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管道气竞价:值得肯定,需要冷静,谨防操纵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9-18 14:31:24
热度:

管道气竞价:值得肯定,需要冷静,谨防操纵近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中石油管道气竞价交易热火朝天,业内一片热议。作为天然气行业从业人员,笔者一直十分关注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很

  近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中石油管道气竞价交易热火朝天,业内一片热议。作为天然气行业从业人员,笔者一直十分关注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很关注此次公开交易。看了几天,有话想说。不一定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是肯定。既肯定国家发改委,也肯定中石油和上海交易中心。

  首先要肯定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近年来力推天然气价格改革,以每年发出两到三个具有实质性改革内容的重要文件,在“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行业向前发展,已成为天然气行业改革的排头兵。今年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市场回暖、“煤改气”自是重要因素,但价格改革的快速推进也是十分重要的驱动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动天然气公开透明交易。2015年11月发改委就在其降价文件中提出,要推进天然气公开透明交易,力争3年内实现全部非居民用气的线上交易。虽然目前看,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是显而易见甚至是不可能的,但市场化交易毕竟稳步前移,此次中石油首次推出管道气交易就是例证。

  其次是肯定中石油。必须承认,中石油近年来在天然气领域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管道业务独立,单独成立5大销售公司,都高度契合了天然气改革的方向。此次中石油公司改变原来的策略,将部分气量进行公开透明交易,就是不小的进步。

  再次要肯定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能源交易是十分复杂的金融工作。据了解,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在短短时间内,调试交易系统,绑定会员单位银行账号等,作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实属不易。

  二是冷静分析。分析中石油到底用意何在。

  在中国天然气市场,中石油以70%左右的市场份额,毫无疑问处于垄断地位,对市场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据了解,由于今年天然气消费异常火爆,淡季不淡,中石油在4-8月份一直未能有充足时间和资源向储气库注气,导致临近冬季时,按照能源局和发改委运行局要求,必须在9-10月向储气库加大注气量。笔者相信中石油临时通知用户,要求不同程度的压减9月份用气量,主要是受此要求影响。当然不排除另一原因是国家宣布从9月1日起降价0.1元。如果单纯从市场角度看,压减用户用量,应当通过调整价格的手段实现。如下图1,假设此前国内天然气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均衡价格为国家确定的门站基准价格P1。正常来说,要压减需求,应当将天然气价格从P1调整至P2,实现市场重新均衡。通过价格将用气量从Q1压减至Q2,从而实现向储气库注气目标。可事实上,中石油并未这么做,而是简单粗暴,不作解释地命令式压减供应量,却并未相应提高天然气价格,价格水平仍然保持在P1的水平,损失了一部分收入,损失金额在图1中体现为P1AE2P2对应的阴影面积。同时,由于价格未作调整,市场需求没有改变,仍是Q1,需求明显大于供应,矛盾由此出现。


图1

  与此同时,中石油宣布“挤出”少部分气量供应市场,但要通过公开交易配置,且价格不超过基准价格的20%。于是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各销售公司“挤出”的气量一旦线上交易,很快就被买家将价格推向“涨停板”。分析原因,其实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只满足了部分边际需求。为便于理解,我们来看图2。在中石油强行削减用户气量后,市场需求缺口为Q3=Q1-Q2,如果供应能够得到满足,均衡价格则仍是P1。现在,中石油拿出这部分缺口中的少部分(假定是Q4=20%*Q3)竞价交易。我们再假设天然气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1,在一个理想的市场中,均衡价格P4应当是此前均衡价格P1的5倍左右,按目前非居民基准平均1.7元左右的价格,已经上升到8元左右的天价了。在此情况下,又由于中石油要求的交易规则是成交价格不超过基准价格的20%也就是P3,自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直接导致交易价格“秒涨停”,这毫不意外。同时我们分析看到,对于这部分“挤出来”的气量,中石油本来可以实现的收入是P1BE4P4对应的阴影部分,可中石油仍然只拿到了P1BE4P3对应的阴影部分,再度损失了一部分收入,损失部分为P4E4CP3。

  虽说中石油是共和国长子,长期以来保供是政治责任,但中石油更是一家企业,也要接受国资委绩效考核。其在市场上表现得如此高风亮节,让人不解,但深入思考后,却更让人警惕。逻辑推测如下:在图1所示市场中,中石油没有通过价格手段将价格提高,是由于国家8月底才宣布自9月1日起降价,中石油不愿意也不敢“顶风涨价”,不然岂不成了和政府对着干,而且与用户一一协商,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说,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很难短时内将价格提高到位。没办法,这部分亏了,只能认栽。而在图2所示的市场中,虽然再次损失了一部分收入,但更多的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冬季保供时推价更为顺利,通过公开交易“秒涨停”烘托供应紧张氛围。要知道,中石油如果向用户挨家挨户宣传供气紧张,效果远远不及通过公开交易的“秒涨停”来得震撼、来得明显。通过公开交易的“秒涨停”,告知用户,也告知地方政府,冬季要及早接受中石油提出的上浮方案,否则无气可用。更重要的是,从消费量看,冬季用气量通常占全年总量的一半左右。预计中石油今年销售气量1500亿方,其中采暖季占一半左右,按非居民80%,平均上浮10%测算,上浮增加收入100亿元左右。在冬季用气市场(类似图1,大家可以自行作图推算),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和用户的抵抗,中石油要实现价格由P1提高到P2,何其困难。通过公开交易的“秒涨停”,预计冬季推价难度和阻力会小得多。


图2

  三是强烈建议。

  首先是建议监管机构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一旦发现有操纵市场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西方有个说法,要建设一个新村庄,必须具备三样东西,教堂、学校和警察。交易中心也如此。美国电力交易市场中,曾经出现操纵市场的典型案例是,电力生产企业通过在一个市场里报出低价,影响市场出清价格即均衡价格,付出了小的损失,但却同时在另一个市场获得更大的回报。笔者不是专业反垄断研究者,也不敢贸然否认中石油冬季提高价格的合理性,但目前迹象看,中石油在此次交易中心采取的策略和美国电力市场曾经发生的操纵行为极为相似。所以强烈建议监管机构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有操纵市场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其次是建议交易中心完善交易规则,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中心是第三方平台,公平公正是立身之本。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是国家发改委力推市场化推动成立的平台,承担了十分重要的发现价格功能,以及更加重要的争取话语权功能。建议上海交易中心也要冷静分析,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但不能被用户左右。此次交易,下游用户特别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大型燃气企业抗议声音较大,务必引起交易中心足够重视,因为下游用户同样是交易中心的重要客户。笔者认为,交易中心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可以推动开展工作:

  (1)加强信息和预期引导,适时推出远期交易产品。一个公平的市场,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引导至关重要。当年327国债期货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贴息信息管理和披露不规范造成的。据反映,此次下游用户猛烈抬价,除了确实存在需求缺口外,更重要的不清楚中石油、中石化手里到底有多少资源。建议及时开展远期交易,设计从现在开始一直到一年以后的远期交易产品,让下游用户对未来的气量、气价有明确预期,自然就要理性得多。而且,远期交易才能真正起到发现市场真实价格的功能。

  (2)加大线上交易气量,减少线下交易气量。前文分析,此次天然气公开交易“秒涨停”,供应气量不足、只能满足部分边际需求是重要原因。建议学习发改委2013年推行天然气价格改革时“区分存量和增量”的思路,以2015年气量为存量,高出部分为增量,率先实现增量部分全部上线交易。按此,预计到2020年,国内接近一半的气量可以实现线上交易。相信到那个时候,国内居民天然气价格改革也将基本到位,届时可以顺利实现天然气气量全面线上交易。

  第三是建议国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尽快打破垄断,建立竞争性市场结构。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竞争性市场结构尚未建立,上游三桶油垄断市场供应,呈寡头结构;中游管道为三桶油和各省网公司垄断,运输和销售没有分离,管道没有实现公平开放,特别是省网公司统购统销,增加了新的垄断环节;下游城市燃气公司与地方政府利益交织,画地为牢,区域垄断。不客气地说,我国天然气上中下游在垄断这件事情上,大家都差不多,不要五十步笑一百步,互相指责,互相推诿,受苦的却是我们行业的上帝——终端用户。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强力推进体制改革,尽快打破各个环节垄断。可惜的是,油气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多时,我们仍未看到一个“抓落实”的方案出台。

  各方判断,2022年以前国际天然气市场仍将延续供大于求的格局。这是中国推进天然气行业体制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的黄金窗口。五年时间,抓紧干,可以做很多事,可以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五年时间,也是弹指一挥间,如果相关部门仍然互相观望,迟滞不前,天然气行业必然丧失发展黄金时机,待到其他能源品种迅猛追上,天然气就真的“黄花菜已凉”。

  笔者真诚盼望也相信,国家将会加快改革,不辜负无数怀有与笔者一样心情的从业人员的期许,实现天然气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盼望也相信,天然气行业上中下游能够着眼大格局、大未来,做大行业蛋糕,获得更多利益;盼望也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天然气公开交易已经成为我们身边十分平常、不再产生争议的经济活动。(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