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共享经济”能否应对油气企业持续漫长的“寒冬”?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9-01 10:32:31
热度:

“共享经济”能否应对油气企业持续漫长的“寒冬”?低油价来临之后,合作成为全球油气企业共渡难关、调控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关于油气商与油服企业、油气商之间开展合作的消息屡屡出现,其合

\

低油价来临之后,合作成为全球油气企业共渡难关、调控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关于油气商与油服企业、油气商之间开展合作的消息屡屡出现,其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资本、技术和管理合作。身处低油价周期的油气企业普遍意识到,单靠自身力量已经不足以应对持续漫长的“寒冬”,需要抱团取暖。

理论上讲,合作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通过合作方之间的生产要素“共享”实现取长补短,以达到生产效率快速提升的目的。油价下跌以来,石油行业生产成本之所以能够下降,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下跌所致,另一方面油企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提高效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有消息称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与中石油吉林油田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商定今后将加强全面合作,共同开发东北地区的油气资源。双方的合作遍及多个领域,包括输气管线建设共享共用、气田开发、油气开发生产工程施工、二氧化碳驱油、油田复产服务、工程工艺技术等方面。笔者以为,两桶油的这一合作顺应发展形势,是我国石油行业发展之必然。在当前油气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刻,此合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或将成为今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新模式形成的重要起点。

两桶油的此次合作对于各自上游业务应对长期低油价非常必要。众所周知,本轮油价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断崖式下跌之后一直缺乏复苏反弹的内在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以及由此造成的石油需求增速放缓所致。一些发达国家油气需求在过去的一两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出现油气需求增速下降的现象。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看,低油价长时期持续的可能越来越大。

如何在削减投资减少亏损的经营守势之下将已有的生产要素充分有效利用起来,是石油公司目前的重要经营目标。若自身的生产要素不足,影响到发展而获取渠道又受削减资本的限制不能畅通之时,寻求“外援”的加盟便成为必然选择。

每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都会有所积累,都会不同程度的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特色技术。就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若能将这些特色核心的技术与管理集成起来,势必成为低油价下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油价下石油公司也有各种合作,但合作的愿望远远不及低油价下那么迫切,因为高油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石油公司获取短缺生产要素的成本。如今情形完全不同。低迷的经济形势以及低油价越是延续,有合作心态和需求的企业便会越多。在此形势下,“共享经济”自然而然成为石油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选择。

国内的情况也比较类似,过去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并不普遍,相互之间竞争意识大于合作意识。如今随着形势的变化,石油公司之间正在逐渐摒弃门户之见,开启合作大门。就这一点而言,两桶油的合作是个巨大进步,或许只是个开始,未来的合作空间估计还会进一步延伸。

“共享经济”也是下一步油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当前正值新的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出台之际。新的《意见》提出了上游油气勘查开采以国有油气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保护性开放的设想。此形势意味着三桶油作为国内油气勘查开采主体的地位将继续得以保持。单就字面意思看,此次改革的思路与之前的一些提法似乎没有实质性突破。但现实问题在于,国家石油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在技术、管理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而石油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将油气勘查开采的重大使命交由国家石油公司又在情理之中。但是对于此征求意见稿,社会上有很多诟病和看法,认为改革的思路并无新意,市场化力度不够大。这样一来,矛头便指向了国家石油公司。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既然《意见》再一次明确了国家石油公司的油气勘查开采主体地位,国油自然而然地就得承担起发展国内油气勘查开采事业的责任,且只能做的比以前更好。若不能在油气勘查中发现更多的储量,不能在油气开采中经济有效的获得产量,油气勘查开采主体地位就会受到动摇和质疑。《意见》将国家石油公司界定为油气勘查开采主体,等于是将压力转嫁给石油公司,形成了针对石油公司的事实上的倒逼机制。国家石油公司只有在看似不变的体制下积极进取并取得突破,改革意见稿的出台方有意义,改革才能算是成功。从发展趋势看,这种合作模式极可能成为我国新型油气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加以推广。

“两桶油”的合作与共享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2016年的数据显示,该年度我国油气探明储量和油气产量在低油气价格的影响下已经不同程度出现下降。当前的油价虽然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我国利用海外油气资源总体利好,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内油气生产的压力,但不能因此而放松国内油气勘查与开采。新出台的能源革命战略文件中多次提及能源安全应该就是出于这一考虑。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近期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就让人们不由得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上来。衡量能源安全的核心指标之一便是能源自给率。我国的能源自给率虽然处于较高水平,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90%左右,但是这种较高的自给率是建立在以煤为主基础上的。在煤炭禀赋占优而消费逐渐转向油气的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之中,衡量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应该是油气的自给率而不是煤炭的自给率。多家机构的预测数据显示当前及今后数年我国的石油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可能才达到峰值。而目前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了3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而两桶油的合作若能通过生产要素的共享以及特色优势的发挥经济有效的获得更多产量,将是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有力实践。

共享与合作或将是针对国内主力油气田发展的一剂良方。国内的主力油气田经过多年开采之后资源条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差,一些油田的含水率已高达90%以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能否说这些油田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恐怕还不能简单下结论。业内就有不少专家表示,不是现有油田没有了资源,而是我们目前的技术无法将这些资源拿出来。

国内石油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分工相对明确,有着各自的业务区域和相对稳定的管理技术体系,发展形成了一种均衡态势。这种均衡的集各类生产要素于一体的生产体系的边际生产力应该说正在表现出递减状态。若能打破这种均衡,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提升生产效率的可能性便会随之增大。国内外石油勘探历史上不乏这种先例,比如经常能看到一些石油公司在被别人放弃区块获得大发现的消息,或许这就是勘探哲学的精华所在。

深度合作及走共享发展之路应该成为行业发展共识。目前的合作虽只是针对两桶油旗下的两家公司而言,但是这种合作应该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实践和推广中一定有其空间。最新的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意见虽然明确了国家石油公司在未来油气勘查开采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并没有排斥国家石油公司与其他主体的合作。相反,《意见》提出了鼓励具备良好资质的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与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广泛合作的思路。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石油领域的合作必将向多主体、多领域方向发展。

本轮油价自下跌以来,业界一直在探讨石油市场的再平衡问题。笔者以为,全球石油市场能否实现再平衡,石油产业能否在低油价的对峙过程中逐步获得信心和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界的合作心态以及合作程度。对于全球和中国石油工业而言,石油公司生产要素的“共享”与合作将成为重要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