析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耦合器的结构设计及动力学分析30-45
  • 3.1 动力耦合器的结构功能与设计30-37
  • 3.1.1 动力耦合器的功能30-31
  • 3.1.2 新型动力耦合器的结构设计31-34
  • 3.1.3 耦合器参数的选取34-36
  • 3.1.4 耦合器的特点36-37
  • 3.2 新型动力耦合器的仿真37-44
  • 3.2.1 新型动力耦合器的adams 建模与仿真37
  • 3.2.2 adams 建模37-38
  • 3.2.3 新型动力耦合器的adams 仿真38-44
  • 3.3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耦合器齿轮的数字化设计及强度计算45-54
  • 4.1 引言45
  • 4.2 齿轮实体模型45-51
  • 4.2.1 UG 软件45-48
  • 4.2.2 用UG 建立直齿锥齿轮模型48-51
  • 4.3 耦合器行星齿轮的强度计算51-53
  • 4.3.1 行星齿轮弯曲强度的计算51-52
  • 4.3.2 行星齿轮齿面接触强度的计算52-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耦合器齿轮模糊优化设计54-69
  • 5.1 模糊优化设计54
  • 5.2 模糊优化设计的相关概念54-61
  • 5.2.1 水平截集54-55
  • 5.2.2 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设计变量55-56
  • 5.2.3 隶属函数56-57
  • 5.2.4 模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法57-60
  • 5.2.5 模糊综合评判60-61
  • 5.3 模糊优化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61-62
  • 5.4 齿轮模糊优化模型的建立62-67
  • 5.4.1 原始条件及设计要求62
  • 5.4.2 确立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62-63
  • 5.4.3 建立约束条件63-64
  • 5.4.4 隶属函数的选择64-65
  • 5.4.5 齿轮模糊优化数学模型65-67
  • 5.5 求解及结果对比分析67-68
  • 5.5.1 优化模型的特殊性及求解思想67-68
  • 5.5.2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68
  • 5.6 本章小结68-69
  • 第6章 基于ANSYS 的轮齿结构设计69-89
  • 6.1 有限元概述69-72
  • 6.2 ANSYS 软件72-74
  • 6.3 有限元分析在本文中的应用74-75
  • 6.4 耦合器齿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75-88
  • 6.4.1 齿轮实体模型的建立75-77
  • 6.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77
  • 6.4.3 网格划分77-80
  • 6.4.4 定义边界条件80-82
  • 6.4.5 结果分析82-83
  • 6.4.6 轮齿优化83-88
  • 6.5 本章小结88-89
  • 总结及展望89-91
  • 参考文献91-95
  • 致谢9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李春卉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    王宇宁 ,姚磊 ,王艳丽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段岩波,张武高,黄震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发实践    任勇,秦大同,杨亚联,杨阳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杨宏亮,陈全世

一种混联式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俞明,罗玉涛,黄榕清

周转轮系啮合功率的流向判定    周欣,刘玉芝

无级变速差动轮系中功率封闭及调速匹配计算    朱保利,吴海莉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分析    徐宏佳

差动轮系的传动比与自锁问题的研究    韩继光,白立群,周欣

基于CVT的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研究与仿真    钟勇

基于ADVISOR的电动汽车性能仿真研究    刘灵芝;

首尾相接钢管超声波探伤生产线机械设计    王德彩;刘传让;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肖平;

汽车驱动桥总成结构设计、三维建模与虚拟装配研究    钱斌;朱顺利;

混合动力技术与未来汽车的发展    徐小东;张炳力;

客运专线900t箱梁移动模架内模小车液压系统的元件选用    方宇顺;

客运专线900t箱梁移动模架行走机构浅探    李永明;

转炉炉体球铰支承异常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徐兆春;章香林;李爱军;

电动车辆电磁场辐射骚扰测试方法    武建刚 ,徐立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电机及驱动控制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韩利;温旭辉;曾莉莉;

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张炳力;赵韩;

GIS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行中的应用    谢添卉;李武峰;柏德胜;崔宇;罗小英;

神经网络BP PID在电动车能量回收技术中的运用    安强;

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新能源汽车    裴琨;

三轮汽车离合器的设计    汪世伟;张帅;邹潜艇;

突缘叉耳孔中心高尺寸对十字轴滚针轴承烧蚀失效的影响    尚国生;

商用车传动轴万向节叉断口分析    韩利;

三轮汽车离合器的设计    汪世伟;张帅;邹潜艇;

突缘叉耳孔中心高尺寸对十字轴滚针轴承烧蚀失效的影响    尚国生;

电动汽车上电机的选用    刘子豪;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类菱形车转向系统研究与分析    查云飞

HEV锂离子电池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吴铁洲

混合动力汽车双机械端口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    庞珽

气动燃油混合动力车混合效能分析及其电控气动发动机的研究    陈平录

滚动轴承动特性及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吴昊

液压挖掘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林潇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面向产品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方法研究    杨钫

电动轮汽车制动集成控制策略与复合ABS控制研究    王吉

基于SOC估计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    余熠

液压支架双伸缩立柱承载特性研究    刘欣丽

锂离子电池组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赵庆川

大功率电动汽车多功能智能快速充电机的研究    高丽丽

机器人假肢功能设计与分析    殷慧

双质量飞轮扭转疲劳试验台的研究    王禹

串联动力蓄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    林俊

合金材料在低应力划伤条件下磨损性能研究    王赞斌

取料系统起动特性及速度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赵俊波

烟田苗期地膜回收机的研制    崔方方

混合电动汽车的技术现状    杨为琛,孙逢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    叶玲,杨志伟,李昆

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何仁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分析    段岩波,张武高,黄震

电动汽车用先进电池的现状及发展    田春霞

MH/Ni电池的发展现状    任学佑

电动车电池的开发现状及展望    毕道治

电动汽车单片机测控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韩晓东,杜宇

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的DSP控制系统    张金平,张奕黄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舒红,秦大同,胡建军

新概念车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研究    郑军

金属带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的关键问题研究    杨亚联

微波电子枪外回路耦合度计算与实验研究    边晓浩,陈怀璧,郑曙昕,Derun Li

采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是火力发电厂节能的有效措施    杨贵华,郭莲凤

三频率法测量耦合器的定量分析    郑曙昕,崔宇鹏,陈怀璧,肖莉苓

液力耦合器工程应用研究    郑志强;王艳月;

耦合器对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谱的修正及模拟    卜令兵,蔡继光,沈国土,杨宝成,丁维银,高景

1993款奔驰S320水温高    吴佳明

200MW机组给水泵耦合器勺管断裂原因分析及问题处理    冷壮家;曲维民;张俊然;王伟;

条形介质波导与定向耦合器的新解法-叠代矩量法    佘守宪;

硅片V型槽光纤-波导耦合器    杨文英,潘雪飞

光纤弱磁场检测系统分析    孙宇,刘延冰

宽带3dB耦合器设计    江月;王清源;彭安尽;王璐静;

一种新型的宽带3dB耦合器设计    张海伟;史小卫;李瑞华;徐乐;魏峰;

3×3平行排列耦合器的开关特性的研究    张丽梅;王智;吴重庆;

DP/DP耦合器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张秀丽;

多线耦合器的耦合系数    杨坚;

塑料光纤耦合器的研制方法探讨    陈新桥;林如检;

一种微波鉴频器的设计    曹主明;

双脊波导定向耦合器设计    金谋平;齐美清;官伟;

MMI耦合器中近似理想自映像的实现:渐变带边折射率分布    尹锐;江晓清;王明华;

电话耦合器    陈志刚;李先中;赵如林;

节能耦合器问世    记者 范存强

TH904A型电话耦合器的技术改进    辽宁 陈继武 黄元昆 程刚

大功率柴油机耦合器机组节油又高效    记者 刘泓波通讯员 王永刚

杉杉股份 未来锂电行业明星    日信证券

群雄逐鹿 新能源客车羽翼渐丰    本报特约撰稿 谢光耀

“黄海”新能源客车抢滩公交大市场    刘晓莉 本报记者 蔡晓华

件件有着落 事事有回音    沈昌文廖晓春 本报记者 杨云峰

混联式太阳能果蔬干燥设备通过鉴定    钟燕平

家里的管道也能“上网”    刘伊婷

工业用耦合器中插头、连接器的选用    主讲人:杨诚恩

液压节能汽车制动能量回收及动态调节控制策略的研究    赵金祥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动态协调控制问题的研究    童毅

大跨度物体形变双频激光光纤测量系统的研究    唐晋生

类菱形车操纵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莫旭辉

微结构光学器件功能与特性研究    关春颖

混联式冷凝器的可视化研究与传热分析    叶粮

相控阵馈电网络中的无源器件研究    何俊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    李泽松

超导腔-光阴极注入器物理与实验研究    金晓

基于局部模式耦合理论的耦合型光纤振动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研究    马宾

类菱形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耦合器的优化设计    蒋智庆

3×3耦合器解调方法研究与实现    刘畅

长周期光纤光栅耦合器的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彭水海

基于双臂共享结构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滤波特性    朱培

1064nm大模场单模光纤及其耦合器的研究    申子卿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动力系统设计    李旭海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研究    杨崔

“瑞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仿真与研究    李智

混联式搬运机器人方案创成及其并联机构运动分析    苏军辉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轿车整车仿真及数据分析研究    杨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