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
长春经开区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长春经开区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开发区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更需要改革创新作为动力。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省老牌国家级开发区和综合性开发区,是全省
开发区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更需要改革创新作为动力。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省老牌国家级开发区和综合性开发区,是全省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主阵地。随着原有政策红利逐渐消失殆尽,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改革创新再造发展新优势?如何加快产业转型持续做大实体经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如何破题?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如何统筹发展?长春经开区面临的这一系列新课题也是开发区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此,长春经开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强基础、补短板,对标高位、创新突破”的转型升级路径。
“强基础”,就是打好“产业”和“开放”两张牌:一方面,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同步抓好“存量扩能”和“增量引进”,发展增速全面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不断提高在省市经济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放大全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平台优势,加快产业布局和项目集聚,发挥在省市开放战略中的核心作用。
“补短板”,就是补齐“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块短板,一方面突出基础能力建设,争取利用三年左右时间,社会事业打一个“翻身仗”;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税源经济,在工业总量上升基础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五年提高十个百分点。
我省中部地区刚刚被批准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长春经开区作为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开发区,立足这一使命,特别是对南部建成区加快产业调整优化,重点从两个维度实施:
第一个维度是突出抓好存量扩能。面对当前招商引资竞争白热化、开发区政策优势弱化,甚至处于与其他区域在同一个平台竞争的局面,长春经开区牢牢抓住工业基数大的优势,发挥存量扩能既可降低招商成本,同时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把抓好现有企业扩能作为做大经济底盘的重要手段,综合施策,强化服务,全区82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丰田发动机、富奥石川岛、大陆汽车电子等20余户明确了扩能意向,仅2017年上半年,已有18户企业开展扩能提升改造,仅这些技改项目“十三五”期间可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从而实现了资源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总量的提升。
第二个维度是“腾笼换鸟”,不断释放发展空间。长春经开区对于腾什么笼、换什么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部分僵尸企业直接收储;对有发展潜力但在南区空间受限的,支持企业搬迁到北区扩能发展。通过“腾笼换鸟”得到的土地,用于重点发展企业总部、商贸综合体、双创孵化大厦等楼宇经济和税源经济等服务业项目,形成“两横两纵三节点”服务业发展格局。目前,中央商务区、大众卓越总部基地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坐落于区内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双创基地于6月7日被批准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实现了吉林省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零的突破。
根据这样的思路,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方向,全力打造一个千亿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七个百亿级以上新兴产业(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基材料、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在全省做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中,长春经开区均有一定发展基础,也必将作出应有贡献。到“十三五”末期,区域GDP可实现翻一番,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达到2000亿元,为长春市GDP进入万亿级、全省GDP增速高于全国发挥作用。
以改革创新探索内陆综保区特色发展之路
兴隆综合保税区作为吉林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是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改革的最佳试验田。长春经开区紧紧围绕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提出的“率先突破,构建吉林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大综保区”概念,在对外开放通道、开放功能平台、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我省历史性“零”的突破,综保区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是在功能平台上,积极争取和打造政策、功能优势叠加的平台,吸引、集聚、承载相关产业发展。谋划建设了长春兴隆国际陆港(铁路集装箱场站)、进口肉类查验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展览展示中心等一批国内一流、创新突破能力强、带动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功能平台:综保区铁路集装箱场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成为全省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一类铁路口岸,目前已获批延期一年;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成为我省唯一的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获批仅1个月即完成了首批进口,上半年成功完成多批肉类产品的进口;国际快件海关监管中心已具备运营使用条件;进出口商品展览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全力推动一批重要功能平台的申报和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请工作取得进展,年内有望获批,天津开利星空平行进口汽车项目落地;冰鲜产品进口口岸申请获得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支持;木材口岸申请文件已上报省口岸办;启动检验检疫综合实验区相关申请工作;省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报进入评审阶段;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项目包装工作进展顺利。此外,紧跟中央精神复制推广了自贸区19项海关政策和5项商检政策,走在内陆综保区前列。
二是在对外通道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谋划了多条对外通道。1、陆路通道,“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直通欧洲腹地(自2015年试运行以来,已实现与欧洲6国18个铁路中心站的直接连通,沿线连通超过50个站点,成为连通国家与地区最多的中欧班列,业务辐射韩、日及东北三省、长三角、珠三角等),累计承运进出口货物1.1万标箱,货值3.74亿欧元。2017年以来业务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上半年承运1万标箱,货值3亿欧元,实现“一年任务半年完成”,目前运量已稳定在2000标箱/月左右,运量占满洲里口岸26条中欧班列的1/5,增幅位居中欧班列之首,已经成为中欧班列新品牌。2、空中通道,依托顺丰包机开展对外业务。3、全力推动“长珲欧”开通。已与运营公司制定了“打开珲春口岸、建立远东港口货物中转中心、适时开通远东港口至欧洲全程铁路通道”三步走方案,目前已签署斯拉夫扬卡港港航共建协议,建立我省北粮南运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常态化通道。此外,到欧洲腹地德国的飞机航线以及到南方沿海港口的运输新航线年内也有望开通,加速形成更加畅通的“海、铁、陆、空”四位一体的对外通道格局。
三是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口岸+通道”发展模式,依托铁路一类开放口岸、陆路空中对外通道这些全省独一无二的平台载体,谋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产业体系:利用国际和国内特色资源、长满欧特色运输方式、进口肉类等特色口岸,发展相关制造业;在跨境电商出口基础上,以国际快件中心和综保区跨境电商运营中心为载体,积极拓展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快速启动进出口展示交易中心,促进前店后仓业务发展。通过物流拉动、功能带动,促进贸易繁荣,实现产业支撑。
在产业谋划之初,按照国内一般发展经验,起步迅速的内陆综保区(如重庆西永、郑州新郑、西安高新综保区等),均围绕发展电子加工产业,吸引富士康、惠普、三星等IT业巨头落位,进而做大做强。因此,在兴隆综保区发展之初,长春经开区也围绕电子加工类企业进行产业谋划。但在招商过程中发现,由于长春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电子加工类产业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大规模配套,布局扩张也已趋于稳定,引进大型电子加工类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不符合长春实际。为此,长春经开区以改革创新思维,及时调整产业方向,选择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综保区产业发展的破题方向。跨境电子商务由于消除了地域限制,并且以航空运输为主,完全可以放眼全球资源以及消费市场,成为内陆地区开拓“新市场”、提升外贸发展水平的全新路径(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年均增长30%,远远高于传统外贸交易增幅,占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6%。目前,以俄日韩为代表的东北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近,产品互补性强,是我国跨境电商业务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已成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兴隆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形成了先发优势(先期以对俄跨境电商出口为突破口,在互联互通、物流补贴和通关服务等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工作动手早、力度大、标准高,顺丰、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物流企业都已进驻,跨境电商业务已开展至190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共飞行26班(往返52班),出口货物550万件,货值1.5亿元。在海关正规监管系统试点城市中,长春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量稳居全国前五名。
四是园区保税业务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报关达到6000票,进出口总货值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保税业务增速居全国内陆综保区前列。
以改革创新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当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开发区作为以经济为主的功能区,正面临着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打造现代化新城区的新任务。长春经开区适应发展需要,全力走出一条产城融合的全新道路,破解既要发展又要管理的难题。
一是提升社会管理能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持续增长,原有的街道和社区管理区域过大、人口过多,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滞后,组织架构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和社区服务水平,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谋划调整现有两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新增两个办事处和部分社区,有效减轻了原有街道的城市和社会管理压力,为打造精细化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格局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推进执法管理力量下沉,实现执法事项的属地化、网格化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格局。
二是实现城市功能提升。全面启动会展中心、世纪大街等区域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提升改造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亮化布线12公里。高标准完成深圳街等8条道路以及经开一、二、六、七等11个小区旧城改造;集中开展了兴隆山镇市容环境百日攻坚和乐东小区拆违等工作,区域市容环境实现了质的提升。
三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拿出14.5万平方米土地,投入11亿元,新建4所学校,扩建1所学校,力争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新增147个教学班、6960个学位,教育投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最大限度地满足辖区居民教育需求。(通讯员 金海玉)
-
淮安骏盛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开启奠基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