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油价创20年最大降幅 两桶油与民企火拼终端市场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17-07-31 10:31:30
热度:

油价创20年最大降幅 两桶油与民企火拼终端市场2017年7月21日24时,当国家发改委按照过去的政策上调成品油价时,整个行业却正陷入跌声一片的价格火拼之中。在全球原油市场重挫之下,

2017年7月21日24时,当国家发改委按照过去的政策上调成品油价时,整个行业却正陷入跌声一片的价格火拼之中。

在全球原油市场重挫之下,在国内供需矛盾扩大之时,在企业既有份额不断丢失之际,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巨头针对攻势凌厉、咄咄逼人的民营加油站,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大战,甚至在局部地区降价优惠程度一度高达六折。

受此影响,民营、外资加油站也纷纷降价促销,整个行业被拖入一场火拼之中。此次价格大战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近20年来降价幅度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价格战”。

2017年7月19日,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预示着将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之中,石油体制市场化最后一块坚冰即将被穿透。本轮价格战也成为国内油企自主定价迎接市场化竞争的一次预演。

成品油的终端市场是整个产业链的利润“高地”。经过这场战争,民营企业的利润与市场双双受到冲击,组建联合体、共同对抗巨头的愿望更加迫切。

史无前例的火拼

回忆起持续数月来的这场价格战,作为山东拥有加油站数量最多的地炼(全称“地方性炼油厂”)企业,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京博新能源”)经理赵峰(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直言损失不小。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一位客户上门询价后突然提问,“你们的油价怎么比中石化还高”。赵峰派人一看,果然附近的中石化突然降价,降幅最高竟达1.8元/升。

很快赵峰发现不仅仅是中石化,另外两家央企巨头也加入了混战。中石油在当地的加油站挂起了“直降1.5元/升”条幅,中海油加油站直降1.6元/升。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李杨回忆道,从3月末开始,中石化率先在华北、华东地区开启价格战,此后中石油迅速跟进,价格战形势进一步蔓延至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整个东南沿海甚至长江流域。央企选取了与民营油站有直接竞争关系的部分站点大搞价格战。

竞争最为激烈的当属山东、河南等民企实力相对较强的地区。山东是全国地方炼厂最多的省份,盘踞着超过40家地炼企业,炼化产能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七成以上;山东成品油市场约有一万多家加油站,民营6000多个、约占六成,而“两桶油”只有四成的市场份额。这里正是央企巨头们最希望攻下的阵地。

可是,部分地炼企业经过多年的成长,在局部地区已具备了与石油巨头们相抗衡的实力,其中赵峰所在的京博集团就是拥有加油站数量最多的地炼企业。截至2016年底,该集团拥有加油站、加气站198家,营业站点138座,网点已遍布滨州、淄博、东营、济南等14个地市,初步形成健全的加油站网络布局。在赵峰看来,“在当地,京博实力不亚于央企”。

央企兵锋所指,大型民营企业首当其冲。京博新能源等当地民企不得不权衡再三——如果不跟进降价必然会丢失大片的市场。无奈之下,京博新能源以及当地众多民企,甚至壳牌、英国石油等跨国石油巨头旗下加油站也被迫跟进、降价。京博新能源在滨州当地针对主要对手的降价幅度,也直降1.8元/升、1.3元/升不等。

这场央企与民企的价格大战一度处于胶着状态,难分难解。在局部地区,中石化一度展开了“持卡加油购物每升可省2元”的市场攻势;山东、河南个别地区民营加油站为了保持价格上的优势,油价降幅高达2.3元/升,几乎相当于六折销售。

经过一个季度的价格火拼,随着夏季到来、气温升高,成品油的市场需求走高,这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似乎到了尾声,火拼的激烈程度也在逐步递减。以92号汽油为例,目前中惠泽石油在济南优惠为0.8元/升;金盾石化在青岛最高可优惠0.9元/升;京博新能源却仍然维持在1.3元/升至1元/升不等……

原有的市场格局开始出现变动。赵峰指出,具备一定规模的民企跟进降价后,最终市场份额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京博反而上升了10%,但价格战的后果却使其损失了巨大的利润;中小民企加油站数量本就稀少,议价能力较弱,根本无法承受幅度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的价格火拼,部分丢盔卸甲、步步退让。

据金联创监测,目前山东92号汽油的理论批零价差为2076元/吨,扣除0.8-1元降价优惠之后,92号汽油利润仅剩850元/吨左右,折损近六成。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李杨表示,配合着价格战,中石化开始通过收购、控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大量收编民营加油站。“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已使部分民营加油站经不住激烈的市场竞争冲击,纷纷倒向石油巨头。

据悉,仅中石化旗下河源石油今年上半年就以“他有我营”(在民营加油站权属不变的前提下,由中石化派驻管理团队,利用品牌、加油卡、管理优势联合运营)的形式拿下了5家民营加油站。

联合抗衡

一直以来,在成品油市场央企与民企各有优势——央企终端网络健全、油品质量好、品牌知名度高;民企的长处则主要在于价格较低。双方多年彼此相安无事。可一旦央企打起价格战,甚至血拼的比民企还低,这让包括赵峰在内的民企人士既感到困惑也感到担忧。“针对这一轮价格战,我们正在调研产生的市场格局变化。”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秘书长李德坤认为,之所以中石化率先拉开价格大战抢夺市场,这背后与成品油进入下降通道、中石化业绩下滑谋求海外上市等多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原来,随着石油垄断体制不断被打破、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央企固有的优势逐渐被民企追赶。以前,受石油体制所限,少数央企控制着原油进口权,地炼只能加工燃料油(即原油的残渣),成品油品质远远不如。可从去年到今年3月,全国有18家地炼陆续获得原油进口权,进口原油由110万吨猛增到4500万吨。这使得下游民营加油站的油品直追央企,具备了同台竞争的基本条件。

由此,2016年地炼呈现出罕见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产能由开工率不足20%上升到80%以上,占据全国炼油产销量两成多,攻下了大片原属央企的市场。有数据显示,“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的汽油产量份额已经由2011年的89.5%下降至2016年的79.5%,尤其自2016年以来,这一数据下降得更快。同期,地方炼油厂份额则由10.5%上升至20.5%。

石油体制的深刻变化冲击着原有的市场格局。中石化2017年一季度报告中显示,零售销量2863万吨,同比下降了3.47%。而这也成为此次央企开启价格战的导火索。

之所以众多民企与外资敢于应战,使价格火拼愈演愈烈,则是因为不断下降的国际原油价格与发改委所规定的国内成品油最高限价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整个行业处于高盈利状态。正如李德坤所言,眼下成品油终端销售是整个产业链利润最高的环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炼油业利润增幅最高,达到了120%,利润总额为1703.6亿元,创历史新纪录。据测算,山东地炼汽油批零价差达到2807元,即每升两元左右。利润空间之大难怪民企有着火拼对抗的底气。

正因如此,中石化发动的这场价格战降价幅度虽高、持续时间虽长,却仍未使民企深陷亏损、受到毁灭性的重创。2017年一季度中石化零售销量为2863万吨,而根据7月21日刚刚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报显示,中石化零售销量5868万吨,即二季度3005万吨,零售量并未取得明显的增长。这使得部分研究机构预判,后期中石化等大幅优惠的现象或仍将长时间存在。

2017年7月19日,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今年8月19日。根据这份文件,未来市场准入制度更为明晰,将有更多主体加入未来的市场竞争。金联创分析师认为,本轮价格战有望击穿成品油行政定价的最后一块坚冰、成为迎接市场化竞争的一次预演。石油巨头也能趁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前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汇丰石化集团总经理李波表示,企业已获得416万吨原油进口配额,但仅有一座加油站,年销量5000吨左右,与产量相比九牛一毛。李波坦言,地炼企业当然希望建更多的加油站,但地理位置好的地段已被“两桶油”抢先布局,留给地炼的空间并不多。

有时垄断恰恰是竞争的结果。央企巨头体量硕大、实力雄厚、全产业链布局,与小、散、乱的民企尚有巨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担心,随着新一轮的价格战和并购收编,市场化竞争的方向会向新的垄断偏离。而联合经营、抱团发展越来越成为民企迫切的愿望。

2016年,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已注册了“中安石油”,试图整合山东约6000座民营加油站。按照规划,京博石化将主导“中安石油”品牌的具体运作,6000座民营加油站统一品牌、服务规范、质量标准、采购配送、支付方式,打造成山东地方石化行业零售终端的高端服务品牌。

2017年7月,山东规模最大的炼厂东明石化董事长李湘平更是提出了组建山东炼化集团的设想——由山东省已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企业为发起人,按照混合所有制方式组建山东炼化集团,重点推动原料采购、油品运输、销售渠道、零售终端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协同。

东明石化副总裁张留成指出,“炼化企业大型化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山东地炼应通过合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走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