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长输天然气管道定价新规倒逼管道互联互通
长输天然气管道定价新规倒逼管道互联互通当游戏规则更改为收益率与负荷率挂钩后,如何提高天然气管道利用率、控制有效投资额,就成了管道运营者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互联互通&
当游戏规则更改为收益率与负荷率挂钩后,如何提高天然气管道利用率、控制有效投资额,就成了管道运营者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互联互通”,则是当下应对新规则的可选项。
缺乏稳定气源的孤立管道,有动力与主干网连接;依托主干网的地方省级管网,同样想推进省间联网。
跨省民营管道:寻求与主干网互联互通
端博线和应张线是十三家跨省管道主体当中,仅有的两条由民营企业主导的天然气管线。在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管输运价率的当天,重庆三峡燃气和中油金鸿随即发布公告,诚邀上下游需求方使用其天然气管道。
负荷率水平远低于75%,是促成两家公司向第三方开放管道使用权的直接原因。不过仅靠第三方开放,并不能化解负荷率低的难题。如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多天然气资源,是监管归位之后,两家民营跨省管道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不同于应张线依托于主干网陕京线而存在,端博线的特点是:既不是一体化产运销型管道,也没有连接主干网,属于支线型管道。
在国内天然气管网图中,端博线更像是一条孤零零连接沁水盆地和河南北部消费地的管道。这就意味着,这条孤线既无法把控自身的资源量,也难以获得足量的运输合同。
端博线的气源主要是沁水盆地的煤层气。由于煤层气开发本身存在诸多瓶颈,加上沁水本地液厂已就近消化不少气量,保供时期以优先供应上游晋城为主,成本监审之前,由于管输费较高等因素,端博线从一开始就处于“大车拉小车”的困境。
端博线设计产能20亿方,目前仅完成10亿方。国家发改委对这条线的管输监审意见为,“过了达产期而未达产”。
山西通豫公布到达博爱末站92.86公里距离的管输费为0.3254元/方,按照此前由河北省物价局核定的管输费计算,下降幅度超过40%。
作为端博线的大股东,重庆三峡燃气有两个增加管道负荷率的思路:一是加大参与沁水盆地煤层气区块的开发;二是尝试与主干网互联互通。
“目前资本市场有企业有意愿与我们合作,合作的目的是加大上游资源的勘探开发。”重庆三峡燃气集团董事长谭传荣表示,目前正在对上游区块进行重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拥有上游区块,能帮助端博线变身一体化型管道,然而上游区块的开发周期漫长,对于亟待增加运输气量的管道运营商来说,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成效。
这种情况下,重庆三峡燃气想到的另一个更为实际的办法是,将端博线与西气东输互联互通。“即使上游开发无法跟上输送需求,也可以通过与主干线互联互通的方式来解决。”谭传荣表示。
在此前召开的一次有十三家跨省管道主体参与的相关工作会议中,谭传荣向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表达了互联互通想法。
博爱站是西气东输一线和端博线共同流经的输气站点,重庆三峡燃气有意在博爱站推进与西气东输的管道互联互通。
有中石油相关人士认为,这在性质上属于商务行为,需要看什么样的商务模式能兼顾双方的利益点。与此同时,这还涉及技术和运营管理等问题,“管道不完全是高速路,开口还要进行模拟计算”。
据了解,中石油对于端博线一直有收购意向。此前曾有业内人士提到,按照“一企一率”的新管理办法,拥有多条管道的公司,完全有可能通过不断合并其他管道公司的方式来提高规模效应,最终出现大鱼吃小鱼的局面,“而这又回到管道本身具有规模效应的特性上来了。”
而重庆三峡燃气方面则坚持保留对端博线的主导,以管道互联的方式达成合作。
可以预见,无论以何种方式,一旦双方达成合作、联网成功,端博线在吸收沁水盆地煤层气之外,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成为依托西气东输主干网的支线管道。
地方管网:寻求与周边省份互联互通
“确保公司足额收回成本并提高收益率的核心,是确保负荷率大于75%。”有地方管网公司对于运输费定价政策的改变,感到压力颇大。
计算对比其他省份管网负荷率水平之后,上述地方管网人士表示,各省普遍难以达到跨省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中的75%的负荷率标准。“目前能做的,就是请省物价局看看其他省份的出台情况,再做(负荷率标准的)决定。”
尽管对于省内管输定价标准的敲定多有担心,不少地方管网已经开始加速推进与周边省份的“联网计划”。
省间联网的功能,一是有助于实现省间资源的应急互保;二是加速地域间的资源流通和优化配置。这无疑都将有助于提高地方省级管道的负荷率水平。
由于上游供气商分配给各省的计划量指标,并不能完全与地方的实际需求量相匹配,因而差量气源部分就成为地方管网调剂资源的动力。尤其在省间门站价格差较大的区域,这类资源调剂的意愿就更为显著。
据《南方能源观察》了解,安徽、江西、浙江、上海、江苏以及内蒙、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多个省份几大区域均在推动省间联络线的建设。由于涉及土地成本、企业间协调和商务谈判等问题,省间联网计划还需要更多时间。
不过,国家层面正在准备出台支持互联互通的配套文件。此前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李英华就公开表示,下一步将集中推进管道互联互通,打破企业间、区域间及行政性壁垒,提高资源协同调配能力。
提高管输负荷率的诉求,使得地方管网有动力打破区域壁垒。而管输成本监审作为“网运分离”、“公平开放”的铺垫,其改革信号同样成为倒逼地方省网加快“联网计划”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为未来的公平开放做准备。”有不少地方管网表示。
中石油层面已经率先在去年11月进行天然气销售体制改革,管道和销售业务实现了事实上的分离。未来到底会以何种方式组建国家管道公司,尚未可知。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纯粹的管道运营者,均会有动力与其他管道合作、加快互联互通。(eo记者 周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