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100城市方案(八、适应性行动:从改造操场到恢复山林)
100城市方案(八、适应性行动:从改造操场到恢复山林)如何保护脆弱的基础设施,使其免受海平面上升以及风暴潮涌的影响,加强城市韧性,改善城市的供水管理,新设计城市街道景观重等等,以应
如何保护脆弱的基础设施,使其免受海平面上升以及风暴潮涌的影响,加强城市韧性,改善城市的供水管理,新设计城市街道景观重等等,以应对未来的气候灾害,以行动适应气候变化。本文将介绍香港、芝加哥、奈梅亨和波哥大的四个城市案例:
香港:通过供需管理,确保水资源安全
亚洲大都市香港,致力于利用当前的基础设施和海水,应对未来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
香港未来风险在于,水供应量降低。在明确这一风险的基础上,香港采取了水资源总量管理策略,用以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项目不仅关注如何对水资源加以改善和扩展,同时还关注如何抑制对水的需求。
为了降低对水的需求,香港通过对供水主管道进行修补和更新来降低渗漏率。该市还鼓励公共、私营和市政部门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及共同承诺,开发出节约用水的方法。就供水而言,香港正在扩展其已经居于世界前沿的水资源采购策略。香港多年以来都在使用海水冲厕,这也是水资源总量管理策略的一部分,2015年,香港85%人口都采用了这种技术,节省了2700万立方米淡水,占香港2020年代淡水节省目标的27%。为了达成全部淡水节省目标,香港也正在开拓更多的替代资源,包括再生水、灰水回收以及海水化淡。
大榄涌水塘储水量为2000万立方米,帮助香港实现水管理目标。
在环境效应方面,通过水资源总量管理策略,预计在2030年之前淡水和海水的用量将分别减少2亿立方米以及2400万立方米;在社会效应方面,为了降低需水量并鼓励市民参与,香港在33个公屋、2000个政府楼宇及300间学校安装了16万个水流控制器;在经济效应方面,到2030年,水损失管理和节水措施将为香港节省高达2.4亿美元,从而降低运行费用,并把未经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所需开展的水利基础设施扩建延后;在健康效应方面,提升淡水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保障香港市民未来健康,免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直到最近,香港70-80%淡水资源都是从中国大陆进口。由於气候变化造成供水不稳定,香港的水资源总量管理策略列出了应对措施,包括降低需水量、避免水损失以及采用创新方式采购水资源。
芝加哥:改造操场,增进社会凝聚力
对学校场地进行改造,降低芝加哥最为贫穷社区的洪灾风险,同时促进社区参与。
成长空间项目(Space to Grow)启动于2013年,把寻常沥青铺设的学校场地转变为具有防洪功效的操场,作为教育设施兼社区空间使用。此项目针对面对洪灾风险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挑战之低收入区域。
设计重点在于捕获雨水,因为该城当前的基础设施无法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新降雨模式。通过对操场进行重新设计,此项目目标在于降低学校周边社区的洪灾风险,每一个操场都被设计为可对24小时的100年一遇的暴雨进行管理,超出了芝加哥雨水管理条例中所列的要求。与此同时,户外教室、蔬菜园和体育设施有助推行环境教育、鼓励社区参与以及体育活动。在学校非教学时间,允许家庭和社区使用这些空间,从而使得这些崭新空间得以充分利用。目前为止,成长空间项目已经改造了6块学校场地,预计在2019年之前,将完成另外28块学校场地的改造。
配备有防洪基础设施,成长空间项目(Space to Grow)改造之后的学校场地可保护本地社区,促进学习。
在环境效应方面,预计因洪水和地面沉降所导致的损失将会降低;在社会效应方面,此项目所服务的90 %学生来自于低收入家庭,成长空间项目通过提供新聚会地点,增强社会联系,并提高社区凝聚力;在经济效应方面,因为成长空间项目的实施,周边社区物业价值预计会提升;在健康效应方面,跑道、可透水草皮以及篮球场有助降低社区肥胖率。
气候变化导致新的降雨模式,贫穷社区的洪灾风险增长达到新高。在过去80年里,芝加哥经历过4次超出10年一遇暴雨降雨量的降雨。成长空间项目通过提供绿色基础设施,吸收雨水,以缓解这些问题。
奈梅亨:拥抱河流,以应对洪水
为瓦尔河留出更多空间,奈梅亨市所采取的针对性适应行动,不仅可提升城市的气候韧性,而且带来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面临日益加重的洪灾风险,荷兰城市奈梅亨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为瓦尔河提供更多空间,保护周围天然生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2012年,奈梅亨开始在30个重要地点对河流和河岸进行管控,把主堤向内陆移动了350m,并且与瓦尔河的原河道平行挖出来一条新河道。考虑到新河道的挖成,扩建了瓦尔河大桥,并建成了三座新桥。2016年项目完工之时,河面高度降低了35cm,比原定目标的27cm要多。在高潮水位期间,新建辅助河道能排走河流三分之一的总水量。
这一名为“为瓦尔河扩展空间”的项目,其首要目标在于降低河流水位,避免住房和商业受到洪水影响,与此同时,项目营建的休闲区域还提升居民及旅客的生活品质。项目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在瓦尔河上游20公里处的德国城市杜伊斯堡都展现出来,可堪证明此项目的长远意义。
奈梅亨市瓦尔河项目把250公顷河畔农地变为城市中心的荒野保护区,提供了更多休闲、节庆和游憩机会,预计每年有45,000名访客。
在环境效应方面,80公顷农用土地转为自然保护区;在社会效应方面,“为瓦尔河扩展空间”项目确保了在河堤之后生活的至少250,000位居民的安全;在经济效应方面,针对此项目开展了环境评价以及社会成本效益分析,表明项目产生的积极效果价值超过2.95亿美元;在健康效应方面,此项目创建的休闲设施,鼓励市民开展诸如徒步、骑自行车与划船等健康运动。
瓦尔河狭窄的流域为奈梅亨市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都易于发生洪水。该市并未采取高筑堤坝拦截河流的措施,而是选择让城市拥抱河流,挖出新的河道,帮助管理水流,避免洪水影响附近的住房与商业。
波哥大:生态系统提升,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波哥大的海拔为2640米,周围群山环绕,为大约80%居民提供食水。因为采矿和农业生产,加上候变化,导致水安全受到威胁。波哥大通过设立保护廊道,恢复生态系统,从而增加水的自然捕获与存储能力而确保供水安全。本地社区也参与到了这一过程之中。
本地居民沿着生态保护廊道植树(波哥大案例)
这项目通过保护、恢复以及可持续的土地管理,绿化城市周围山体,从而确保为城市居民安全供水。设立Chingaza-Sumapaz Guerrero生态保护廊道,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清除对水循环造成不良影响的外来入侵物种等。城市周围山体设定为保护区,确保生态系统的改善得以持续。此项目于2014年启动,致力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此项目之下,将修复300多公顷土地,有16个小流域以及超过12个城区被列为项目重点。开展强吸水能力植物的研究,植被覆盖面积持续增加。借助于高山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缓冲,越来越多的水通过自然方式吸收并流入湖库储存。项目共种植了4.9万棵树木。
本地社区亦参与了规划。项目之中有1827名山地居民参与规划与植树,加强了本地食物生产的品质与产量。通过开展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教育,就风险和影响分析进行培训,杀虫剂的用量降低,由此对供水造成的压力得以缓解。通过恢复原有的天然供水,波哥大避免了从低海拔地区用泵抽水以及扩建基础设施的高额投入。
在环境效应方面,在城市周围的山上新划定了保护区,确保经过改善的生态系统得以持续维持;在社会效应方面,在本项目中,有1,827名山民参与规划与植树,提升了本地食品生产的产量与品质;在经济效应方面,通过恢复原有的天然供水,波哥大市避免了在较低海拔位置寻找水源抽水以及扩建基础设施的费用。
总结
香港实施了水资源总量管理策略,以应对未来淡水供应不稳定的风险。一方面开辟水资源供应的新渠道,一方面通过修补供水管道减少渗漏失水、处理並回收再用污水等方式减少需水量。
芝加哥在贫困社区实施成长空间项目,把常见的沥青铺设的学校场地变为具有防洪功效的操场,应对洪灾威胁,为社区提供聚会空间以提升凝聚力。
面临日益加重的洪灾风险,荷兰城市奈梅亨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为瓦尔河提供更多空间,保护周围天然生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城退河进、拥抱河流、与河流共生,是这个低地国家城市应对未来洪灾挑战之道。
波哥大作为海拔超过2600米的城市,加上气候变化影响,缺水成为一大隐患。波哥大通过设定生态保护廊道,恢复周边山体的植被,增强生态系统的储水能力,以恢复原有的天然供水,进而避免在较低海拔位置抽水的费用以及扩建基础设施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